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试论我国高水平大学建设
——中外合作办学与留学生教育的共赢

2014-03-29俊,段

长春师范大学学报 2014年3期
关键词:国际化留学生办学

王 俊,段 伟

(1.徐州医学院 国际教育学院,江苏 徐州 221004;2.徐州医学院 对外合作与交流处,江苏 徐州 221004)

试论我国高水平大学建设
——中外合作办学与留学生教育的共赢

王 俊1,段 伟2

(1.徐州医学院 国际教育学院,江苏 徐州 221004;2.徐州医学院 对外合作与交流处,江苏 徐州 221004)

高等教育国际化是衡量高水平大学建设的重要特征之一。中外合作办学和留学生教育是提高高等教育国际化水平,促进高水平大学建设的重要途径。中外合作办学的良性发展有利于引进国外优秀的教育资源,有利于高校培养具有国际化视野和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实用型人才,有利于现阶段高校教育策略的改革与创新。留学生教育是高等教育国际化水平的重要评价指标,应加强奖学金及勤工助学岗位资助,重视对学成回国的毕业生的跟踪服务,积极进行教学改革,建构多维发展模式,加大留学生教育宣传力度,保证留学生教育可持续发展。

高等教育国际化;中外合作办学;留学生教育;高水平大学建设

1998年5月,教育部首次在文件中提出创建高水平大学,即世界一流大学。世界一流大学是指在办学理念、科研成果、师资队伍、管理水平、教学质量、办学设施、学术声誉等可资比较的范围内,综合指标评估名列世界前茅的大学[1]。其中,高等教育国际化是高水平大学建设的重要特征之一。高等教育国际化发展有利于更新教育理念、优化人才培养模式及专业课程结构、加强教育多元化渠道,是高水平大学建设的有效途径。高水平大学建设要充分利用国际化教育资源,推行国际化教育策略,树立国际化教育理念,深化国际化教育布局,从而进一步提高高校的国际竞争力。

一、中外合作办学

新世纪以来,我国对外开放程度日益增强,跨国教育交流日趋广泛,中外合作办学作为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发展迅速,直接反映出了高等教育国际化发展趋势。

(一)中外合作办学的意义

第一,实施中外合作办学对引进国外优秀的教育资源,借鉴先进课程体系及设计,优化高校课程结构,从而尽快与国际接轨具有积极促进意义。

近年来,中外合作办学已基本形成两种主要模式,即融合型模式和嫁接型模式。融合型模式就是在人才培养过程中把我方的教学模式和国外合作学校的教学模式完全地融合在一起;嫁接型模式主要是充分保留各自的教学模式,通过双方各自对对方学校开设课程的评估,互认对方学校的学分,学生可在中方和外方的学校学习相应的课程并获得双方学校规定的学分,在此基础上可获得双方学校颁发的毕业证书[2]。在引进对方教材、教学计划、大纲等相关教学资料,聘请对方教师来学校授课并派遣我方教师去国外进修的过程中,我们既利用了国外的教学资源,借鉴了国际化课程,又能为学生提供不用出国就可以接受国际化教育的机会,减少了留学的巨大经济压力,因此我国很多高校采用融合型模式开展中外合作办学。

第二,实施中外合作办学有利于促进中西文化交流,有利于高校培养具有国际化视野和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实用型人才。

中外合作办学是中西方文化交流的桥梁。在教学中,由于许多专业、课程使用国外教材,让学生接触到了国际化学科知识。同时,两国教师通过合作和交流,知识面和眼界更加开阔,教学方式、教学内容更加丰富,为提高教育质量做好了铺垫。在嫁接型模式中,学生通常必须分国内和国外两个阶段来完成学业,有“2+2”模式、“3+1”模式等。以“2+2”模式为例,即在国内大学学习2年,再到境外合作大学学习2年,获得双方颁发的证书。大多数情况下学生在国内学习基础课程和语言强化课程,在境外合作大学主要学习专业课程。学生能直接出国接受国外教学及考核,对国外的文化背景、风土人情有更深的了解,语言水平和思维方式也得到了更好的锻炼,由此培养出的实用型、具有跨文化交往能力的人才,能够更快、更好地适应国际化社会的大环境。

