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后现代思潮对我国青少年的影响与对策

2014-03-29杜利娜李包庚

当代青年研究 2014年5期
关键词:思潮后现代青少年

杜利娜 李包庚

(宁波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社会思潮是反映特定环境中,人们的某种利益或要求并对社会生活有广泛影响的思想趋势或倾向。 社会思潮有时表现为一定理论形态的思想作指导,有时又表现为特定环境中人们的社会心理,是社会意识的综合表现形式。[1]西方后现代思潮,也称后现代主义,产生于20 世纪60 年代,它因主张对传统权威和资本主义现代性进行全方位的反思、批判、怀疑、否定和超越而引起人们的普遍关注。 它志在向一切人类迄今为止所认为究竟至极的东西进行挑战,志在摧毁传统封闭、简单、僵化的西方思维方式。[2]西方后现代思潮已经发展成“带有西方色彩”的全球性社会思潮,并对我国社会尤其是青少年产生着巨大影响。 因此,认识西方后现代思潮的基本主张和表现特点,对于引导青少年的价值判断和行为选择具有重要借鉴意义。

一、西方后现代思潮的基本主张与表现特点

(一)西方后现代思潮的基本主张

反对理性主义是西方后现代思潮的核心主张。 理性主义作为唤醒资产阶级的启蒙工具,对资本主义世界的崛起和繁荣作出巨大贡献。 在理性主义的推动下,科学管理理论的出现,大大提高了资本主义的生产力,为其取代封建主义提供了方法论指导。 科技革命以来,以科学管理为代表的理性主义蓬勃发展,也造成了世界的“西方化”、“单一化”趋势,人们沉浸在繁荣的物质文明之中,并没有获得与之相适应的人性彻底解放,相反,人却成为理性主义的工具,出现人性异化的现象。 为了避免人性的进一步异化,西方后现代主义者们高举反理性主义的旗帜,以期使人性从理性主义的“偏见”中解放出来。 西方后现代思想家们以感性代替理性、以碎片化代替有序化来突破理性樊笼的束缚,获得人在精神上和思想上的自由和解放。[3]

反对简单是非判断,主张多元价值取向。 由于历史的因素,每一个民族都可能打上文化传统的烙印,这就使得人们在评价事物的过程中难免受到先入为主的文化基因所左右,对事物作出简单的是非判断,这种是非判断以形而上学的“非黑即白”最为典型。 在全球化已成不可逆转趋势的大背景下,单一的是非判断无疑是人性解放的重要障碍,西方后现代主义者们以主张多元化的价值取向为人们追求解放提供一套开放性的评价体系,让人们不再拘泥于单一的是非逻辑,以期每一个人通过内心的“体验”获得解放的意义。 西方后现代主义者看到了多元化的社会发展格局,但就此得出以多元价值观取代最基本的是非判断的结论,不但不能为人类的真正解放指明出路,反而会让人们在追求自由的狂欢“体验”中,走向自我毁灭的境地。 尽管自我毁灭不是西方后现代思潮的初衷,但是,违背责任伦理而追求信念伦理的狂热批判,也会让后现代思潮处于自我尴尬的境地,以至于它只能以“存在即合理”来对此作出解释。

反对整体主义。个人主义是西方后现代思潮的逻辑起点。西方后现代思潮主张“解构”的思维方式,反对事物的整体性。 后现代主义者不是从整体上把握事物的全貌,而是通过捕捉事物一个或几个横截面,通过对横截面的随意性理解达到调侃甚至歪曲事物本质的目的。 西方后现代思潮拒绝整体主义是因为整体主义会限制个体的发展,会让个性受制于群体压力之下,而无法获得自由的张扬。 在后现代主义者看来,整体主义虽然可以通过信仰等形式,凝聚个体的共识,但个体也会受到来自信仰的压迫。 追求个体人性解放的西方后现代思潮与整体主义之间的鸿沟难以通过共识来填补。

