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糊美学在旅游开发中的应用研究
2014-03-29张涛
张 涛
(合肥学院 旅游系,安徽 合肥 230601)
模糊美学在旅游开发中的应用研究
张 涛
(合肥学院 旅游系,安徽 合肥 230601)
根据模糊美学和旅游开发学基本理论,提出模糊美学在旅游开发中应用的六种方法:保护旅游资源的原有模糊美,创造人工景观与设施的模糊美,策划具有模糊美的旅游体验项目,设计具有模糊美的旅游纪念品,运用文艺作品渲染模糊美,为旅游者解读模糊美。旨在拓展旅游开发研究的学科视角,为旅游规划设计者在旅游开发工作中创造富于审美价值的旅游产品提供新的理论参考。
旅游开发;模糊美学;应用方法;模糊美;模糊美感
1 模糊美学:旅游开发研究的新视角
旅游开发,是为吸引和招徕旅游者而进行的旅游设施建设和培育旅游环境等综合性的社会和技术经济活动[1]。它是一个国家和地方发展旅游经济产业与旅游文化事业的重要工作,也是旅游科学这一新兴交叉学科的热点研究领域之一。
审美,是旅游体验的重要内容。若能将旅游地开发成审美价值较高的整体旅游产品,则有利于旅游者提高旅游体验质量,提高旅游满意度,进而有助于旅游经济效益提升;有利于发挥旅游的美育功能,促进旅游者身心和谐,进而促进社会和谐,也有助于提升旅游者的生态环境保护意识,进而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
模糊美学是美学的新兴分支学科,诞生于20世纪80年代,其研究对象是模糊美和模糊美感,将不确定性引入美学领域,遵从多值逻辑而非二值逻辑,认为某些审美对象具有亦此亦彼的模糊美。模糊美,在大自然中,在社会生活中,在艺术作品中,都是存在着的[2]。目前,旅游开发实践与研究对模糊美关注不足。从传统美学角度进行旅游开发研究的文献已有一些,但从模糊美学角度切入的研究很少。将模糊美学引入旅游开发研究,有助于拓展旅游开发研究的学科视角,推动旅游开发理论进一步深化,为旅游规划设计者在旅游开发工作中创造具有审美价值的旅游产品提供新的理论指导。
“使旅游产品具有模糊美,让旅游者产生模糊美感”应成为模糊美学在旅游开发中应用的原则。旅游资源模糊美包括形态模糊美、界限模糊美和内涵模糊美三种类型[3]。形态模糊美是指整体形态模糊之美,界限模糊美是因组成成分或特征界限不清而呈现的模糊美,内涵模糊美则指某些人文作品因内涵的多义性而呈现的模糊美。因此,旅游产品模糊美的塑造可从这三种类型入手。此外,旅游模糊美感由客观世界的模糊美和旅游者的感知、联想、想象、情感、理解等审美心理要素联合作用而形成,因此,要让旅游者产生模糊美感,就不仅要在旅游开发中保护旅游资源的模糊美,塑造旅游产品的模糊美,而且要设法影响旅游者的审美心理。基于这些认识,笔者尝试提出模糊美学在旅游开发中应用的六种方法,覆盖旅游地综合开发和单体项目开发两种空间尺度以及硬开发(即建设人工景观与设施)和软开发(即对旅游地的审美价值、文化内涵、生态价值、整体氛围进行挖掘、塑造、展示)两种方式。
2 模糊美学在旅游开发中的应用方法
2.1 保护旅游资源的原有模糊美
2.1.1 自然旅游资源模糊美保护 在山岳旅游资源地,往往既有高大陡峭的山体和飞泻轰鸣的瀑布,又有奇巧秀丽的山峰、石头和潺潺流淌的小溪;以黄山松为代表的生长在高山岩石中或悬崖峭壁边的植被,自身形态秀美,又因生长环境十分艰苦而显示出崇高之美。因此,山岳旅游资源具有亦美亦高的界限模糊美。山中云雾聚散变幻,既有自身的形态模糊美,又使山因真实面貌被遮掩而产生形态模糊美,还能让旅游者产生人间与仙境的界限模糊美感。因此,为了保护好山岳旅游资源的模糊美,应保护好山体、植被、水系;尽量不建索道,如确有必要修建,也需科学论证索道的位置和数量。
