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框架视域下隐喻的话语功能建构与翻译策略
——基于美国财政悬崖报道的批评性分析

2014-03-29韦忠生

当代外语研究 2014年4期
关键词:悬崖隐喻框架

韦忠生

(福建师范大学,福清,350300)

框架视域下隐喻的话语功能建构与翻译策略
——基于美国财政悬崖报道的批评性分析

韦忠生

(福建师范大学,福清,350300)

隐喻的话语构建功能是通过“框架”的功能得以实现的。基于互相关联的一个或多个框架,读者运用已知的知识背景和概念结构去推断和理解话语意义与说话者的意图。人脑借助框架将已有的背景知识和特定情景中的新信息联结起来,构建新的认知,因此一个概念的框架主要是随着人们对其逐渐熟悉而建立起来。有些框架是固有的,而有些则需要后天通过经验或是训练予以建构。人们对美国财政悬崖的认识框架则是随着对其不断加深了解而建立的。以《美国新闻和世界报道》中2012年有关财政悬崖的报道作为语料,主要利用框架理论探析了概念隐喻的话语建构功能,通过预设、凸显和构造政治故事三种方式来建构意识形态,最后讨论了隐喻的翻译策略,提出了隐喻意象的移植、转换和省略的翻译策略。

隐喻,框架理论,话语建构,翻译

政治诉求的目的是赢得权力,而获得权力的途径主要有两种:暴力手段,或借助言论控制话语权。莱考夫在《道德政治:保守派和自由派的思维方式》(Lakoff 1996/2002)中对政治语篇中的隐喻开展了系统研究,试图透过概念隐喻来阐释民主党和共和党不同的政治立场和政策理念。还有些西方学者对新闻和政治语篇中隐喻所反映的社会问题开展了研究。Charteris-Blacks(2004)率先提出隐喻的批评性话语分析,将隐喻研究与批评性话语分析结合,开展较为系统的研究,关注话语中折射出的社会关系、意识形态等问题,是旨在识别语言使用的意图和意识形态的一种隐喻分析方法。本文所选取的语料来自2012年《美国新闻与世界报道》有关美国“财政悬崖”(总字数为18654字)的报道,主要应用框架理论分析其话语倾向性并探讨隐喻的翻译策略。

1. 框架理论下概念隐喻的批评性分析

隐喻的话语构建功能是通过“框架”的功能得以实现的。在阅读过程中,读者将话语的理解置于互相关联的一个或多个框架之中,利用已知的知识背景和概念结构去推断和理解话语和说话者的意图。

构建框架(framing)为人们理解事物提供了语境,重构框架(reframing)则为人们对事物的感知、解读及反应提供了新的角度(李耸2011:112)。Fillmore(1982)认为框架“是一种‘与某些经常重复发生的情景相关的知识和观念’,是‘某个物体或事件的典型’,是‘纯语言知识和概念知识之间的一个接面”(参见朱永生2005:1)。简言之,通过框架,人脑将已具有的背景知识和特定情景中的新信息联结起来,形成新的认知,因此一个概念的框架主要是人们在逐渐熟悉它的过程中而建立起来。有些框架是固有的,而有些则需要后天通过经验或是训练建构起来。人们对美国财政悬崖的认识框架就是随着对其加深了解而建立的。Fillmore认为框架主要基于各种各样的程序或认知操作,诸如填充、比较、匹配等予以建构,其中最主要的两种方式便是图式情景的填充以及当前现实知识与典型性知识的比较。从源域向目标域映射的概念隐喻,主要通过映射把新信息投射到目标域当中去,将事先与某个场景关联的框架应用到一个新的场景中去,即采用了填充的方式(Fillmore 1977:70;贺梦依2011:49)。

