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学英语拓展课程“英语电影视听说”的行动研究

2014-03-29李继红

大学英语(学术版) 2014年1期
关键词:平时成绩英语课程

李继红

(苏州科技学院外国语学院,江苏苏州215011)

引言

教育部于2007年正式颁布实施的《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指出:“大学英语课程不仅是一门语言基础课,也是拓宽知识,了解世界文化的素质教育课,兼有工具性和人文性”。“各高校应根据实际情况,按照《课程要求》和本校的大学英语教学目标设计出各自的大学英语课程体系,将综合英语类、语言技能类、语言应用类、语言文化类和专业英语类等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有机结合,确保不同层次的学生在英语应用能力方面得到充分的训练和提高。”(教育部高等教育司2007)在我校近年大学英语的教学改革中,很重要的一块是第四学期拓展课程的开设。本文报告笔者在“英语电影视听说”课程开展行动研究的过程和成效,就教于业内专家同行。

一、行动研究

行动研究 (Action Research)最早由社会心理学家Kurt Lewin于1946年提出,逐步被介绍到教育领域,20世纪90年代引入我国的英语教学界(李晓媛,俞理明2007),已经并正在被许多教育工作者了解和运用于教学实践中。在中国知网键入“行动研究”字样,就会出现数千篇相关的论文,其中不少文章出自国内英语教学界著名专家、学者和杂志社。仅此一点就能说明其受重视的程度。

何为“行动研究”?(Action research is)research that has the primary goal of finding ways of solving problems,bring about social change or practical action,in comparison with research that seeks to discover scientific principles or develop general laws and theories.(in teacher education)it is teacher-initiated classroom research that seeks to increase the teacher’s understanding of classroom teaching and learning and to bring about improvements in classroom practices.Action research typically involves small-scale investigative projects in the teacher’s own classroom,and consists of the following cycle of activities:a.the teacher(or group of teachers)selects an aspect of classroom behavior to examine in more detail.b.selects a suitable technique.c.collects data and analyze them.d.develops an action plan to help bring about a change in classroom behavior.e.acts to implement the plan.f.observes the effects of the action plan on behavior. (Longman Dictionary of Language Teaching&Applied Linguistics 2003)换句话说,行动研究就是对教学实际中出现的问题,进行一定的干预或采取某一“行动”。然后观察其效果,以解决实际面临的急待解决的问题(庞继贤1998)。行动研究是一个螺旋式的自我反思行为过程,大体可以分为四步:计划、行动、观察和反思(李晓媛,俞理明2007)。MicNiff把这几个环节概述成五个具体步骤:1.教师通过对教学实践中的感受,意识到教学中存在的问题;2.提出有针对性的解决办法;3.制定、实施教学方案以期解决该问题;4.评价教学行动结果;5.在分析、评价的基础上重新确定教学问题,以便进行下一轮研究(郑敏,陈凤兰2000).在日常教学活动中教师开展一些行动研究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手段,也是教师提升自身专业化能力的有效途径(文秋芳2012)。笔者按照上述步骤在三届学生有关英语电影课的教学中进行了三轮行动研究。

二、07级的课程概况

经过需求调查,笔者在所任教的3个A班尝试开设了拓展课程 “英语经典影视文化欣赏与评论”,34学时,两个学分。目的是通过对精选影片的观看、分析、欣赏与评论,让学生能够比较深入广泛地了解影片所涉及的西方社会的政治、经济、历史、文化,同时通过熟悉影片中的人物对话来扩大和丰富学生的英语语言知识,提高运用英语的实际能力、思辨能力、跨文化交际能力、对影视作品的鉴赏能力和综合文化素养。

由于当时没有合适的教材,同时为了贯彻以学生为中心的现代语言教学观念,尽可能地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他们积极查询资料并进行课堂交流、表演等活动,通过合作学习、交流互动、意义协商等方式完成若干任务来达到课程教学大纲的要求,课程主要采用了项目组的任务教学法。教师完成导学(2课时)部分后,把学生按专业分成了数个项目组,指定组长,要求小组成员分工合作,负责处理一部教师推荐的影片,也可自行选片。小组的工作分为:背景信息介绍、长影片剪辑、主题探索、角色分析、精彩片段角色扮演或配音、经典语句集粹等板块,除第2、5板块外,其余各部分均要求制作成ppt.在课上演示。教师负责补充学生工作的不足、对任务组的工作做出评价、组织其余学生参加课堂赏析讨论。小组任务完成后,需上交书面材料,注明成员的详细分工情况,以便教师结合课堂表现对每个学生评估打分。课程的成绩由平时成绩(10%),期中考试(20%),期末考试 (70%)组成。一般每4课时处理1部影片,时间安排大致如下:背景信息 0.5课时,影片观看1.5课时,鉴赏与批评讨论1课时,精彩片段角色扮演或配音0.5课时,经典语句集粹0.5课时。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的积极性得到了较好的调动,每个小组都能认真完成任务。教师的评价帮助其他学生及时吸取经验教训,组际竞争使任务完成得越来越好。多媒体课件音图文并茂;经典片段的角色扮演不仅完全脱稿,而且能与影片中的有关部分相配合。遇到难度较大的片子,教师就补充一些相关知识,并引导学生对影片的主题和角色进行较为深入的多层面分析探讨,加深理解,提高鉴赏层次。

