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学生对中国文化的英语表达能力探析

2014-03-29菡,晋

长春师范大学学报 2014年3期
关键词:语料交际大学

马 菡,晋 刚

(泸州医学院 外语学院, 四川 泸州 646000)

大学生对中国文化的英语表达能力探析

马 菡,晋 刚

(泸州医学院 外语学院, 四川 泸州 646000)

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中翻译题型的调整表明“中国文化中国表达”的重要性。本文提出利用我国英语传媒的丰富语料,结合大学英语教学,加大中国文化英语表达的输入,并规范、引导学生中国文化英语的输出,从而提高学生对中国文化的英语表达能力。

中国文化表达;四六级翻译新题型;中国英语媒体

虽然大学英语教学改革不断深入,但大学生英语产出能力却依然相对薄弱。以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为例,每年全国考生在翻译和写作两项上的平均得分远远低于阅读。面对这样的教学现状,2013年4月教育部高校外语教学指导委员会和中国外语教育研究中心共同提出“以输出为驱动,探索课程教学的创新与突破”。8月四、六级考试委员会公布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改革方案,旨在充分发挥四、六级考试的积极、正面的作用,使其融入大学英语教学环节,促进学生语言输出能力的培养。改革后的翻译为段落汉译英,内容涉及中国的历史、文化、经济、社会发展等。这正符合推动我国文化“走出去”的文化政策。本文尝试利用我国丰富的媒体英语资讯作为教学突破口,将之与大英教学结合起来,加大语言输入,利用以中国社会为背景的媒体英语培养学生的语言交际能力,提高书面表达能力,从整体上促进大英教学质量和效率的提高。

由于课时、师资队伍及相关的教学资源的不足等问题,大学英语小班教学难以实现,学生语言输出机会较少。另外,大学英语教材课文多以反映英美语言文化背景知识为主,缺乏有关中国传统的人文、典故、风俗等的语言材料。由于富有中国社会文化特色的表达在教材中找不到现成的英语说法,学生不免望文生义或无从下手,结果造成了很多学生既欠缺中国文化知识,又欠缺用英语表达中国文化的能力[1]。另外,在各类测试中也以学生掌握的英语语言水平和文化为重,忽略学生对母语语言文化的输入、输出意识。同时,学生倾向对语言要点进行分类记忆,这割裂了语篇内容与表达方式的关系,割裂了语言与文化的关系,往往牵强地把词句与汉语对应起来,导致语言应用中的“硬译”现象,造成学生的语言输出障碍,更谈不上对我国国情、文化历史的有效表述[2]。

一、输入-输出理论与媒体英语的教学研究

Krashen认为促成语言习得的发生应具备两个基本条件:一是学习者提供所需的足够量的可理解性输入;二是学习者本身应具有内在的可加工语言输入机制[3]。在Krashen语言输入的理论基础之上,我国学者的研究表明:学生输出的多少、质量的好坏都依赖于语言输人。研究者们一致认为,大量且有效的语言信息输入是促进语言输出的重要途径。根据此类研究,不少大学英语教师开始寻求语言输入语料,以引入课堂教学为学生的输出储备资源。其中,媒体英语特别是新闻英语成为输入语料的主要来源,被广泛应用于大学英语教学,为学生提供主题多样、交际真实的语言输入材料,以弥补传统教材无法与时代完全同步的不足。在教学中的实践和研究都以目的语国的媒体英语为重,如VOA、BBC、CNN等国外电台,Times、Digest等国外报刊。

Swain提出语言的输入和输出涉及不同的认知过程。在输入时,学习者的重点放在对意义的理解上;输出的过程迫使学习者注意语言形式,特别是当交际受阻时,双方必须通过协调意义来传递信息,而输出中的协调意义意味着说话者不得不使用准确、恰当、连贯的语言完整地表达自己的意愿,而不仅仅是使信息被理解[4]。可见,只注重目的国媒体英语的教学模式不能正真有效地达到全面的语料输入的目的,无法提高学生的输出能力。

二、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翻译新题型的启示

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将原有的单句汉译英调整为段落汉译英。同时翻译内容主要涉及中国的历史、文化、经济、社会发展等。随之公布的四、六级样题中,翻译分别为关于剪纸和春节的小短文,其中不乏“为驱厄运、迎好运,家家户户都会进行大扫除。人们还会在门上粘贴红色的对联(couplets),对联的主题为健康、发财和好运;放鞭炮、发红包和探亲访友等”这样的句子。

样题反映出翻译测试的走向:中国文化,中国表达。这符合推动我国文化“走出去”的文化政策。这也为中国英语文化教学提供新的方向,即中国英语文化教学不仅要导入目的语的文化,还要融入中国文化。汉译英段落要求翻译中国社会历史文化等话题,这不仅需要考生的单词量、语法掌握过关,还需要考生准确的表达中国文化、中国国情等相关内容。从语言测试角度看,这一改革是对二语习得的全面考察,兼顾语言输入、输出,利用第二语言表述母语国的政治、经济与文化。大学英语教学应该是中国文化通过英语实现其“全球化”的重要阵地之一。然而,目前我们的英语教学中目标语文化即英美文化往往占据主导地位,这在很大程度上增加了中国文化的“失语”。如何在大学英语教学中提高学生的中国文化语言输出能力?要解决这个问题,用于交际的真实语料的大量输入是最直接、有效的方法。我国大多数普通高等院校现有的大学英语教学环境和条件无法做到学生直接参与交际、获取语料,只有依靠教师对教学资源的深入挖掘和优化。中国媒体英语正好为英语教学中中国文化的英语表达提供了丰富的语言素材。