注重人文关怀。西方后现代思潮反映的其实是一种社会“弱势心态”,它极力呼吁社会的人文关怀。在理性主义统治的后工业化时代,人们从传统的熟人社会向陌生人社会转变,人情味越来越淡薄,只剩下赤裸裸的物资交换。 为了生活,人们不得不以精神的沉沦换取物质,而标准化及科学化的生产、生活方式却无法提供医治精神沉沦的良药。 人们在标榜自由、民主、法治、博爱的资本主义后工业化时代,感受不到“现代性”的关怀,只能通过“不着调”、“不入流”的“弱势”方式去寻求内在世界的自由和解放。

(二)西方后现代思潮的表现特点

否定的全面性与不彻底性。西方后现代思潮以具有否定、批判现有主流价值的勇气著称,它不仅批判现代化的理性主义,也批判传统约定俗成的历史文明成果,即敢于向历史权威观念发起挑战,敢于向已被证明的绝对真理发起质疑,敢于向人类文明共识提出抗议等。总之,只要是能够进行批判的对象,西方后现代思潮就会以“急先锋”的姿态出现。 但是,西方后现代思潮批判的全面性也会造成批判行为的无原则性。 停留在事物表象上的批判决定了西方后现代思潮批判本身的不彻底性,因为作为一种批判现代性的武器,后现代思潮更多地停留于对具体事物现象的批判,很少触及事物的本质,不承认事物发展的规律性,导致它的批判缺乏相应的深度和效度。

价值取向的无中心性。 西方后现代思潮的全面性批判,使它表现出无价值立场、无核心价值的特点。 后现代主义文化思潮标举多元性、碎片性、边缘性、随机性、平面性、模糊性、差异性和世俗性的旗帜,反对传统文化的一元性、整体性、中心性、纵深性、明晰性、必然性、稳定性、超越性等价值追求,彻底否定了传统文化对真、善、美的价值追求,呈现出在消极中躲避崇高的处世风格。 无中心性的价值取向,从表面上看,彰显了社会的公平正义,彰显了自由平等;从本质上来说,它实际上是为人的行为出轨寻找合理依据。

传播形式的灵活性与多样性。 全球化影响下,西方后现代思潮不再是一种纯理论的争论和批判,它已经发展成一种具有广泛影响力的全球性社会思潮,这得益于其传播形式的灵活性与多样性。 后现代思潮不拘泥于常规的传播逻辑,且它本身的批判性的特点也为其传播提供便利。 全面的、大胆的批判与怀疑,无不给处于传统权威压迫下的人们以强大的精神冲击,从而释放出追求人性解放的力量。 只要存在不公、不满社会现象的地方,就是西方后现代思潮的传播土壤。

行为表现的随意性。西方后现代思潮的批判性需要通过人的行为表现出来。“以批判现代性为主要目的的后现代思潮,在全球化影响下流传于世界各个角落,但是不得不指出后现代思潮在打破理性束缚的同时,也容易使人产生简单的、虚无的去理性化态度以及生活态度和方式上的放纵化。 ”[4]因此,“非主流”的随意性或“不正经”就成为后现代思潮最主要的表现方式。 在这种思潮的影响下,很多人或注重个体感觉,忽视外界看法,沉迷于“自我”世界,或摒弃传统正派、积极有为的责任担当,沉浸于追赶时髦,玩世不恭,甚至展露几近猥琐的行为表达。

西方后现代思潮是特定历史时期的产物,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后工业文明时代的“现代性”问题。本质上看,西方后现代思潮吸取和利用了现代科学理论强调的“不确定性”、“非中心性”、“非整体性”、“非连续性”等精神实质,割裂历史的必然逻辑联系,从偶然性的历史事件出发,截取历史的某个或者几个横截面,进行拼凑与解构,走向相对主义、历史虚无主义,走向反传统、反权威、反中心、反共识、反本质、反意义、反价值等颠覆传统的道路,的确为人类重新认识后工业时代的现代化开辟了新的视野,具有一定的进步性。但是,它的基本立场和基本主张仅仅停留在现象之上,充分肯定个体“随性”的感觉,忽视事物发展内在的规律性,过多地苦恼于后工业时代的高科技、新技术给人性带来的异化,对现实世界的进步性采取全面否定的态度,明显过于极端,有失偏颇。

