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州新区:培育丝绸之路经济带甘肃段新的经济增长极
2014-03-29李金峰时书霞
李金峰,时书霞
(兰州商学院 陇桥学院,甘肃 兰州 730101)
兰州新区:培育丝绸之路经济带甘肃段新的经济增长极
李金峰,时书霞
(兰州商学院 陇桥学院,甘肃 兰州 730101)
法国经济学家佩鲁自1950年提出“增长极理论”以来,被广泛应用于区域经济发展与区域规划领域.在建的兰州新区作为国务院批复的第五个国家级新区,地处兰州、银川、西宁三省会城市共生带的中间位置,以其独特的地缘区位优势必将成为甘肃与国内、国际交流的重要窗口和门户.文章在分析新区产业集聚效应及区位优势的基础上,运用增长及理论,试图就新区如何培育新的经济增长极提出初步的战略构想.
兰州新区;丝绸之路经济带;甘肃段;增长极
1 兰州新区培育丝绸之路经济带甘肃段增长极的背景和意义
兰州新区是继上海浦东新区、天津滨海新区、重庆两江新区、浙江舟山群岛新区后国务院批复的第五个国家级新区,位于兰州主城区北部秦王川盆地,地处兰州、西宁、银川三城市共生带的中间位置,承东启西,连接南北,区位优势明显.甘肃省委、省政府审时度势,因地制宜,确立了兰州新区的四大战略定位:西北地区重要的经济增长极、国家重要的产业基地、向西开放的重要战略平台、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等.为实现此战略目标,兰州新区制定了《总体规划》,总体目标是兰州新区要成为国家战略实施的重要平台,形成产业集聚,特色鲜明、功能齐全,面向甘肃、辐射西北的新的经济增长极.按照《总体规划》,兰州新区将以战略性新兴产业、高新技术产业、石油化工、装备制造、新材料、生物医药、现代农林业、现代物流仓储和劳动密集型产业等为先导,最终使新区的集聚辐射功能得到应有的发挥.目前,作为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两大关键工程之一的“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网络建设工程”(包括1个省枢纽服务平台、14个市州的综合窗口平台、7个产业集聚区窗口服务平台)建设工作已全面展开,兰州新区据悉,2014年,新区将紧紧围绕服务项目落地和完善城市功能两大关键点,进一步实现内部快速疏解、外部高速连通的目标,为项目落地建设和产业集聚发展创造条件.总之,兰州新区的建设与发展,将使其成为丝绸之路经济带甘肃段重要的经济增长极,对于促进我国向西开放、带动丝绸之路经济带甘肃段周边区域发展、深入推进西部大开发战略,将发挥积极作用.
2 兰州新区在培育丝绸之路经济带甘肃段经济增长极可能面临的困境
2.1 市场分割致使产业分工与合作体系难以形成
增长极是依赖具有推进性的主导部门,这些高度联合的产业部门,通过自身的迅速增长,能通过乘数效应推动其他部门的发展,进而在区域空间形成集聚和辐射有机结合的空间地域综合体.从其他经济区经验获知,尽管政府从宏观经济角度对增长极区域的产业布局从全局的长远的角度出发进行了科学规划,以实现次区域间和各产业间的协调发展,然而由于企业会以谋求短期效益最大化为目标,背离政府产业政策的宏观调控目标,盲目布点、盲目投资,各自未能充分利用自己的比较优势,出现“诸侯经济”现象,导致市场分割,最终使得产业分工与合作体系难以形成.
2.2 极化过度与扩散不足会导致区域呈现二元结构
弗朗索瓦·佩鲁(F.Perroux)在《增长极概念》一文中分析产业支配关系的原因时强调具有创新能力的推动型产业对增长极形成的影响.在增长极形成初期,由于受低要素价格、开放资本投资以及政府扶持力度加大等的影响,推动型单元迅速的成长起来,而且其极化效应迅速被放大,于是大量聚集资源和要素,周边区域不断输出资源和要素,无法形成增长极经济成果的扩散,形成“极化陷阱”,于是在增长极及其周边形成特征明显的二元结构.这种结构也违背了增长极培育的初衷,甚至成为经济总量最大化过程中的阻碍因素.
