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早期功能训练联合中频电对偏瘫肢体功能的影响

2014-03-29张艳丽

中国医药指南 2014年8期
关键词:神经内科偏瘫肢体

张艳丽

(山东菏泽市立医院神经内科,山东 菏泽 274000)

早期功能训练联合中频电对偏瘫肢体功能的影响

张艳丽

(山东菏泽市立医院神经内科,山东 菏泽 274000)

目的 探讨早期功能训练联合中频电对脑血管病偏瘫患者运动功能恢复的意义和效果。方法 选择急性脑卒中偏瘫患者92例,随机分为康复组46例和对照组46例。康复组在接受神经内科常规治疗基础上接受功能训练联合中频电治疗,而对照组只接受常规药物治疗和自我锻炼。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后4周采用改良Barthel[1]指数评定患者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用简氏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法评定患者的肢体运动功能。结果 2组治疗后与本组治疗前比较均明显提高(P<0.05),康复组在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运动功能均优于对照组,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早期功能训练联合中频电能显著提高患者的肢体运动功能,改善日常生活能力,提高生活质量。

早期功能训练;中频电;偏瘫;肢体功能

脑血管病发病率、致残率高,并有逐年上升趋势,严重威胁着人类的健康,给社会和家庭带来沉重负担。为探讨早期功能训练联合中频电对脑血管病偏瘫患者运动功能恢复的效果,我们对92例急性脑卒中患者进行随机对照研究,且取得较满意的疗效,现将具体情况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0年10月至2012年10月12我院神经内科住院的急性脑卒中患者92例,均系首次发病,且伴有一侧肢体运动功能障碍,均符合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诊断标准的诊断标准[2],并经头颅CT或MRI证实,病情平稳,排除昏迷及严重智力障碍、急性心力衰竭、上消化道出血、呼吸衰竭、肝肾功能衰竭、严重肺部感染等严重并发症,无合并有影响功能恢复的神经或骨骼肌肉疾病。男54例,女38例;年龄45~75岁,平均(62.31±5.2)岁。随机分为康复组和对照组各46例,2组患者基本情况相同,在年龄、性别、病变性质、神经缺损程度及病程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2组患者均给予积极神经内科常规治疗及护理,病情稳定后,康复组即开始接受中频电刺激、早期功能训练,用北京产BA2008-Ⅱ电脑中频治疗仪,电极分别置于前臂背侧和上臂伸肌群,下肌置于大腿前肌群和小腿前肌群及外侧肌群,强度达耐受量,使其产生伸指、腕、踝背屈等活动,时间为20 min,每日1次,早期功能训练主要运用神经发育疗法和促通技术,进行急性期良肢位摆放[3],关节活动度训练,减重步行训练,偏瘫肢体从被动运动逐渐过渡至主动运动,床上翻身训练,卧坐位转移,床上坐位平衡,坐站位转移,站位平衡,步态训练及日常生活能力训练,根据不同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个体化的训练计划,治疗时间每天2次,一次30~45 min;每周6 d,休息1 d,并要求患者家属积极监督参与康复治疗[4];对照组采取未经指导的自我锻炼。

1.3 评定方法

治疗前、治疗后4周各评定1次,由同一个医师或康复治疗师完成评定。评定运动功能采用简化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FMA)法评定,日常生活活动(activities ofdaily living,ADL)能力评定采用Barthel指数(Barthel index,BI)评定。

1.4 统计学分析

使用统计软件SPSS 15.0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见表1、2。

表1 2组治疗前后Barthel指数评分比较()

表1 2组治疗前后Barthel指数评分比较()

注:与本组治疗前比较,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P<0.05

组别 n 治疗前 治疗后康复组 46 21.26±6.45 68.31±8.26对照组 46 23.38±7.58 43.86±10.23△

表2 2组治疗前后FMA得分比较()

表2 2组治疗前后FMA得分比较()

注:与本组治疗前比较,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P<0.05

组别 n 治疗前 治疗后康复组 46 14.18±7.36 54.11±5.48对照组 46 15.63±5.86 41.28±6.28△

3 讨 论

脑卒中后中枢神经系统具有可塑性和功能重组能力,在适宜条件下部分神经元可以再生,基于这个特点,早期对患者进行功能训练炼能促进神经功能性转移或重组的目的,使受损的肢体功能得到有效地恢复[5,6];另外中频电疗对人体一定部位进行电刺激,实现被动锻炼,能促进瘫痪肌体肌力,使肌张力增高,诱发主动运动,抑制连带运动及抗痉挛,促进分离运动出现[7,8];我们将中频电治疗同现代早期功能训练相结合,研究证明二者具有协同作用,能够有效促进患者偏瘫肢体功能恢复,提高生活自理能力,改善生活质量。

[1] 闵瑜,吴嫒嫒,燕铁斌.改良Barthel指数(简体中文版)量表评定脑卒中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效度和信度研究[J].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2008,30(3):185-188.

[2] 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脑血管病学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撰写组.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2010[J].中华神经科杂志,2010,43(21):146-153.

[3] 申茂玲,贾玉玲,申智慧.抗肢体痉挛康复模式在脑卒中致偏瘫患者早期康复中的应用[J].中华护理杂志,2011,46(5):473-475.

[4] 王俊,李国荣,朱美兰,等.家庭支持对脑卒中患者运动功能和情绪的影响[J].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2003,25(3):178-179.

[5] 王玉芬,蒋丽君,申玲,等.脑梗死功能训练时机与疗效关系探讨[J].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2004,26(4):223-225.

[6] 谢财忠,徐格林,刘新峰.脑卒中后早期康复的研究进展[J].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09,10(15):908-909.

[7] 吴玉玲,王水平,李爱萍,等.调制中频电疗加功能强化训练治疗脑卒中偏瘫患者踝背屈障碍的临床观察[J].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2006,28(2):142-143.

[8] 游国清,燕铁斌.功能性电刺激及其在脑卒中后偏瘫患者中的应用[J].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2007,29(2):142-143.

Influence of Early Functional Training Combined Intermediate Frequency Electric to Motor Function in Patients with Hemiplegia

ZHANG Yan-li
(Department of Neurology, Heze Municipal Hospital, Heze 274000, China)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influence of early functional training combined intermediate frequency electric to motor function in patients with hemiplegia. Methods Choose acute stroke hemiplegia patients in 92 cases,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rehabilitation group and the control group (46 cases). Rehabilitation group accept function training combined intermediate frequency electric treatment on the basis of neurology department conventional treatment, Control group only accept routine drug therapy and self exercise. Respectively the before treatment and after treatment4 weeks,They were assessed with Barthel index and Fugl—Meyer Assessmen. Result There was significant improvement in both groups after treatments(P<0.05),and it was more in the experimental group than in the controlgroup(P<0.05). Conclusion Early functional training combined intermediate frequency electric improve motor function in patients with hemiplegia, improve the quality of life.

Early functional training; Intermediate frequency electric; Hemiplegia; Motor function

R743.3

:B

:1671-8194(2014)08-0021-02

猜你喜欢

神经内科偏瘫肢体
BOPPPS教学模式在全科住院医师神经内科临床教学中的应用
膈肌训练在脑卒中中促进偏瘫康复恢复中的应用
痉挛型偏瘫患儿注意力与运动功能的相关性
神经内科患者焦虑与抑郁症状的临床研究
系统护理干预在神经内科对脑卒中护理中的应用探讨
肢体语言
肢体写作漫谈
肢体语言在儿科护理中的应用
强化肩胛带训练对脑卒中后偏瘫肩痛的疗效
人格特质与脑外伤偏瘫患者残障接受度的相关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