为了使民众更好地了解美国财政悬崖,有关该议题的新闻报道采用了大量的概念隐喻。健康概念隐喻是财政悬崖报道的其中一个主要的概念隐喻系统,将人们熟悉的身体状况映射到一个不熟悉的、抽象的经济领域来描述财政运转情况以及坠入财政悬崖的严重后果,加深了人们对经济概念的认识。其中有多次重复映射形成的常规隐喻表达方式,如疲软(weak)、瘫痪(paralysis)、使消费者焦躁不安(unnerve consumers)、痛苦的后果(painful effects)、恢复(recovery)、维持经济的健康(keep our economy healthy)、财政健康(fiscal health)等;也不乏新奇隐喻表达方式,如rabies shot(注射狂犬病疫苗)、swoon(昏厥,引申为低迷状态)等。这种理解是借助身体去感知的。通过概念隐喻建构民众的财政悬崖认识框架,从而提高对财政悬崖的认知意识,构建奥巴马政府所期望的话语倾向:既然坠入财政悬崖的后果如此严重,美国国会的参众两院应该以国家和民众的利益为重,尽快通过财政悬崖的妥协方案,避免跌入万劫不复的万丈悬崖。

从框架理论的视角予以审视,概念隐喻主要通过预设、凸显和构造政治故事三种方式来建构意识形态(贺梦依2011:49)。与框架或图式化相关联的任何单个词均有激活整个框架的功能。框架分为两个不同层次:给某类事件的各个层面提供整体表征;从特定的视角看待框架中的某个事件。前者为预设,后者为凸显(Fillmore 1977:59)。概念隐喻涉及两个不同域之间的映射。借助映射,框架中只有特定的部分得到彰显,未被凸显的部分则变成了背景。当我们选择不同的源域或目标域的时候,同一个隐喻突出的信息各不相同。冲突隐喻是美国财政悬崖新闻报道中的其他一个主要的概念隐喻,许多语言实例均为战争词汇,如国会两党的争论(bickering)、政治战争(political war)、威胁(threaten)、破坏(torpedo)、阻挠(block)、战斗(fight)、保护(protect)、打击(hit)和惨败(fiasco)。这些隐喻预设了美国两党经济政策及理念的差异难以调和,也预设了这是一场攸关政党利益和选民基础的政治博弈。通过财政议案并非诉诸暴力,但目的与战争相同,体现了白宫和共和党在财政议案上争斗的激烈程度。

“指望共和党的立法者解决难题就是痴心妄想(relic)”是个典型的概念隐喻,还有其他隐喻,如共和党人“党派意识浓厚”(ideological straight jackets),相信利用这种“僵局”(paralysis)他们将赢得各种选举,责问他们是否有“勇气”(backbone,the spine)达成解决“财政悬崖”的妥协议案,帮助国家度过难关,这些隐喻预设了共和党以党派利益为重,不顾国家和民众的利益。共和党的立场来源于美国保守派对增税和政府的怀疑。这些预设凸显了奥巴马是低收入者和中产阶级代言人(the voice of low income family and middle class)的概念隐喻的建构。2012年12月14日一篇题为“Obama’s Bottom-Up Fiscal Cliff Campaign”的新闻报道了奥巴马此前接受了好几家地方电视台的采访,希望这些地方的选民给立法委员施加压力。他说问题的症结在于国会的共和党人反对给富人增加税收,表示已经削减了1万亿美元的开支,愿意继续削减,并许诺要延长占美国人口98%年收入25万美元以下的家庭的减税,批评华盛顿的政治家将自己的工作置于美国人民的工作之前,只考虑下一次选举而不是下一代。他还表态若是无法达成任何协议,国会的共和党人应该受到责备。