2.3 经济发展水平所限,融资能力不足
目前,兰州新区框架、产业体系及相关配套设施已初步形成.据估算,兰州新区建设所需投资超出千亿元人民币,而兰州全年一般的财政收入仅100多亿元用于基建的资金还不到10亿元.摆在新区管委会面前的最大问题就是资金,由于投入巨大,目前新区大量基础设施建设都是采取“建设单位先出资、政府再回购”的方式进行,这极有可能会影响新区各项设施建设的步伐.
2.4 高技能人才的缺乏,成为高技术产业发展面临的瓶颈
兰州新区要培育丝绸之路经济带重要的经济增长极,需要打造重点产业集群形成“主导部门”,培育行业内“龙头”企业,提升产业的科技含量,实现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而这一切都源于人才资源这一关键因素.兰州新区开发建设启动以来,始终把人才建设放到重要战略位置来抓,积极采取各种措施,多途径为新区发展吸纳人才.在高技能人才培养和储备等方面,尽管存在兰州已有的多所科研院所及高校的支撑,但由于兰州地处西北内陆,经济基础相对薄弱,引才、聚才、留才方面还将面临严峻的挑战.
3 兰州新区培育增长极的原则、思路及保障实施
3.1 国内外增长极理论实践对中国的启示
增长极理论是一种非均衡发展理论,是采用动态非均衡方法研究区域经济发展问题.法国是增长极理论成功实践的典范,通过以巴黎为中心形成增长极,然后在周边建立卫星城以降低增长极的极化效应,最终形成以巴黎为中心,向马赛、里昂、南锡等8个城市辐射的城市群,这样不但缓解了巴黎经济发展面临的诸多压力,还对平衡国内区域经济方面起到了积极作用.战后日本面临着在废墟上如何建立国家和发展经济的问题,70年代,日本确立了“临海型”工业布局.充分利用岛国和人才集聚优势,避免因资源短缺和国土面积狭小而带给的不利影响,确立东京、大阪、名古屋三大中心城市为增长极,并强化三个增长中心的扩散效应,弱化其极化效应,形成沿海城市带,带动周边落后地区的经济发展,使日本经济迅速发展并成为当今世界经济强国.巴西为了改变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的状况,结合本国实际,实现内陆地区快速发展,通过迁都巴西利亚等一系列国家干预政策,开辟新工业区和玛瑙斯自由贸易区,成功的将原本落后的内陆与经济发达的沿海紧密联系起来,极大推动了区域经济的融合发展.从法国、日本、巴西等国增长极理论实践可以看出,增长极的培育应在具有优越区位条件的地域空间,考虑资源禀赋和环境等因素基础上,通过政府宏观调控措施,以完善基础设施和“推动型”单元为先导,发挥其“极化”作用,有效吸引资金、技术、人才、产业等生产要素,然后向周边地区辐射,带动整体经济发展.
3.2 兰州新区培育增长极的原则
3.2.1 服从全局性战略的原则
兰州新区开发建设,是基于中央对西北欠发达地区城市改革发展道路和模式的有益探索.为了更好地推动兰州新区建设,体现兰州在丝绸之路经济带重要战略地位,实现甘肃经济转型跨越,将兰州新区培育成区域核心增长极,应评估新区的承载力、产业发展方向、基础设施布局.在此基础上,开发建设还必须服从和服务于全国总体发展战略,要在国土空间开发总体战略的顶层指导下,制定和实施“推动型单元”的具体战略.
3.2.2 与市场激励兼容的原则
增长极培育,依赖于“推动型产业”的发展,增长极的空间高度集中和市场半径无限扩张的倾向,要求兰州新区选择关联性大、技术含量较高、对区域经济影响较大的企业作为“推动型产业”,然后凭借其“涓滴效应”辐射其他区域.因此,兰州新区要充分发挥市场对资源配置的基础性作用,开放大市场,使增长极有效吸纳各类要素,形成空间网格状的产业布局,带动其他区域及其产业发展.