第三,实施中外合作办学有利于高校现阶段教育策略的改革和创新。

通过中外合作办学体制,学习办学理念、课程设置、教学大纲、教材建设、师资培训、质量监督等方面的先进经验,经过转化,从而提高我国高等教育的办学水平和管理能力,创造出有中国特色的办学理念、管理体系和制度[3]。在学生的素质教育过程中,构建多元化的学习社区,开设多种选修课、俱乐部、社团,培养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营造国际化的学习氛围。同时,高校应当明确人才培养目标,把大学看成支撑学生和教师、学生与学生之间互动的学习社区,知识、经验的传授与学习不仅仅局限于教室内,要整合全部资源来为社区的良好运转来服务,融合中西方优势教育策略,建设国际化高水平大学。

(二)中外合作办学存在的问题及策略性建议

一方面,相比发达国家,我国中外合作办学发展较晚,较缓慢,主要原因是由于双方关于合作办学的政策目标的脱节。我们认为,追求经济效益,把教育视为一种增加收入的贸易,不应成为跨国教育的主要目标。在我国,中外合作办学作为教育事业的组成部分,属于公益性事业[4]。开展中外合作办学的实质,就是通过让出我国教育服务的部分市场,引进国外优质教育资源,增加教育供给的多样性和选择性,借鉴先进的教学和管理经验,从而推动我国教育教学改革,为国家培养实用型人才[5]。尽管如此,我国政府仍高度重视中外合作办学相关政策的规范和支持工作。教育部在2012年2号文件《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加强涉外办学规范管理的通知》中,进一步规范和整顿了涉外办学存在的一些突出问题,旨在促进涉外办学的健康发展,提高涉外办学水平。在2012年4号文件《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中,明确提出支持高校境外办学,办好若干所示范性中外合作办学机构,实施一批中外合作办学项目[6]。

然而,由于中外合作办学涉及教育、经济和政治等不同领域,通常在省、市教育行政部门、劳动行政部门和其他有关行政部门的交叉职责管理下,容易导致职责不清、效率低下等问题,解决方法需要高效的、常态的沟通和协调机制。除此之外,现阶段中外合作办学存在的问题还表现在地域分布失衡,并未形成准确的办学定位上。目前我国大部分中外合作办学集中在经济、文化较为发达的东部地区,西部地区的办学历程举步维艰。这无疑加大了现已存在的地区性教育差距,不利于教育公平。由于发达国家将教育视为盈利性的出口贸易,西部地区自然无法成为其贸易输出的目标。政府应出台优惠政策,为西部地区的合作办学提供便利,逐渐引导中外合作办学向西部发展。在中外合作办学项目中国内外双方的根本利益出现矛盾之时,政府应当努力为双方寻求一个平衡点,一方面完善并规范国内办学制度,另一方面给予国外办学机构一部分政策支持,鼓励其在中国尤其是西部地区的发展。

另一方面,中外合作办学的教学体系不够完善,学科分布及专业层次结构不合理。由于中外合作办学主体的多样性,加之办学理念、文化差异等条件的限制,目前我国中外合作办学专业学科分布不均,主要集中于经济学、计算机和工商管理类专业,与政府颁布的《中外合作办学条例》中规定的“引进国内急需、在国际上具有先进性的课程和教材”的要求还有很大的差距。要实现这一目标,必须有科学合理的、与国际接轨的专业课程设置。中外合作办学的特点就是突出双方优势,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细致的设计和划分,以符合国际化教育质量标准,培养复合型人才。同时注重中外合作办学中教育者的培训,高校骨干教师可以借合作办学的机会,进行培训进修,提高教育教学能力和管理能力;另外,邀请国外专家、学者来校讲学,加入教师队伍,提高师资队伍国际化水平。

中外合作办学的监督体制匮乏。一是针对在中外合作办学过程中出现的不合法的中外合作办学机构的不合法行为与合法的中外合作办学机构的违规、违法行为的监管两种情况[7]。二是完整的中外合作办学监督体制尚未形成,中外合作办学项目运行中不仅涉及教育质量监管问题,还涉及到财务审计、财务运作监控的问题,政府应当制定中外合作办学的设立标准和运行标准,完善办学机构、项目的审批及年审制度,做好信息服务工作,权威公布国外大学及教育机构的信息资料,坚决打击办学机构虚假宣传等扰乱市场的行为,加大中外合作办学相关政策、法规的宣传力度,评选办学先进单位,树立良好典型。作为办学方,高校应慎重选择办学伙伴,不能抱着媚外的心理盲目地开办合作项目,而应当对合作伙伴进行全面认真的考察,确认合作办学相互促进的意义,在相互了解和信任的基础上建立稳定、平等的合作关系。

