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三余堂散记

2014-03-28商震

文学港 2014年2期
关键词:孟子庄子

56

十年前,我们几个作家、诗人在腾冲闲聊,聊百态人生,聊饮食男女。徐小斌问我:“商震,诸子百家,你喜欢谁?”我不假思索地说:“庄子!”在场的人都说:一看你就是喜欢庄子的人。

庄子确实是我的偶像。庄子出身低微,最大的职务也仅是个县级园林局的管理员。百家争鸣时,也是乱世。诸子百家都在抢话筒,大家都生怕自己的声音低了,别人听不到。更有甚者,或在重要场合发布奇谈怪论,或把母牛的生殖器吊在房梁上蹦着高吹。庄子不干这事。他不运动社会,不高声批评他人,只躲在陋巷里读书著述。他不想影响当时的时政和人生观、价值观。他懂得“文章千古事,为官一时荣”这个道理。于是,布衣草鞋,糁汤野菜,与安静为邻,与寂寞为伍。幸运的是,这份安静与寂寞让庄子的精神是得到了大自由。只有精神自由的人,才会做出大文章。一部《逍遥游》足以让诸子百家羞愧。更别说《齐物论》、《养生主》等篇章了。

庄子不是靠批判社会的污浊来张扬自己、炫耀自己,他愿意我口问我心。他对神秘的大自然很感兴趣。一草一木,一山一川,风吹云起,鸟鸣兽吼,在庄子眼里,都可关情,也都可疏离。探则有幽,不探则皆是身外之物。社会上可以有我这个人,我可以没有这个社会。其超拔脱俗之至矣。超拔脱俗是需要强大的内力,不是喊几句愤世嫉俗的口号,骂几句社会的不公,喝几场醉酒,放浪几次形骸,就算超拔脱俗了。很多时候,我们看到的都是俗人骂别人俗的“贼喊捉贼”。

愚以为,庄子的重要贡献是他的文章,千百年来安慰了太多的失意文人。

57

常看到一些写东西的所谓作家诗人自己撰写简历,洋洋洒洒,千言之巨。简历的文字极为炫彩,甚至超过正文。每见如此,我便大为不快。并断定:这一定是个不自信的人。简历嘛,要简,说明你是谁就行。

我又要说庄子。司马迁写《史记》时,对庄子之介绍只有五条:

一、庄子者,蒙人也,名周。

二、周尝为蒙漆园吏,与梁惠王、齐宣王同时。

三、其学无所不窥,然其要本归于老子之言。

四、故其著书十万余言,大抵率寓言也。

五、其言洸洋自恣以适己,故自王公大人不能器之。

堂堂的庄子,仅五行字简历,够简的吧?有没说清楚的吗?没有!来龙去脉明晰,评价客观中肯。

今天,我们写简历时,能不能用五行字?能不能自信地再减到两行或三行。

作家是靠作品介绍、推销自己,不是靠有吹嘘色彩的说明文。虚假广告是要负法律责任的。

58

说到庄子,就像想起和他同时期的另一个圣人级的人物——孟子。

庄子和梁惠王、齐宣王同时,孟子也和梁惠王、齐宣王同时。所不同的是,孟子和这二位王都见过,并都游说过这二位王。庄子却没见过这二位王。当然了,那时庄子仅是宋国漆树园林的管理员,又不想在乱世中混个出身,所以庄子就守潜默以葆光,藏陋巷以读写。

孟子则不然。孟子要逞辩才而扬己,游说诸侯以猎名。那时的孟子,真是逮谁灭谁。每天像扎了鸡血吃了阳药那样手持利刃激情四射。他四处游说诸侯,诸侯们都敷衍他。他不觉得诸侯是敷衍他,不认为诸侯对他那套无法治国的理论不感冒。反觉得诸侯们没文化,难教化,或是听信了其他人的歪理邪说。于是,孟子大人对他同时期的思想家、理论家、批评家一个都不放过地猛批狂骂。孟大人说,这叫:“正人心,息邪说。”大有天下只能有一个话筒,并一定在我孟某人手里,其他人的话筒,都是假冒伪劣。

