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由大学生心理咨询主要问题分类谈高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2014-03-29高云峰

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4年23期
关键词:咨询室心理咨询心理健康

高云峰

(赤峰学院 马克思主义学院,内蒙古 赤峰 024000)

由大学生心理咨询主要问题分类谈高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高云峰

(赤峰学院 马克思主义学院,内蒙古 赤峰 024000)

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是社会普遍关注的话题.本文就针对大学生在校进行的心理咨询时提出的主要问题进行了大致的分类,根据这些主要的类别分析大学生在心理健康方面存在的一些问题,并就如何解决这些问题提出了一些解决的对策与建议.

大学生;心理问题;健康教育

大学生作为社会上一个比较特殊的群体,一直受到人们的普遍关注.尤其是近些年来,随着时代步伐的加快,大学生所面临的学习、生活、情感和就业压力也在与日俱增,由此产生了一系列社会心理问题,不仅影响了大学生的健康成长,还直接关系到整个大学校园乃至社会的和谐稳定.在高校进行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的调查和教育,对分析和解决大学生心理健康有着明显的意义,同时也为如何构建学校心理健康提出宝贵意见.

1 高校大学生主要存在的心理健康问题

1.1 缺乏对情绪的有效控制

大学生还处于青春期的末端,还不能很好的控制情绪,往往在遇到挫折或者委屈时容易冲动易怒.大学生虽然都极力地想做自己情绪的主人,克制住不成熟的情绪,但外来的刺激使得敏感的神经制约着理性的控制力.随之而来的就是不良情绪的爆发和释放,在这段时间内,他们往往觉得压抑、强迫、焦躁不安.陷入情绪世界无法自拔的大学生们,往往也会形成对事物的狭隘认识,冲动的处理事情,产生不可预计的后果.

1.2 人际关系处理能力弱

大学生经过了高中阶段高密度的学习,大学阶段对于人际交往的需求速度增长,而大学生的人际交往则具有独特性.大学生的人生观和世界观还处于比较幼稚的阶段,有比较大的改造空间,他们急需要摆脱父母和老师限定的条条框框,按照自己的逻辑去建立社交网络,但是大学生仍是一个由不成熟往成熟过度的特殊群体,他们渴望成人世界的交往方式,却不懂得成人世界的交往规则.所以,在大学生急切渴望建立起来的交往世界中,他们只是一味地强调平等的相处原则,对人对事却一直处于相当的敏感的状态,对许多的事情缺乏正确的判断,容易受到不良思潮的影响,往往使自己陷入人际交往的矛盾之中.例如班级同学之间的不良竞争,宿舍内部的矛盾等等都制约着良好人际关系的建立与发展.

1.3 无法有效缓解学习压力

学习问题是每个学生都会存在的问题.作为学生,主要任务就是学习.大学课程的专业性加强,给许多大学生造成了很深的困扰.知识上的不理解、学习效率的低下和考试成绩的不理想,让大学生们感到焦虑.在以下几方面都有所体现:一,对所学专业没有浓厚的兴趣.许多大学生在专业选择上没有自主性,主要是听从父母长辈的意见或者是遵循社会发展的动向.这样没有兴趣基础的学习生活,让大学生产生厌学倾向,甚至是自我放弃.二,没有找到合适的专业学习方法.在面对闲暇时间较多和专业知识加深的课程时,许多大学生都没有找到适当的学习方法.读死书、死读书,在面对考试时由于自己的过高要求而感到焦虑,甚至恐慌.

1.4 深受恋爱问题的困扰

由于性生理的发育成熟和高中严格的男女生关系管理的解禁,让处于青年时期的大学生们对异性产生浓厚的兴趣,不仅渴望有异性的朋友,还希望得到大量异性的关注.于是,恋爱便成为了大学生接触并了解异性的最有效的方法.但是,处于大学阶段的许多学生在心理还并没有完全走向成熟,不知道如何去正确看待两人之间的恋爱关系、如何处理恋爱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没有及时有效地疏通导致了诸多的恋爱问题,如暗恋、三角恋等.这些恋爱问题更甚至会造成恋爱双方人格的扭曲.

1.5 难以客观评价自我意识

大学生是自我意识迅速发展的时期.告别高中紧张的学习生活,大学生开始将对学习的关注转向对自我的关注,积极地去认识自己、了解自己、探索自我并且塑造自己.在这期间,大学生往往最容易迷失自我,产生相当多的心理健康问题.在自我意识分化→矛盾→统一的过程中,如果大学生对自己没有一个正确的评价标准,就很容易形成自我感觉良好或是自卑的心态.过度自我感觉良好的大学生,往往目中无人,认为自己什么都对的,都是好的,对别人不屑一顾,活在自己给自己构建的优越世界中,将他人拒之“门外”;而异常自卑的大学生,在心理上旧会将自己完全否定,从外貌到内在甚至是个人能力.调节适当,大学生则会在理想的自我与现实的自我、独立与依附、自恋与自卑、开放与封闭的矛盾中形成总结与分析,产生正确的自我意识.

2 由心理咨询类别引发的关于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思考

2.1 重视心理咨询结果

在高校设立的心理咨询室要切实投入到实践中.目前许多高校的心理咨询室空置的时间都比较多,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有很多.其一,学生心理出现问题很少自愿去咨询;其二,学校对于心理咨询室的重视程度不够.其实,对于学生来说,走进学校的心理咨询室即表示他们真正的遇到了自己不可解决的严重问题,想从学校心理老师处获得帮助或是指导.此时,信息心理老师一定要严肃对待,积极的为这类学生解决问题,不能敷衍了之.在面对心理健康咨询时,学校应该努力做到:

2.1.1 整体把握大学生总体的心理健康问题.在学生积极主动去咨询的同时,学校也要把握住一般大学生可能遇到的学习、生活、情感等方面的困惑,还要对不同年级、性别的学生易出现的心理问题进行总结.大一学生的人际交往问题;大二、大三学生的学业困惑和情感问题;大四学生的就业压力问题,进行有针对性的心理健康治疗.

