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两轴一线”定位下的“1+X”菜单式大学英语教学模式的探索——以重庆文理学院大学英语教学改革为例

2014-03-29刘海瑛

大学英语(学术版) 2014年1期
关键词:菜单英语课程外语

亢 莉 刘海瑛

(重庆文理学院外国语学院,重庆永川402160)

1.引言

目前我国大学英语教育在高校中出现了一种普遍的“课堂学习冷,课外培训热”的不正常现象。即:学生在校学习英语积极性不高,上课应付,旷课的现象时有发生;但校外培训机构生意红火,很多大学生忙于参加四六级考试培训、考研培训、小语种学习以及雅思、托福等培训。更有学生英语学习了至少有八年,然而大学四年级时的毕业论文摘要还需要请他人翻译,工作后读不懂全英文的产品设备说明书、操作手册、工程项目书、合同文件或者与行业相关的各类信函等。这种现象反映出我国目前的大学英语教育在一定程度上未能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及工作需求。大学英语教学正面临“如何科学定位以及如何有效开展教学”的实际问题。

为满足学生多元化的发展需求,在建设应用型大学的背景下,重庆文理学院自2011年3月开始对大学英语教学进行了“1+X”菜单式教学改革探索。其中“1”指大学第一学年开设大学英语普修课;“X”指第二学年由学生根据自身的英语水平以及发展需求在课程菜单中选择自己感兴趣的课程,即:大学英语听说课、针对四六级考试的课程、针对考研的英语课程、针对出国考试的英语课程、类似于第一学年普修性质的高级普通英语和小语种课程(这一课程菜单是根据调查学生的需求后列出的)。改革开始在所有的2013级普通本科新生中推行(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艺术、体育类学生的大学英语只开设一年,其后为选修英语课,因而此次改革不涉及此类学生)。

此次教学改革的理论依据来源于丁仁仑和戴炜栋(2013)的“两轴一线”大学外语定位理论。重庆文理学院在课程改革的前期开展了覆盖面较大的关于学生英语学习情况的调查工作,然后,在充分考虑学校所处的地域特点以及学生的个性化需求的基础上设计课程,配之以师资建设作为保障,进行了“‘1+X’菜单式大学英语教学模式”的教学改革。

2.1+X菜单式大学英语教学模式的理论依据

重庆文理学院在此次教学改革前也进行过多轮教学改革,其中,以2007年以来的分层教学影响较大,但也不能解决学生长期存在的“学习积极性不高、需求不能满足”的问题。据此,在学校层面的大力支持下,大学英语课程组决定开展新一轮的“以满足学生需求”为导向的大学英语教学改革。根据教育部颁布的《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大学英语课程兼有语言学习工具性和提高学生素养的人文性,大学英语课程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针对大学英语教学的重点是侧重于语言还是内容,近期诸多学者各抒己见、百家争鸣。但是,有一点毋庸置疑,即:只有能满足学生的某种需要的学习,才会有动力;只有能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的教学,才是成功的教学。桂诗春(2012)提出外语学习的几大需求:一是满足生存的基本需要,二是满足社交需要,三是满足专业(职业)需要。根据蔡基刚(2011)的观点,大学英语教学重点应从目前的通用英语立即向专门用途英语,尤其是学术英语转移,并确立为专业学习和今后工作服务的大学英语教学目标。可见,大学英语课程应该以学生及社会需求为导向开展教学。

大学英语课程旨在培养学生在听、说、读、写、译等方面的综合能力,使学生能用英语思维、进行交流,形成一定的跨文化交际能力。然而,目前的情况是学生的课业较重,很多学生的学习重心偏向于专业课,对作为公共课的大学英语重视不够;同时,大学英语面临课时压缩、大班教学、设备及教学资源受限等情况,教育很难做到面面俱到。丁仁仑和戴炜栋(2013:17)指出“大学外语教学定位不当”,并认为我国各地区的外语教育形势各有不同,教学目标不应实行一刀切,不必整齐划一、千篇一律。大学英语的工具性和人文性都不可否认,但谁主谁次、谁先谁后,要依据现实情形而定。他们提出大学英语的目标应该因人而异,让学生根据自己的需要“各奔前程”。高校大学外语教学只有在“两轴一线”(地域性与学科性为纵轴,人才培养的需求性与前瞻性为横轴,以及大学外语师资建设为保障性)的坐标体系中找准自身位置,才能推动大学外语教学发展,从而培养出我国现代社会所需的外语人才。

