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第三轮量化宽松货币政策的影响及应对策略
2014-03-29张支南
田 莉,张支南
(安庆师范学院 经济与管理学院,安徽 安庆 246052)
美国第三轮量化宽松货币政策的影响及应对策略
田 莉,张支南
(安庆师范学院 经济与管理学院,安徽 安庆 246052)
美联储实施第三轮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后,美国经济增速加快,国际商品市场和外汇市场反应平稳,对我国国际收支的影响较为复杂.面对错综的形势,我国应慎用宽松货币政策,保持货币环境的稳定,并稳步推进人民币国际化,另一方面应加快结构调整,更加注重经济增长的质量.
美联储;量化宽松;货币政策;汇率
第一轮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始于2008年11月,美联储大量购买机构债券、抵押贷款支持证券,并于2009年3月开始购买长期政府债券,该轮大规模资产购买行为在2010年3月结束.从2010年11月2011年6月底,美联储实施第二轮量化宽松货币政策,购买6000亿美元的政府长期债券.[1]政策的实施降低了美元汇率和贷款利率,刺激了消费和投资,但影响有限,为了进一步刺激经济复苏、缓解严重的就业压力,美联储在2012年9月又推出了第三轮量化宽松政策.
1 美国第三轮量化宽松货币政策的内容
2012年9月13日,美联储宣布推出第三轮量化宽松政策(简称QE3):每个月购买400亿美元的抵押贷款支持证券(简称MBS);将扭转操作(简称OT)延续至2012年年底;将0—0.25%的联邦基金利率水平延长到2015年年中.2012年12月12日,美联储结束了该年度最后一次议息会议,此次会议通过以下决议:2013年1月起,每月增加450亿美元购买长期政府债券;重申继续执行每月400亿美元的抵押贷款支持证券(MBS)购买计划;继续维持0—0.25%的联邦基金利率不变,美联储公开市场委员会认为,只要失业率仍高于6.5%、未来2年通胀预期低于2.5%,低利率政策都是合适的.
笔者认为,12月的政策是9月份政策的延续.其一,每月400亿美元的抵押贷款支持证券购买计划不变;其二,每月增加450亿美元购买长期国债只是对扭转操作的替代,美联储每个月长期债券的购买数量依然保持在850亿美元;其三,重申了低利率政策.总体来说,政策的目的都是希望通过抵押贷款支持证券的购买提高抵押贷款的可得性与便利性,通过降低长期利率扩大消费与投资,以刺激美国经济复苏、增加就业岗位.不同之处主要体现在:其一,扭转操作变成了长期政府债券的购买,扭转操作有卖出有买入不影响资产负债表,而购买长期政府债券则影响资产负债表;其二,利率政策执行由附加大概的时间界点转换成与失业率通胀率等宏观经济指标挂钩,美联储认为,这种“挂钩”有利于增加货币政策透明度,以更好地发挥对市场预期的引导作用.
2 美国第三轮量化宽松货币政策的影响
美国住房市场复苏,消费和投资信心增强.美联储大量购买抵押贷款支持证券,其中很大部分是住宅抵押贷款支持证券,这在很大程度上为按揭银行提供了支持,增加了住房抵押贷款的可得性和便利性,解决了金融机构惜贷和住房需求的疲软问题,使得住房市场出现持续复苏的迹象.全美地产经纪商联合会(NAR)发布的数据显示,2012年美国新屋开工率和成屋销售量都达到五年以来的最高水平.住房市场的复苏,低利率的融资环境,不仅拉动了与房地产相关的行业的增长,并且增强了居民消费和投资的信心.美国经济统计局2012年以来每个季度末对实际国内生产总值的分析报告表明,个人消费支出(简称PCE)、住宅固定投资始终对GDP增长的贡献较大,而私人库存投资、联邦政府支出以及出口的数据往往成为拖累GDP增速的因素[2].
大宗商品价格稳定,通胀风险并不显著.一些学者判断第三轮量化宽松政策会推高大宗商品价格,对此笔者并不认同.按照经济学最基本的原理,供求决定价格,货币不是价格的决定因素,它只是通过影响供求进而影响价格;量化宽松政策如何影响大宗商品价格取决于货币政策的操作以及多发货币的流向,此外还与大宗商品的类别有关.巴克莱资本的评论认为,金融市场动荡,基本面及风险的控制成为主导因素,大部分市场中的现货需求不断下滑,远远低于预期[3].从国际市场原油现货平均价格看,2012年9月以来,除2012年12月、2013年1月2月原油价格上涨然后下挫外,其他月份都环比下降,从期货价格看,价格波动不大,并未有大幅上涨的预期(具体数据可以参照路透社普氏报价).此外,从全球食品价格也看不出通货膨胀迹象,联合国粮农组织公布的报告显示,全球食品价格连续下跌,已触及2012年6月份以来的最低水平[4].应该说,在全球经济增长仍然面临较大压力,经济基本面没有发生根本转变的情况下,单一的货币政策具有较大的局限性,不足以支撑商品价格整体上行,并不存在显著的通胀风险.
