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生态社会主义思潮对大学生的影响研究

2014-03-29

当代青年研究 2014年5期
关键词:资本主义马克思主义理论

徐 岩

(淮阴工学院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部)

生态社会主义是产生于20 世纪70 年代的西方绿色运动,并于20 世纪90 年代初趋于成熟的一种左翼社会思潮,是西方生态运动和生态组织中一个引人注目的派别。 生态社会主义的出现绝非人类历史发展过程的偶然之物,而是当代西方发达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政治、经济、文化等矛盾不可调和的必然产物。 作为当代西方新社会运动和社会主义相结合产生的社会思潮,反映了西方生态社会主义试图通过融合生态理论与马克思主义理论,以期寻得一条既能克服当前威胁人类生存的生态危机,又能实现生态社会主义的新道路。生态社会主义毕竟是一种非马克思主义的、不成熟的社会主义思潮,它提出的许多有严重缺陷甚至错误的理论对我国当代大学生产生了不可小觑的消极影响。

一、生态社会主义的主要内容与基本主张

生态社会主义作为一种左翼激进的思潮和派别,尽管在不同社会历史时期的不同代表人物所提出的主要理论观点和基本政治主张不尽相同,但是,在生态危机性质的界定和根源的追溯、生态危机解决的手段和路径以及维护生态平衡的方法等相关问题上,生态社会主义者的见解总体上没有什么分歧。 它以马克思主义和社会主义为理论基础,以生态学和系统论为指导思想,主张以马克思主义的方法重新检讨人类与自然界的关系以及生态问题与资本主义制度的关系,寻求生态社会主义实现的现实方案和途径,[1]形成了独具特色的理论主张。

(一)主张重新审视人与自然的关系

在如何正确处理人与自然关系的问题上,生态社会主义自身也经历了两个不同发展阶段。20 世纪90 年代以前的一些早期生态社会主义者坚持生态中心主义的观点,强调“自然优先性”,反对人类干预自然界,主张以生态中心主义取代人类中心主义。20 世纪90 年代后的生态社会主义者认识到,人类作为自然界中生物进化的最高产物,同样是地球环境长期演化的结果,人本身是自然界的产物,是在他们的环境中并且和这个环境一起发展起来的[2]。因而,从本原意义上与人的产生相比较而言,自然界具有绝对的优先性。这种优先性决定了人必须时刻依靠自然界才能生存和发展,人类的物质生产、精神生产以及人自身的生产和再生产都离不开自然。 生态社会主义者在积极扬弃生态中心主义与马克思主义的人与自然辩证关系基础上,形成了以“人类尺度”分析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理论主张。 如生态社会主义者认为人与自然都是生物性存在,都具有自然本质和社会本质,自然只有在与人类的共同存在以及相互转化中才具有意义,自然没有独立于人的存在价值;自然和人一样都是社会历史存在,自然与人本质上都属社会历史范畴;人与自然是通过人的实践,特别是生产实践活动而形成的整体性存在,而且物质生产劳动是实现人与自然走向和谐统一的现实路径;人类在自然界中所具有的特殊地位是以人对自然的支配为标志的。 生态社会主义的结论就是以“人的尺度”考察人与自然的关系的历史性、统一性,就会发现当代生态问题不是自然问题,而是社会的问题。 解决环境污染并不是一个纯粹的自然过程,而是一个社会过程,是社会问题的解决。[3]

(二)揭示了资本主义制度是产生全球生态危机的根源

关于生态危机产生的原因,生态社会主义以“红色”的绿化理论为理论支点,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本身寻求生态危机的原因,他们突破了传统的一般绿色运动与绿色理论把生态危机的原因归结于科学技术、工业化以及人的自私品性的表层认识而深入社会内部去探究其根本原因,并逐渐认识到引起生态危机的最根本原因就是资本主义制度,从而加深了对资本主义社会的批判力度。 他们认为资本主义生产的唯一目的和动机就是追求利润最大化,这是造成生态危机的内在逻辑,它决定了资本家对待自然所持的态度必然是敌视性的,必然把自然视为掠夺和获取利润的对象。 生态社会主义者得出这一结论无疑是受到马克思对资本主义深刻批判的启示。 作为资本家,他只是人格化的资本。 他的灵魂就是资本的灵魂。而资本只有一种生活本能,那就是增殖自身,获取剩余价值。[4]在私有财产和钱的统治下形成的自然观,是对自然界的真正的蔑视和实际的贬低。[5]生态社会主义者还认为在市场经济法则的支配下,资本主义生产存在着一种严重的“成本外在化”趋势,资本主义的生产是尽可能降低本企业的成本,而不管可能让社会承担多少成本,[6]这意味着资本家总是把因追求利润而造成的生态环境破坏的恶果转嫁给社会承担。 即使在某些特殊情况下出现企业治污现象也是有条件的,这个条件就是:其一,利润持续增长;其二,治理环境的行为更能提高企业的利润。 资本主义对环境的改善必须服从或服务于它对利润的追求。[7]此外,生态社会主义者还认识到随着资本国际化的发展和世界市场一体化的形成, 发达国家在加快调整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过程中,打着“对外经济技术援助”的旗帜不断对发展中国家实施直接或间接的生态掠夺,造成了广大发展中国家生态环境的急剧恶化。 正如生态社会主义者大卫·佩珀所指出的那样,环境的质量与一个社会物质财富的丰裕或缺乏是紧密相关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正是通过对第三世界国家的掠夺来维持和改善自己的环境,使之成为全世界羡慕的对象。[8]