二、留学生教育

(一)留学生教育作为高等教育领域国际合作与交流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高等教育国际化水平的重要评价指标

一方面,高等教育国际化首先着眼于国际化的教育理念,从全球的视角来认识和理解教育的发展问题。教育的目标从狭义上讲,就是人才培养的目标。越来越多的国家在高等教育人才的培养方面重视国际化的内容,即专业设置、课程内容等的国际化,但归根到底,最重要、最活跃的是人员的国际交流。留学生是高等教育国际化中最直观的表现形式,派出与接受留学生的层次、规模与质量,代表了高等教育国际化程度的高低。

另一方面,留学生教育水平与大学排名有所挂钩。在大学综合实力排名的竞争中,国际化作为其中的一个重要筹码,其程度越高,往往大学的排名就越靠前。如《泰晤士报》“高等教育增刊”(THES)推出的世界大学排名就非常侧重国际化程度,把教师和学生的国家化程度放在显著位置[8]。扩大留学生教育规模,提高留学生教育质量与办学层次,能够增强高校的国际影响力和竞争力,促进高校各个方面能力的建设,加快国际教育交流,从而促进高水平大学建设。

(二)促进我国留学生教育可持续发展的思考

(1) 提供多种奖学金及勤工助学岗位的资助

目前我国为留学生提供的中国政府奖学金主要是政府行为,只占来华留学生总数的20%左右,留学生奖学金形式渠道单一,数量有限,与发达国家相比差距较大,吸引力较小,也不能满足各国自费留学生,特别是发展中国家留学生在华学习的需要。各地方需要适当加大留学生奖学金的投入力度,提高奖学金额度,促进当地留学生教育事业的发展。江苏省从2010年起启动了省政府茉莉花奖学金,将名额分配给省内各高校,用于招收来华学习的留学生。本科生每年资助2万元、研究生每年资助3万元,大大增加了对国外优秀生源的吸引力。

另外,各高校也应加强留学生激励体系。与此同时,各高校还可以利用当地政府、企事业单位、自身校友等资源为留学生设立多种类型的奖学金。以西医类临床医学专业留学生自费生为例,来华学习的留学生均来自发展中国家,其中不乏品学兼优但家庭情况困难的。这部分留学生如果能够参加学校或社会提供的各种勤工助学活动,从中获得一些合法报酬,那么他们在中国的留学生涯将更加丰富,在工作中也更容易攻克语言关,融入在华学习生活。与此同时,高校也可以尝试实行助学贷款制度,为期望来华留学且品学兼优、诚实守信的留学生提供有限的名额,但是考核过程要严格,考察内容要详细真实。

(2)重视和加强对学成回国的毕业生的跟踪服务,以巩固和扩大培养成果

高校应当建立留学生海外校友网络,与尽可能多的毕业生保持密切的联系。每当高校举行重要活动时,可以给每名毕业生发出通知、喜报或邀请函,告知高校近期取得的成就、获得的重大进步和短期内的各种动态等。还可以不定期地给联系密切的校友寄赠高校杂志、学术刊物,鼓励毕业生继续回来深造,邀请在本国各领域有所作为的留学生再到高校来讲学、从事科研活动等。如此不仅能够宣传我国留学生教育的成效,还能促进国际间文化、学术的交流,增强高校的国际影响力,为进一步扩大招生、开展中外合作办学拓展空间,寻找契机。

(3)完善教育质量评估体系,积极进行教学改革,与中外合作办学相结合

留学生教育质量评估体系是保证留学生教育质量的重中之重。高校必须结合自身特点,建立切合实际的评估体系。

评估体系应该将整个留学生教育工作纳入评估范围,横向针对留学生教学、留学生管理和留学生教育研究进行评估。教学、管理和科研三者是相辅相成、密不可分的。教学质量直接关系到留学生接受的教育质量,影响着教学效果和学习水平;管理水平的高低也影响着教学工作能否顺利开展,能否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科研能力的高低受到留学生教学和管理质量的直接制约,没有高质量的教学和管理,相关领域的科研能力就无从谈起。在实施留学生教学和管理的同时,注重相关理论和实践的研究,创新工作方法和思路,对于提高留学生教学和管理的质量起到推动作用。纵向针对留学生、教师和留学生管理人员进行评估。三者是留学生教育管理的组成要素,高校往往重视留学生对教育教学的反馈及教师教学能力的评估,却忽视对教育管理人员的考核。针对教育管理人员跨文化沟通能力、英语水平、服务理念等设立相关考核标准,并纳入考核体系当中,有利于进一步提高留学生教育水平。

