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幼年黄色肉芽肿1例

2014-03-29袁柳凤江彬彬杨蕾杨维玲张继刚王晓晶

中国麻风皮肤病杂志 2014年9期
关键词:肉芽肿丘疹皮肤科

袁柳凤江彬彬杨 蕾杨维玲张继刚王晓晶

幼年黄色肉芽肿1例

袁柳凤1江彬彬2杨 蕾2杨维玲2张继刚2王晓晶2

临床资料患者,女,9岁。因右大腿增生物1年就诊。患者1年前发现右大腿内侧一约米粒大淡黄红色丘疹,皮损缓慢增大,无明显自觉症状。发病以来无视力改变及其它异常。否认家族中有类似病史及神经纤维瘤病史。查体:系统检查未见明显异常。皮肤科检查:右大腿内侧可见一约0.5 cm×1 cm×1 cm大黄红色半球状丘疹,表面干燥伴细小裂隙,触之较硬(图1)。实验室检查:血、尿、粪常规、肝肾功能、血糖、血脂未见明显异常。胸片及腹部彩超未见明显异常。眼科检查未见明显异常。皮损组织病理检查示:表皮变薄,表皮突消失,真皮内大量泡沫细胞浸润,其间可见多核巨细胞及淋巴细胞(图2)。诊断:幼年黄色肉芽肿。治疗:手术切除。

图1 右大腿内侧一约0.5 cm×1 cm×1 cm大黄红色半球状丘疹,触之较硬图2 表皮变薄,表皮突消失,真皮内大量泡沫细胞浸润,其间可见多核巨细胞及淋巴细胞(HE,×200)

讨论幼年黄色肉芽肿又称幼年性黄瘤、痣样黄瘤、痣样黄色内皮细胞瘤,是一种好发于婴幼儿的良性自限性疾病,多累及皮肤、黏膜、眼,偶可累及内脏等全身系统。1,2本病还可并发神经纤维瘤和白血病等疾病。3,4皮疹特点为坚实、隆起于皮肤表面的半球状丘疹或结节,单发或多发,数毫米至数十毫米,呈桔黄色或黄褐色,多发生于头颈、躯干部,大部分患者无症状。本病病因不明,其脂质代谢一般无异常。诊断主要依据临床表现及皮损组织病理改变。组织病理检查早期主要表现为真皮内大量组织细胞伴少量淋巴细胞、嗜酸粒细胞浸润,成熟期主要以泡沫细胞为主,另可见多核泡沫样细胞。本病需与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性黄色瘤、朗格汉斯组织细胞增生症等疾病相鉴别。本例患儿皮损为单发的半球状结节样损害,不伴有脂质代谢异常及其它系统异常,组织病理检查真皮内可见大量泡沫细胞浸润,其间可见多核泡沫样细胞,可确诊为幼年黄色肉芽肿。据统计,约50%的幼年黄色肉芽肿患者于出生6个月内发生,常于2周岁内自然消退。本例患儿发病年龄较大(9岁),临床少见,国内鲜有报道,值得追踪观察。本例患儿的皮损在组织病理活检中已完全切除,目前仍在随访中,随访2个月未见皮损复发。

1赵辨.中国临床皮肤病学.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09.1599.

2燕丽,张霞,徐子刚,等.多系统受累的幼年黄色肉芽肿1例.临床皮肤科杂志,2011,40(2):92-93.

3狄正鸿,马成林.神经纤维瘤病并发复发性幼年黄色肉芽肿1例.临床皮肤科杂志,2000,29(6):372-373.

4 Benessahraoui M,Aubin F,Paratte F,et al.Juvenile myelomonocytic leukaemia,xanthoma,and neurofibromatosis type 1.Arch Pediatr,2003,10(10):891-894.

(收稿:2013-04-08 修回:2013-05-12)

1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地坛医院皮肤科,北京,100015

2第二炮兵总医院皮肤科,北京,100088

猜你喜欢

肉芽肿丘疹皮肤科
皮肤科专业基地骨干师资对皮肤科专科体格检查的认知调查
基质金属蛋白酶对结核肉芽肿形成及免疫调控作用的研究进展*
3例淋巴瘤样丘疹病临床病理分析
克罗恩病肉芽肿检出率相关因素分析
基于gitee的皮肤科教学方法研究
珍珠样丘疹:我很丑,但我很温柔
皮肤科住院医师皮肤病理学教学的探索与思考
多层螺旋CT诊断在以多发结节、肿块为特征的腮腺嗜酸性淋巴肉芽肿中的意义
皮肤科医生6招教你抗“冬痒”
珍珠样丘疹:我很丑,但我很温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