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英语课堂MIC教-学模式课堂教学原则

2014-03-29杨成青

大学英语(学术版) 2014年1期
关键词:模态原则英语教学

杨成青

(浙江长征职业技术学院应用语言系,浙江杭州 310023)

职业教育的目的是“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走产学结合的发展道路,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千百万高素质技能型人才”。(教高[2006]16号)所以高职英语教学应该以培养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为本。应用能力的培养又要在专业背景下进行才能取得更大的效果。目前高职院校的英语教学虽然有了很大的改进,但还是存在很多问题。突出特点为:传统教学色彩浓,口语教学不够突出,教学效果差。

对此,很多专家提出了各种解决办法。但对于高职学生来说,如何通过多媒体手段,提高学生英语学习的兴趣,增强学生学习自信心,通过各种职场训练,提高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就成了燃眉之急。针对于此,袁传有先生的MIC教学模式(即Model of Multimode-information-cognition)下进行英语教学的新模式可以有效解决这一问题。

一、MIC教-学模式的内容

多模态话语是指运用听觉、视觉、触觉等多种感觉,通过语言、图像、声音、动作等多种手段和符号资源进行交际的现象。(张德禄2009)人类对信息的认知、识读、转换和运用都是通过语言来完成的。传统的语言学只重视研究语言本身,却忽略了其它模态在认知和处理信息时所起的作用。同样,在语言教学中,教师只重视语言本身的教学,过份依赖文字模态—教材的使用,对于视觉、听觉、触觉等模态的作用却视而不见。

随着多模态研究的兴起与发展,多模态话语分析给教师提供了多种教学手段,至此,多模态语言教学也应运而生。网络信息时代的外语教学,应通过信息、认知等方式,提高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运用多模态参与信息认知和处理,从获取信息到建构意义,再到呈现学习成果,从而使学生获取足够的外语知识。MIC教学模式(即 Model of Multimode-information-cognition)中,信息是学习内容,是核心;认知能力的发展是目标;而信息的处理手段是多模态的。根据目前的教学改革趋势,有必要基于相关的理论和研究成果,结合考虑多模态、信息和认知在教学中的重要作用,充分强调以多媒体课堂为教学环境、多模态为教学手段、以信息为教学内容、以认知能力发展为教学目标的教学理念,研究并建立适合教改需求的新型教学模式。(袁传有2010)作者对袁传有先生提出的MIC教学模式很感兴趣,经过研究,提出了MIC教-学模式的课堂设计原则。

二、MIC教-学模式的课堂教学原则

众所周知,语言是用来传递信息的,但不是传递的唯一手段。信息的传递也可以由许多非语言模态来完成,如手势、姿态、图画、音乐等。(袁传有2010)在课堂教学中通过多模态手段进行认知和信息处理能够对语言交际进行语境化处理,促进学生对语言的掌握和交际能力的培养。在MIC教学过程中,要遵循以下几个原则:

1.MIC 信息输入原则

在现代认知心理学中,二语习得过程即是对输入信息的感知、理解、储存和产出等认知处理加工过程。信息的输入对于英语学习者来说十分重要,多模态方式下学习者学习到的语言可以将更多的输入转为吸收。传统的英语教学只重视对词汇、语法、阅读能力的培养,而大大忽视了学生的认知培养。因此,在英语教学过程中,对于信息的输入要进行一些改变。

1.1 模块化原则

在课堂英语教学中,将英语教学内容根据实际需要,设计成不同的模块,每个模块处理不同的信息点。传统的英语教学内容是词汇。语法的综合,而忽视了语言本身的功能—交际性。通过将英语教学内容的模块化,可以把不同场景下的英语教学通过这一模块表现出来,使学生可以有的放矢的去学习、去训练。教师可以设计不同的场景、任务,学生可以不断地在课堂上通过完成任务进行听、说训练,这不但可以锻炼学生的英语使用能力,杜绝“哑巴英语”的现象,还可以提高学生强烈英语表达意识,克服使用的英语的自卑心理。此外,情境英语训练还可以提高学生的英语思维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英语组织能力。如在讲述“At the airport”这一模块时,教师可以通过播放视频,让学生了解接待客户时的礼节,语言的使用,身体语言的运用等等。然后,通过任务设计,给学生创设情境,让学生通过表演来展示他们完成任务的情况。这种情境训练会使得学生快速掌握所学知识,并逐渐增强自信心