三、媒体英语与中国文化英语输出教学

(一)中国媒体英语的特点

在信息时代,中国媒体的外宣功能不断加强,全方位、多视角地向世界展示着中国。中国媒体英语报道覆盖了中国的政治经济、历史文化、民风民俗、秀丽河山等,并及时反映社会的点滴变化,在内容和形式上都具有“中国”色彩,在时间上具有时域性。这符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可为现代多媒体教学提供方便快捷的语言资料。在语言表达方面,媒体英语某一语域的词汇和表达法出现在紧密相关的语境里,前后连贯且复现率高,有利于学生对语言表达的认知与巩固。其次,中国媒体在英、汉报道的内容和时间上趋于一致,为学生的双语对比学习提供了良好的渠道,便于学生掌握表达要领和记忆准确的表达方式,有助于提高其中国文化的语言输出能力。简言之,它充当了英语教学的社会角色,一方面告知学生有关中国文化的国际表达法,一方面提醒学生用英语交流的正确性与得体性[5]。

(二)利用媒体英语提高学生对中国文化的英语输出能力的方法

中国媒体英语可以帮助学生解决无法用英语得体地表述带有中国特色的文化内容的问题,特别是中英文化之间的“盲点”和输出时的“交际转换”问题。

图式论认为,任何语言材料,无论是口头的还是书面的,本身取决于听者或读者已有的知识,即人们在理解新事物的时候,需要将新事物与已知的概念、过去的经历联系起来。对新事物的理解和解释取决于头脑中已经存在的图式,输入的信息必须与这些图式相吻合。中国媒体英语内容与学生心理知识表征相吻合,相关背景知识符合学生的认知图式,因此这样的语言材料能提高语言输入的有效性。学生能在学习中掌握寓于交际语言中的句子结构,语言的交际功能也会自然地得到实现。

结合课堂教学,可以利用中国媒体英语进行阅读教学和训练。研究表明,相较单词或固定短语的使用,英语的语言交际更多的是由处于两者之间的半固定“语块”结构来实现的。课堂上,就同一主题提供多个语篇阅读材料,注意材料的选择需要反映主题的不同角度和观点。要求学生在阅读时避免“潜意识”翻译的过程。根据主题分类收集相关词汇,做到主题与表达的统一,形成语块,如“中国梦”、“嫦娥、玉兔”等热点,“中秋节”、“重阳节”等民族节日等。通过媒体英语的阅读引导学生根据主题将词汇形成“块结构”,并将语块积累系统化,完成中国主题的词汇结构建构教学。

第二语言习得是学习者掌握有关二语系统的知识并能熟练自如地进行交际的过程,包含语言的输入和语言的输出,是一个动态的综合性的过程。

在语料(表达模块)的积累达到一定量和质的基础上,可以进一步用中国媒体英语培养学生对中国文化的表达能力。可以模仿媒体英语内容的形式,通过改写或综述,要求学生在相同内容的基础上自己组织语句进行语言输出。然后,在课堂上进行口头陈述或对话,有目的地训练学生用英语表述具有中国文化特色的内容。最后,以课后的翻译和写作练习巩固语言使用的规范性和得体性。另外,在中国文化的英语表述中,具有民族特色概念的表达是一大难点,因为在英语中缺乏相应的实物或概念。因此,在教学中需要加强翻译技能的训练。中外翻译界的大家如Nida、许渊冲等,已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文化翻译的方法和技巧。大学英语教学应该充分利用中国媒体英语的典型表达,为学生补充适量的翻译技巧,让学生从理论和实践两个角度真切地感受语言的表达技巧。在遇见中国文化事物时,可以采取意译、音译加解释、模糊翻译等方法,最大限度地传达出中国文化的特色[6]。

将中国媒体英语融入大学英语教学,可以丰富学生对中国文化的英语输入,规范、引导学生对中国文化的英语输出,增加教学的实用性,提高学生的语用能力,从整体上促进大英教学质量的提高,特别是写、译质量的提高。这无疑将提升学生用英语传播、介绍中国文化的能力,有利于中国文化走向世界。

[1]黄辉.试论英语教学中的中国文化渗透及其途径[J].东岳论丛,2009(4):182-184.

[2]李涤非.中国文化、中国英语与文化教学[J].广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8):82-86.

[3]李中芳.输入假设与输出假设理论对外语教学的启示[J].聊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2):401-402.

[4]李萍.语言输出假设研究二十年: 回顾与思考[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6(7):60-64.

[5]马文丽.解析中国媒体中的“中式英语”[J].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09(7)464-467.

[6]张为民,朱红梅.大学英语教学中的中国文化[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02(增1):34-39.

On Improving Students’ Input Ability of Chinese Culture with China English Media——Enlightenment from The New Translation Test in CET4 & CET6

MA Han, JIN Gang

(School of Foreign Languages, LuZhou Medical College, Sichuan Luzhou 646000, China)

The change of the translation test in CET4 & CET6 indicates the importance of “Chinese culture,Chinese expression”. This paper tries to combine College English teaching with China English media to provide students with rich corpus then guide and regulate their expression, so as to increase their input ability of Chinese culture in English.

China English media; expression of Chinese culture in English; the new translation test in CET4 & CET6

2013-12-23

泸州医学院教育教改基金项目(2013083)。

马 菡 (1976- ),女,江苏常州人,泸州医学院外语学院副教授,硕士研究生,从事英语语言与文化、大学英语教育研究。

H319

A

2095-7602(2014)02-0175-03

猜你喜欢

语料交际大学
“留白”是个大学问
情景交际
《大学》
48岁的她,跨越千里再读大学
交际羊
大学求学的遗憾
基于语料调查的“连……都(也)……”出现的语义背景分析
《苗防备览》中的湘西语料
交际中,踢好“临门一脚”
国内外语用学实证研究比较:语料类型与收集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