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游戏型益智类节目的娱乐性
2014-03-29晁晓峰
文/晁晓峰
益智类节目是广播电视历史上最为悠久、发展时间最长的节目形态之一。发展至今,益智类节目往往和游戏、竞争元素相结合,形成游戏型益智类节目。这种节目既有益智类节目的文化性、知识性,也兼有综艺、娱乐节目的故事性、可观性和娱乐性。江苏卫视《非常了得》和《一站到底》就是其中的代表。
故事的讲述
讲故事是电视节目中不能缺少的、最常用的、最有效的表现手法,也是被受众所接受、所喜爱的一种表现手段。现在,故事化的手法已经渗透到了游戏型益智类节目当中。节目在融合了故事性之后, 最显著的变化就是收视率的提升,这就保证了节目的生存。
场外故事的表现。江苏卫视《非常了得》以选用“故事人物”的方式提升节目知名度。节目嘉宾中有自学成才的调酒女孩儿,有在高校食堂里一小时收6000个碗的大学生,也有因为没有地方吃午饭、自发组织“没地方吃饭俱乐部”的南京小伙子……这些虽然是普通人,但他们与众不同的经历本身就具有看头。《非常了得》的主持人孟非认为,这样的节目就是一个社会缩影,从中可以看到当下人们的价值观与社会整体的人文关怀。公众只要去看、去问、去想,就能了解当今的社会。故事不仅打动了主持人和其他参赛选手,同时也感动了众多的观众。
江苏卫视《一站到底》中也有具有故事性的选手。每位挑战者在比赛前都有一段介绍,介绍其身份等基本情况。主持人和选手也会有一段对话,简单的几句对话能把选手的个性、爱好等交代出来,还会对选手过往经历有个初步的介绍。为时不多的呈现却把选手展现给了观众,观众在看节目时会把选手的故事记在脑海里,从而记住选手、关注甚至支持选手。比如有位小姑娘,虽然才12岁,但经历丰富,演过电视剧,当过主角,主持过儿童节目,当过亚运会的火炬手、小记者,还竞选过广州“羊城小市长”。这样的“简历”不是一般小朋友都拥有的,听她的故事、感受她的经历、看她的表现也就成为了节目娱乐性的一大表现。
场内故事的表现。除了把选手本身的经历作为故事,他们在节目中的参赛过程和结果也是一个新的故事。游戏型益智类节目的参赛选手不能是学识渊博的挑战者,而是具有一定经历的普通人,这些普通人参与到节目中来,在电视上进行故事的书写,这就是一个全新的故事,而且是一个电视节目场内的故事。节目不是比赛,不按照标准划分量级。为了提升节目的可看性,不同年龄、不同职业、不同身份的选手在同一个规则的赛制内进行比赛。在节目中,他们是平等的。公务员和个体户,大学老师和初中生,处于不同社会分层、占有不同级别、不同门类的文化知识,这种差异却构成了强烈的不平衡。正是这种不平衡使得选手们处于“跷跷板”的两端,精彩的是节目中往往会发生“小角色”打败强者的逆袭,这就构成了故事化的戏剧性。
故事不是记录,故事的表现有真有假。《非常了得》节目的口号是“辨人识事长知识”,作为游戏型益智类节目,它采用了辨身份、猜真假的基本表现形式。相对于有真有假的故事,选手的提问和判断又是真实、没有演练的。这就类似于真人秀节目——真实的表现才是故事得以展现的最佳方式。故事的本身和判断的过程都塑造了节目的故事性,提升了娱乐效果。
表演的呈现
时至今日,表演性元素被广泛运用在各类节目中。近年来,在游戏型益智类节目中的表演性元素越来越多。受众对于节目的要求越来越趋向“求新求异”的模式。好奇、逆反心理成为目前最具典型的受众心理状态,他们所感兴趣的内容是富有趣味性、欣赏性和表演性的节目。所以,这种融合了表演性元素的游戏型益智类节目开始被人们所接受,被人们所喜爱。
选手的表演。近年来,游戏型益智类节目突破了参与者与主持人对抗的模式,转而采用了选手之间的对抗来构成新的表演模式。编导搭台,选手“唱戏”,让不同身份、不同社会标签的选手在一定的空间和时间内进行对决。由于节目参与选手的年龄、身份、文化层次都不尽相同,所以他们之间的冲突本身就具有一定的表演性,也具有一定的观赏性。加上节目中选手之间对抗激烈,难免带有包括语言、肢体上的表现,这些通过镜头的摄取和编导的切换变得紧凑、精彩、紧张,这更体现了表演的娱乐性。
在《一站到底》中,每期节目有10位守擂者和若干位挑战者。守擂者作为比赛的重要角色,手中握有各种奖品,挑战者为了奖品而和守擂者一一对决。赛制的安排虽然并没有太大的新意,但这样的安排使得节目不仅能够为选手的表演提供空间,也增强了节目的娱乐性和刺激性。在某期节目中,来自天津的公务员周唯达一上场就表现出了十足的自信,宣称要找到一个“旗鼓相当的对手,来一场巅峰对决,我很享受这种感觉”。他在比赛过程中还想象自己有一把手枪,十发子弹分别击倒一个对手。有位守擂者在失败后也非常配合地说“你找到感觉了哦?”不难看出,节目中的参与者都在镜头前得到尽情表演的机会。