在溶洞,钟乳石有柱、塔、鼓、帘、旗、芽、笋、树、花、藤、葡萄、动物、人物等千奇百怪的形状,栩栩如生,具有亦真亦幻的界限模糊美。因此,在洞内修建游览道路和照明系统时应注意避免损坏钟乳石,慎开人工洞口以避免钟乳石风化脱落,控制旅游者日接待量以避免钟乳石因水汽和二氧化碳浓度过高而溶蚀以及因洞内温度升高、湿度下降而脱水剥落,加强巡查执法力度以遏制钟乳石盗采买卖现象。
在森林旅游区,应保护好森林旅游资源,让旅游者体验到光线被树木遮挡而呈现的光影明暗互渗的界限模糊美;在草原旅游区,应控制人工设施的数量和高度,避免破坏阴天时草原与天色浑然一体的粗犷雄浑的整体模糊美;在建设滨海、滨湖、滨江旅游度假区时,应注意控制滨水区域人工建筑的高度并使其与水域保持足够的距离,以保护水天相接的界限模糊美。
2.1.2 人文旅游资源模糊美保护 旅游地历代遗存的书画、假山、雕塑、建筑、园林、音乐、舞蹈、戏剧等艺术旅游资源均具有模糊美[3],应对它们加以保护;一些石窟古迹的壁画和雕塑具有模糊美,管理者应控制旅游者日接待量,避免因呼出的水汽和二氧化碳浓度过高使壁画和雕塑受损而导致模糊美衰减为美感质量下降的模糊性;在乡村旅游地,不可盲目地开展“城镇化”建设,建造和城市一样的高楼大厦和宽阔道路,而应保持乡村风貌的自然性特征,从而保护乡村环境与大自然浑然一体的形态模糊美;主管部门应保护好古城镇和古村落的完整性和本真性,合理规划历史文化遗址景区内商业设施的布局和数量,严格控制历史文化遗址景区周边建筑的高度和风格,不可使商业气息和现代气息过浓,而且,应保护好具有地方特色的文化艺术和民俗风情,避免破坏历史文化旅游资源亦真亦幻的时空界限模糊美。
2.2 创造人工景观与设施的模糊美
2.2.1 景区 首先,应营造整体模糊美,不可醉心于局部的风采而打破了整体的和谐[3]。人工设施应在位置、体量、造型、材质、色彩、风格等方面与自然环境和历史氛围融为一体,达到“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境界;人工植被的体量、造型、色彩、意蕴应与景区的主题意境相协调。
其次,塑造界限模糊美。善用曲线来设计景区道路,以营造无尽绵延的空间感,形成有限与无限的界限模糊美;运用草坪、铺地、水流等的延伸、渗透,使一些空间渐变转换而非界限分明,形成空间融合的模糊美;运用“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和“路转溪头忽见”的古诗意蕴[3],藏露有致,营造明暗掩映的模糊美;运用象征、隐喻、变形等艺术手法设计建筑、水系、绿地,创造有无相生的模糊美;借鉴中国古典园林的“借景”艺术,实现景区内外景色交融的模糊美;根据史实、神话传说、文学作品、动漫作品等旅游资源,合理地规划设计历史文化主题公园(或街区)及现代科技娱乐主题公园,力求场景逼真,时空界限模糊,呈现亦真亦幻的模糊美;合理地规划设计微缩自然或人文主题公园,塑造以小见大、亦美亦高的模糊美。
第三,在一些景区,可设计具有模糊美的、内容符合景区主题的假山和雕塑。
2.2.2 住宿与餐饮设施 在界限模糊美设计方面,宾馆建筑可以融雕塑于一体,整体高大,细部优美,亦美亦高;大堂可以设计瀑布景观,客房可以放置微缩盆景,以小见大,亦美亦高;在宾馆内部建透光庭园,组以绿植、水系、游鱼、假山、亭台、廊桥,模糊室内外的界限;在西餐厅,可以运用色彩学原理,使灯光柔和、色调模糊,营造明暗掩映的模糊美温馨氛围;运用文学方式对餐厅和菜点命名,使客人产生联想和想象,体验象外之象的模糊美;注意菜点造型的艺术化,创造以小见大或不似之似的模糊美;配合景区或旅游地的文化氛围,合理地设计以特定历史时期文化、童话故事、异域风情等为主题的宾馆,创造亦真亦幻的模糊美。