3.2.3 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相协调的原则
生态环境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本条件,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兰州新区地处干旱半干旱气候区,同东部地区相比,自然环境恶劣.所以兰州新区应依据区域生态特征统筹规划,创新林业生态产业开发模式,将生物措施、工程措施与农艺措施相结合,各种治理措施科学配置,发挥综合治理效益;使生态环境建设与经济发展相协调,为实现产业强城、生态绿城、多湖水城、现代新城的目标提供基础保障.
3.2.4 注重政策体系的一致性原则
兰州新区增长极培育,需要国家、地方、部门、社会民众的广泛参与.针对各级各类关于新区增长极培育出台的政策,要相互协调,公开透明,既不能损害统一市场体系的原则,也要照顾到新区建设的实际情况,这样既有利于提高决策的科学性,也能够兼顾到各方面的利益,便于增长极规划的贯彻落实.
3.3 兰州新区培育增长极的思路
增长及理论是符合区域经济发展一般规律的指导理论,要将兰州新区培育为丝绸之路经济带重要的经济增长极,应着重在以下几方面开展工作:
3.3.1 统筹规划,分步实施,跨域合作,有序推进
运用增长极理论指导兰州新区建设与发展时,要注意统筹规划、分步实施,也就是在《兰州新区总体规划》指引下,科学决策、分类制定增长极内部各相关要素的发展规划.兰州新区培育丝绸之路经济带甘肃段新的经济增长应该立足自然环境、社会经济发展等的实际情况,确定相应的发展规划.首先,产业定位和分工格局要与传统产业相协调,在充分考虑资源、资金、人才等要素自由流动和市场驱动力量的影响的基础上,保障各区域间形成良性的分工和互动关系.其次,对于增长极内部的基础设施以及区域间的基础设施,尤其是跨行政边界的重大基础设施,要形成互动,形成综合协调、利用率高、通达性好的基础设施空间分布格局.第三,将兰州新区产业要素和国家的产业政策相结合,在考虑项目本身的效益的同时,要兼顾其辐射、带动效应.最后,在很多产业领域,实施跨区域合作,例如在电力供应上可以考虑与河西地区加强合作,在石油能源供应上与陇东地区合作,在打造生物医药产业建设上积极探索与定西等丰富的医药原材料供应地合作,助推新区产业的发展.
3.3.2 加快基础设施建设,营造良好环境
兰州新区要培育新的经济增长极,还需进一步加强居住生活设施、公共服务设施、工业设施、文化设施等基础设施的建设力度.作为推进新区发展步伐的关键因素,新区建设应按照现代城市发展理念,高起点、高标准、高质量,紧扣服务项目落地和完善城市功能两大关键点,进一步实现内部快速疏解,加快水、电、气、暖等项目建设,外部以高速连通的目标,着力解决城市道路与快速通道连接问题,为项目落地建设和产业集聚创造条件.同时,为了实现新区跨越式发展,还必须积极营造良好环境(包括:自然环境、投资环境、治安环境、发展环境等),努力把新区建成宜居、宜业、宜游的魅力新区.
3.3.3 拓宽融资渠道,实行积极的金融财税政策
对兰州新区而言,要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实施“人才特区”工程和产业集聚,必须以一定的资金作为前提和保障.要解决资金瓶颈,兰州新区应实行积极的财税政策,在积极争取国家、省、市及相关部门的扶持的同时,还要加大引资力度,通过多渠道的融资投入.一方面通过国家和政府财政支出,保障基础设施、生态环保工程建设和重大民生工程项目,也可通过发行地方债券或者新区基金等形式为新区建设与发展募集资金;另一方面,要最大限度的争取金融扶持,创新资金运作方式,切实提高融资能力,例如通过建立科技金融创新服务机构,开展知识产权质押融资贷款业务,也可以放宽民间投资领域,鼓励民间投资,同时在引资项目、准入路径和方式等方面研究制定操作性强的政策措施,健全民间投资进入新区的长效机制.
3.3.4 实施“筑巢引凤”工程,强力打造“人才特区”
高素质的人才队伍是兰州新区培育增长极重要的战略支点和保障,为引进人才、引好人才,兰州新区必须实施和推进“人才强区”战略,利用兰州地区尖端科研和产业基础,建立国家级引智示范园区.所以,新区要以人力资源开发和人力资本投入为重点,以更灵活的方式、更优惠的政策、更有效的途径吸纳和使用人才,大力培育和引进高端技术创新人才、行业领军人才、高级管理人才.通过住房保障、成立人才服务机构、更公平的发展机会和薪资待遇等措施,在重点行业和企业聚集“高、精、尖”人才,打造“人才高地”.