二、西方后现代思潮对我国青少年的影响

随着全球化浪潮以及大众传媒的迅猛发展, 名目繁多的西方后现代思潮通过各种途径进一步渗透、涌动于我国社会,对青少年思想产生着巨大影响,一分为二地认识西方后现代思潮对当代中国青少年的影响,有助于我们更加有针对性地做好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培育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

(一)西方后现代思潮对我国青少年的积极影响

第一,培养青少年批判性思维。 批判性思维和创造精神是一个民族充满生机活力的重要元素,西方后现代思潮倡导怀疑、否定精神,主张对客观绝对真理进行批判,有助于培养青少年大胆求知、敢于进取的怀疑精神,有助于打破现有常规的束缚,开辟青少年认知新视野。 后现代思潮倡导差异性、偶然性,注重对现代性进行反思,有利于青少年在学习吸收他人成果的基础上,用批判的眼光发现问题,逐渐形成对历史和现实的双重批判精神。 名目繁复的后现代思潮本身包含着多元的价值观念,孰对孰错、孰优孰劣只有经过比较才能理解,这就促使青少年必须进行理性思考辨别出形形色色的后现代理论。 所有这些无疑可以对培养我国青少年的批判性思维和创新精神提供一定的借鉴。

第二,关照青少年的天性成长。 西方后现代思潮极其关注人性的自由和解放,它对当代青少年工作缺乏人性关怀的事实提出批判。 后工业时代的理性主义妨碍人性的自由张扬,青少年成长在工具理性膨胀的时代而深受其害,他们的天性受到极大程度的压制,而西方后现代思潮主张的个性化,无疑是对工具理性教育抹杀青少年成长天性的反思,它们对关照青少年成长天性的呼吁,对我国青少年教育工作有一定的借鉴意义,有助于教育者逐步摒弃单一化的评价体系,让青少年能够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成长,发掘青少年多元化的成长成才路径。 即:“能够在占统治地位的意识形态的主导、引领及其制度管理的规范下,其传播方式、发展方向、社会功能等受到制约,朝着核心价值体系确立的方向转化和流变。 ”[5]

(二)西方后现代思潮对我国青少年的消极影响

第一,模糊青少年的是非判断。 后现代思潮形成了人们思想和价值观的多元化,使各种观点、观念相互冲撞、交融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过程当中,但又片面性地带有极端化倾向,导致青少年对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领域产生消极认识,怀疑主义、虚无主义等反对历史客观规律,抹煞中国社会主义发展取得的历史成就,诸如借韦伯的宗教社会学观点反对马克思主义理论,借民主社会主义否定科学社会主义,借科学主义抹煞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两种社会制度的本质区别。[6]

这些思潮往往走向全面否定的极端,青少年作为西方后现代思潮的主要受众,容易受到这种全面否定性批判的影响,而模糊基本的是非判断,一些青少年受到西方后现代思潮的影响,盲从于颠倒是非曲直的批判,用西方的标准审视中国传统美德,视中国传统是非判断一无是处。 另外,作为一个复杂的思想理论体系,后现代思潮各种思想良莠不齐,消费主义、历史虚无主义等在书籍、报刊、杂志、影视、网络强势媒体的大肆宣扬和推波助澜下,与青少年的的叛逆心理结合在一起,对他们的心灵起到极大的侵蚀作用,容易造成他们在思想意识、价值取向等方面发生混乱甚至扭曲,部分青少年甚至受后现代思潮的影响与蛊惑,以反主流文化为时髦,放弃信仰,消解崇高,怀疑马克思主义的真理性,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产生悲观情绪,盲目崇拜资本主义的优越生活。 在前些年出现的中西文化比较热中,有些人受西方文化史观的影响,无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导致文化虚无主义越演越烈。[7]当前,西方后现代思潮的广泛传播,必然会弱化青少年的理性是非判断能力,对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主导地位,对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都构成现实挑战。