(三)提出生态矛盾是当代资本主义社会的主要矛盾

生态社会主义对资本主义制度与生态环境危机内在关系的揭示,找到了当代世界性的生态环境危机的原因。 这说明生态社会主义已在一定程度上抓住了当代资本主义社会出现的新矛盾,由此他们提出了生态矛盾已成为当代资本主义社会的主要矛盾的观点。如何看待当代资本主义出现的这一新矛盾?他们认为,资本主义内在矛盾的客观存在性决定了马克思主义关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内在矛盾的理论的有效性。 但是,马克思关于资本主义由于经济危机而必然崩溃的预言并没有如期出现,马克思的异化劳动的理论已不再能单独用于分析现代资本主义的危机趋势了。[9]因而生态社会主义者主张从引起人类生态危机的根源进行动态地、全面地重新分析资本主义的主要矛盾。 也就是说,不仅要看到资本主义的内在固有矛盾,而且更要看到资本主义的生产过程同整个生态系统相互作用方式上也存在不可克服的矛盾。 如资本主义倡导的“过度消费”直接造成了人与自然关系的异化,加剧了人与自然的矛盾。 对此,生态批评家艾伦·杜宁曾做过深刻的描述:“我们庞大而多产的经济……要求消费成为我们的生活方式,要求我们把购买和使用货物变成宗教仪式,要求我们从中寻找精神满足和自我满足……我们需要消费东西,用前所未有的速度去烧掉、穿坏、更换或仍掉。”[10]这种异化的过度消费观对生态环境造成的负面影响是巨大持久的,有的甚至是不可逆性的。生态社会主义者还认为,当代资本主义的高生产和高消费虽延缓了经济危机的爆发,却转变为全球性的生态危机。 正如生态学马克思主义者阿格尔所指出的:“我们的中心论点是,历史的变化已使原本马克思主义关于只属于工业资本主义生产领域的危机理论失去效用。 今天,危机的趋势已转移到消费领域,即生态危机取代了经济危机。 ”[11]

(四)对未来绿色社会进行了较为全面的设计

生态社会主义根据“新政治学原则”(即生态学、社会责任感、基层民主和分散化、非暴力等四项原则),对未来绿色社会进行了一系列较为全面的设计。

在政治方面主张非暴力和建立新型民主政治体制。 生态社会主义者继承了“法兰克福学派”对工人阶级政治态度的观点,认为当代工人阶级已经被资本主义消费社会“一体化”,丧失了革命性、否定性和批判性,因而担当革命领导力量的只能是那些具有“生态意识”,热衷于生态运动,关心社会主义前途,掌握马克思主义方法的知识分子,而工人阶级只是参与社会变革的主体力量。 他们主张通过“非暴力”手段,即通过“教育”、“示范活动” 等方式来实现逐步变革资本主义社会的目的。 生态社会主义在政治方面还有一些基本主张:虽不能全面否定现代民主政治,但要改造现代国家民主政治;强调用国际性的政治民主取代分散化、非官僚化的基层民主。 如“以生物区的分布取代民族国家”。

