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职业能力培养为核心的高校学前教育专业教育教学改革思考

2014-03-29党爱娣

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4年5期
关键词:技能幼儿园职业

党爱娣

(兰州城市学院 幼儿师范学院,甘肃 兰州 730020)

以职业能力培养为核心的高校学前教育专业教育教学改革思考

党爱娣

(兰州城市学院 幼儿师范学院,甘肃 兰州 730020)

高等院校学前教育专业以培养幼儿园一线教育工作者为导向,强调学生职业能力的获得与提升.学校应以《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试行)为依据,从课程改革、教师教学、学生活动以及学生评价等方面进行改革,以促进学生职业能力的获得与提升.

高等院校;学前教育;职业能力;改革策略

随着我国学前教师教育的快速发展,高等院校的学前教育专业已成为培养幼儿园一线教育工作者的主要阵地.培养符合社会需要的高质量的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学生职业能力的提升至关重要.教育部2012年颁布的《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试行)(以下简称《标准》),明确了我国幼儿园教师的职业能力要求,为我国学前教师教育提供了政策性依据.认真解读《标准》提出的学前教育教师职业能力要求,分析高等院校学前教育专业教育教学存在的问题,积极探索以职业能力培养为核心的学前教师教育改革策略,为学前教育事业的发展提供有力的师资保障,是高等院校义不容辞的责任.

1 学前教育教师职业能力内涵

学前教育教师的职业能力指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运用学前儿童教育教学的相关知识与经验促使儿童学习,达成学前教育目标的一系列行为方式①,(引用)包括职业情感、职业知识和职业技能.现对《标准》中提出的学前教育教师职业能力进行梳理,为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提供依据.

1.1 职业情感

职业情感是教师专业成长的根本动力,是教师职业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学前教育教师的职业情感主要指教师对幼儿教育工作是否满足自己的需要而产生的内心体验和感受,并通过职业活动表现出来.《标准》提出幼儿教师的职业情感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1.1.1 对幼儿教师职业的理解与认识

教师能够理解幼儿保教工作的重要意义,热爱学前教育事业,具有职业理想和敬业精神,认同幼儿园教师的专业性和独特性②,喜欢幼教工作,心怀强烈的职业使命感,从而坚持自己的职业道德和职业理性,为人师表.

1.1.2 对幼儿的态度和行为

教师认识到自己对幼儿的发展负有社会责任,将对幼儿的爱与对社会的责任联系起来,认识到教师对幼儿的热爱和关怀是幼儿身心健全发展的重要条件,尽全力通过多种途径创造条件满足幼儿健康成长的各种需要.

1.1.3 自身的修养与行为

教师要善于自我调节情绪、保持平和心态;努力做到乐观向上、热情开朗、有亲和力、富有爱心、责任心、耐心和细心;勤于学习,不断进取;衣着整洁得体,语言规范健康,举止文明礼貌提高自身修养③,为幼儿树立正确的榜样、创设有益于幼儿成长的良好精神环境.

1.2 职业知识

学前教育教师的职业知识体现了学前教育教师作为一种专门职业的独特性与不可替代性,是学前教育教师从事保育教育工作所必需具备的智力资源.《标准》)将幼儿园教师的职业知识划分为“幼儿发展知识”“幼儿保育教育知识”和“通识性知识”三个部分④.

1.2.1 幼儿发展知识

幼儿发展知识是学前教育教师知识结构的核心.具体包括四个方面:幼儿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幼儿发展的年龄特征与个体差异、幼儿发展中的常见问题和有关儿童生存发展权利的法律法规.

1.2.2 幼儿保育教育知识

幼儿保育教育知识是关于幼儿园教育的目标、内容、途径、方法、策略等的基本知识.具体包括五个方面:幼儿园教育的目标、任务和原则;幼儿园教育的内容、途径与方法;幼儿卫生保健与安全;了解幼儿学习与发展的方法;幼儿园与其他阶段的教育衔接.