3.3.5 积极引进大项目,优化产业结构,推进产业集群化发展
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兰州新区要培育丝绸之路经济带重要的经济增长极,要以产业发展作为中心任务,进一步加快产业转型升级的步伐,大力发展具有自身优势的重点产业项目,积极引进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制药、高端装备、现代物流、文化旅游、现代农业、现代服务业等新兴产业领域的大项目,通过积极培育具有市场竞争力的主导产业,突出发展高端产业、新兴产业,形成高端引领、基础雄厚、结构合理、独具优势的现代产业集群,以产业集群支撑新区建设,引领发展.在大力发展主导产业,推进产业集群发展的同时,还要加大政策支持和资金扶持力度,合理规划、积极引导和发展配套产业和配套服务,不断延伸产业链,提高附加值,最终将兰州新区建成具有很强竞争优势和活力的区域经济增长极.
3.3.6 培育次一级经济增长极,构建“兰银西-河西走廊经济圈”
兰州新区由于地处西北,市场机制不完善,在人才资源相对短缺和资金不充分的情况下,增长极理论主张运用政府干预手段,在资源有限条件下,集中力量优先加强在重点项目领域的建设力度,必要时给与优惠政策,培育次一级增长极,这样既可以避免因极化效应而导致的二元结构,也可以在区域间形成产业互补态势.兰州新区优越的区位条件,应以丝绸之路经济带为依托,文化产业为平台,培育白银、天水、武金、庆阳、平凉、张掖、酒嘉等次一级的经济增长极,亦可打破行政区划界限,充分利用增长极的极化效应和辐射效应,将银川、西宁等城市纳入辐射范围,形成“兰银西-河西走廊经济圈”,从而牵动区域整体发展.
3.4 保障实施措施
3.4.1 区域联动,突破行政区划界限
将兰州新区培育为西部地区重要的经济增长极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需要从国家总体战略高度,对增长极的“极核”进行系统全面规划,打破行政区划界限和区域间的经济分割,形成密集的城市圈;然后分区域确定次一级增长极,形成产业集群,由次一级增长极拉动外层中心城市发展,通过产业集群向前向后的连带效应,从而对整个区域产生辐射带动作用.
3.4.2 内引外联,不断完善政策支持体系
为加快新区建设力度,强化其竞争优势和活力,兰州新区应在《兰州新区总体规划》框架下,不断完善政策体系,在土地、资源、人才引进、资金、项目开发、生态保护等领域给与相应的政策优惠,提高行政效率,以创新思维和创新模式,为兰州新区增长极的培育营造良好的环境.
3.4.3 生产生活性服务设施建设
新区建设,人才先行.为保障兰州新区各类人才生活需求,打造“人才高地”,将兰州新区建设成为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基地、创新基地、成果转化基地,还需解决学校、医院、交通通讯和相关配套服务等生产生活性服务设施建设的力度,为高层次人才和企事业单位职工提供较为舒适的工作生活环境,形成新区大开发、大建设的良好局面.
4 后记
经过几年努力,兰州新区开发建设已取得了初步成效.为实现兰州新区经济转型跨越发展,发挥兰州新区在丝绸之路经济带上的引领作用,进一步加强其辐射带动作用,还需要强化大区域经济合作的力度,这样才会对扩大向西开放注入新的活力,推动丝绸之路经济带健康快速发展.
〔1〕朱显平,邹向阳.中国—中亚新丝绸之路经济发展带构想[J].东北亚论坛,2006(9).
〔2〕张春林.丝绸之路经济带框架下促进新疆对外开放与经济发展的建议[J].中国经贸导刊,2013(3).
〔3〕曾坤生.佩鲁增长极理论及其发展研究[J].广西社会科学,1994(2).
〔4〕覃思.基于增长极理论的兰州新区发展探究[J].企业技术开发,2013(2).
F114.46
A
1673-260X(2014)12-0115-03
兰州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13-024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