在经济方面主张社会生态经济、经济适度增长及生态计划经济。 早期生态社会主义者大多反对因市场竞争所带来的大规模、集中化集权化的经济体制,主张按照E.F.舒马赫提出的“小的就是好的”原则,用“社会生态经济”取代现行的“市场经济”模式,建立一种以保护自然和理智地使用自然资源并为后代着想的经济制度,限制经济发展速度。 在资本主义的条件下,小规模技术意味着不仅要改组资本主义工业生产的技术过程,而且要改组那种社会制度的权力关系。[12]20 世纪90 年代后,生态社会主义者认为小规模的、分散化的经济已不适合经济全球化的现实发展,转而主张经济的适度增长,主张把计划与市场结合起来、集中与分散相折中结合起来、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相互作用结合起来,搞一种“生态计划经济”的社会主义经济,按照人的理性合理地、有计划地使用自然资源,以使经济增长与自然生态系统协调发展。

在社会文化方面主张建立以人的全面自由发展为目标的新的生活方式。 生态主义者认为,劳动中缺乏自我表达的自由和意图,就会使人逐渐变得越来越柔弱并依附于消费行为。[13]因而他们强调:“我们希望改造阻碍人们实现自由和创造性活动——马克思所说的‘实践’——的社会制度,其办法是管理消费,让人们除个人消费外几乎不通过广告来满足需求。 ”[14]对需求方式的这种重新思考可以使异化消费变成我们称为“生产性闲暇”和“创造性劳动”的现象。 人们再参加劳动,将不再把这种劳动看作是获得应用于未来消费的财富的源泉。人们可以在社会有用的生产活动中实现自己本身的基本愿望和价值。[15]可见,每个人都应享有自由、平等、自决的权利,只有社会主义才能实现人们的这些权利。 因为社会主义能够通过有助于个人解放和发展的社会凝聚力和社会生活,使每个人都能充分地发挥个人的能力并成为新社会的创造者。 在新的社会生活方式中,主张实行劳动闲暇一元论,人们可以自由地选择工作时间,并在劳动中寻求快乐与满足,每个人都能把劳动与快乐、劳动与幸福、劳动与自我实现结合起来,充分感受到生活的意义和工作的快乐。

在外交方面主张所有国家不分大小一律和平共处、平等发展。生态社会主义反对军国主义和霸权主义,反对超级大国间的核军备竞赛,主张裁军和取消军事集团;强调发达工业化国家要平等对待第三世界国家,应与第三世界建立平等伙伴关系,公正解决南北关系问题,铲除国际关系中业已存在的一切不平等现象,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提倡实行“社会防御”,动员和组织全社会力量,通过非暴力的斗争方式,打败侵略者。

二、生态社会主义思潮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挑战

生态社会主义是在当代西方社会群众性的绿色运动中兴起的一种新的社会主义思潮,它虽然能够把生态运动与社会主义运动、 生态理论与马克思主义理论结合起来系统性地批判了当代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并提出了一些有价值的新见解,但由于它在本质上毕竟不是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社会主义,而是一个非马克思主义的社会主义流派,其不成熟性使其在许多问题的看法和见解上存有明显缺陷与不足,甚至是完全错误的。 因而,这种缺陷、不足与错误会给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带来极大的消极影响。

第一, 生态社会主义用人与自然矛盾取代资本主义基本矛盾以淡化资本主义社会阶级矛盾的做法,直接弱化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识形态成效。 由于生态社会主义把生态问题视为其理论的核心,只从人与自然关系来批判资本主义的弊端,必然导致其用人与自然的矛盾取代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仍然是生产的社会化与资本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 结果是淡化了资本主义社会的阶级矛盾,进而会从根本上否认资产阶级与无产阶级之间的矛盾是资本主义社会的主要矛盾。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 阿格尔认为原因是社会变革的动力就植根于人的需求与商品的相互作用的过程之中,而这种过程是由有限的生态系统确定的。[16]由此不难看出,生态社会主义者对实现未来生态社会主义采用的是“思想的启蒙”法。 在资产阶级仍掌握国家机器的情况下,这种做法只能是一种乌托邦,其结果只能是取消社会革命。离开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和主要矛盾,只谈人与自然的矛盾,试图以价值伦理的批判来代替社会形态更替的客观规律,寄希望于资本主义社会的自我超越和生态重建,是不可能根本解决问题的。[17]相反,如果不及时对这种思想进行彻底批判而任其自由发展,那么它必将导致我国为数众多的大学生对资本主义社会形成一种简单化、表面化及片面化的认识,误认为人与自然的矛盾就是当代资本主义社会的主要矛盾,误认为生态危机就是当代资本主义社会最主要的危机。 这种认识上的偏差和误区会使大学生淡化了对资本主义社会主要矛盾的揭露和批判,并直接弱化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识形态成效。