1.2 职场化原则

在以往的基础英语教学中,往往采用的是大众化教学方法。不同的专业采用的是同一种教学思路,同一种教学内容。这对于学生走向社会,进行职场交际并不十分有利,同时学生也对于这种与专业无关的英语教学不是很感兴趣。根据王初明的“补缺假说”(王初明2003),语言的使用依赖于语境。因此,在基础英语教学中,需要采用职场化原则进行教学内容的调整。将基础英语教学与专业英语结合起来。 我们还以“At the airport”这一模块为例,对于旅游专业的学生,作为一个导游,接机时应该使用什么语言,什么礼仪;对于国际贸易专业的学生,作为迎接客户,接机时应该使用什么语言,什么礼仪等等。通过这种语言与职场的结合,可以使学生了解职场中英语使用的范围和意义,职场英语使用时应该注意的问题等等,从而提高学生对英语的兴趣,锻炼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

1.3 多模态原则

传统的英语教学中,教师“填鸭式”教学现象明显。但随着多媒体技术的发展,英语教学手段也越来越丰富。多媒体课件已经广泛使用到英语教学中,使教学手段更加灵活多样化,教师摆脱了黑板---粉笔模式,呈现出多模态的教学模式。在英语教学中,教师经常使用视频、音频、动画、图形图像等方式进行教学材料的设计,创设一个多学科的知识传递表达语境,不但对知识的传递更加生动有趣,也使得语言的训练更加真实、有效。在使用多模态进行信息的传递和认知能力培养的过程中,教师要注意以下几点:

1.3.1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利用不同的模态相互协同、强化和互补关系来提高教学效果。教师如果以语言和听觉作为主要模态,则动作、姿势、面部表情和教师的行为等则作为辅助模态,对主要模态起到辅助、补充作用。同样,如果教师以视频、图像等作为主模态,则语言就成为辅助模态,用于强化主模态的教学效果。如在口语训练中,教师主要是以语言作为主模态,但也要通过手势、音频、视频、ppt、实物等相互协同来提高教学效果。

1.3.2 教师要使用人格魅力来提高学生对信息的处理和认知能力的培养。教师的微笑、语言的幽默、诙谐,对突发事件的合理处置等都会缩短教师与学生之间的距离。这样,学生喜欢老师,也就喜欢了这门课,课堂的氛围也就更轻松,这样可以很容易将学生的兴趣、注意力集中到教师的掌控之中。

1.3.3 教师要学会进行角色转换。在课堂上,教师不是主讲者,而应该是导演,将各种教学任务分解,通过演讲、角色扮演、辩论等形式使学生成为听觉和视觉的输出者,而不只是单纯的输入者。

1.3.4 教师要学会使用各种教学工具来提高教学效果。各种模态形式的使用,对于教师来讲是一种机遇,也是一种挑战。音频、视频的剪接,PPT的制作,图形的绘制,教师语言的训练,身体语言的使用等等,都对教师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1.3.5 在日常教学过程中,模态的使用也不是越多越好。过多的模态的使用会分散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只注意模态形式的变化,而忽略了信息的输入。同时,对于模态的使用也要发挥其最大的作用,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如在使用视频材料时,仅仅为了增加课堂内容的趣味性,这是对高级多模态资源的低级使用,也是一种浪费。(顾曰国2007)

2.MIC信息输出原则

英语教学的目的不是让学生记住词汇和学会语法,而是让学生能够运用英语进行交际,能够在工作中读懂英文材料,写出正确的信函等等。因此,在英语教学中,对于信息的输出要彻底改变传统教学中的做对考题、通过考试等不合理教学目标,而是改变为英语应用能力的培养为教学的终极目的。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要注意遵循以下原则:

2.1 教、学、做合一原则

建构主义创始人皮亚杰认为,个体的认识起源于活动,认识是从活动开始的,活动在个体的智力和认知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个体的认知结构构建的起点是主客体的相互作用,即活动。建构主义认为,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即社会背景下,在学习获取知识的过程中借助他人(包括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获得的。(皮亚杰 1995)陶行知先生的“教学做合一”的教学模式更适用于如今的英语教学。在英语学习过程中,学生的“做”其实更重要。教师教的再好,不如学生学的好。学生学的再好,也不如用的好。英语语言的学习目的就是应用,如果摒弃了应用这一重要原则,英语学习也就失去了意义。在英语课堂学习过程中,学生通过不断地完成教师布置的任务,有人将这种教学在功能上划分为“同步教学”和“异步教学”。“同步教学”体现以教为中心的教学结构,从利于教师进行教学管理和交互的角度来设计开发;“异步教学”体现以学为中心的教学结构,从利于教师引导、学生自主建构的角度开发设计。(李建华,李鲁平,钟玲2006)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将“同步教学”和“异步教学”和谐地统一起来,让学生通过“做”——完成各种情景任务,通过任务的完成来实现对英语的应用,从而达到掌握英语的目的。

2.2 循序渐进原则

英语语言知识的学习是分阶段、分层次进行的,认知水平也需不断提高。在学生的英语信息输出的过程中,需要采用循序渐进的原则,由简入繁,由浅入深。在起始阶段,让学生练习简单的内容,如“greeting,telephone message,booking a room”的等简单的内容,锻炼学生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成就感和学习兴趣,然后再慢慢进入较复杂语言情境和语法结构,并将会话和职场知识结合起来。起始阶段的语言输出要侧重语音语调和交际文化的输出,高级阶段侧重语篇结构和知识文化的输出。学生可以从文本识读、符号识读开始做起,循序渐进,进而培养自己的文化识读、语境识读和批判性的识读能力,(胡雯2011)从而加强学生对英语语言的理解和对世界的认知。

2.3 主动参与原则

在多模态的学习模式中,学生最主要的任务是将老师的各种模式和符号资源转变成理解,并在教师的各种任务驱动下进行信息的输出。学生不再是知识的被动接受者,而是主动、积极的探索者。(胡雯2011)学生通过各种课内外的实践活动锻炼自己的英语应用能力,并通过完成教师布置的任务来提高英语应用水平。但课堂时间毕竟短暂,学生也应该充分利用课余时间,除了认真完成教师布置的任务之外,还要充分利用网络资源,观看英文原版电影,收听VOA、BBC等英文广播,同时利用好各学校到处存在的英语角的机会,不断提高自己的英语语言输出水平。这些图像、声音等符号的输入与输出,对于学生的语言能力的提高有着极大的益处。

MIC教-学模式对教师和学生都提出了新的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善于使用各种模态,并将之协调到最佳,对学生的语言输入和输出都要设计出合适的任务。这对于提高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很大的益处。同时,学生也要积极配合教师,通过各种模态组合训练,提高自己的英语应用水平,并能将语言的理解和应用与职业的要求紧密结合起来,为学生未来的进修与就业打下良好的基础保障作用。

顾曰国(2007).多媒体、多模态学习剖析[J].外语电化教学(2)。

胡雯(2011).多模态话语分析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J].山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5)。

教育部(2006).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Z](教高[2006]16号)。

李建华,李鲁平,钟玲(2006).大学英语网络教学改革探索[J].外语教学与研究 (1)。

皮亚杰,倪连生,王琳译(1995).结构主义[M].北京:商务印书馆。

王初明(2003).“补缺假说”与“哑巴英语”和“汉式英语”[J].外语界(5)。

袁传有(2010).多模态信息认知教-学模式初探——复合型课程法律英语教学改革尝试[J].山东外语教学(4)。

张德禄(2009).多模态话语分析综合理论框架探索[J].中国外语(1)。

猜你喜欢

模态原则英语教学
基于BERT-VGG16的多模态情感分析模型
巧用“五法”激趣——以英语教学为例
高中英语教学中德育的渗透
如何提高英语教学的有效性
坚守原则,逐浪前行
车辆CAE分析中自由模态和约束模态的应用与对比
无罪推定原则的理解与完善
国内多模态教学研究回顾与展望
高职高专公共英语教学中EGP+ESP模式的构建
惹人喜爱的原则(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