2.1.2 区别对待个体问询和集体健康辅导.学校心理咨询室的建立就是为了让大学生在遇到自己不可解决的心理困惑时,进行有效疏通和解决的地方.学校心理老师除了要注重区别问询学生的个别心理差异,还要能从整体把握学校整体学生的心理健康,开展以“个别咨询为主,团体治疗为辅”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指导.充分结合个体心理问诊的实例分析讲解不同大学生整体的心理特点,大范围的普及心理健康知识,营造良好的大学生活环境.

2.1.3 注重对大学生心理治疗的后期信息反馈.心理疾病的治疗都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需要的是咨询后的自我努力和他人的有效监控.有研究表明,心理问题的后续治疗和当面咨询两者一样重要,都能给心理健康存在问题的人一个良好的治疗效果.所以,当大学生在心理咨询室得到问题疏导解决之后,心理导师仍然需要对那些学生进行后期持续的监控和辅导,从根本上解决他们的心理问题.

2.1.4 提高心理健康教育导师的专业化水平.心理咨询室是每个学校遵循上级部门的指导建立而成的,但是,心理教师自身的专业化程度不高,很多高校由于师资力量的不足经常用思想政治教师去顶替心理健康教师的职位,这显然对心理健康辅导的成果有重大影响.心理健康教育早已是一门独立的学科,它有自己的专业知识框架和理论基础.它能够专业的为学生进行一套完整的心理健康治疗方案,完善学生健康的心理系统.心理健康教育老师的专业化水平始终与高校学生的心理健康程度有着密切的关系,加强导师的职业化素养已经成为高校迫切的内在需求.

2.2 加大对心理咨询知识的宣传力度

由于心理咨询并未作为一种专业学科在大学进行推广,所以在心理咨询被引进校园的十几年历程中,很少有学生能对它有足够的重视,甚至是学校本身.这样错误的意识,制约了很多有心理问题的学生去咨询,也让学校整体的心理健康教育陷入了尴尬的境地.因此,学校要积极的为心理健康教育组织一系列的宣传活动,如社团主题活动、讲座和板报等,让学生明白心理健康的重要意义,并重新引起大学生对心理健康的重视.

2.3 发挥互联网作用,推广网上咨询

大学生是一个向“成人化”过度的特殊的群体,他们需要强烈的自尊心,当心理问题出现时,他们碍于面子,不得不将自己的内心世界封闭起来,不愿让别人知道自己的“疾病”,更加没有勇气去咨询室接受心理健康咨询.但是,大学生又往往是需要与人倾诉的集体,在面对诸多问题与挫折时,他们希望能得到别人意见或是帮助.因此,网上心理诊疗室的建立就十分有必要,一方面保留了大学生的隐私,另一方面大学生为自己的问题找到了倾诉和解决场所.

2.4 向特殊群体提供心理支持

经历的不同事情,所处的不同环境,导致大学生不同的心理健康问题.但是,除了个体案例外,还有许多的群体病例.这些群体可以分为:大学新生群体、大学毕业群体、贫困生群体……在这些心理问题的高发群中,每个群体的学生基本都会存在许多相似的心理问题:新生往往会担心自己在新的环境中的人际关系;毕业生会经常为自己未来的人生充满焦虑;贫困生则会对自己的家庭条件感到自卑,在学校中没有信心等等.学校可以就针对这些群体所特有的心理问题进行相应的主题心理健康辅导活动,为他们整体提供支持帮助.

2.5 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及讲座

将心理健康咨询系统化,形成课堂教学的具体方式来解决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接受心理健康治疗,在集体的环境中对心理健康知识进行了解和问询,明白自身的不足,提高心理素质.

2.6 提高咨询者素质

心理咨询者是本身就需要有很高素质修养的人,对自我的要求要相当地严格.他们在日常生活中要接受众多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咨询,并及时地帮助疏导解决.咨询者帮助他人的过程其实也是一种自我检查审视的过程.所以本身具有良好素质的咨询者才能真正且正确帮助到有心理问题的学生.

2.7 建立危机干预体系

心理危机问题是影响大学生健康成长的一个重要桎梏,大学生在由学生向真正的社会人转换的过程中普遍较为敏感,特别是在危机事件发生时容易有心理失衡现象,这也是造成许多悲剧事件的源头.所以学校加强对大学生有效的心理危机干预体系的建立,如专业化的保卫处、医疗室和危机干预办公室等,能够及早发现大学生潜藏的一些心理问题,在危机发生之前对学生做好心理疏导,化解危机,维护学生和学校的和谐安定.

〔1〕谢莹,王晶晶.网络背景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探析[J].中国城市经济,2011(06).

〔2〕余世锋,吴良昭,陶成玉.构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新模式探析[J].广州市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6(02).

〔3〕纪红旗,祖磊,张慧敏.浅议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对策[J].消费导刊,2008(22).

〔4〕陈冲.用科学发展观引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改革和发展[J].新西部(下半月),2009(02).

〔5〕田彩芬.浅析当代大学生心理问题及心理健康的实现[J].改革与开放,2011(16).

G645

A

1673-260X(2014)12-0084-02

猜你喜欢

咨询室心理咨询心理健康
火爆的在线咨询室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法科大学生心理咨询案例研究
心理咨询:架一座心灵的彩虹
高校心理咨询课程教学改革探析
心理咨询室配套产品一览表
心理咨询广播节目如何保持生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