第二,生态社会主义非科学的社会主义认识以及走政治改良道路的幻想,极易造成大学生否认阶级斗争的客观实在性。 生态社会主义虽然对资本主义进行了系统整体性的批判和否定,但对什么是社会主义以及如何实现社会主义等问题并没有形成科学的认识,只是立足于抽象的人性论和人道主义,反对阶级斗争,反对国家的结构性暴力活动,反对无产阶级使用暴力手段来摧毁资本主义国家机器以实现社会主义,反对无产阶级专政,反对人类对自然实施暴力,主张以消灭异化消费、非暴力、生产过程小规模化和分散化、政治过程的分散化和非官僚化、地方基层政治民主化以及变革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来实现社会主义。 受其影响,我国大学生在对科学社会主义的认识上也存在自觉或不自觉的偏差,即存在着偏离正确认识科学社会主义的倾向。 我国大学生认为革命的动力来自人的需求,而不是阶级的对立;认为可以抛弃阶级斗争,用对话、谈判、游行、示威、舆论和选举等手段谋求执政,以和平方式进入社会主义;认为实行分散化和基层自治的“基层直接民主制”体现了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认为实现社会主义的领导力量是那些还没有被资本主义异化消费所毒害的、具有强烈的“生态意识”、具有极大的革命激情、既热衷于生态社会主义运动又关心社会主义前途的中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和青年学生为主体的“中间阶级”等。 可见,生态社会主义奉行的是一条主观的、改良主义式的道路,这在根本上与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社会主义革命实践道路背道而驰,也完全违背了无产阶级专政学说,极易造成大学生在思想深处否认阶级斗争的客观实在性。

第三,生态社会主义同时作为反思苏联、东欧(简称“苏东”)社会主义模式没有解决好人与自然关系的产物,容易导致部分大学生对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缺乏道路自信。 生态社会主义认为,只有社会主义,才能从根本上解决生态危机。 但苏东社会主义模式不仅自身存在着日益严重的生态环境问题,而且也一直没有摆脱生态危机的全面威胁,使其无力承担解决全球生态危机的历史重任。 这使得苏东国家中一些持不同政见者利用环境问题向政府发难,并成立了带有政治性质的生态组织。 部分大学生因缺少最基本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对新事物不采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方法去分析其实质,而仅从事物表象去简单地认识事物。 对生态社会主义这一新思潮,他们简单地认为,生态社会主义产生和发展的一个主要原因就是对苏东社会主义无法解决全球生态危机问题以及对苏东社会主义发展模式失败反思的结果,而中国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以及发展模式的选择正是在全面借鉴和学习苏东社会主义的基础上而建立和发展起来的,与苏东社会主义发展理论、模式和实践上是一脉相承的。 既然苏东社会主义发展从理论、模式到实践上都存在问题,那中国社会主义发展也必然存在问题;既然苏东社会主义发展模式以失败而告终,那么中国社会主义发展模式也就前景堪忧。[18]显然,他们是未经任何辨别就直接借用生态社会主义来否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导致部分大学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缺乏道路自信。

第四,生态社会主义用“生态危机”取代“经济危机”的错误观点,严重干扰了大学生对科学社会主义发展观的树立。 生态社会主义片面地认为自然是人类的导师,生态先于一切,生态问题是资本主义社会的核心问题。因而,在理论上提出了以“生态危机”取代“经济危机”的错误观点。在实践中,它企图用“欧洲生态共同体”来取代“欧洲联盟”这个经济共同体;在“忘掉祖先的纠纷,忘掉意识形态的竞争,共同超脱西方和东方对抗”的基础上,建立“新的国际组织”;以生物区的分布来取代民族国家;生态社会主义在理论上彻底否定大型跨国公司的作用,力图建立一种小国寡民式的经济单位,企图用手工劳动去取代现代化大生产,将符合现代社会经济发展的大工业分化为前工业化时期的那种自给自足的小手工业。 这无疑是一种历史的倒退,完全违背马克思的历史唯物主义社会发展观。[19]而且,生态社会主义者企图通过实行小规模、分散化、低污染或不污染的生产运行机制来实现人的需求与生态保护的统一。 生态社会主义者甚至要求发展中国家实现零增长或不发展为前提,来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一致。 我们要使大学生认识到,在当今世界经济全球化和南北两极分化趋势日益加剧的情况下,这种提法是不切实际的,并且具有明显的欧洲中心主义倾向。 而科学社会主义一向重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经济的增长,认为生产力是人类一切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社会主义社会也不例外。 不树立科学的发展观,不发展生产力,经济就不能增长,人民生活水平就不能提高,社会主义的优越性就无法体现,社会主义也会因此失去生机和活力。

