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自然的“魂”
——浅谈绘画创作与自然之美

2014-03-29孙哲

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4年23期
关键词:速写美感画家

孙哲

(合肥师范学院 艺术传媒学院,安徽 合肥 230601)

自然的“魂”
——浅谈绘画创作与自然之美

孙哲

(合肥师范学院 艺术传媒学院,安徽 合肥 230601)

画家们在创作之前大多先收集创作素材,再组织素材进行创作.但部分创作逐渐受到社会功利性质的影响,不再从创作本身的情感出发,反而为了迎合他人审美改变初衷,对于创作题材的选择不加审视,缺乏真谛.本文以自然之美为主题,倡导在创作中重现自然界之美与生活市井之美,融入个人真挚的创作情感,赋予画面最直入灵魂的美感.

自然之美;市井之美;创作情感;创作美感

1 引言

随着受教育程度的不断提高,我国人口素质呈不断提升的趋势,在物质生活不断满足以后,很多普通大众开始关注精神生活的感受,看书、看话剧、看美术展览都日渐成为我们生活中非常普及的事情.而绘画作品也逐渐成为人们领悟文化思想与提升审美境界的重要渠道和手段.然而随着人类文明的不断进步,几千年来沉淀下来的艺术样式五彩纷呈,同时高科技时代的突飞猛进,文化类型与表现手法也层出不穷,这些变化不断的冲击着我们的思想和视觉,由表及里的都发生着异化,让我们的绘画创作进入一个空前庞杂的时期.这样的变化有时候让我们越来迷茫,不知该怎样安放我们的创作思路和创作方向,是该延续传统还是挑战时代?是该遵从自己的内心还是该迎合市场?带着这些疑问,综上所述,我将就“绘画创作与自然之美”这一论题浅谈几点心得与感受.

2 自然之美概述

2.1 自然之美之自然界之美

绘画创作是我们将多年来写生技法和积累融于一体,用绘画表现出来的方式.画家通过画面中潇洒的笔法,色块的碰撞,与观赏者达成心理的共鸣.这种思想主题绝不是轻而易举就被画家拿捏,而是在漫长的生活和自然中沉淀感悟所得.当代美术教育家吴冠中先生在文章中写到:“我漫山遍野的跑,鹰似的翱翔窥视,呕尽心血地思索,就是为了捕获美感.”一个有责任感的艺术家,他的作品之中必然蕴藏着一个优秀的内心世界,他们会不断更新自我的个人敏感,赋予作品更新更真更为动情的内涵.这种可以称之为“灵魂”的东西,是艺术创作意境的实现和情感的表达,重视自己的艺术感觉,才是实现作品审美价值的重要途径.吴冠中先生最终从自然中获得了获取自然界扑朔迷离之美的途径:“我寻找各种捕获的方法和工具,她入湖变了游鱼,我撒网;她仿效白鹭冲霄,我射箭;她伪装成一堆顽石,我绕石观察又观察……”,多么执着的画家!

2.2 自然之美之市井之美

自然之美,变幻莫测,让画家为之癫狂.但是所谓“自然”,除去那“孤松矮屋板桥西”的古朴沧桑之美,除去那“十亩桑荫接稻畦”的丰收美满之美,还有更多的自然之美隐藏于市井之中,潜伏在你我之间.市井小民的讨价还价、乡下农家的粗健体魄、城市楼宇间的钢筋水泥,无论身在哪里,都有原封不动的“自然之美”值得我们去挖掘,去体会,并用绘画的手段将之突显,使之闪现.这种创作中最珍贵的东西,就是“自然的魂”,她能赋予绘画作品以最真挚的情感,并传递出值得我们深深思考的信息……因此,画家们常常需要去写生,需要融入最真实最平淡甚至最市井的生活里,去感悟这种“自然”,捕捉这种“自然”里最直入人心的东西,其实就是画家对自然生活的体验.这种“自然”既包含大自然赋予我们的独特物象,也包含我们在日常生活中所看到的平常场景,能够让这些身边的事物通过创作获得灵魂,最关键的还是需要我们不断的积累,不断的感悟,不断的推翻自己又重建自我,并用自己的绘画语言进行提炼思考直至把她表现出来!

3 艺术创作与自然之美

3.1 早期绘画的创作形式与自然之美

从原始绘画中,我们寻得端倪:《受伤的野牛》、《半坡岩画》等原始绘画作品已向我们表明原始人为了生存,记录储存食物的数量,留下追踪猛兽的足迹,最早的绘画创作在自然生活中诞生并为自然生活服务;后期人类崇拜宗教,在石壁上、骨物上雕刻出美丽的图案纹样,这些作品中出现了早期对自然之美的提炼概括;又如秦汉时期的《秦汉瓦当》,上面记载了秦时期草原游牧生活的情景,到了汉朝瓦当趋于多样化,对自然之美积累了多样性,不愧为自然生活的沉淀瑰宝.再以画马为例,杜甫喻曹霸画马为“腾骧磊落三万匹,皆与此马筋骨同”,意为曹霸画马是从现实中提炼了大量的马的形象.可见,绘画创作一定是离不开自然生活的,离开了它,创作也就失去了源泉,失去了最真实血肉之躯,变得空虚、苍白,没有灵魂!

