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高校品牌建设探析
2014-03-29翁朝葵
翁朝葵
(福建师范大学福清分校,福建 福清 350300)
福建高校品牌建设探析
翁朝葵
(福建师范大学福清分校,福建 福清 350300)
高校品牌代表着高校的综合办学实力和办学质量,立足福建高校发展实际和福建高校品牌建设现状,提出福建省高校品牌价值提升的策略,不断提高福建高校软实力.
福建高校;品牌;建设
我国高校品牌建设刚刚开始发展,与经济社会的繁荣发展相比,高校品牌的发展速度偏慢,优势不够明显,效果也并不显著,不仅不适应现代社会发展需要,也不适应现代人对大学的期待,更不利于在未来世界大学竞争中取得优势,和其他国家高校对比依旧存在明显差距.从福建省来看,教育尤其是高等教育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人民群众接受良好教育的期盼还不相适应,高校品牌建设普遍较弱,具有国内影响力的高校偏少,具有国际影响力和竞争力的高校几乎是凤毛麟角.
1 福建高校品牌建设的现状
伴随着高等教育的迅猛发展,各高校之间的竞争态势日益显现,高校品牌建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逐步彰显,但不论是与国际名牌大学相比,还是和国内知名高校相比,福建高校的品牌建设现状普遍令人担忧,其主要表现如下.
1.1 品牌大学严重匮乏.
截至2013年末,福建省共有高校80所,其中,985工程学校1所,211工程学校2所,本科高校26所,高职高专院校54所.在福建省的高校中,仅厦门大学一所具备一定的国际知名度和较高的国内影响力,仅老牌的8所本科大学具备一定的国内知名度和影响力,此外,除部分本科院校在海峡两岸具有一定的知名度外,多数高校沉寂于国际国内舞台,小部分民办院校还面临着招生困难和办学困境.
1.2 品牌意识相对较弱
首先由于教育市场准入标准不断下调,港澳台地区还有其他国家院校开始涉足我省教育领域,其次社会公众还有用工企业在教育方面标准越发苛刻,不过部分高校决策者依旧不具备品牌观念,没有强调品牌经营,无法产生品牌效应,从经营过程中,比较关注近期利益,无法推动院校产生核心竞争力.
1.3 品牌价值无法彰显
因为先前计划经济体制观念重重限制,高等教育没有关注成本统计,造成了品牌价值无法提高,阻碍了高等教育产业水平快速提高.现阶段,高校竞争范围持续延伸,若院校控制者无法科学合理的调派院校现有各种资源,同时提高有效利用水平,则无法真正的推动品牌价值持续增加.近年来,高校“合并”、“升格”变作社会主流趋势,绝大部分高校没有结合具体现状,没有计划的进行扩张,仅仅关注了基础设施角度建设工作,没有关注课程调整、培养模式等角度的发展,教育人才和社会标准无法保持一致,造成了高校品牌价值不断减少.
1.4 文化底蕴需要累积
在福建省80所高校中,有9所高校的发展时间较长,多数高校创办于改革开放后,历史并不厚重,文化底蕴有所欠缺.高校品牌和公司品牌非常明显的差异在于公司品牌能够不断提高市场占有率慢慢产生品牌效应,但是高校品牌一定要具备文化积累方可产生良好的品牌资源.全球比较知名的高校通常发展时间非常长,从发展过程内,高校能够营造出与众不同的校园文化还有成熟的教育思想,能够在社会中得到一致认同.大学借助科学知识教育,推动学生自身社会化、个性化还有文明化水平持续提高.
1.5品牌经营有待提升
高校经营过程内要应对不同的风险——高素质人才无法保留、学术造假、腐败问题;此类情况虽然不是特别常见不过同样给高校品牌产生非常恶劣的影响.当前阶段,高校进行竞争依旧为人才竞争,所以,怎样吸引还有保留高素质人才为所有高校控制者必须解决的关键难点.在经营过程中,所有高校均要应对比较相似的危机——原来将校园当作典型的知识分子文化还有精英文化价值观念逐渐走向衰亡,同时文化价值观念多元化推动了控制者一定要建立系统分析评价价值系统.