第二,侵蚀青少年积极有为的责任担当。 对青少年而言,理想是人生未来发展的基础,信念是健康人格形成的动力,崇高的理想信念,是青少年世界观的核心,但在市场经济大潮和后现代思潮的冲击下,人们逐渐感到追求理想、膜拜崇高的生活情调已经过时,价值观日益现实化和极端个人化,尤其是部分青少年不同程度地出现了理想信念模糊、责任意识淡薄等问题,如重物质利益轻慷慨无私,重金钱利益轻理想追求,选择个人主义为自己立身行事的准则,基于实现个人理想的狭隘心理,只为满足、实现自我的各种需要、目标,缺乏对自身负有的历史使命的正确认识和严肃的主人翁态度。 马克思、恩格斯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一文中指出:“在社会关系中,作为确定的人,现实的人,你就有规定,就有任务,就有使命。 ”[8]这就确切地指出了每一个人生活在社会中都肩负着或多或少、或大或小的责任。 而现在青少年多以实用主义作为自己的人生哲学,事不关己高高挂起,极少关注社会发展和公共事务,对社会上的不良现象缺乏批判精神甚至不管不问等,把个人利益放在国家利益、集体利益之上,对祖国的前途,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事业,表现冷漠,完全忽略了对家国天下的责任等。 西方后现代思潮主张的自由原则,会瓦解青少年尚未定型的组织性和纪律性,使青少年在盲目追求自由自在的生活中,逐渐形成以自我为中心,无视他人存在,甚至损人利己依然自得其乐,无视法律,崇尚暴力等倾向。 这些负面作用在为社会的发展埋下隐患的同时,对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将产生极为不利的影响。

第三,诱使青少年养成享乐主义的生活习惯。 在全球化背景下,随着后现代思潮中“一切为了消费,目的就是消费”的观念在全社会的滋生泛滥,社会生活的各领域散发着浓烈的金钱气息,诱发着人们强烈的消费欲望,对青少年非理性化的消费观念起着巨大的催化作用,使他们在消费观念上出现严重偏差,主要表现为炫耀消费、超前消费、时尚消费等异化价值观念。 正如乔治·瑞泽尔所言:“我们并非是在购买我们所需要的东西,而是在购买符码告诉我们应该购买的那些东西。 ”[9]消费不再是生存意义上的消费,而是为了消费而消费。部分青少年过分追求物质利益,崇尚名牌,争相攀比,强烈的超前消费意识和过度的奢侈消费行为致使他们不仅将勤俭节约、艰苦朴素等传统美德抛之脑后,且滋生出了爱慕虚荣、贪图享受等与其身份极为不符的不良消费态度,甚至以‘人生苦短,及时行乐’为口号,不顾个人能力和家庭消费水平,购买高档品牌商品,把高消费水平当作人生发展的终极目标,人生观、价值观发生严重扭曲。 这些非理性化的消费观念有可能会影响到青少年在面对问题时,倾向于用金钱利益衡量价值,以利益至上为处事原则,从而阻碍他们健康人格的形成。

三、后现代思潮对我国青少年负面影响的应对策略

在当代人类社会信息化和全球化的历史条件下,各民族的思想文化都被抛弃到一个广阔的竞争空间和复杂的整合关系之中。[10]良莠不齐的西方后现代思潮给我国社会主流意识形态产生的强大冲击是不容忽视的。 因此,全面审视西方后现代思潮,探讨对青少年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以及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的应对之策极为重要。

(一)强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领作用

列宁曾指出:“对社会主义思想体系的任何轻视和脱离,都意味着资产阶级思想体系的加强。”[11]因此,消除后现代思潮对我国青少年的负面影响, 必须树立和坚定马克思主义主导下的文化阵地意识和主权意识,坚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后现代思潮在我国社会的发展方向。 党的十八大强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兴国之魂,决定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前进方向,要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学习教育,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凝聚社会共识。 ”[12]李克强在十二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上指出:“文化是民族的血脉。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加强公民道德和精神文明建设。”[13]针对多元多变的后现代思潮在我国社会长期并存的事实,必须在尊重差异、包容多样的和谐氛围中抵御各种错误思潮、落后文化的侵蚀,最大限度地形成社会共识。矛盾双方既对立又统一,这是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基本形态。因此,必须根据社会思潮的不同性质采取不同措施,尽可能地吸收借鉴后现代思潮的有益成分来丰富和发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增强吸引力和凝聚力,促使广大青少年在对后现代思潮的充分理解中形成思想共识。 唯有如此,才能有效化解社会领域中的各种思想矛盾,缓解后现代思潮对我国青少年身心健康造成的不利影响,营造和谐的精神氛围,保障社会主义主流意识形态安全。