(4)留学生教育的可持续发展

高校要做好留学生教育的层次结构、专业结构及生源国别结构的调整。高层次留学生的培养,能够提高高校整体办学水平和教育质量;专业结构的优化和调整,是高校提高留学生教育质量的重要手段;生源国结构的调整,降低了单一国家招生的风险,有利于扩大留学生教育规模,有利于高校进一步加强与各个生源国的联系,扩大国际影响力。

严把招生质量关,深入研究生源国大学的入学标准,因地制宜地设定不同的录取标准,保证录取的公平,获得真正优秀的生源。建立科学的留学生教育管理体制,加大对留学生教育的投入,保证留学生管理队伍的专业化。以规模、结构、质量、管理的协调发展促进留学生办学效益,形成良性循环。留学生教育是一项涉及规模、层次、质量、管理、效益等多方面因素的工作,只有建构一个规模适度、层次合理、质量优良、管理科学、效益显著的发展模式,才能保证留学生教育事业的健康、和谐、可持续发展[9]。

(5)加大留学生教育宣传力度

充分利用我国的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吸引世界各地的留学生来中国留学。高校自身要重视英文网站的建设,要有专人管理,及时更新。同时应该逐渐脱离完全依赖中介招生的束缚,主动走出去,积极参加教育部、各省教育厅组织的海外教育展,多承办国际会议,从各个平台打造留学生教育的竞争力。

留学生教育始终是高等教育国际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高水平大学建设的重要筹码,留学生的培养不仅是人才的培养,还是国家竞争力的培养,在经济、政治领域起到了不可忽视的潜在作用,高校作为留学生教育的载体之一,承担着重大的责任。

[1]刘树道.世界一流大学的基本经验和我国高水平大学建设之路[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6(1):1-6.

[2]林金辉.中午合作办学教育学[M].厦门:厦门大学出版社,2011:114-115.

[3]易仁萍,裴文英.发展中外合作办学提高本科办学质量[J].南京审计学院学报,2004(5):66-69.

[4]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外合作办学条例.第一章第三条[EB/OL](2005-06-01)[2013-03-01]. http://www.moe.gov.cn/publicfiles/business/htmlfiles/moe/moe_861/200506/8644.html.

[5]李军.规范中外合作举办学位与研究生教育的思考[J].中国高等教育,2003(11):6-8.

[6]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EB/OL](2013-01-01)[2013-03-16].http://www.moe.gov.cn/publicfiles/business/htmlfiles/moe/s6342/201301/xxgk_146673.html.

[7]徐洁.我国中外合作办学的现状及其存在的问题[J].中国高教研究,2003(10):59-61.

[8]张慧君.国家化进程中来华留学生教育质量的提升[J].中国高等教育,2007(24):46-47.

[9]林桂军.国际化战略下的我校来华留学生教育[C]∥载中国高教学会外国留学生教育管理分会:来华留学生教育研究.北京: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2012:26.

2013-12-20

江苏省教育厅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基金资助项目(2013SJB880081);徐州市科学技术局2013年徐州市科技计划一般项目(XM13B036);徐州医学院院课题(管理、社科类)项目(2012KJ28);江苏师范大学研究生科研创新计划一般立项(2013YYB057)。

王 俊(1984-),男,江苏徐州人,徐州医学院国际教育学院讲师,硕士,从事高等教育管理研究。

G64

A

2095-7602(2014)02-0135-04

猜你喜欢

国际化留学生办学
聚焦港口国际化
在晋招生部分院校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梳理
在晋招生部分院校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梳理
第一章 天上掉下个留学生
第一章 天上掉下个留学生
人民币国际化十年纪
中外合作办学在晋招生录取情况一览表
网络平台补短板 办学质量稳提升
留学生的“捡”生活
第一章 天上掉下个留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