创造政治故事的叙事方式是概念隐喻构建意识形态的第三种方式。在某种程度上一个框架为一个复杂的系统,包括认知范畴、范畴之间的关系以及诸多次框架。在概念隐喻框架中,由于各种隐喻存在互文性的关系,以及由预设和凸显建构的话语倾向性之间的相互渗透,很多次框架因此得以构建,这些次框架反过来构成整个框架系统。在一篇题为Obama Doesn’t Have Leverage in Fiscal Cliff Negotiations的新闻中,报道者通过创造政治故事彰显了在对最富有的富人增税这一点上奥巴马是“只保持一个调子的男人”(Johnny One-Note)这一概念隐喻:奥巴马总统连续几天开微博对“财政悬崖”这一议题展开讨论,接二连三地会晤州长们和企业总裁们,还拜访了一个中产阶级的家庭,试图赢得基层对最富有的富人增税的支持。该新闻还报道奥巴马处境艰难,未能施展他的影响力,似乎也得不到参议院民主党人的支持:他宣布将来税收的增加目标为1.6万亿美元而开支缩减,且未提及授权的改革,所以听不到参议院民主党核心成员的喝彩声。该新闻还称《纽约时报》此前报道白宫宣布“财政悬崖”的谈判只在身为民主党人的奥巴马和身为共和党人的众议院院长博纳之间进行。这则新闻显然是站在白宫的立场进行报道,建构了这是在民主党和共和党之间的一场平等的政治博弈的认知框架。该新闻的标题预设了在财政议案谈判中奥巴马处境艰难,然而他义无反顾,始终坚持给富人加税,凸显了低收入者代言人的形象。在财政困境是悬崖的隐喻大框架中,“只保持一个调子的男人”隐喻显然是一个隐喻的次框架,促成了大框架的构建。

2. 框架理论视域下隐喻的翻译策略

Snell-Hornby于1988年率先提出框架语义学对翻译研究的重要意义,然而,二十年后框架视角在翻译研究中仍处于边缘位置,应用框架理论研究翻译的论文并不多见(邓静2010:66)。西方学者们主要从四个层面运用框架视角进行翻译研究。第一层面的研究重在理论探讨,如Snell-Hornby(1988:81)应用场景、框架语义学的观点重新阐释了翻译过程,认为它基于既定的框架,因此译者必须从目的语中寻找合适的表达框架。第二层面的研究将框架概念与其他理论结合起来,试图更全面地解释翻译现象。Ammann(1990)(转引自邓静2010:67)的翻译批评模型结合目的论,认为应该以功能为原则,通过比较原文和目的语读者的阅读策略来评价译文。该模型基于框架语义理论,摒弃了传统的分析意义的方法,注重分析框架、场景间的相互关联,将意义生成过程中的文化因素和读者因素纳入视野,重视文本层面和超文本层面(metatextual level)的考察,力图从内容和风格上把握文本的特征。第三层面的研究重视学科交叉,基于认知心理学对涉及文化因素的框架进行分类并考察翻译现象。Rojo(2002a,b)分析了涉及文化因素的翻译和幽默翻译,将框架分为五种:形象框架、情景框架、文本类型框架、社会框架和类属框架,其中社会框架又包括地理来源框架、社会地位框架、人际框架以及体制框架。第四层面的研究运用框架理论探讨具体翻译问题。其中Hornby(2005)讨论了隐喻的翻译。与前三组相比,这一层面的研究注重翻译实践,但在例证分析中也不乏理论上的独到之处,如Kussmaul(2002,2005)探讨了创造性翻译,提出了5种翻译策略①。Kussmaul的研究彰显了框架语义理论是一种动态的意义建构过程。当文化因素介入概念范畴时,译者必须根据文化语境决定如何取舍语义特征并在译文中予以再现。

