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手机媒体在体育赛事传播中的发展问题研究

2014-03-29霍炎

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4年23期
关键词:体育赛事赛事受众

霍炎

(安徽财经大学 体育部,安徽 蚌埠 233041)

手机媒体在体育赛事传播中的发展问题研究

霍炎

(安徽财经大学 体育部,安徽 蚌埠 233041)

手机媒体已经成为体育赛事传播的重要平台和媒介,手机媒体与传统媒体、网络媒体等各媒体的融合是未来发展的方向.手机媒体在体育赛事传播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然而手机媒体在对体育赛事传播中存在着问题,本文通过对问题的剖析,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以求更好推进手机媒体的发展.

手机媒体;体育赛事传播;策略

1 前言

现在,许多人都把手机媒体称为“第五媒体”.所谓“第五媒体”,是传播学者把继报纸、广播、电视、互联网之后,一种可能的理想的新媒体的称谓.作为一个新的媒体形式,“手机媒体”集中了以往纸质媒体、广播媒体、电视媒体、网络媒体的优势,并兼具无线网络媒体传输的随时、随地、随身的新特征.手机媒体带给人们一个更快捷、更丰富、更个性的信息领域和传播空间.而“体育媒体是大众认知体育现象和体育事件的中介,是大众媒体以体育为传播内容,以图像、音响、文字、色彩等系统符号为形式,囊括了与现代体育相关的所有新闻类、专题类、访谈类、娱乐类节目或报道的媒体文化形态”,随着手机媒体在赛事传播中的作用日益明显,正在成为一种新的媒体.

2 手机媒体在体育赛事传播的特征

2.1 多媒体融合

罗杰·菲德勒指出:“在媒介形态变化的漫长历程中……新旧媒介之间需要借鉴彼此的长处,两者常常交叉融合,形成并存共生的态势,而媒介之间的分野却越来越模糊”.手机媒体融合了报纸、杂志、电视、广播、网络等所有媒体的内容和形式,成为一种新的媒体.因此,手机体育传播的方式也融合了大众传播和人际传播、单向传播和双向传播、一对一和一对多、多得多等多种形式,形成一张相对复杂的传播网.例如:手机用户观看一场美职篮赛事可以先连接手机互联网,打开网络直播电视进行观看,并同时通过发送短信的方式竞猜比赛结果,或与赛事直播主持人进行互动.这就意味着,手机可以配合报纸、电视、广播、网络等媒体进行互动,实现“全媒体”传播体育内容的新局面.

2.2 传播速度快、范围广

在某种程度上,手机媒体可以称作时效性最强的媒体.对于体育赛事而言,人们总是希望能够观看到现场直播,每次的世界杯、奥运会和各种各样的精彩赛事,与比赛同步的电视直播往往都是最吸引观众、收视率最高的欣赏方式.但是受空间或时间限制,很多人不能够坐在电视机前或电脑前关注比赛,只能通过其他媒体获知比赛赛况,也就不可避免地错失精彩的镜头和欣赏比赛时的愉悦感.有了手机媒体,这样的困难完全能够迎刃而解.只要拥有一部连接互联网的手机,便可以随时随地欣赏比赛.特别是像伦敦奥运会这样与收视地区有较大时差的赛事直播,大多都在深夜进行,观众熬夜守在电视机、电脑前看比赛很累,也容易打扰家人休息.而使用手机他们可以以最舒服的姿势看比赛,不必担心影响到他人.

2.3 互动性强

手机媒体可以随时随地发出和接收信息,不仅可以进行个体联络,还可以进行群体间联络,用户既是受众,又是内容生产者.这意味着“手机传播的出现进一步打破了传统媒介的特殊地位,清除了一般受众进入媒体的障碍,使得每一个人都能够通过手机媒介行使自己的信息发布、意见表达权”.在网络环境的带动下,对体育赛事、体育新闻、体育事件的大众评论和信息的表达,得到了更为广泛的拓展,其所产生的社会影响力也更加深远.“这便使体育传媒需要更多地从受众的交互体验角度出发,真正连接起体育赛事与受众之间的内在联系,从而开发出更多的传播模式,进一步体现体育传媒的初衷.”而手机媒体则能够在便携性的首要优势之上,充分吸纳网络媒体诸如自主信息定制与网络论坛交流讨论的模式,将网络技术实现的交互性完整地转移至手机这一移动载体中,使体育传播的表达与互动参与的聚合变成现实.

2.4 传播效果极佳

手机是“带着体温的媒体”,具有私密、随身的特点,人们对手机媒体的信赖程度较高.以手机报为例,有研究表明,只有24.8﹪的手机报用户认为手机报对其影响不太重要.手机媒体能够产生更为直接而强大的效果,影响人们的思考和行动.这对于广泛传播健康、和谐的文化十分有益.以伦敦奥运会的手机传播为例,国内某手机网站在奥运会期间内容24小时不间断更新,对伦敦奥运会26个大项,总计300个小项的比赛进行了全方位专题报道,对中国每一个夺金项目,第一时间搭建夺金专题,让手机网友及时了解最丰富的内容.除常规的报道之外,还结合每天的赛事热点,前后共制作了400多个独家策划专题,充分满足网友的需求.这种覆盖面使得受众的参与面、接受面无限扩大.伦敦奥运会上,各国运动员留下一堆被打破的世界纪录,作为用户获得赛事信息的手机互联网,其点击和评论等记录也频频被打破.“刘翔被淘汰的消息在50分钟内获得13000条评论,最终评论超过50万,创下历史纪录”.