一些绘画作品具有画面的形态模糊美;绘画的界限模糊美主要为不似之似和寓动于静,而中国传统水墨画还常呈现黑白互渗、有无相生的模糊美。中国书法艺术,尤其草书,具有断与连、枯与润、刚与柔的界限模糊美,又因吸收了绘画的形象性、音乐的旋律和节奏美、舞蹈的流动美而与这些艺术品类之间具有界限模糊美。因此,作为装饰,大堂、客房、餐厅、会议室可以悬挂此类书画作品,屏风和窗帘也可采用此类图案。
此外,可以在宾馆里设计内涵模糊美,引发客人的思考,丰富其审美体验。例如:在客房和会议室布置具有内涵模糊美的绘画作品,在大堂布置具有内涵模糊美的假山或雕塑,将柔和静谧、富于内涵模糊美的器乐作品选为客房走廊、西餐厅和草坪的背景音乐。
2.2.3 旅游地整体景观 在旅游地,尤其是民族和地方传统文化气息强烈的地区(如:古城镇、古村落、少数民族村寨等),为接待旅游者而建的旅游咨询中心、住宿设施、娱乐场所、旅游纪念品商店等新建筑的外观设计均应体现民族和地方的传统文化特色,与原有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形成一个和谐的整体,仿佛是当地社会在漫长的历史演进中自然生成的,形成整体模糊美。
假山能以小见大、以假乱真,具有亦美亦高、亦真亦幻的界限模糊美,雕塑可呈现以静显动、有无相生的界限模糊美,而有些假山和雕塑还能体现内涵模糊美,因此,可以在旅游地的街道、广场、绿地、水岸,设计一些具有模糊美的假山和雕塑。
2.3 策划具有模糊美的旅游体验项目
2.3.1 夜旅游月光较淡,在云层的掩映下更是半明半暗,于是,当旅游者月下夜游,便会体验到一种明暗掩映的幽静、含蓄的模糊美;夜旅游的环境以静态美为总体特征,但又因有动态美的因素而呈现寓动于静、动静相生的模糊美(如:夏日湖泊夜游,月光静静地洒在湖面上,船桨轻轻地划破倒映在水面的人影,萤火虫闪烁着迷人的光芒,蟋蟀和青蛙合奏出动听的旋律,微风吹过,湖面波光粼粼,岸边的草丛发出沙沙的声响……);由于月色朦胧,旅游者在观景时看不真切,便会充分调动自己的想象力,产生虚实相生的界限模糊美感;如有观月听琴之类的古典音乐欣赏活动,则更有助于让旅游者的思绪飘飞至千里之外,强化虚实相生的模糊美感。即便在看不见月光的夜晚,只要照明系统设计得当,也能营造模糊美体验空间。
因此,旅游规划设计者应依托旅游地的旅游资源,策划夜旅游产品,让旅游者体验夜旅游的模糊美。
2.3.2 演艺娱乐 很多表演艺术是富于模糊美的。曲艺和戏剧表演中的停顿,时常产生“此处无声胜有声”的有无相生模糊美;不少戏曲融歌舞、武术、杂技等于一体,其唱腔由多地、多时、多种声腔曲调演化而成,具有艺术品类互渗的界限模糊美;戏曲表演充分运用虚拟的时空、场景和动作,引发观众的联想和想象,具有虚实相生的模糊美;哑剧还有内涵模糊美。音乐因音符之间的流动性、连续性以及能使听者情思翻涌、品味象外之象而具有界限模糊美,而且,一些作品还有内涵模糊美。舞蹈通过动作造型来表达内涵,具有高度的抽象性和象征性,具有内涵模糊美,又因动作的连续性很强而具有界限模糊美。杂技和武术融优美和力量于一体,有刚柔相济的模糊美。魔术和川剧中的变脸都有亦真亦幻的模糊美。
因此,应充分利用具有地方特色的各种表演艺术资源,结合当地自然条件和历史文化,开发演艺娱乐项目,向旅游者充分展示模糊美。
2.3.3 角色模仿 旅游作为脱离日常生活内容和方式而在异地发生的暂时性行为,决定了模仿在旅游活动中的地位和意义[4]。在角色的暂时性变换中,旅游者可以获得亦真亦幻的模糊美感。因此,应设计一些角色模仿活动供旅游者体验。如在某一历史时期场景,穿上历史服装去品味历史;在民族地区,象土著居民那样,穿上民族服饰,入住特色民居,制作、品尝民族传统特色美食,乘坐特色交通工具,参与传统歌舞盛会、节日庆典、婚嫁仪式、祭祀仪式等民俗活动,体验原汁原味的民族生活;在宗教圣地,参与宗教仪式,深入体验宗教文化;在乡村地区,参与农事劳动和民俗活动;在工厂参与工业旅游活动时,穿上工作服,学习动手操作个别工序等。