(二)加强对西方后现代思潮的理论研究

青少年在后现代思潮错误价值观念的误导下,容易掉进后现代思潮的泥潭里丧失自我,对社会主流意识形态的培育产生极为不利的负面影响。 因此,保证民族思想文化的健康稳定,一个非常重要的任务就是明确深入、真实具体地把握对社会生活产生直接影响的各种重要的社会思潮。[14]正如邓小平指出的那样:“我们要有计划、有选择性地引进资本主义国家的先进技术和其他对我们有利的东西,但是我们绝不学习和引进资本主义制度,绝不学习和引进各种丑恶颓废的东西……我们要向人民特别是青年介绍资本主义国家中进步和有益的东西,批判资本主义国家中反动和腐朽的东西。”[15]因此,应加强对西方后现代主义思潮的理论研究,详尽说明与马克思主义不一致的后现代思潮的主要内容,让青少年系统了解非主流社会思潮的理论根源、根本实质以及它们的现实意义与历史局限,引导青少年利用马克思主义辩证地看待问题,透过现象看本质,帮助他们科学鉴别形形色色的后现代思潮,提高他们对后现代思潮的认识力和鉴别力;加强青少年接受后现代思潮传染机制的研究,认真审视当前市场经济下我国社会转型期的特殊状况,根据青少年的心理特点和心理变化规律,加强后现代思潮对青少年心理产生多大影响的原因、方式、载体和规律等问题的研究,知己知彼,有效遏制后现代思潮中的腐朽成分对青少年心理健康产生消极影响。

(三)加强人文精神和心理健康方面的教育

引领思想政治教育与人文关怀相结合,用人文精神来消解后现代思潮对我国青少年造成的的多重负面影响,不仅是引领各种社会思潮走向正确方向的重要途径,且关系到青少年的身心健康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价值的实现,关系到重新焕发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理论魅力。 青少年是国家繁荣富强,民族振兴的中坚力量,他们作为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肩负着国家未来发展的历史重任,主流意识形态教育对他们而言极其重要。 同时,青少年作为社会中的人,他们正处于人生成长的关键时期,青春焕发,个性张扬,思想活跃,却也容易受到后现代思潮中错误成分的蛊惑,是非辨别力不强。 因此,施与人文关怀和良好的心理教育对他们的健康成长具有深远的影响。 在思政教育过程中必须遵循青少年心理发展的一般规律,尊重青少年自我个性的发展,理解青少年思想叛逆的心理特征,改变传统“高压式”、“灌输式”的填鸭教育,使情感说服和理论教育相结合,晓之以情,动之以理,尊重青少年的主体地位和自我意识。 将学生理性因素和非理性因素的培育结合起来,德育内容应该回归现实生活世界,贴近学生实际;德育方法应该既注重引导自主选择,尊重个体差异,又突出‘社会学习’。[16]针对青少年关注的热点、难点和重点问题,应予以充分有力的说服、引导,启发他们对社会上激荡的各种后现代思潮进行深层次思考,帮助他们从现实的困惑中解脱出来。

(四)引领网络与大众传播的正确方向

广播影视网络等大众传媒在现代人的生活中占据着越来越重要的地位,必须适应新形势,充分利用网络传媒工具,拓宽意识形态教育的渠道和方法,注重日常生活中的引导渗透。 通过摄制优秀的广播电视栏目、主旋律电影,创造出大量形式生动、内容新颖、蕴含深理的精神文化产品,使青少年接受大众传媒传递出的正能量,潜移默化地受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 信息化时代,互联网已经融入社会生活方方面面并成为大多数人获得信息的首要来源。 面对后现代思潮在网络上的广泛流传,必须加紧构筑网络思想教育阵地。 习近平在中央网络安全和信息化领导小组第一次会议上强调:“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对一个国家很多领域都是牵一发而动全身的,要认清我们面临的形势和任务,充分认识做好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因势而谋,应势而动,顺势而为。 做好网上舆论工作是一项长期任务,要创新改进网上宣传,运用网络传播规律,弘扬主旋律,激发正能量,大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把握好网上舆论引导的时、度、效,使网络空间清朗起来。 ”[17]

