APP下载

国际关系的他者主义解释
——评《国际关系退化机制与国际秩序重构》

2014-03-29

东方论坛 2014年2期
关键词:悖论主义和平

欧 斌

国际关系的他者主义解释
——评《国际关系退化机制与国际秩序重构》

欧 斌

由于人性或者社会经验的原因,人们向往和平、希望和平,研究冲突的原因与和平的条件,关注冲突向和平的转化。

人类社会的发展史,就是一部冲突史,极端的说法是“世界史是由战争写就的”。正是源于这一视点,《国际关系退化机制与国际秩序重构》(以下简称《退化》),向读者阐释了国际关系较少为人探讨的另一面——和平向冲突的退化以及退化机制分析。

历史为什么总会惊人地相似?

人们从无数个角度探讨了这一问题。让人耳目一新的是,《退化》从理论上上解释了这一根本原因,即利益的不可调和性归根结底是因为“他者的存在”。

有启发意义的是,《退化》认为,因为行为体的利益、观念以及行为体之间的互动,都不可能绕开他者,只要有他者的存在,那么行为体之间的利益范畴、思想观念和互动模式,都会周而复始而且毫无例外地围绕他者的存在而展开。按照《退化》的研究分析,由于他者的存在,国际关系有两大悖论,一个是战争与和平悖论,另一个是相互防范与相互依赖悖论,这两大悖论串联起来,为国际关系的最终进化和国际秩序重构提供了最好的注脚解读。

《退化》认为,他者的存在造就了人类社会的观念、制度、组织、结构与国家,进而造就了国际体系的无政府状态,这就是国际关系的本质。这一论断,在经典的建构主义大师亚历山大·温特(Alexander Wendt)著名论断“国际社会的无政府状态是由国家造就的”基础上,前进了最关键性的一步。在此基础上,《退化》认为,他者主义是国家关系理论中的“元理论”,其他所有国际关系理论或范式都必须以他者主义为元理论展开,因为不管是什么样的理论或范式,都离不开研究对象——他者。

随着全球化的迅速发展,以他者主义为基础的国家间群体主义倾向日益凸显,作者为此特地总结出了国家间相处的十大群体主义法则。但并不是说,国家失去了其自身特性,相反,国家的特性原则依然十分顽固地显示并在某些领域得到了强化。《退化》以自问和反问的方式,分析了国家特性和属性身份,提出了国际关系变化的基本变量和变量制衡的基本反应模式,探讨了国家间互动的“剑-盾”模式,即“刺激-反应”模式,并恰当地举例说明,进而从退化的四种经典类型和十大特征方面进行了机制分析。

从本质上来说,国际关系是客观的,是一种历史或现实的存在状态。从他者主义的视角来研究国际关系的退化/进化,为国际关系理论的发展提供了另外一条可行的研究途径。

让人感兴趣的是,《退化》虽然把他者主义认定为国际关系的元理论并进行了系统分析,但并不把他者主义当成封闭的理论,而是当成一种重要但有局限性的有待完善的理论体系,从而在很大程度上,为其他国际关系理论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

有了他者主义作为元理论,就不难解释当前国际关系理论界现实主义、自由主义和建构主义三大理论,它们既有许多共同点也有巨大差异性,却都能对国际关系进行理论功能的描述、解释和预测,因为这三大理论实际上都是他者主义理论的派生理论,也就是说,这三大理论必须依附于他者及相应的他者主义,才能具有应有的理论基础和理论活力,否则,所谓的理论也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尽管《退化》的不少论述和论断还有可商酌之处,其研究方法和理论深度也还有探讨之处,但《退化》在体现巨大的理论创新勇气之外,也体现出了巨大的自我批判、自我反思和自我审视的理论勇气,这也正是《退化》另一个可贵之处。

历史发展无止境,理论发展亦无止境。只有大家都立足在客观事实和共同历史经验与共识的基础上,不断分析探讨和深入创新研究,才能真正推动国际关系理论的不断向前发展。

(作者单位:青岛大学科研处)

猜你喜欢

悖论主义和平
视神经炎的悖论
海岛悖论
新写意主义
“帽子悖论”
近光灯主义
博弈·和平
这是一部极简主义诠释片
冬日 新碰撞主义
美妆悖论
期盼和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