话说到这,我要声明:我丝毫没有贬损孟子的意思。孟子是儒家思想的继承和发展者,这是毫无疑问的。孟子是伟大的思想家也是毫无疑问的。我只是想说说孟子和庄子之比。

孟子与庄子同时代,一显一隐。一个善在广场上高呼,一个喜在僻静处自语。但,到了今天,经过两千多年的淘洗沉淀,这二位老爷子对社会发展的贡献应该是难分高下的。当然,想治国平天下者一定喜欢孟子,想安慰心灵者一定热爱庄子。

或问:孟子当时为何不批庄子?很简单,一是,二人彼时无来往。二是,也是最重要的,庄子不在公共场合发声,就不会影响孟子的发声,或者说,孟子根本不怕庄子会抢他饭碗。

想说说当下,批评家中如孟子者,有。作家中如庄子者,亦有。

59

我2012年1月底从《人民文学》调至《诗刊》主持工作,不久,网上就有人骂我。接着匿名、实名地举报我贪污受贿生活作风糜烂只有小学三年级文化等等不一而足,大有一夜之间就把我打翻在地,再踏上一万只脚,让我永世不得翻身之势。我基本不上网,这些事我根本不知道。直到有人将如此情形告知我,我才知道。我听了,也仅是一笑了之。我说:我绝不会把恶人、小人的诽谤当回事,如果我在意了恶人小人,不就是等于承认恶人小人有力量了嘛。一朋友问我:“你在《人民文学》工作十几年,咋没人搞你?”我笑着给他讲了一个庄子的故事。

庄子携学生去游山,见一棵枝叶繁茂的大树,树下有伐木工人坐着。庄子问:“要伐这棵大树吗?”伐木工说:“没用处,不砍。”庄子回头对学生说:“这棵树虽大但矮,所以伐木工觉得它没有用处。被认为没用处,才免去了挨刀。”

友人听罢我讲完庄子的故事,顿悟。又说:都是没有用处的树,都不挨刀,高楼大厦如何建成?

我想和朋友说,伐高大的树去建高楼大厦,也是物尽其用;若伐高大的树去劈柴烧火,大概真的要让世界荒芜。

我自信地认为我是棵高大的树。我在《人民文学》时,不负主要责任,所以,别人看着我矮。我到了《诗刊》,恶人小人们才发现我的高大。遗憾的是,恶人小人们用的是纸刀子,对我无伤,反倒在他们的吵嚷中,让更多的人看到了我的高大。

60

我不喜欢说假话的人,就像我不喜欢作品中的伪抒情。我常和身边的朋友说,若想自己不累,不遭遇尴尬,就说实话。实话,过一百年都经得起考验。可有一种人,未必是有意说假话,只是不愿意说实话。说实话是要有勇气的,是要有责任心的。有些人,可能是因为生存压力所驱,八面玲珑,四方讨好。这些人尚可理解。但有些人,良莠不分,善恶不辨,美丑不知,就让人生疑。是揣着明白装糊涂,还是故意颠倒?若真是故意颠倒,便属恶人之列。

我认为,不说实话者和颠倒是非者无异。

还有一种人,见什么人说什么话。善恶美丑他都恭维。说他惯于阿谀奉承,似又不恰切,说他狡猾也不准确。说句狠话是:这种人是在两边欺骗。我认为:这种人是活得没骨气。哲学家给这种人找了一个借口,叫:“明哲保身”,“事不关己,高高挂起”。这种理论,肯定是混蛋逻辑。重要的是,“明哲保身”真能保身吗?我想讲个故事。

庄子携几个学生赶路,天黑了到一农户友人家投宿,友人大喜。便吩咐仆童杀鹅款待庄子。仆童问主人:“两只公鹅,一个爱叫,一个不叫,杀哪只?”主人说:“爱叫的有用,夜晚能防贼。杀那只不叫的。”

由此,面对大是大非,该表态时必须表态;否则,也会被杀。

61

有些人总抱怨自己活得窝囊。比如:房子没别人的大,挣钱没别人多,自己的孩子没别人家的孩子有出息,老婆没别人的老婆漂亮。等等。若是凡夫俗子行尸走肉有这般抱怨,我尚可理解。可恰恰是我常听到一些自诩为文人的人在抱怨。我便大为不解。