另外,为减少后现代思潮通过网络宣传腐蚀青少年心灵,增强网络意识形态宣传教育的有效性,必须提高警惕加强网络舆论控管力度,及时删除危害国家安全的信息,禁止具有消极意义的后现代思潮在网上流传,对发布消极、恶俗、落后思想的网站要进行纠正和清除,严惩利用网络宣传对青少年健康成长带来不利影响的犯罪分子,净化、优化网络环境。

总之,西方后现代思潮加剧渗入我国社会,对我国青少年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产生深远影响。 我们要在国家经济实力提升的同时,加快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尽快生产出更多的高品质的文化产品,发出“好声音”,宣传“正能量”,做到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18],丰富青少年的精神生活,增强青少年对我国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19]的认同,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全面提高公民道德素质,培育知荣辱、讲正气、作奉献、促和谐的良好风尚[20],不断培养和造就一代又一代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接班人。

[1]中国大百科全书(哲学卷)[G].北京:中国大百科出版社,1987:765.

[2]李三福.论后现代主义的道德教育意义[J].思想·理论·教育,2003(6):56-60.

[3]赵煜.西方后现代思潮与思想政治教育[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07(5):71-73.

[4]赵煜.西方后现代思潮与思想政治教育[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07(5):71-73.

[5]梅荣政.用马克思主义引领社会思潮[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8:52.

[6]邢贲思、江涛.当代西方社会思潮评析[J].中国社会科学,2000(1):73-82.

[7]华敏.批判与借鉴:谈当代西方社会思潮对中国的影响[J].菏泽学院学报,2010(1):14.

[8]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 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60:329.

[9]乔治·瑞泽尔.后现代社会理论[M].北京:华夏出版社,2003:111.

[10]刘少杰.当代中国意识形态变迁[M].北京:中央编译局出版社,2013:158.

[11]列宁选集(第1 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326-327.

[12]胡锦涛.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EB/OL].http://www.xj.xinhuanet.com /2012-11/19/c_113722546.htm,2012-11-8.

[13]李克强做政府工作报告首次提到倡导全民阅读[EB/OL].http://people.com.cn/2014npc/GB/376645/376646/index.html,2014-03-05.

[14]刘少杰.当代中国意识形态变迁[M].北京:中央编译局出版社,2013:158.

[15]邓小平文选(第2 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4:167-168.

[16]阮博.后现代主义思潮对我国大学生的消极影响及对策[J].重庆交通大学学报,2010(6):114-117.

[17]习近平.把我国从网络大国建设成为网络强[EB/OL].http://news.xinhuanet.com/politics/2014-02/27/c_119538788.htm,2014-2-27.

[18]江泽民.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的讲话[EB/OL].http://news.eastday.com /epublish/gb/paper241/1/class024100019/hwz957713.htm,1994-1-24.

[19]胡锦涛.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EB/OL].http://www.xj.xinhuanet.com /2012-11/19/c_113722546.htm,2012-11-8.

[20]习近平.讲好中国故事 传播好中国声音[EB/OL].http://news.xinhuanet.com/ video/2013-08/20/c_125210825.htm,2013-8-20.

猜你喜欢

思潮后现代青少年
《坠落的人》中“拼贴”的后现代叙事意义
春秋时期重民的社会思潮
青少年发明家
90后现代病症
从回归温柔敦厚到走向天马行空——当代文艺思潮的一种转向
《宠儿》中的后现代叙事策略
论20世纪初年的“兴女学”思潮
激励青少年放飞心中梦
“文革” 后期的民间批判思潮(1968~1976)
让雷锋精神点亮青少年的成长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