第五,马克思主义理论在生态社会主义理论中贯穿的不彻底性,影响了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科学的方法论。 生态社会主义虽以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或西方马克思主义为理论基础来构建自己的理论体系,但终因马克思主义理论在其理论中贯彻得不彻底以及西方马克思主义自身的缺陷性,难以保证其理论的彻底科学性。 它片面地强调生态问题,仅仅从人与自然的关系来分析和批判资本主义社会的现状,将生态哲学当作其社会政治哲学的基础[20],这影响了我国大学生唯物主义历史观和科学方法论的正确确立。 说到底,这种主张建一个从整体上超越科学社会主义的绿色的、有社会责任感的、消除异化消费的、消灭私有制和剥削的生态社会主义社会,完全是一种非马克思主义的、不成熟的社会主义社会,其实它是以不彻底的唯物主义甚至是唯心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为指导来建构其理论的。 在这些非科学性理论的浸染下,坚信其理论的那些大学生就不可避免地会在世界观和方法论上出现头脚倒置的现象。

三、生态社会主义思潮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消极影响的解决对策

生态社会主义理论既有许多反映时代要求的鲜活内容,也存有大量缺陷甚至谬误。 在文化全球化的今天,世界各种文化思潮相互激荡、激烈交锋,我们要及时采取各种有效措施避免生态社会主义思潮中的片面观点或谬误对我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产生消极影响。

(一)加强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教育,坚定大学生的无产阶级政治立场

按照马克思主义的观点,意识形态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一个重要范畴,是维护国家统治的思想基础。 意识形态作为思想上层建筑,具有明显的阶级性,并能系统地、自觉地表征维护社会经济形态和政治思想文化制度等,即对社会存在的巩固发展起着巨大的能动作用,所以历史上没有哪一个社会的统治阶级不重视意识形态对维护自身政权的特殊作用。 自新中国政权建立后,面对两极对峙格局,我们一直高度重视意识形态教育工作,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改革开放以后,由于我们一味地强调发展生产力,增强经济实力以改善和提高人民的物质生活水平,对意识形态的教育在某种程度上出现了淡化倾向,尤其是在西方大国凭借其强大的经济军事实力向发展中国家大肆兜售“西方文化中心”论的意识形态观的背景下,极不利于我国大学生有效抵御国外各种社会思潮的负面侵袭。 生态社会主义思潮虽然不如国外其他诸如“普世价值”、“宪政民主”等政治思潮那样具有强烈的政治色彩,但它毕竟是西方资本主义社会发展的产物,而且它对资本主义社会中的许多重大理论的分析存有大量缺陷和错误。 从总体来看,生态社会主义思潮偏离了科学社会主义正确的发展方向,如果任凭这种思潮在大学校园蔓延而不对其进行及时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教育与熏陶,那么,那些有信仰危机和马克思主义理论水平不高的大学生,就极有可能被生态社会主义所宣扬的片面或错误理论观点所迷惑,最终动摇他们的无产阶级政治立场。

(二)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教育,增强大学生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心

在党和人民90 多年的奋斗和创造中,我们党依据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以发展的眼光和全新的视野总结国内外各种经验,创立了包括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等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这是我们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一中国梦的行动指南。 故此,胡锦涛在党的十八大报告中强调指出:“九十多年来,我们党……开创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前途命运。”[21]基于此,教育工作者要坚持对大学生进行系统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教育,提高他们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去分析生态社会主义的能力,深入批判生态社会主义用无政府主义的部分主张来改造科学社会主义的错误做法,通过教育使他们深刻体认到中国社会主义制度在新中国建立初期虽借鉴了苏东社会主义发展模式并走了弯路,但我们并未完全照搬照抄,而是本着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原则,结合中国的具体国情,在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中创造性地开辟了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这一发展道路和理论体系早已远远超越传统的封闭僵化的苏东社会主义发展模式,更不是非马克思主义的生态社会主义发展模式所能比拟的。 实践充分证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根本方向,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22]我们通过教育一定要让广大学生在内心深处牢固树立起我们要坚定不移地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既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23]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坚定信念。