3.“两轴一线”定位下的“1+X”菜单式大学英语教学模式

据了解,目前全国高校大学英语教学主要为两大模式,一种是“211”、“985”重点大学的专业英语和学术英语教学模式;另一种为全国多数高校所实行的大学英语分层教学模式。总而言之,大学英语教学将会从通用英语转向专门用途英语,为学生专业学习和今后工作服务,这是当前大学英语课程发展的必然趋势。但是,要实现这一转型还需要时间探索。因为学习专门用途英语需要具备相当大的词汇量,并具备相当扎实的英语基础知识及语用、语篇知识。而目前的通用英语大多以趣味故事、文化知识或有争议的议题为载体,旨在教授学生语言知识,培养其语言能力及批判性思维能力。相对而言,侧重于专业知识传授的专门用途英语,尤其理工科的专业英语的趣味性、批判性等比目前的通用英语或有不足,这对于大学英语教学从通用英语转向专业英语来讲应该是个不小的挑战。所以,对于普通高校而言,大学英语教学要从通用英语转向专门用途英语的路可能历时较长一些。那么,就目前而言,如何去满足学生学习英语的需求、为社会培养出需要的人才?这是大学英语教学亟待解决的一大问题。

重庆文理学院位于中国西南的渝西片区,是2001年新建的一所本科院校,其大部分毕业生就业时选择了服务于本地区的各行业。他们对本地区的建设做出了突出的贡献。其地域特点为内陆地区,外资、合资企业相对较少,国际交流不如北、上、广等国际化大都市频繁,也不如沿海发达地区对英语的听说能力要求那么高。依据丁仁仑和戴炜栋(2013)的“两轴一线”大学英语定位理论,重庆文理学院考虑到了自身的地域特点,以地域性、学科性为纵轴,开展了大量的调查工作,以培养需求为横轴,以师资建设为保障,以课程设计为主线对大学英语进行了“‘1+X’菜单式大学英语教学模式”的教学改革,该模式如下图:

3.1 外语学习需求调查

为了解学生对大学外语课程的需求情况以及为课程改革提供依据,学校于2013年5月制作了5000份问卷对大一、大二的普通本科生随机进行了“关于我校大学英语教学与学习情况”的问卷调查。问卷是由授课教师发放和收回的,由于参与教师及涉及学生人数较多,有可能教师发放问卷时有剩余,也有可能部分学生未返回问卷,还有部分无效问卷,最终收回有效问卷3534份。为了解学生的学习需求,问卷的第五个题项问及“你学习英语的目的是——”。其中,最多的有46.3%的受试对象选择“通过英语四、六级考试”;其次,40.2%选择“提高自己的英语运用能力”;6.3%选择“考研”;2.9%选择“出国”;只有1.3%的学生选择“阅读专业文献”。可见,学生对英语的专业用途意识不足,比较看重四、六级考试。这可能是目前的社会环境对学生有误导,比如单位招聘时常常通过学生的四、六级成绩来衡量学生的英语水平;学校对于学生毕业在英语方面也有要求,只有修够学分才能获得毕业证、学位证。学生在乎能否顺利毕业,能否找到心仪的工作,他们很少考虑大学英语学习是否与将来具体工作的接轨。然而,要想改变现状可能需要较长时间,就目前而言,最大程度满足学生的多元化需求,充分调动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应是当前大学英语首先应考虑的问题。

3.2 课程设置

学校根据学生的需求对第二学年的“X”部分的个性化菜单的选择意向进行了调查,设计了题项九:“如果按照‘1+X’模式对‘X’部分进行分班,你会选择——”。调查结果显示:34.4%的受试对象选择“四、六级强化课程”,34.3%选择“英语听说强化课程”,11.7%选择“小语种选修课程”,9.8%选择“考研英语强化课程”,5.2%选择“出国英语考试强化课程”,只有4.5%选择“大学英语普通课程”。(由于学校针对不同的专业开设了由各学科专业教师授课的专业英语,比如“物流英语”、“计算机英语”、“土木工程英语”等,因而此菜单中不包含专业英语。)意料之中的是选择大学英语普通课程的人数最少,说明目前的通用英语课程的开设已不能满足绝大多数学生的学习需求,大学英语教学的确到了非改革不可的时候了。选择四、六级强化课程的人数最多,这与学生对“学习英语的目的”题项的反馈是一致的。其次,少于四、六级课程1个百分点的学生选择英语听说课程,他们认为英语运用能力主要就是听说能力。但是,出乎意料的是,多达11.7%的调查对象选择“小语种课程”。经与部分该选项同学进行访谈,归纳出他们选择小语种的原因大致有以下几种情况:其一,一部分学生觉得自己英语学得比较好,或者自己的自学能力很强,无论是过级英语还是考研英语,靠自己努力就可以应付,所以不用再学习英语,有精力去学习另外一门外语来充实或武装自己。其二,另有一部分学生的英语基础比较薄弱,他们觉得无论自己怎样努力学习都不可能达到各种英语考试的要求标准,于是决定另学一门外语,重头开始,脚踏实地去学习它,则更有希望。其三,还有部分学生会考虑到自己将来的工作意向,认为在工作中可能会用到某种语言,乘此机会来学习它。根据以上的调查数据,学校确定了在大学第二学年开设大学英语听说课、针对英语四、六级考试的课程、针对考研的英语课程、针对出国考试的英语课程、高级普通英语课程和小语种课程。