国际外汇市场反应平稳,并未出现美元大幅贬值现象.美联储量化宽松货币政策推出后,大部分学者认为美元汇率将下降,主要观点有:在外汇市场上,QE3的本质是向市场注入基础货币,扩大流动性,以达到刺激投资、增加就业的目的,与此同时,大量货币投放可能造成美元供应泛滥,从而拉低美元汇率[5].实际上,美国推出量化宽松货币政策未必一定会造成美元贬值,美元指数有涨有跌,甚至一度上涨幅度比较大(笔者参照财新网数据,发现2012年11月份出现显著上涨),因为美国同样面临信贷不足、货币乘数很低的问题,而且汇率的变化受经济基本面以及国际收支状况的影响比较大.
3 美国第三轮量化宽松货币政策的应对
慎用宽松货币政策.国际金融危机发生后,我国实施了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促使我国经济在全球率先触底回升,但也导致了严重的资产泡沫和通货膨胀,负面影响不容忽视[6].2012年9月末,广义货币供应量M2余额为94.4万亿元,同比增长14.8%[7],而同期GDP才同比增长7.7%,许多学者认为,货币超发已经相当严重.面对美国第三轮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应把握好经济增长、物价稳定和风险防范三者的平衡,慎用宽松货币政策,为市场经济自身的调整和稳定机制发挥作用创造条件.否则,一旦世界经济形势向好,我国经济增速加快,则成本推动、需求拉动、货币流通速度加快、输入性通胀等诸多因素叠加,必会重蹈覆辙.
稳步推进人民币国际化.截止2012年9月,我国的外汇储备规模达到32850.95亿美元(数据来源于国家外汇管理局网站统计数据列表),其中美元资产所占比例最大.美国不断实施量化宽松货币政策使得美元处于长期下行趋势,使得我国面临着热钱流动加速、外汇储备缩水的风险.从短期看,应该加强对资本流动的监管,健全风险防范和管控机制,在坚持渐进性和可控性的前提下,进一步完善汇率形成机制,增强人民币汇率双向浮动的弹性;从长远来看,我国的货币战略是坚定而有计划地推进人民币国际化[8].在美国经济增长乏力、欧债危机不断发酵之际,我国完全可以凭借着不断增强的经济规模和庞大的外汇储备,有步骤地实施人民币国际化,提高人民币市场的广度和深度,积极建设人民币离岸市场,从而在国际新金融秩序的构建中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
提高经济增长质量.经济增长,不仅仅体现在数量上,更重要的应体现在质量上,实施货币政策刺激经济增长,最多只是干预经济增长的周期,熨平经济波动,并不能从根本上为经济的持续增长提供动力.国际金融危机发生后,外需疲弱,出口受阻,而储蓄率过高、消费率偏低的状态也并未得到根本改观,经济增长下行压力和产能相对过剩的矛盾有所加剧,在此背景下,加快结构调整的步伐,注重经济增长质量显得尤为迫切.在美国第三轮量化宽松政策实施后,我国出口不会大幅增长,若出口大幅增长必将导致过高的外汇占款,使得货币供应量增加,加大通胀压力,而一味地追求投资拉动经济的做法也被实践证明为弊端较多且不可持续,基于此,经济增长要切实的转换到依靠内需拉动上来,短期应通过结构性减税和财政补贴的方式鼓励消费扩大需求,长期则有赖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高质量,增强经济发展的内生活力和动力.
〔1〕Stefania D'Amico, William English, David López-Salido, and Edward Nelson,2012,The Federal Reserve's Large-Scale Asset Purchase Programs: Rationale and Effects [EB/OL].http://www.federalreserve.gov/pubs/feds/2012/ 201285/201285pap.pdf.
〔2〕U.S.Bureau of economic Analysis,2012,National Income and Product Accounts [EB/OL].http://www.bea.gov/newsreleases/national/gdp/gdpnewsrelease.htm.
〔3〕陈云富.国际大宗商品“开门红”,商品市场仍难“峰回路转”[EB/OL].http://www.sh.xinhuanet.com/2013-01/04/ c_132078681.htm.
〔4〕Neena Rai.全球8月食品价格触及2012年6月来最低[N].华尔街日报,2013-9-6.
〔5〕王宇.QE3:对世界意味着什么[J].甘肃金融,2012(9).
〔6〕张支南,葛阳琴.日美量化宽松货币政策的操作方式研究[J].现代日本经济,2013(1).
〔7〕中国人民银行货币政策分析小组.2012年第三季度货币政 策 执 行 报 告 [EB/OL].http://www.pbc.gov.cn/image_public/UserFiles/goutongjiaoliu/upload/File/201年第三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pdf.
〔8〕刘克崮,崔晨曦.调整五大战略.应对美量化宽松政策[J].管理世界.2011,(4).
F82
A
1673-260X(2014)03-004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