3.2 现代绘画创作的形式与“自然之美”

现代绘画的创作形式主要分再现性的写实创作、表现性的意象创作和抽象性的装饰创作.在照相技术发明之前,对于绘画对象的真实再现是大多数画家所执着追求的,也是最能被大众所广泛接受的;在油画领域,到了印象派诞生的时期,人们对再现物象的追求到了一个特殊时期,画家们将画架摆到大自然中,对光影空气色彩的瞬间捕捉成为那个时期的焦点.画面形式变得丰富而神秘.更多的画家和大众开始关注绘画创作中灵动的东西,他们不再满足于画面形体的“真实”与否,而是转而对画面中的色彩、光线、线条及画面背后的事物产生兴趣,这就是对绘画作品中“灵魂”的因素的原始探索.而中国“不求形似”“聊写胸中逸气”的这种主张早早就开始,其笔墨的特点为表现性意象绘画体系的形成提供了坚实的基础,所谓“鳞次栉比”“参差错落”无不体现自然之造化,而这些皆与“摄影、透视法则”无关.由此可见,绘画作品,无论中外,无论年代,要想抒发画家心中所感,获得观者共鸣,引发大众思考,没有灵魂是万万不可的!

4 在自然中寻找创作情感

4.1 绘画创作的准备

绘画创作是我们将多年来写生技法和积累融于一体,用绘画表现出来的方式.画家通过画面中潇洒的笔法,色块的碰撞,与观赏者达成心理的共鸣.而创作的源泉绝不能是对自然的生搬硬套,大自然给我们提供了很大很充足的素材,是需要我们用心去发现去找寻的.

一日清晨,我游走在车水马龙之间,雾气朦胧之际,隐约瞥见前方有一位母亲骑着自行车送孩子上学.再平凡不过的场景,可是那一刻,我却深深被感动,母亲扎着歪向一边的麻花辫,穿着普通的牛仔衣,身体微微向前弯曲,脚蹬车轮.车子缓缓骑过,后面的儿子双腿叉开坐在后座,双手垂下,整个身体靠在妈妈的身上,懒懒的,软软的.要问是什么打动了我,没有什么特别的,就是母子间的情感,那种淡淡的平凡的母爱,那种对母亲信任的,黏糊的孩子的爱.回来后,我趁着心情还未完全平复画了母子的速写,寥寥数笔却感想颇多.确实,走入生活,看到的不仅仅有风景之美,更多的是普通生活传递出的自然之美.积累诸多这样的心境,又何愁我们的作品没有内在的动人之处?创作和灵感应该互相不被束缚,用心去触摸自然之肤,用鼻嗅到自然之香,用耳聆听自然之声,用眼捕捉自然之魂!

4.2 创作的实践与情感表达

前期创作主要指创作素材的准备,简而言之,前期的细致体验阶段是为后期创作积累素材,而后期的室内创作是对前期创作的梳理和完善.所以我认为前期创作阶段对于整幅创作而言至关重要,占主导地位的情感元素也多是源于前期创作阶段,缺乏情感的创作势必毫无生命,死气沉沉.即便画者可以将画面雕饰的逼真无比,也会是苍白无力的,是无法博得观者共鸣的.

在我们身处自然之中,应将最新鲜的感受用各种方式记录下来,以保持最新鲜真实的感受.照相记录也好,速写记录也好,文字记录也罢,我个人更推荐随身携带一个速写本,感悟之时掏出来,寥寥数笔,快速记下.在记录的过程中,我们可以进一步地将情与物大胆地进行互溶,例如,在表达人物时,若想刻画出人物内心强烈而又复杂的情感,可将夸张变形的手法与自己的主观联想和创造相结合,发挥人物个性,将人物内在衬托出来.同样,在对任何物象进行速写时,也可人为将物象充入情感,进行人性化的模拟.例如我们在写生一棵枝干虬劲的老树时,可以人为地把树枝的造型拟人化,从而让画面产生人性化的因素.“以神写形”和“以形写神”是情、物互溶的一种表现形式,把它用于我们的速写之中,便是“熊掌”和“鱼”般的两者兼得而又不顾此失彼了.

4.3 创作中对于美感的把握

“横涂坚抹千千幅,墨点无多泪点多”,这是清代画家郑板桥对同时代的画家朱耷的山水画所做的评论.朱耷的《荷花翠鸟图》,画面寥寥数笔,却见笔见墨,用细长之茎配以浓淡相宜的荷叶,极恰当的表达出了荷花之美;而画面中侧身回望之鸟做惊弓之态,使得画面更具动感.画家以浓淡、动静、粗细之笔墨恰如其分的表达出画面的美感.笔墨少而不空,题材熟而不俗,让同类花卉题材难出其右.这种对画面美感的把握值得我们揣摩借鉴,让我们把熟悉的自然题材迸发出灵魂之美.

关于我们身处的自然,仿佛无穷的宝藏,稀土有稀土的珍贵,泥土有泥土的芬芳.画家的使命是折射自然,若想我们的作品能闪现自然之灵魂,那就需要我们在绘画创作中倾我所有,用最真挚的情感,最坚韧的毅力,最敏锐的洞察,最具美感的手法来刻画自然之美,捕捉自然之魂.

〔1〕吴冠中.我负丹青[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13.

〔2〕杜冬梅.速写与艺术创作浅谈[J].文化学刊,2009(3).

〔3〕杨辛,甘霖.美学原理[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

J204

A

1673-260X(2014)12-0055-02

猜你喜欢

速写美感画家
《青年速写·归》
钢笔速写
酷炫小画家
兼具力度与美感 Bowers & Wilkins 702 S2/707 S2/HTM71 S2/ASW10CM S2
“蹲连”速写
关于书法美感问题的几点思考
大桥下面:我喜欢被遗忘的美感
让语文充满生机充满美感
张自启速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