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90后大学生思想引导路径与策略的研究思考

2014-03-29汤丽丹

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4年23期
关键词:思想大学生学生

汤丽丹

(江苏开放大学,江苏 南京 210017)

基于90后大学生思想引导路径与策略的研究思考

汤丽丹

(江苏开放大学,江苏 南京 210017)

随着时代的进步和经济的发展,在社会上出现了许多纷繁复杂的新现象,在思想活跃的90后大学生中产生了较大冲击和波动.本文分析了90后大学生的思想特点,提出了发挥学生普遍性需求与兴趣结合点功能、发挥情感力量与时尚元素吸引力功能和构建社会支持体系等路径的研究思考,旨在准确把握教育对象的思想特点,创新思想引导的方式方法.

90后大学生;思想引导;路径;思考

历史唯物主义认为,任何人都生活在一定的社会关系中,因而群体思想意识必然带有世代的烙印并受社会角色和社会位置的影响.“90后”大学生是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建立,改革开放成效显著、经济文化迅猛发展时期出生的,他们的思维活跃、乐于接受新鲜事物,在接受社会主义价值体系熏陶的过程中,同时深受经济市场化、网络化、经济全球化、政治多极化的影响,表现出的行为意识游离于主流意识之外,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解出现偏差,如何提高他们思想引导的实效性和针对性,如何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时代感,这就需要教育工作者与时俱进,要学会从大学生思想当中的蛛丝马迹,找到思想工作切入的“密匙”.

1 “90后”大学生思想心理特点分析

“90后”大学生的思想心理特点与社会发展密切相关,他们是在社会多元化发展、经济文化日益全球化环境下成长起来的,多元化社会价值给他们极大的影响,他们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

1.1 受多元化观念的影响,追求个体本位

信息时代、低碳社会和产业结构调整等大背景的变革带来了更加多元的社会思潮,使“90后”大学生遭遇了更多的诱惑和挑战.他们虽然对主流价值观的认同感较高,逐渐开始正面地出现在冰灾现场、地震前线、北京奥运会和上海世博会等的志愿者服务队伍中,但是随着西方各种文化对我国的渗透,对我国原本的思想政治教育造成了很大的冲击.“90后”大学生是一个最容易接受新事物、新思潮的知识群体,表现为在价值观、爱情观、择业观等方面有明显的多重标准并存现象,偏重追求个体本位.他们对“财富和权力的地位”高于“社会贡献”;把恋爱当成游戏人间,认为在大学里没有谈恋爱是不正常的;在就业的过程中,随性而为之,以致就业后裸辞的现象频现.

1.2 受社会家庭环境影响,享乐主义显著增强

90后相较于以往的大学生,是在中国市场经济迅猛发展时期成长起来的一代,随着物质生活的日益提高,享受意识随之增强,具有强烈的品牌意识,个人价值观的趋向严重偏离.90后大多数为独生子女,在家里是掌上明珠,父母愿意为子女提供最优越的物质条件,从而导致“金钱至上”的理念产生,相应的形成了“拜金”、“彰显自我”等负面影响,甚至张扬个性,不惜背弃道德准则,对社会产生严重负面影响,影响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正确树立.

1.3 受人际关系网络化的影响,思维更加活跃

信息化时代,接受信息的渠道方式趋向多元化,随着“拇指一族”的迅速发展,很多非主流的、社会负面、个性张扬的鲜活事例出现,女孩子们纷纷装萌发嗲,男孩子们痴迷网络游戏.当面对面的沟通交流方式日渐减少,虚拟的网络交友成为一种时尚时,早恋、婚前性行为不可避免的提前进入了他们的视野.手机依赖症降低了人与人之间的沟通,自私自利,“事不关已,高高挂起”被淋漓尽致的体现.