课程结束时的问卷调查表明84.3%的学生对课程的整体效果满意和比较满意。78%对课程的教学法持肯定态度。有学生在调查表上写道:“目前上课的方式十分新颖,有创意,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锻炼学生各方面的能力,课堂气氛比以前更好,更生动,互动性也增加了,上课的内容形式比较丰富,比较吸引学生。”“这种教学模式很有个性,不仅更高层次地锻炼我们的英语能力,而且更好地培养对英语的兴趣,提升我们的英语修养,……这类项目培养了我的认真负责和忍耐力,虽然这几个星期很忙,但是挺值得的。”“我觉得在团队合作、英语知识拓展、特别是同学上台露面上,A班的课程提供了绝佳的锻炼平台。”

三、09级行动研究

1.发现问题

笔者在07级的教学过程中,通过观察、和学生交谈、课程结束时的问卷调查、自己的反思和总结等方式,发现以下问题:

1)教材缺失虽为任务教学法的实施提供了充分发挥的机会,给予学生广阔的想象和创造空间,使其课堂表现得以呈现许多精彩的亮点,但不利于非任务组学生的课前准备、课堂参与和课后复习,导致真实语言材料的输入量不足,影响了语言材料的吸收内化和输出,以及英语综合应用能力的提高和课程的质量。

2)在影片的挑选方面,部分学生表现出和教师明显不同的价值取向,喜欢新的、轻松愉快的、能满足视觉欣赏需求的片子,但多数学生认同教师的价值取向并能客观地指出“有的片子虽然也比较精彩,但不适合在课堂上观看,除了满足一种视觉享受之外,没有多少可以探索、学习、研究的价值。”

3)平时成绩比例过低,不利于调动全体学生参与课堂活动的积极性。

4)一些学生仍习惯于以教师为中心的“知识传授型”课堂教学,而在以学生为中心、以意义和任务为出发点的“能力装备型”课堂内外,只要不是自己小组执行任务便没有压力。课堂上,他们多以轻松的心态观看影片和任务组的表演,自己无所事事。分组讨论时由于课前准备不足,发言难以达到应有的深度和广度。

5)小组之间任务完成的质量,以及组内成员间的参与程度和工作质量迥异。

6)因尚有近半学生将参加期末的六级考试,教师放弃了原设计中的课后任务:撰写一篇不少于300字的英语影评或观后感,而代之以六级作文。这对于影片的观看学习、鉴赏能力的提高均有影响。

2.制定对策

1)继续寻求合适的教材。2)自选影片必须事前征得教师同意。3)申请调高平时成绩比,细化平时成绩的得分项目。4)布置口笔头刚性作业。5)加强对小组课前准备的检查指导。

3.采取行动

09级时我们采用了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的拓展教材《英语电影视听说》,课程名称也随之更改。教学时数仍是34,两个学分。教学中加强了听说训练,小组项目活动取消。课程成绩由平时(30%)和考试(70%)构成,取消了期中考试。笔者将平时成绩细化为若干项,并按照任务的难易程度和完成质量给分。如“角色扮演”(要求脱稿 2-5 分)、“经典语句背诵”(2-5 分)、“回答问题”(2-5 分)、“影评”(3-15 分)等项。

每单元上课流程:热身问题——检查教材相关内容的预习——教师补充背景信息——影片观看——教材听力口语练习——影评(围绕影片进行主题探索、人物分析、或就任何一点发表评论;课前准备书面稿,课上交流,教师批改记分后返还)。注重引导学生通过影评活动深入理解影片,提高思辨能力。强调学习过程的形成性评估,要求学生通过参加各种形式的口语活动提高口头表达能力,获取平时成绩。对于学习被动的学生,强制布置任务。

4.评价结果

有了教材,教学、评估有了重要的依据和保障,便于学生开拓视野、深入学习、积累知识。平时成绩比例提升和评分项目细化有效地刺激了学生参加课堂口语活动的积极性。问卷调查显示80.7%的学生对课程的整体效果满意和比较满意,19.3%的学生基本满意。

四、11级行动研究

1.发现问题

反思09级的教学,虽然采取了措施,取得一定成效,但仍存在问题:1)学生反映教材选定的有些影片比较老,题材也不合胃口,出现逃课开小差者。2)学生表现悬殊,三个班平均37%的学生平时成绩优良,14%中等,20%及格,26%的学生不及格。