需要注意的是,由于历史已经翻页,历史文化旅游中的角色模仿项目应注重营造场景的真实感。应通过主题、情节以及服装、道具、演员等符号系统来营造富于真实感的场景,充分调动旅游者的感官、情感和思维,引导旅游者像演员拍戏一样“入戏”。同理,在民族地区、宗教圣地、乡村和工厂,能否让旅游者“沉浸”于场景之中,对于旅游者是否能真正体验到亦真亦幻的模糊美至关重要。
2.4 设计具有模糊美的旅游纪念品
首先,从模糊美学的角度来看,旅游纪念品如果地方特色鲜明,就有地方文化象征意义,就有虚实相生(旅游纪念品为实,地方文化象征意义为虚)的界限模糊美。其次,旅游纪念品是旅游者在旅游结束之后回忆旅游经历的载体,因此,能让旅游者获得另一种虚实相生(旅游纪念品为实,过往的旅游经历为虚)的模糊美体验。第三,具有地方特色的旅游纪念品是馈赠亲朋的佳品,可成为传播旅游地模糊美的一种载体。因此,应依据旅游地的特色旅游资源开发旅游纪念品,使之具有良好的模糊美鉴赏价值。遗憾的是,我国很多景区的旅游纪念品商店销售的所谓“纪念品”实为普通工艺品,地方特色不突出,千店一面,吸引力不强。
此外,就具体的表现形式和表征内容而言,可从造型、图案、色彩及具体象征意义等方面来考虑,设计画面具有形态模糊美的旅游纪念品,也可设计具有以小见大、不似之似、有无相生的界限模糊美和内涵模糊美的旅游纪念品,包括雕刻 (竹雕、木雕、核雕、根雕、玉雕等)、泥塑、陶瓷、脸谱面具、蜡染、刺绣、装饰画、书签、文化衫、伞、扇、帽等。
2.5 运用文艺作品渲染模糊美
文艺作品能丰富旅游地的文化内涵和审美价值,引导旅游者的审美注意,激发旅游者的旅游动机,营造旅游模糊美情境,深化旅游模糊美体验。例如:一些旅游者在情感上深陷某影视剧,在“移情”心理的驱使下,来到影视剧拍摄地旅游,仿佛剧情再现,实现了情感满足,获得了亦真亦幻的模糊美体验;一些游记和诗歌生动地描绘了旅游地的模糊美,当旅游者实地旅游时,想起、看到、听到这些文学作品,就能引导、强化模糊美感;一些书法、绘画、摄影作品本身具有模糊美,能直接使旅游者在观照中获得模糊美感。
因此,应重视收集旅游地的游记、诗歌、楹联、匾额、题刻、书画、神话传说、小说、戏剧、影视剧等古今文艺资源,合理地转化为景区景观、演艺娱乐项目、旅游纪念品、导游解说词、旅游宣传广告等旅游审美对象,并积极创作摄影、绘画、音乐、游记、宣传片、影视剧、动漫片等文艺作品,通过互联网、电视、报纸、杂志、广播、手机等各种传媒渠道传播,从而描绘、渲染、展示旅游地的模糊美。
2.6 为旅游者解读模糊美
旅游者的审美能力参差不齐,因此,为了让旅游者更好地体验模糊美,旅游地和旅游企业应设法为旅游者解读模糊美,提高其模糊美鉴赏能力。
首先,可对旅游地的一些模糊美景命名,引导旅游者欣赏模糊美。但应注意,有些模糊美景只可意会而不可言传,如果硬性命名,则违背了模糊美学的“不确定性”精神,适得其反。
其次,通过由旅游指南手册、景区景物介绍牌、电子触摸显示屏、自动讲解器、手机APP自助导游、服务人员等构成的旅游解说系统,使旅游者知晓该旅游地模糊美的存在,并掌握欣赏模糊美的方法。例如:一些奇峰怪石的形态象两种以上的动物、人物,从不同的角度和位置看才能欣赏到不确定的形态模糊美;在高山或大海观日出、日落过程中明暗交错的模糊美,在高山赏云海亦真亦幻的模糊美,在森林感受光影明暗互渗的模糊美,均需注意时间的把握;善于凝神观照、潜心品味,才能体验到自然景观的景外之景和人文景观的界限模糊美及内涵模糊美。此外,导游人员还应重视将实景讲解和典故、传说、轶闻、趣事介绍相结合的解说方法,用艺术化的语言为旅游者创造虚实相生的模糊美感。