2 福建省高校品牌价值提升的策略
高校品牌代表着高校的综合办学实力和办学质量,代表着高校的文化底蕴和发展态势,预示着师生的社会认可度,既是学校自身的优质教育资源,也是事关未来发展的一种软实力.提升高校品牌价值,不仅是国家、社会和民众对高校的期盼,也是高校自身发展必然的选择.立足福建高校发展实际和福建高校品牌建设现状,应从以下几方面着手提升其品牌价值.
2.1 树立先进的办学理念
大学理念是确定未来发展远景及方向的关键基础,是大学精神、功能还有价值观的有机结合.科学合理的办学理念能够促进大学水平持续提升,逐渐产生品牌价值.每个大学所处的发展水平、发展定位、发展环境不同,决定着每所大学的办学理念不可能千篇一律,因此树立怎么样的办学理念,对高校经营决策者或者管理者来说显得特别重要.只有树立适合自己的先进的办学理念,才能有效推进品牌战略的实施,才能促进自身健康持续发展、焕发发展活力,驱动自身品牌的有效形成.
2.2 找准合适的办学定位
科学合理的办学定位是高校不断发展壮大的基础,有效的办学定位能够使高校自身适应高等教育的发展形势.社会进步推动了需求多样化趋势越发明显,所以,各个大学应结合具体现状,以社会需求导向,开展办学定位研究,系统研究社会进步潮流,人才需求整体趋势.在定位过程中应对地理优势、控制机构、教育水平等不同因素做综合研究.在类型方面而言,可选择“研究型”、“教学型”亦或“研究—教学型”,在层次方面而言,可选择“国际一流”、“国内一流”亦或“省内一流”,无论选择哪种类型和层次都要切合实际,决不可盲目求大、求全、求新,只要有特色,并把特色做强、做大、做优就能形成在一定范围内的品牌优势.
2.3 形成鲜明的校园文化
校园文化是一所大学办学理念、大学精神、办学特色、办学历史的集中体现,是驱动大学向前发展的精神力量,也是学校品牌建设最具表现形式的载体.大学文化的形成是一个缓慢发展、不断积淀的过程,它包含着办学方方面面,既包括外在形式如建筑物、标识,也包括内在形式如制度体系、品牌活动、校徽校歌、精神文化等,这其中的任何一方面都可以塑造成为一种具有自身特色的文化符号之一,成为建设大学品牌的重要表现形式,如牛津大学和剑桥大学延续近200年的划船比赛,已成为两校引以为荣的文化,享誉全校,再如因“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的大学精神而响彻中华的北京大学,成为一个时代的众多有志青年.也成为除了能够通过制度还有文化得到展示,同时能够从建筑物、标识方面得到展示.大学校园文化往往将校徽、校歌、建筑物当作基础,推动相关精神普及推广.校园文化通常能够细化成不同层次:首先为名称、标识、建筑物等等;其次为科学合理的制度体系;最后为校园精神文化,能够营造优秀的教育环境.
2.4 建立优秀的人才团队
任何一所大学,都没有条件在所有的学科领域占据优势地位,形成大学品牌效益,提高大学知名度,都无一例外的通过若干个学科来支撑其学校的特色和影响力,而学科的发展最终落实为教师的发展.当前,在这个知识、信息日新月异的时代,任何教师既管是优秀的人才都有薄弱点,因些形成相互交叉、相互支撑的合作关系在团队建设中显得尤为重要,一个优秀的教学团队或科研创新团队就能产生一个较具优势的专业或学科,一个优秀的团队就如同一张名片或一个亮点,对大学的品牌建设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加强优秀团队建设,应当提高人才投入水平,在资金、政策等方面适当倾斜;建立良好的人才遴选评价体系,形成有利于人才脱颖而出的风气和制度;优化人才团队的组织模式,推动不同学科人才的交叉融合.