中国学者对框架理论的研究主要涉及理论层面、话语分析和翻译实践,而对理论层面和话语分析的探讨显然超过该理论在翻译实践中应用的探析。王玲宁(2009)对框架研究现状进行了理论述评,李耸(2011)以文化指示语、隐喻、否定式为例探析了政治讲话中框架的构建与重构,徐万治和徐保华(2009)从理论上梳理了框架理论在翻译研究中的变化发展,以期加深对该术语的认识和研究,周颖(2008)则以文学作品作为研究对象论及隐喻的翻译,姚琴(2007)以《红楼梦》两个不同翻译版本的译例作为语料,从框架对等下的形式对等,框架近似下的功能对等,框架差异下的形式对等三个层面探讨了翻译策略,在此不予赘述。关键词“框架理论与隐喻翻译”的知网模糊检索结果显示为8项,而应用框架理论探讨隐喻翻译的只有1项,关键词“框架语义学与翻译”的知网模糊检索结果显示为16项,未发现利用该理论探讨隐喻翻译的论文,因此运用框架理论开展新闻语篇隐喻的翻译研究可以从某种程度上拓宽框架理论的话语空间。下文所选取的语料反映了新闻语篇的对话性,各种声音互相交织,然而白宫的声音显然超过其他声音,因此白宫的声音构成了话语的主要框架。以下例句的下划线为笔者所加,均为隐喻的应用。

2.1 隐喻意象的框架移植

根据框架理论的观点,语言的理解就是根据具体的语境,激起大脑储存库中相关的记忆,即从我们的知识体系中选择恰当的框架;框架等同于一种心理画面(mental picture),理解一个词语,就是我们在唤起恰当的心理画面后,将焦点对准词语的意义所指。因为不同文化的体验认知相同或相异,隐喻也被分为普遍隐喻、文化重叠隐喻和文化限定性隐喻(Schäffner 2004:1223)。前两种隐喻意味着某些隐喻意象在原语中映现的心理画面与目的语中的心理画面基本吻合,因此隐喻移植或直译是可行的。隐喻翻译中常见“隐喻移植”这一术语,它形象地反映了人们把隐喻翻译看作生物体的移植,其间牵涉到神经(一般生物)、概念(思维;人类;高级智能体)以及情感心理因素。此外,它还需要适当的语言、文化条件(肖家燕等2010)。隐喻移植一般是指隐喻意象框架的移植。以下例1至例4中,划线标示的隐喻分别被翻译为“跛脚鸭”、“午夜闹剧”、“牺牲品”、“政治战争”、“政治破产”、“桥梁的修理”、“深渊”和“僵局”,从而将原语中的隐喻意象框架移植到目的语中,再现了这些隐喻意象。它们显然体现了报道者以及民众对美国参众两院迟迟无法通过财政议案愤懑不已,也质疑政府处理财政僵局的能力。

例1. The famous “do-nothing Congress” of 1947-1948? It passed 906 laws—710 more than the current group had passed entering its lame-duck session. (December 12, 2012) 臭名昭著的美国1947-1948年那一届“一事无成的国会”?它通过了906条法案,比这届国会进入“跛脚鸭”时刻之前通过的法案还多710条。

例2. To me, it’s the Senate “midnight caper”. If the marble and bronze statues of statesmen could speak, they would agree with me. Actually, they did say they’ve never seen anything like this spectacle—the stakes so high, the time so short. Millions of Americans are watching with the caper with high anxiety, because their tax codes could change overnight. (December 31, 2012) 对我而言,这是发生在参议院的一场“午夜闹剧”。如果政治家们的大理石雕像和铜像能开口说话,他们会同意我的观点。实际上,他们说过他们从未见过如此场景——局势严峻,时间紧迫。几百万美国人在忐忑不安地注视着这场闹剧因为他们一夜之间可能需要增加税收。

例3. Three million Americans may become unwitting casualties of the political war in Washington over the fiscal cliff. (December 13, 2012) 三百万美国人可能成为这场发生在华盛顿的围绕财政悬崖的政治战争的牺牲品。

例4. Nothing more clearly illustrates the political bankruptcy of our national leadership than its failure to deal with the key issue facing America—how to cope with our debt and our deficit... Procrastination here is like putting off repairing a bridge (another thing we are good at postponing until the bridge falls down), dooming us to fall into an abyss created by two parties in a gridlock the American people have protested year after year. We need short-term pain for long-term gain. (December 5, 2012) 美国领导人无力应付美国所面临的主要问题-如何处理美国的债务和赤字——宣告了他们的政治破产……拖延不决就像是推迟桥梁的修理,直至坍塌,最后我们注定跌入共和党和民主党挖掘的深渊。美国人民始终对这种僵局避而远之。为了长远的利益我们需要忍受短期的痛苦。