3 手机媒体与体育赛事结合的方式

3.1 提供相关的赛事资讯

是手机媒体为体育赛事服务的一个最基本功能.中国移动为北京奥运量身定做的手机网站在这次大显身手.用户可以看到大量免费的奥运新闻和赛事图文直播,享受奥运无线音乐下载、奥运手机报、奥运手机游戏等各种精彩内容的一站式服务.据统计8月1日—19日的累计访问用户超过800万人次.

3.2 提供体育赛事的现场直播或转播

2004年1 月10日,富年科技成立了首家门户网站“富信掌景”(Funvio),并成为其终端播放软件FondoPlayer下载及在线内容提供的平台,这是手机电视业务在中国的首次亮相.2008年8月8日北京奥运会开幕式直播时,有近50万用户在用手机观看了开幕式的盛况,最大在线人数逾24万,创移动梦网的历史纪录.

3.3 提供比赛的服务信息

在第十一届世界女子垒球锦标赛上,中国移动作为通信赞助商为观众提供了欢迎短信和赛事规则短信宣传,为女垒赛组委会及时发送工作信息,日均近600条短信.同时,媒体通过手机第一时间获得比赛结果通知、新闻发布会时间安排、赛事服务信息等,提高了赛事的媒体服务水平.

4 手机媒体在传播体育赛事中存在的问题

4.1 虚假信息层出不穷,信息服务乱收费现象普遍存在

由于手机媒体的发展还处于初始阶段,还缺乏相应成熟的市场运作和监管,因此在赛事信息传播中就会出现虚假信息泛滥、信息服务乱收费现象.这种现象主要出现在手机短信服务中,由于手机短信弱化了“把关人”的作用,手机的拥有者既是信息的传播者,又是接受者,容易造成虚假新闻和损害人们利益的信息传播.

4.2 体育赛事信息服务同质化问题严重

目前,手机信息类产品多达十万种以上之多,而这些产品则存在着严重的同质化问题.尤其对体育赛事信息服务来说更是如此,同样的赛事,同时的消息来源,加之数字技术的可复制性,造成各大SP的体育信息产品大致相同,毫无新意.大量同质化的商品充斥市场,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业务推广的成本,不利于SP们的发展,最终会对体育传播产生不利影响.

这一问题的产生,根源于原有的以SP为核心的信息组织方式,在这个方式下,各大SP各自为战,看到哪个领域有利可图就蜂拥而至,最终导致产品过剩,同质化问题凸显.解决这一问题就要改以SP为核心的信息组织方式为以频道为核心的信息组织方式.在以频道为核心的信息组织方式下,将大众关心的信息分类为不同的频道,在一个频道内,由不同的SP来为频道提供相应的信息,进行频道栏目的设计.这样,实现了SP的资源整合,也最大程度的避免了同质化问题的发生.

4.3 手机体育转播权的法律纠纷

出售体育比赛转播权一直是体育赛事组织者的支柱性收入,其收入所占的比例在很大程度上衡量着一届赛事经营的好坏.为了保护体育比赛的转播权,赛事主办方往往依据特定的法律法规来实现权益的保障.然而,随着手机媒体的出现,特别是手机电视的体育转播权问题往往就处在法律的空白区,难以得到及时有效的保护.如何维护转播权益,是中国体育转播实体必须慎重考虑的问题.也只有通过诉讼维权,对新媒体环境下的知识产权加以保护,并加强相关的法制建设,才能对体育赛事转播权利持有方的专有权利保护产生深远的影响.

5 提升手机媒体体育赛事传播的策略

5.1 加强“把关人”的监管环节,建立完善的把关机制

还要建立危机处理机制,万一出现体育假新闻、不良体育信息传播等,应该在最短时间内采取一切必要的手段消除不良影响.当然,新媒体把关人意识的强化,对新媒体传播工作者的业务素质和道德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5.2 加深与传统媒体、网络媒体的合作,整合信息资源、推出王牌栏目

手机媒体应当充分全面加深与传统媒体和网络媒体整合的深度,利用丰富的信息资源,进行整合和再加工,推出适合手机媒体自身特点的新闻节目和王牌栏目,只有这样,才能在日趋激烈的受众争夺中,赢得更多受众的青睐.

5.3 明确目标受众,对受众细分是手机媒体进行体育赛事报道的关键

手机媒体应当针对不同受众进行产品分类和定制.受众可以选择自身最关注的体育项目,及时获取最新最全的赛事信息.例如手机腾讯网在伦敦奥运期间,推出奥运项目新闻免费订阅的服务,受众可以选择自己最感兴趣的奥运项目,在订阅之后,每天定时会收到该项目最新最全的新闻讯息.此举为手机媒体明确受众,细分受众提供了可借鉴的参考.

〔1〕李丹丹.手机新媒体概论[M].北京:中国电影出版社,2010.

〔2〕邹英,王哓晨.体育手机发展策略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1,34(3):32

〔3〕匡文波.手机媒体的传播学思考[J].国际新闻界,2006(7).

〔4〕黄宏.试论手机媒体的负面影响及控制[J].新闻记者,2004(5).

〔5〕冯志新.传统媒体与第五媒体亲密接触[J].青年时讯,2006(4).

G80-05

A

1673-260X(2014)12-0149-02

安徽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AHSK09-10D02)

猜你喜欢

体育赛事赛事受众
本月赛事
河南省体育馆近年承办的主要赛事
2022年冬奥会对中国体育赛事转播的影响
巧用“体育赛事”解释相遇与追及的两类典型问题
河南省体育馆近年承办的主要赛事
用创新表达“连接”受众
用心感动受众
媒体叙事需要受众认同
电视节目如何做才能更好地吸引受众
区县电视台如何做好重大赛事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