2.5 培养合格的优秀人才
学生自身整体能力还有竞争水平往往能够明显的展示高校自身品牌价值.但是高校品牌价值不断发展还有增加往往要借助不断走向社会的学生.结合相关调查能够发现,从诺贝尔奖产生之后,剑桥大学总计62名学生得到了诺贝尔奖,排在全球第一的位置,次之的哈佛大学总计36名学生获得了诺贝尔奖,此类学生能够推动自己的母校品牌价值得到非常明显的提升.所以,高素质人才不断为高校品牌价值的突出展示,同时为推动高校品牌价值不断增加的关键渠道.
第一,积极调整教育思想还有教育理念,能够推动知识、能力还有综合素质实现完美结合,能够将具体操作能力还有变革能力当作关键环节,科学合理的调整原来落后的教育模式,在教育过程中比较关注调动学生自己主动性,激发其发散性思维,推动学生能够自主进行分析研究,保证教育质量和水平.
第二,积极调整课程安排还有考试体系.结合当前阶段具体标准科学合理的进行课程安排,持续调整课程体系,在教育过程中推动理论性和实践性能够真正的实现完美统一,推动学生能够不断提高思维分析水平,自主学习质量得到明显的提高,具体动手能力得到明显增强.从考试体系方面,能够调整原来的将难易水平、成绩当作衡量学习质量的唯一标准的模式,在不同角度检测学生综合素质还有整体能力,能够不断提高其多样性、主动性还有针对性实际水平.
第三,积极调整人才培养体系.中国人民大学校长纪宝成明确表示“大学应教给学生什么?是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创新方法、创新能力.”所以,为社会提供高水平的专业人才理所当然的变作高等教育非常关键的目标,当前社会需要的为复合型人才,所以,从人才培养过程中除了应当强调学科有机统一,同时应当强调学生自身独立发展,能够充分展示自身个性.
2.6 打造规范的形象设计
标准的高校形象规划为高校综合素质的突出展示,能够推动院校管理者综合素质、任职者自身综合素质、基础设施完善水平、科研水平、学生综合素质、沟通交流水平、校园文化、内部控制体系、学校发展史不同角度实现有机结合(杨桥,2001).高校形象规划往往将企业组织形象设计理论(Corporate IdentitySystem,CIS)当作关键基础.通常提到的CIS战略,主要表示在公司形象的部分要素(理念、活动、视觉)开展科学合理的安排、限制,同时借助多角度、多媒体的协调流通,营建出良好的社会形象和声誉,通过这种方式取得社会还有人民群众的一致认可.从全球范围内绝大部分非常出名的院校往往具备特别标准的高校形象规划,能够从色彩搭配方面、建筑风格方面得到非常突出和明显的展示.
2.7 开拓一定的国际影响
现阶段高等教育国际化基本变作了社会主流观念.国际化涵盖了办学资源国际化、生源国际化、师资国际化等各个不同的角度.国际化不但能够创造机遇同时能够造成冲击.高校要能够树立国际化观念,能够和其他国家保持良好的沟通交流,不断增强自身核心竞争力.第一,一定要不断延伸教育视野,大力推动互换活动顺利开展,推动教师出国深造,学习其成熟先进的管理理念和模式,另外能够允许其他国家学生来我国接受教育.第二,从课程安排方面,除了应当具备和另外国家及全球难点联系紧密的学科,同时从教育过程内能够有效展示国际思想,分析怎样借助高新科技开展有效交流.第三,应当储备大量国际性人才.
〔1〕于洪良,张瑾琳.高校品牌建设刍议[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8(3).
〔2〕周柏林,刘琴.地方高校品牌建设的思路与路径探析[J].当代教育论坛(管理版),2010(4).
〔3〕郑路.浅谈地方高校品牌建设[J].当代教育论坛(综合版),2011(6).
G647
A
1673-260X(2014)12-0247-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