2.2 隐喻意象的框架转换

不同框架所激活的情景各不相同。如果目的语读者的经验及知识与原语读者相比大相径庭,换言之,二者身处不同框架,所激活的情景就绝不可能毫无二致。意义建构实际上是心理空间的构建和空间内成分的动态连接过程。意义的生成基于特定的语境,没有具体的语境无法生成心理画面从而构建意义。隐喻移植无疑是一种隐喻翻译策略的理想目标。然而隐喻意象框架是否可以转移到目的语中,往往会受到文化框架的制约。由于文化语境迥然不同,目的语中无法找到与原语的隐喻意象相同的隐喻,导致文化缺省现象。文化缺省的内容则往往在语篇内找不到答案。由于文化缺省是一种具有鲜明文化特性的交际现象,不具有原语文化语境知识的目的语读者面对这样的文化缺省时经常出现意义真空。Schäffner(2004)将这类隐喻称为文化限定性隐喻,即某种文化所特有的隐喻在另一种文化中具有不同的隐喻意象,因此在翻译中需要转换喻体,创造一个崭新的隐喻意象框架,弥补话语的缺损值。例5将“意识形态夹克”隐喻转换为“旗子”隐喻,将“遗迹”隐喻变为“捞月”隐喻,分别翻译为“为共和党摇旗呐喊”和“水中捞月”,指责国会的共和党人在财政议案上只顾该党派的利益,全然不顾民众的利益。例6和例7中的“神牛”隐喻和“蟋蟀”隐喻对中国读者是陌生的隐喻意象,因此在译文中转换为“神明”隐喻和“寒蝉”隐喻,例6的译文在“神明”前还添加了“神圣不可侵犯的”,例7在译文“噤若寒蝉”后还补充了“不予置评”,使其寓意十分清晰。

例5. And somehow Republicans still believe that paralysis will allow them to win elections. They are so caught up in the politics and strapped into their own ideological straight jackets that the word compromise does not leave their lips. The notion of legislators taking on the tough problems and solving them is almost a relic with this crop of Republicans. (December 28, 2012) 在某种程度上共和党党人仍然相信这种僵局将有助于他们赢得各类选举。他们如此迷恋这场政治斗争,为共和党摇旗呐喊,从未表明妥协的态度。期望身为共和党党员的立法者迎难而上,解决难题几乎是水中捞月。

例6. Too many conservatives regard defense spending as a kind of sacred cow, employing the “liberal” idea that the more money that is spent, the safer the country is, but this is not necessarily the case. (December 31, 2012) 太多的保守人士将国防开支认为是神圣不可侵犯的神明。他们“自由的理念”是:国防开支愈多,国家愈安全,然而并不一定如此。

例7. When he announced his “balanced” offer of a whopping1.6 trillion in tax hikes in exchange for promises of future spending cuts, with no mention of entitlement reform, you could hear crickets chirping in the Senate Democratic caucus. (December 7, 2012) 当他宣布他的“平衡”计划——将税收增加至1.6万亿美元之巨,允诺削减未来的开支,然而未提及授权的改革时——民主党核心成员噤若寒蝉,不予置评。