1.2.3 通识性知识

通识性知识指一定的自然科学、人文社会科学知识与艺术素养等.对于学前教育教师来讲,通识性知识既是教师的文化素养,又是教师必备的“教学内容知识”.学前教育教师的通识性知识主要包括自然科学知识、人文社会科学知识、艺术欣赏与表现知识、现代信息技术知识四个方面.

1.3 职业技能

学前教育教师的职业技能是从事学前教育工作必须具备的综合教育技能,是学前教育教师职业能力的重要体现.《标准》指出学前教育教师的职业技能包括以下七个方面:创设与利用环境的技能、幼儿一日生活的安排与组织技能、支持与引导幼儿游戏活动的技能、计划与实施教育活动的技能、激励与评价幼儿的技能、沟通与合作的技能、反思与评价的技能⑤.

2 高校学前教育专业教育教学现状

在理清学前教育教师职业能力的内涵之后,从以培养学生职业能力为主要目标的角度审视当前高校学前教师教育现状,发现无论是课程设置、教师教学,还是校园文化活动以及学生评价,都存在值得思考的问题.

2.1 课程设置:政治理论类课程偏多,人文、自然科学基础知识课程偏少

以当前高校学前教育专业本科课程设置为例,“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毛泽东思想概论”、“邓小平理论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中国近代史纲要”、“思想品德修养”、“形势与政策”、“法律基础”等政治理论类课程占总课程的比例约为30%-40%⑥,而关于《标准》中提出的学前教育教师必备的“教学内容知识”——通识类知识,除艺术类课程外,其他人文、自然科学基础知识类课程极少设置.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以下简称《纲要》)把我国学前教育的内容分为语言、社会、科学、健康、艺术五大领域,但从学前教师教育本科的课程设置来看,除艺术领域开设相关基础知识课程较多外,其他四大领域的基础知识准备非常薄弱.目前多数学前教育专业按照艺术类进行招生,学生的文化基础知识相对较为薄弱,缺乏必备的人文及自然科学基础,如果学生在大学期间没有机会得到补充和提升,将会带来今后从业中的种种实践尴尬,如面对幼儿园科学领域中《光和影子》这一教育活动,可能会因自身基础知识不扎实而大大影响活动的展开和深入.人文、自然科学知识的缺乏致使教师在教育实践中只能照搬别人的设计,接不了或无法接幼儿“抛过来的球”,师幼之间也就无法产生真正意义上的互动,教师自身的专业发展也将受到很大影响.

2.2 教师教学:教学目标偏移,不利于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

2.2.1 专业理论课程的教学重理论知识的学习,轻学生职业情感的培养

专业理论课的教师往往关注学生对相关教育理论知识的理解和掌握,课堂教学的重点是学生对专业理论的掌握程度,很少将职业情感的培养列入课堂教学目标.然而,缺失情感教育的理论学习对于学生的专业成长是徒劳和低效的,只有建立在良好教师职业情感培养基础上的理论学习才是主动的学习,才有可能产生积极的学习效果.

2.2.2 艺术类课程重技能技巧的训练、轻专业实践技能的培养

纵观音乐、美术类课程的教学,绝大部分的主要目标是训练学生的艺术技能,如乐理视唱、琴法、舞蹈基础等.这与我国《纲要》中的艺术领域目标极不相符.《纲要》要求教师在艺术活动中的任务是引导幼儿体验和感受艺术美,并用艺术的方式来表达自己的情感.艺术类课程教学目标的偏移,导致了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学习中经常会出现一些不和谐的画面.例如,经过几年的刻苦练习,有的同学在钢琴演奏上达到了较高的水准,能够按照乐谱熟练弹奏一些世界名曲,而面对一首新拿到手的简单的儿童歌曲的即兴伴奏却畏手畏脚,弹得磕磕巴巴,大量的机械、被动的技能练习导致学生过分依赖伴奏乐谱,只会视谱弹琴,幼儿园音乐教学所需的基本教育技能并没有很好地掌握.因此,艺术类课程的任课教师应清醒地认识到,幼儿园需要的是能够引导幼儿感受、表现艺术的老师,而非专业的音乐演奏家,应根据这一现实需求调整教学目标和教学方法.