主持人的表演。在早期游戏型益智类节目中,主持人往往只充当一个判官的角色,这使得那个时期的节目显得刻板,缺乏表演性。而在近年来的游戏型益智类节目中,主持人不再是一个判官的角色,而是一档节目中的一个强有力的娱乐元素。对于游戏型益智类节目的主持人来说,其在节目中的一个动作、一个微笑、一句自嘲,都使其和嘉宾之间的心理距离更近一步,能够调动起嘉宾、观众参与节目的欲望。主持人在镜头前的角色表现,都可以称之为表演。
在《非常了得》中,主持人孟非和郭德纲在节目中成为了重头戏,担任着重要的表演任务。他们分别站在嘉宾和选手这两个对立的阵营中。郭德纲在节目中还要不断地给孟非团队制造麻烦,这直接导致了两位主持人在节目中的角色对立和语言上的互相调侃。两位主持人一个负责搞笑(郭德纲),另一个负责被搞笑(孟非)。郭德纲具有反应迅速的相声风格,常常在主持语言中抖包袱;孟非是民生新闻主持出身,主持游戏型益智类节目依然带有评论深刻、观点独到的时事新闻风格。主持人在节目中的这些表现形式,都带有强烈的表演性质,使得节目更具有娱乐性。
戏剧化的表达
冲突的表现。在近年来的游戏型益智类节目中,冲突表现越来越多。竞赛作为综艺节目的主题之一,奖励设置的越丰富,就越能成为参赛者、现场观众、电视观众共同关注的内容。选手参加节目的直接目标是通过答题和比赛来获得丰厚的奖励。很多时候,获奖、与奖品擦肩而过仅在一瞬之间。显而易见,在这样强烈的获取与失去的冲突下,节目便自然具有了其独特的可看性。这种冲突的表现不仅仅体现在获得和失去之间,也表现在选手与选手之间,而且选手与选手之间的这种冲突,更能增加节目的娱乐化效果。
在《一站到底》中,10位守擂者和1位攻擂者,以PK的形式轮番挑战,胜者有权力在剩下的参赛者中,挑选他认为较“弱”的对抗。然而有些参赛选手有展现自我、张扬个性的心理,所以会与其他参赛选手有语言上的冲突,这无疑是给观众造成了一种紧张刺激的气氛,充满火药味又紧张刺激的相互PK深深地吸引了观众。选手与嘉宾之间的交流具有冲突性,主持人郭德纲在嘉宾身边的插科打诨具有干扰性冲突,这些冲突很大程度上调动了选手和观众的情绪。冲突使选手和嘉宾个性更加鲜明,表现更加真实,也使观众精力更加集中,融入更加主动。所以,选手之间的冲突表现,也是游戏型益智类节目中娱乐性的表现。
悬念的表现。一是比赛悬念。在游戏型益智类节目中,比赛结果是一个大的悬念。同时节目规则的设置本身也是营造悬念的过程,每一期节目就是结构性的大悬念载体。节目中,选手们来自各行各业,职业不同、性格不同、掌握的知识量不同,他们中谁能赢得比赛本身就是一个“惹看”的悬念。另外,他们在节目中的表现各有特色、在镜头前的发挥也各有不同,比赛的结局更会具有十足的偶然性。不可预知、多变、偶然、甚至是意外,都是节目无法预料结果的悬念元素。当最后柳暗花明、悬念被解开的时候,无论是主持人、选手还是观众都会产生疑惑顿开、紧张与期待释然的畅快心情。于是,在游戏型益智类节目当中,“悬念”占据了重要的位置,是让观众产生刺激、紧张、震惊等心理感受的重要因素,这种悬念带来的情绪起伏也是节目中娱乐性的体现。《一站到底》的悬念设置,选手会不会答对、下一轮谁会胜出、擂主能否“一站到底”,这些作为节目的悬念构成了节目的娱乐性。
场面悬念。在体育、综艺、娱乐等节目中,电视悬念多以兴奋性悬念的形式出现。体育比赛中的动作、语言类节目中的问题回答、综艺节目中的唱歌跳舞,都是引起观众心理兴奋、激动的内容点。这些内容中,动作的完成与否构成了场面性的悬念。这些悬念强调瞬时性的心情激动或兴奋,设悬和解悬一般不会相隔太久,维持观众注意力的不是解悬和设悬之间的时间跨度,而是分布于节目各个时间点的多个兴奋点。
在《非常了得》中,选手利用问题判断嘉宾身份的真假。每个选手对嘉宾提问的内容、内容的回答都是场面性的悬念。因为观众会同选手一道,对自称如何如何的嘉宾进行盘问、拷问,所问问题的种类、对于判别真假的帮助程度都是引起观众兴奋、关注的小悬念。嘉宾对问题的回答、选手的追问以及最终的判断成功与否都是场面性的悬念。这些遍布于节目各个时间点的悬念,积小胜为大胜,增加了游戏型益智类节目的娱乐性和观赏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