(三)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引导大学生辩证分析生态社会主义思潮理论

生态社会主义是一个既有一定理论价值又与许多缺陷和谬误并存的西方社会思潮。 我们只有坚持和运用马克思主义科学的立场、世界观和方法论对生态社会主义思潮进行全面辩证地分析,才能正确认识这种思潮给大学生带来的各种积极和消极影响。 生态社会主义虽是非马克思主义的和非科学社会主义的,但它以生态学和系统论为指导来分析问题是科学的。 生态社会主义强调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维护生态平衡、主张公平正义、反对核战争、反对使用暴力、维护世界和平、主张工业国家与第三世界国家建立平等合作伙伴关系等观点和主张,都是符合世界各国人民共同利益的基本主张。 生态社会主义对资本主义制度和生产方式深刻、无情的批判,也有助于大学生正确认识资本主义制度的本质及其历史命运。 同时,通过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教育要使大学生深刻体认到,生态社会主义把生态问题看得高于一切、过分强调生态问题的做法,极易模糊大学生的政治分辨能力,易使大学生产生生态环境危机已取代资本主义的经济政治危机而成为资本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虚假现象,往往在实质上掩盖了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容易转移阶级斗争的视线。 此外,早期生态社会主义提倡用小规模技术取代现代工业社会高度集中化的生产,通过建立“稳态经济”方式即企图以只求产品质量和经济的“零度”增长方式来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这是不合实际的且具有明显的回归“小农经济”的浪漫色彩。

(四)加强生态环保意识教育,引导大学生树立科学的生态发展观

人类在进入21 世纪后,人与自然间的矛盾日趋尖锐,已成为当今世界人类社会面临的共同课题。 生态危机的产生,说到底是人在生产和生活过程中无视生态规律造成的恶果。 而打开生态危机这一潘多拉魔盒的则在于资本主义社会。 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下,资本家追求资本利润最大化的本性和实现资本无限增殖的强烈欲望,直接造成了经济增长与环境保护之间矛盾的尖锐对立,两者矛盾的不可调和性最终使生态危机迅速蔓延为一个全球性的问题,并严重地威胁着整个人类的生存和发展。 对此,阿尔温·托夫勒曾做过深刻的批判:“可以毫不夸张地说,从来没有任何一个文明,能够创造出这种手段,能够不仅摧毁一个城市,而且可以毁灭整个地球。从来没有整个海洋面临中毒的问题。由于人类贪婪或疏忽,整个空间可以突然一夜之间从地球上消失。 从未有开采矿山如此凶猛,挖得大地满目疮痍。 从未有过让头发喷雾剂使臭氧层消耗殆尽,还有热污染造成对全球气候的威胁。”[24]生态社会主义思潮正是基于对人类生存和发展所面临的自然生态危机这一事实思考得出的结果。 它正确揭示了生态危机的本质是资本主义追求利润最大化的内在逻辑,并批判了“生态帝国主义”的生态掠夺等问题。 与资本主义社会相反,社会主义始终把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作为自身的一个奋斗目标。 为此,我们在汲取生态社会主义合理思想的基础上,以马克思主义生态思想为指导,加强对大学生的生态环保意识教育,不断增强他们的生态安全意识,促使他们树立科学的生态发展观,为最终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作出自己的贡献。

[1][3][6][7][8]段忠桥.当代国外社会思潮(第二版)[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185、187、188、189、185.

[2]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 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74.

[4]转引自郝永平、冯鹏志.地球告急——挑战人类面临的25 种危机[M].北京:当代世界出版社,1998:359.

[5]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 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56:448-449.

[9][11][12][13][14][15][16]本·阿格尔.西方马克思主义概论[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1:486、486、501、493、494、497、486.

[10]艾伦·杜宁.多少算够——消费社会与地球的未来[M].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1997:5.

[17]蒋旭东.当代西方生态社会主义思潮浅析[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1(1):90-92.

[18]李少奇、张博萍.生态社会主义思潮对大学生的影响及对策[J].教育探索,2012(10):112-113.

[19]张艳新.西方生态社会主义思潮的影响剖析[J].当代青年研究,2005(4):22-25.

[20]袁莉娜.生态社会主义思潮对我国青年的影响及教育对策[J].山西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5(3):13-15.

[21][22][23]胡锦涛.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 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R]. 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10、13、12.

[24]阿尔温·托夫勒.第三次浪潮[M].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83:175-176.

猜你喜欢

资本主义马克思主义理论
国际金融垄断资本主义是垄断资本主义的最新发展,是新型帝国主义
坚持理论创新
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神秘的混沌理论
马克思对资本主义剥削的两重批判——基于《资本论》第一卷的思考
理论创新 引领百年
相关于挠理论的Baer模
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
马克思主义穿起了中国的粗布短袄
马克思主义的“破旧”与“立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