2.2.3 实践类课程重安排、布置,轻指导

目前,在高校学前教育专业课程中,教育见习、实习所占课时比以往有了大大的提高.多数学校均能在大学一、二、三年级安排不同时间长短的教育见习,在大四阶段安排集中教育实习,而且教育实习的时间也由以前的六周延长为三个月作用,从时间上保证了教育实践类课程的学习.但通过亲自参与教育见习及教育实习工作,发现教育实践类课程还存在一些明显的问题.例如,关于教育见习,只是安排学生去幼儿园进行见习,也布置了见习作业,但至于如何见习、怎样观察、怎样记录等具体见习指导均被忽略,对于大部分专业知识和学术能力有限的低年级本科生来说,具体的见习方法的指导极为需要.

2.3 学生活动:层次较低、形式单一,缺乏专业特色

校园文化活动能够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的成长和进步,好的校园文化活动还可以对学生的专业成长起到潜在的引导作用.反观当前高校学前教育专业的各类校园活动,层次较低、形式单一、缺乏专业特色是其主要特点.以某校某一学期的校园文化活动为例,除了诗歌朗诵比赛、羽毛球比赛、健美操比赛、篮球比赛、百人合唱比赛等大量各类文体竞赛外,就是“爱国、励志”主题团日、读书征文等思想政治类活动,和学前教育相关的活动鲜有见到.盘点各类学生社团、兴趣小组,可谓五花八门、无所不有,但仔细考量,其中对学生专业成长和全面发展有益的组织少之又少,能够结合专业特点成立的学生组织几乎没有,校园文化活动缺乏科学、合理的总体规划和设计、指导.

2.4 学生评价:重理论知识、轻实践技能

目前,除了艺术类课程通过技能展示进行考核外,其他文化类课程,包括专业课程,无论其是否具有实践性,仍主要以笔试的方式进行考查或考试,这种做法存在极大的不合理性.例如,《幼儿科学教育》课程通常被列为考试课程,学生只要在考试时做好填空题、选择题、简答题、活动设计等题目的书面回答,成绩合格就拿到了相应的学分,学生就完成了该课程的学习,而课程本身所要求的学生学习结束后能够完成幼儿园科学教育活动的设计以及组织实施,这一实践能力是否获得则无人关心,更没有人去追究.文化类课程“一刀切”的笔试考核方式严重制约着专业实践课程的教学效果,既影响了教师教学方法的选择,又削弱了学生在学习中主动进行实践锻炼的积极性,不利于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和提升.

3 高校学前教育专业教育教学改革策略

高校学前教育专业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合格的幼儿园应用型专业人才.良好的职业情感、扎实的职业知识和过硬的职业技能等职业能力的培养是学前教师教育的核心目标,高等院校应据此调整课程设置、改革课堂教学、丰富学生校园文化活动、创新学生评价体系,促进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和提升.

3.1 合理补充人文、自然科学类课程,重视学生文化基础知识的准备

随着学前教师教育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高等院校学前教育专业课程结构划分已基本趋于统一,目前多数院校的课程分为通识类课程、学科基础课程、专业课程及教师教育课程四个模块.结合教育实践中存在的学前专业学生文化基础知识薄弱、并影响其从业效果的现实,需要在通识类课程模块之内进行合理调整.适当减少思想政治类课程,补充社会、历史等人文类课程和数学、科学与科技、生物、物理等自然科学基础课程,拓展学前专业学生的知识面,夯实学生的文化基础知识,掌握基础的科学探究方法,从而为培养学生扎实的职业知识做好基础准备工作.

3.2 准确定位课程教学目标,改革教学方法,促进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

3.2.1 改革专业理论课程教学,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情感

专业理论课的任课教师应深入挖掘教育理论中蕴涵的情感素材,将职业情感教育作为一个重要目标纳入课程目标之中,让学生在认可、接纳一些基本教育理念和知识的同时,感受幼儿教师职业的崇高与伟大,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教育理想和信念.