2.制定对策

1)在完成规定教学任务的前提下,留出适当时间欣赏学生推荐的影片。2)重启小组活动,进一步扩大课堂口语活动的参与面,督促学生通过参与教学活动挣取平时成绩。3)将考勤纳入平时成绩。

3.采取行动

经过学生网上自主选课,重新编班,笔者11级的学生构成发生了一些变化:60%由原A班学生组成,40%是原B班学生,英语基础差别很大。课程64学时,4个学分。课程成绩由平时(20%),期中考试(20%)和期末考试(60%)构成。教研室规定两周一单元的进度,除了课程导学2学时外,每单元一般根据如下安排行课:

背景信息介绍:0.5学时

电影观看:2学时左右

教材听力练习、补充听读练习、前一单元单词听写:2学时

口语活动:1.5学时左右,包括主题探索、角色分析,角色扮演、经典语句背诵、回答问题、影评等,共计15-20个项目,提前布置准备,落实到人,确保质量。除角色扮演和背诵外,其它项目在课堂发言后还需提交书面材料,收改记分后返还。课内影片的背景信息、主题探索和角色分析3项分配给小组,以ppt形式发到笔者邮箱,修改后在课堂展示。

课外影片介绍:1学时。各小组自选影片,但必须提前征得教师同意,并包括6部分内容:背景信息、故事梗概、主题探索、角色分析、台词集萃、影片剪辑;前5部分必须做成ppt,教师修改后展示。

基本方法:任务教学法+合作学习法。每个小组(一般四人)都有一次做“大项目”的机会,或探索课内影片,或评介课外影片,加上其它小项目,每单元有50%左右的学生参与有准备的课堂口语活动。

平时成绩的评定:“多劳多得,优劳优酬”。大项目5-10分,小项目视题目的难易程度和完成质量1-8分不等。另有听力测验和阅读测验各一次。各占1分。缺席一次扣2分,迟到一次扣1分。4.评价结果

1)出勤率高,除间或请假者、极个别弃学者外,一般能达到95%左右。

2)教学内容充实丰富,且有一定深度和广度,能达到课程要求。

3)课前修改小组拟展示的材料提高了语言输出/入的准确性,有益于提升课程的质量。

4)口语活动参与面广,集体、个人项目兼备,给学生提供了充分练习和展示才能的机会,避免了07级时“当值小组拳打脚踢,其他学生袖手旁观”的现象。

5)通过每单元的单词、短语听写和口头翻译练习,加强了语言的学习和积累。

6)课外电影的推介弥补了教材选片的遗憾,有利于进一步开拓视野,增强课程的趣味性。问卷调查显示:90%的学生对课程的整体效果感到满意和比较满意。

五、结语

经过几轮的行动研究,笔者版的“英语电影视听说”课程的框架趋于完善,质量也得以逐步提高。实践证明,行动研究是教研结合、研究服务教学、促进教学、具有很强的实用性和现实意义的活动。项目组任务教学法+合作学习受到学生肯定。他们反映通过小组活动,“增强了同学间的交流、责任心、集体荣誉感,培养了查找处理信息的能力、团队协作精神,提高了电影剪辑和多媒体课件制作技术”。同时,通过课程学习,“看了几部平时不太可能去看的电影”,“扩大了知识面和词汇量,了解了欣赏英语影片的基本方法,提高了鉴赏力、英语听说写的能力和文化素养”。对于教师本身而言,教课的过程也是教学相长的过程,其中有思想的碰撞、情感的交流、视野的开拓、新知识的吸入……笔者享受此过程,用心投入值得。

学无止境,教更如此。该课程下一轮行动研究的主要问题是如何进一步因材施教,让理科、工科的男生也能充分享受上课的全过程,并且学有多获。另外,良好的形成性评估机制是课程质量的一种有力保证,如何充分发挥其杠杆作用,也需进一步探讨。

Longman Dictionary of Language Teaching&Applied Linguistics(2003)[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教育部高等教育司 (2007).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李晓媛,俞理明 (2007).国外行动研究趋势及其对中国外语教学研究的启示[J].外语教学(3)。

庞继贤 (1998).外语教学中的“行动研究”[J].浙江大学学报(6)。

文秋芳 (2012).提高“文献阅读与评价”课程质量的行动研究[J].中国外语教育(1)。

郑敏,陈凤兰 (2000).教学行动研究在阅读教学中的应用[J].外语教学与研究(11)。

猜你喜欢

平时成绩英语课程
数字图像处理课程混合式教学改革与探索
关于工科专业课平时成绩的思考
软件设计与开发实践课程探索与实践
高校体育专业术科课程平时成绩评定方法的探究
为什么要学习HAA课程?
让平时成绩回归本真
A—Level统计课程和AP统计课程的比较
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的平时成绩评定与构成——以河南工业大学为例
读英语
酷酷英语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