3 结语
本文根据模糊美学和旅游开发学基本理论,对模糊美学在旅游开发中的应用方法进行了探索。需要指出的是,关注模糊美,并非意味着排斥清晰美。旅游者的审美观念、审美理想、审美趣味、审美欲望是多样化的,因此,将模糊美学应用于旅游开发,并非要把旅游地完全塑造成模糊美的世界,而应统筹兼顾,使模糊美与清晰美共同为旅游审美体验服务。
[1]王德刚.旅游开发学[M].2版.济南:山东大学出版社,2007:3.
[2]王明居.模糊美学[M].2版.北京:中国文联出版公司,1998:42.
[3]张涛,刁宗广.旅游资源的模糊美分析[J].学术界,2010(3):162-166.
[4]谢彦君.旅游体验研究—一种现象学的视角[M].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2006:179.
[责任编辑:李荣富]
A Study of Application of Fuzzy Aesthetics in the Tourism Development
Zhang Tao
(Department of Tourism,Hefei University,Hefei,Anhui 230601)
According to the basic theory of fuzzy aesthetics and tourism development,this paper puts forwards six applying methods of fuzzy aesthetics in the tourism development.Protecting the original fuzzy beauty of the tourism resources,creating the fuzzy beauty of the artificial landscape and facilities,planning the tourism projects with fuzzy beauty,designing the tourist souvenirs with fuzzy beauty,using literature to strengthen the fuzzy beauty,interpreting the fuzzy beauty for the tourists,which is aimed at expanding the subject perspectives of the tourism development research,and help the tourism planning designers create the tourism products with high aesthetic value in the tourism development work by providing a new theoretical reference.
Tourism Development;Fuzzy Aesthetics;Application Method;Fuzzy Beauty;Sense of Fuzzy Beauty
F590
A
1674-1102(2014)06-0078-04
10.13420/j.cnki.jczu.2014.06.022
2014-06-10
安徽高校省级人文社科重点项目(SK2013A168);合肥学院科研发展基金重点项目(13KY09ZD)。
张涛(1978-),男,安徽霍山人,合肥学院旅游系副教授,硕士,研究方向为旅游体验,旅游经济,旅游规划与开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