3.3 课程师资建设

成功的改革要靠教师来实现,好的教师和优质的教学才是成功改革的保障。改革之初最大的困难是师资配备问题,因为以往的大学英语教学教法基本上都针对的是通用英语,授课教师也大多是毕业于英语语言文学专业,所以“1+X”菜单上所列的课程对教师而言也是新事物,他们需要认真学习、仔细备课,才能给学生讲好课。学校在对学生学习需求调查的基础上,为了更好地进行菜单上所列课程的教学工作开展,近几年有计划地选派外国语学院的教师出国培训。并且,根据课程菜单,在调查了大学英语授课教师的授课意向后,每个寒、暑假学校都要选派相应的授课教师到国内一些著名的培训机构、优质课程的开设院校参加培训,为改革的顺利进行做好准备。学校进行顶层设计,统筹规划,学院开发课程,建设教学团队,以满足改革的需要。

3.4 课程相关设施建设

在“1+x”模式下的大学英语课程改革中,除加强相应的师资建设这一“软件”条件外,学校还进行了如“听说教室”等相关的“硬件”建设,以及配套教材的编写与征订工作。“听说教室”是应英语听说强化课程需要而建设的。改造后的“听说教室”将原有的多媒体器材保留,将原来固定的桌椅更换为可移动的桌椅,并将桌椅摆为小组圆桌形,以便于小组展开英语对话、讨论。同时,为便于学生提高英语运用能力,学校专门在两个校区建立了“英语小超市”,在超市里,不仅所有的商品都是英语标签,并且导购员、收银员都是学校择优聘用的英语听说能力好的同学担任的。这里的全英语环境对提高学生的英语听说能力方面非常有益。此外,学校还提供相应的场所,组织学校的外教、外籍留学生开展“英语角”活动。 这些相关“硬件”的建设都有力支撑了“1+x”模式下的大学英语课程改革。

4.结语

重庆文理学院立足本区域,面向全国,在“两轴一线”坐标中定位的“1+X”菜单式大学英语教学模式是顺应当前学校学生需求的一种教学改革,是追求先进教学模式的一种全新的尝试。但这一改革目前还正处于探索阶段,在考核制度、师资力量、实效性检验等诸多方面仍需不断建设和测评。然而,毋庸置疑的是,当前的这种教学改革是破解当代大学生英语学习窘境,以学生内在需求为导向、与学生未来各种职业接轨的一种有益的探索。正如学校所倡导“教育即服务、学生即顾客、质量即生命”的办学理念,只有满足学生和社会需求的教学才是令人满意的教学。随着改革的进一步深入,经验的进一步积累,师资力量的进一步加强,考核制度的进一步完善,加之对学生的正确引导,“1+X”的课程菜单中将会开出更为科学、合理的课程以满足学生的个性化需求及社会的普遍性需求,最终实现学生大学英语课程的学习与他们未来各种职业需求的接轨。

Hutchinson,T.&Waters,A.(2002).English for Specific Purposes:A Learning-centered Approach[M].Shanghai: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

蔡基刚(2010).关于我国大学英语教学重新定位的思考[J].外语教学与研究 (4)。

蔡基刚,廖雷朝(2010).ELE还是 ESP,再论我国大学英语的发展方向[J].外语电化教学 (5)。

蔡基刚(2011).关于大学英语课程设置与教学目标———兼考香港高校大学英语课程设置[J].外语教学与研究(4)。

丁仁仑,戴炜栋(2013).高校大学外语教学定位思考[J].外语界(2)。

桂诗春(2012).面向交际的外语教学[J].现代外语 (2)。

俞理明,韩建侠(2012).内容驱动还是语言驱动———对我国高校大学英语教学的一点思考[J].外语与外语教学(3)。

猜你喜欢

菜单英语课程外语
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构建——以高级英语课程为例
中国新年菜单
外语教育:“高大上”+“接地气”
论高职高专英语课程改革中存在的问题
本月菜单
大山教你学外语
金融英语课程教学改革探析
大学英语课程委婉语教学研究
大山教你学外语
一个“公海龟”的求偶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