3.2.2 明确艺术类课程教学目标,促进学生职业技能的掌握

走出艺术类课程过分注重艺术专业技巧练习的误区,明确学前教育专业艺术类课程的教学目标是培养从事幼儿园艺术教育活动的一线教师,而非专业艺术人才.避免学生在艺术类课程学习中走向高、偏、难,强调幼儿园实用艺术技能技巧的学习和训练.紧密结合幼儿园艺术教学实践需要,在教学中适当增加幼儿歌曲创编、幼儿歌曲伴奏、幼儿舞蹈编排等幼儿园实用艺术教育技能的教学.

3.2.3 重视实践课程的具体指导,提升学生的教育实践能力

对于实践类课程,目前最要紧的是抓好落实,重点关注学生在实践中的学习指导.以教育见习为例,,在教育见习之前及时对学生进行见习方法(如何观察幼儿、如何做好观察记录、如何进行现象分析)的训练,在教育见习中根据具体情况及时提供指导,在教育见习结束后做好总结工作.这里所说的总结并非一份几千字的总结报告,而是师生面对面的见习体会交流活动,在交流中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帮助学生解除困惑,指导学生运用所学理论分析教育现象,解决实践问题.坚持将每一次教育见习活动做实做透,学生的教育实践能力会自然而然地得到锻炼和快速.

3.3 结合专业特色开展学生活动,为学生职业能力的提升提供潜在的支持

针对目前高校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活动层次较低、形式单一、缺乏专业特色的现状,学前专业院系的团总支、学生会应加强学生活动的策划、设计工作,结合学前专业学生的学习特点,积极探索富有专业特色的校园文化品牌活动,充分发挥校园文化活动在学生专业成长中的潜在促进作用.引导、支持学生成立多种专业兴趣小组、社团组织,聘请优秀专业教师指导学生活动.减少传统文体类竞赛活动,组织开展幼儿教师专业技能竞赛活动,竞赛优胜者为技能标兵,发放证书,给予奖励,从而激励全体学生积极投身于专业技能的学习训练之中.

3.4 以学生职业能力考核为核心,构建学生学业评价体系

建立科学、完整的学生学业考核评价体系,是促进学前教育专业教学质量快速提高的主要手段.根据幼儿教师应具有的职业能力结构确定教学考核的内容和项目.对于通识类及教育理论类课程,可仍坚持采用传统的笔试考核为主的方式,而对于幼儿园各领域教育教学活动组织、幼儿园环境创设以及艺术实践类课程,必须重视学生实践能力的考核.以《学前音乐教育》为例,考核时在保留原有的对理论知识考核的基础上,增加对学生教学实践技能的考评.实行音乐教学技能过关考试,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必须通过模拟教学或幼儿园试教活动,经过由任课教师和几名学生代表组成的考评小组的考核,认定该学生达到组织幼儿园音乐教学活动的基本教学技能要求后方可通过本学科的考试,未达到要求的学生可给予多次机会,从而在激发学生学习教学法课程的积极性和兴趣的同时,保证学前教育专业输送的毕业生具备应有的职业能力,能较好地胜任幼儿园的教学工作.

注 释:

①吴丽芳.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的途径与方法[J].学前教育研究,2001(4):61.

②教育部.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试行).2012.

③教育部.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试行).2012.

④教育部.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试行).2012.

⑤教育部.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试行).2012.

⑥薄利南.中美学前教师教育课程比较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9.22.

〔1〕教育部.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试行).2012.

〔2〕冯晓霞.幼儿园教师的专业知识[J].学前教育研究,2012 (10):3-12.

〔3〕王淑宁.近20年以来我国幼儿教师职业能力的研究及其展望[J].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12(1):110-113.

G642

A

1673-260X(2014)03-0223-03

猜你喜欢

技能幼儿园职业
守护的心,衍生新职业
我爱幼儿园
欢乐的幼儿园
职业写作
劳动技能up up!
爱“上”幼儿园
秣马厉兵强技能
拼技能,享丰收
我爱的职业
画唇技能轻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