1.4 心理抗挫能力不足,辨别能力不强

90年代社会安定和平,这个时期出生的孩子国家给予的关爱较多,家庭的生活条件较好,又是在父母的庇护下长大的一代,他们没有经历过太大的风浪和挫折,普遍造成他们的心理较为脆弱,遇事无所适从,受到委屈无法自我调节,产生极端行为,投药、自残甚至自杀,给学校和家庭造成极大的困扰.正因为生活过程顺风顺水,不少90后大学生辨识能力弱、生活阅历不深、社会经验不足,缺乏社会实践的锻炼,对复杂事物认识不足,被同伴诱惑或被传销组织蛊惑,造成不良后果.他们不能充分认识理想与现实的矛盾关系,导致他们对许多复杂的社会问题的看法往往简单化、片面化.

2 找准引导载体和路径,创新引导方式和方法

“90”后大学生在成长过程中不仅受到传统教育的约束,也受到多元化价值观影响,思维各异.因此,对他们的教育引导策略,要尊重个性、因材施教、重点引导,要将社会发展影响、人才培养目标与学生的可塑性程度相结合,使引导取得真正认同和主动支持,能够获得广大青年的内心认同和积极参与,在他们思想不设防的位置进行思想引导和文化渗透,以增强教育的吸引力、感染力和亲和力,确保引导方法、载体和路径真正发挥效能.

2.1 发挥青年普遍性需求和兴趣结合点功能

手机、互联网等新媒体已经成为90后大学生的重要环境和生活方式,生活方方面面诸如信息获取、朋友交流、衣食住行越来越多的依靠网络实现,学生在网络文化中汲取养分,构筑自己价值体系和思想定位.在信息全球化的大背景下,90后乐于通过不受物理时空的限制方式进行思想交流和信息交换,这是大学生普遍性的需求.随着电子产品日益更新换代,微博、微信、飞信等网络互动功能不断升级,90后的关注点和兴趣点也聚焦于此,通过手机与外界联络,在不同的宗教信仰、风俗习惯中实现内心情感的释放,在不同的价值取向、思想观念和生活方式的融合中,达到情感的共鸣.因此,充分利用新媒体集群的方式有效引导显得尤为重要.

一是要结合青年沟通、交流、聚集和联络的新方式,利用网络、手机等新媒体的渠道和阵地,以青年热衷并新颖时尚的形式,对学生进行互动性的交流引导;要借助手机短信、飞信、手机报以及校园网页、校园BBS、博客、微博、微电影等渠道,向青年传递党团主张,宣传校园文化,倡导积极健康的精神文化追求,引导其形成正确的社会观察.二是要积极利用校园报刊、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发挥传统媒体对大学生思想意识的点滴渗透作用,结合大学生身边的人和事,开展具有思想内涵的作品征集、话题探讨、节日祝福、人物推选的媒体专题活动,以有形化的载体传递和弘扬主旋律.对提升90后的个性价值、发掘个体潜能、发挥个人力量等方面将具有良好作用.

2.2 发挥情感力量和时尚元素的吸引力功能

大学生引导的方法要充分发挥情感、友谊、信任的力量和文化、艺术、时尚元素的吸引力,进一步增强思想引导工作的针对性、有效性、适用性和普遍性.

一是充分开展面对面思想交流,开辟情感交流渠道.面对面思想交流具有话题针对性强、信息沟通充分、互动探讨深入的特点,同时能积极发挥感情、信任和友谊等因素在引导工作中的作用.开展面对面思想交流活动,是形成校园共同对话机制的基础.既要深入学生、亲历亲为,又要积极组织和邀请领导、职能部门和优秀员工等,与学生进行恳谈式沟通交流;既要注意了解学生思想动态,及时进行随机性的交流引导,又要有机制化谈心交流的安排和形式;既要注重思想引导,又要注重解决具体现实困难.