2.3 隐喻框架转换为寓意

隐喻中的另一种文化缺省现象指非目的语读者无法将语篇内信息与语篇外的知识和经验联系起来,从而需要建构理解话语所必须的语义连贯和情境连贯。其中一种主要原因是由于作者采用了创新性的隐喻意象,构建了全新的认知框架。在这种情况下无法将原语中的隐喻意象框架移植到目的语中,也无法替换隐喻意象,因此唯一的办法就是舍弃原来的隐喻意象框架,将其寓意加以体现。例8的“道路”隐喻、例9的“自动驾驶”隐喻、例10的“脊椎”隐喻、例11的“踢罐头”隐喻和例12的“炮火”隐喻分别翻译为“前程似锦”、“不予以调控”、“没有勇气”、“敷衍了事”和“遭到……的攻击”。例10显然是白宫指责共和党人阻碍通过财政妥协议案,而例11的隐喻又是民声的映现,体现了民众对美国政府和国会在处理财政议案问题上某种程度不作为的不满之情。从例12的隐喻可以看出共和党人作为富人代言人的形象跃然纸上:即使给年收入达到100万美元的美国人增加收入税也还有人提出异议。

例8. Beyond the cliff, the road flattens out. Many forecasters believe a modest compromise deal to avert the cliff would unleash a stronger recovery and push stocks higher... Others are far more bullish. Investing firm Piper Jaffray, for one, expects stocks to appreciate by nearly 19 percent over the next year, and by nearly 40 percent over two years. (December 21, 2012) 在悬崖的另一端前程似锦。许多人预测为了避免跌入财政悬崖,适度的妥协有助于推动复苏,促使股市价格上扬……其他人持更乐观的态度。Piper Jaffray投资公司预测明年的股市价格将上升大约19%,在两年内增长大约40%。

例9. But that’s just the tip of the iceberg. The burden of federal spending will climb to closer to 40 percent of economic output in coming decades if policy is left on autopilot. 然而这仅仅是冰山的一角。如果对政策不予以调控,在随后的几十年联邦开支的负担将占经济产量的将近40%。

例10. But, really, you don’t have the backbone, the spine, the courage to sign on to a compromise that helps the nation? 然而你们没有勇气达成解决“财政悬崖”的妥协议案,帮助国家度过难关?

例11. Last year’s deadlock over raising the debt ceiling, required to avoid default on our dollar debts, wasn’t resolved by the president and Congressional leaders. They just kicked the can down the road by fudging together a concoction of government spending cuts and tax increases; it was not a policy review but more like a party game of “think of a number”. (December 5, 2012) 去年美国总统和国会领导人未能解决为避免债务违约而提高债务上限的僵局。他们拼凑了政府开支削减和税收增加的数字敷衍了事;这不是检讨政策而更像是政党的“数字”游戏。

例12. House Speaker John Boehner is under fire from conservatives, deservedly so, for proposing that income taxes be allowed to go up on Americans making more than1 million per year. (December 19, 2012) 众议院议长约翰·博纳遭到保守人士的攻击。他咎由自取,因为他提议允许给年收入达到100万美元的美国人增加收入税。

3. 结语

隐喻的话语构建功能是通过“框架”的功能得以实现的。在阅读过程中,读者将话语的理解置于互相关联的一个或多个框架之中,利用已知的知识背景和概念结构去推断和理解话语和说话者的意图。概念隐喻主要通过预设、凸显和构造政治故事三种方式来建构话语倾向性。框架理论视角下的美国财政悬崖报道的隐喻分析充分证明了这一框架的建构方式。框架为人们理解事物提供了具体语境,重构框架则为人们对事物的感知、解读及反应提供了新的角度。由于两种文化的相同与相异,在隐喻的英汉互译中隐喻意象的移植、转换和删除成为翻译策略的必然选择。

附注

① Kussmaul(2005)总结了五种翻译策略:范畴链接法,将不同的概念范畴即框架定格于同一场景;场景元素选择法,译者的任务是选择适当场景元素用以翻译抽象概念;场景扩大法,在译文中适度扩大原场景,增译某些内容;场景标注法,用简练的语言概括原文的具体描述;框架创新法,译者自创框架以表达原文场景。

Black, J. C. 2004.CorpusApproachestoCriticalMetaphorAnalysis[M]. New York: Palgrave Macmillan.

Black, J. C. 2005.PoliticiansandRhetoric:ThePersuasivePowerofMetaphor[M]. Chippenham & Eastbourne: Antony Rowe.

Fillmore, C. 1977. Scenes and frames semantics [A]. In A. Zampolli (ed.).LinguisticStructuresProcessing[C]. Amsterdam: North Holland. 55-88.

Fillmore, C. 1982/2006. Frame Semantics [A]. In D. Geeraerts (ed.).CognitiveLinguistics:BasicReadings[C]. Berlin: Mouton de Gruyter. 373-400.

Kussmaul, P. 2000. A cognitive framework for looking at creative mental processes [A]. In M. Olohan (ed.).InterculturalFaultlines:ResearchModelsinTranslationsStudiesI.TextualandCognitiveAspects[C]. Manchester: St. Jerome. 57-7 .

Kussmaul, P. 2005 . Translation through visualization [J].Meta50: 378-91.

Lakoff, G. 1996/2002.MoralPolitics:HowLiberalsandConservativesThink[M]. Chicago & London: The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Rojo, A. 2002a. Applying Frame Semantics to translation: A practical example [J].Meta47: 311- 50.

Rojo, A . 2002b . Frame Semantics and the translation of humor [J].Babel48: 34-77 .

Schäffner, C. 2004. Metaphor and translation: Some implications of a cognitive approach [J].JournalofPragmatics36:1253-69.

Snell-Hornby, M. 1988.TranslationStudies:AnIntegratedApproach[M]. Amsterdam: John Benjamins.

Snell-Hornby, M. 2005. Of catfish and blue bananas: Scenes and Frames Semantics as a contrastive knowledge system for translation [A]. In H. Dam, J. Engberg & H. G. Arbogast (eds.).KnowledgeSystemsandTranslation[C]. Berlin: Mouton de Gruyter. 193-206.

邓静.2010.翻译研究的框架语义学视角评析[J].外语教学与研究(1):66-71.

贺梦依.2011.概念隐喻与政治的关系识解[J].外国语文(3):48-52.

李耸.2011.政治讲话中框架的构建与重构——以文化指示语、隐喻、否定式为例[J].海南大学学报(5):112-15.

王玲宁.2009.国内新闻框架研究现状述评[J].中州学刊(6):253-55.

肖家燕、李恒威.2010.概念隐喻视角下的隐喻翻译研究[J].中国外语(5):106-11.

徐万治、徐保华.2009.框架(Frame)探源及其在翻译研究中的应用探讨[J].中国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5):94-96.

姚琴.2007.框架理论与等值翻译——认知语言学视角下的翻译[J].重庆交通大学学报(社科版)(5):127-31.

周颖.2008.框架理论下的隐喻翻译[J].外国语言文学(2):117-20.

朱永生.2005.框架理论对语境动态研究的启示[J].外语与外语教学(2):1-4.

(责任编辑 玄 琰)

韦忠生,福建师范大学福清分校外语系副教授、副译审。主要研究方向为批评性话语分析、翻译理论与实践。电子邮箱:wzs6210@sina.com

*本文为福建省本科高校“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编号201241)、福建省教育厅教育科研A类项目“基于批评性话语分析的新闻语篇隐喻研究”(编号JA13351S)、福建省教育厅教育科研B类项目“新闻语篇隐喻的批评性话语分析与翻译”(编号JB13285S)的阶段性成果。

H315.9

A

1674-8921-(2014)04-0053-05

10.3969/j.issn.1674-8921.2014.04.012.

猜你喜欢

悬崖隐喻框架
框架
广义框架的不相交性
成长是主动选择并负责:《摆渡人》中的隐喻给我们的启示
《活的隐喻》
悬崖采割夏至蜜
悬崖
关于原点对称的不规则Gabor框架的构造
一种基于OpenStack的云应用开发框架
对《象的失踪》中隐喻的解读
悬崖边的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