二是充分进行思想融入,提升个体文化内涵.努力把优秀传统文化、体现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的现代文化、积极向上的流行文化等元素融入到引导活动中来,要善于运用文化成果展、电影、歌咏比赛、才艺展示、文化长廊、班级宿舍风采大赛、校园文化艺术节等多种学生喜闻乐见的文化手段,使学生们在生动活泼、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环境熏陶中提升思想境界.同时,在引导的内容和形式上普遍植入时尚元素,充分运用动漫、音乐和饰品等各种青年喜欢的时尚元素,把党团思想主张具体化地融入校园文化建设中,丰富和提升文化内涵,增强引导工作对大学生的吸引力和影响力.以座谈会、报告会、故事会和图片展、主题演讲、媒体宣传等多种形式,使思想引导活动充满文化氛围、富有文化内涵、体现文化特色.积极宣扬有重大影响力的优秀青年典型,以贴合学生实际的成才和创业之路,感召和激励学生们树立良好的精神品质,发挥先进文化对大学生的思想教化作用.

三是充分挖掘各类项目载体,实现思想引导的有效性带动.充分开展专业技能,如就业创业项目、技能培训项目、科研项目等;充分利用社会建设基地,如青少年教育基地,素质拓展基地、科研实践基地等;充分搭建社会实践平台,结合大学生思想上的一些模糊认识,组织开展参观走访、社会调查、志愿服务等实践活动,也可提供学生前往各类实验室、助研助学工作等岗位.在实践过程中,教导学生正确的生活态度、交友技能、专业技能、社会规范,优化其心理素质,激励其增强知识、增强其学习动力和实践的有效性,进而促进学生思想引导的有效性带动,思想和能力方面得到进一步的升华和锻炼.

2.3 发挥社会家庭教育培养支持体系功能

学生社会支持体系包括学校支持、家庭支持以及外部社会支持网络体系,其支持体系的现实状况直接反映了其思想现状.因此,在90后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尚未确立,徘徊在主流与非主流意识之间时,家庭与社会的引导将功不可没.

一是建立家庭熏陶、学校教育的培养机制.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父母是第一个老师,不管是在孩子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树立中,还是在政治倾向、宗教信仰以及道德评判的形成发展中都会对孩子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在平时的工作中,我们与学生家长的交流中发现,家长们的素质层次不齐,家长对学生教育的方式方法与学生表现出来的个人品行惜惜相关,所以家庭教育中的家长这一角色应该发挥好的作用,这就要求教育工作者不仅要强化对学生的思想引导,更应该积极建立与家长联系制度,将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有机结合,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引导效果.

二是要减少社会负面影响.90后大学生易于从负面社会现象中误解社会、悲观处事.因此,加强对社会行为的规范力度,培养理性认识社会的能力显得尤为迫切.第一,国家应加强相关法律的制定与实施,严厉打击危害社会、阻碍社会健康发展的违法犯罪行为,从法律的角度规范社会主体的行为.比如食品安全、未成年人保护、淘宝购物等,相关法律监管不到位,社会公信力得不到应有的保障,势必给90后学生身心造成影响;第三,培养理性认识社会的能力,加强辩证思考的能力,在日常生活中正确解读曲折又复杂的社会进步现象,学会看大局、抓主流,学会辩证地、全面地看待社会问题,加强他们的社会安全感、认同感与归属感.

综上所述,思想教育工作者要不断探索完善大学生思想引导的路径和方式,善于从书本、社会生活和大学生思想中,寻找更新的观点、更丰富的事更生动的话语表述方式,以此对90后大学生的主体人格、社会责任方面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起到示范、辐射和带动作用,对大学生日常行为和心理思想层面起到引导和取向作用,创造性开展思想引导工作.

〔1〕李明秋.90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核心载体作用探析[J].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哲社版),2011(4).

〔2〕方堃,麻旎.大学生思想教育分类引导模式探究[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1(2).

〔3〕吕晨飞.大学生思想引导工作面临的挑战及应把握的几个关系[J].实践探索,2011(4).

〔4〕余守萍,分类引导——新时期大学生思想引导的重要举措[J].理论观察,2011(2).

G641

A

1673-260X(2014)12-0225-02

猜你喜欢

思想大学生学生
思想之光照耀奋进之路
思想与“剑”
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思想永远不能丢
“思想是什么”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赶不走的学生
大学生之歌
学生写话
让大学生梦想成真
他把孤儿院办成大学生摇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