我一向认为:读书人、写东西的人,穷,不是窝囊。“一箪食,一瓢饮,居陋巷,而不改其乐”的颜回,没人会认为他窝囊。

读书人的窝囊,是满腹才华无法施展,一腔抱负无力实现。

62

庄子迷恋大自然,尽人皆知。其实庄子也是肉眼凡胎的社会中人,他一天也没真的逍遥到凡间之外。于是他一边挣脱,一边享受。想超凡脱俗,又离不开俗世的快乐。

晚年,他带了几个学生,教学生们认识社会、人生。(庄子没教过写作课。)一天,一学生问庄子:“老师,您总说社会污浊,人性丧失。人性是怎样丧失的呢?”庄老先生眨了眨眼睛,捋了捋胡须,说:“人类天性的丧失是通过五条渠道来完成的。一是五色,即红黄蓝白黑;二是五音,即宫商角徵羽;三是五臭,即膻腥香熏腐;四是五味,即苦辣酸甜咸;五是社会的是非得失。”

听完庄老先生的话,学生们不懂也得装懂。

看完这段话,我是懂了。庄先生是一边接受这五项,一边痛恨这五项。若真的没了这五项,才真的是没人味了。

这是庄子晚年发生的事。人到了晚年,会有一些生理、心理的变化,会和他青壮年时期的为人做事大相径庭背道而驰。我遇到过这样的人与事,我能理解。所以,我也理解庄子。

所谓圣贤者,不过是对社会发展有过突出贡献的人,在思想文化领域里有过重大建树的人。归根到底,是人。是道成肉身的人。

肉身的人,怎能尽善尽美。

63

庄子的老师是道家鼻祖老子。但庄子不是把老子的“道”全盘接受。老子主张“入世别染尘”,庄子则一边拒绝尘世,一边偷偷受用。

老子说:“什么是君子?它山有金矿不采,别海有珠蚌不捞,手不摸触他人钱袋。心不牵挂乌纱帽,寿高不办喜筵,命短不须哀悼,阔绰而不矜骄,贫穷而不潦倒。”(老子的这段话,很像现在“反腐倡廉”的要求。)

老子的“君子”原则,不难做到,自律就是。而庄子则遵从另一套“君子”的原则。即孔子的处事方略。“我爱吃牛肉,我见不得杀牛。”

庄子认为,人是由两方面因素决定的,一是自然界属性,二是由社会性赋予的。那么,庄子怎样做“君子”呢?他说:我有四项基本原则。一是,在社会生活中,我有立场。二是,有立场,我也无为,就是什么也不说,什么也不做。三是,我有理想,我喜欢山水云雾,花鸟虫鱼。我要离现实远一点儿。四是,我要修心养性,两耳不闻窗外事。我觉得,庄先生这四项基本原则之后,还有一句潜台词,恕我给补上吧:有好吃的我就吃,有好用的我就用,过好自己的日子,不管他人是与非。

这就是庄子的“君子”之德。有逃避之嫌,有软弱之弊,但在乱世之中,也是难能可贵。

如今,做到老子之“君子”者,鲜。做到庄子之“君子”者,亦鲜。

64

一个朋友,拿一组爱情诗给我看。他一脸的喜气,不是他有了爱情,而是他认为写了一组美妙绝伦的爱情诗。我看了半天,也没读出美妙绝伦来,便说:这是一组很一般的诗啊,你怎么这么高兴啊?他不服,说:你看,我把爱情写成了生命的戏剧,不新奇吗? 我说:不新奇,早已有之。况人生本来就是戏剧。你写的仅是诗歌和生活的普通意义。

其实,我还想说:抒写生活的普通意义是诗歌创作的最大障碍。因我们的私人关系没到非常好的程度,当时不好过重地打击他。

爱情只是人的许多激情的一种,它对人的生命影响因人而异各有不同。但是,诗人在面对爱情诗创作时,绝不能凭空想象。没亲身经历做底的想象,就难免会滑入普通意义。

都知道,爱情可能是幸福或灾祸的缘由,但是,只有那种幸福和灾祸真的落到你头上,你才能体会到是怎样的幸福与灾祸。有了体会,再去想象,才可为诗。

爱情诗的写作要离智性稍远一点。要听从肉体、本能、情结、倾向、被压抑的想象和愿望的指挥,或由创伤性回忆所构成的一个紧密的、独立存在的整体潜意识。一句话,是你亲历的事和你在亲历后所畅想、幻想、联想、梦想的事。

诗歌,只有在事实和想象之间的距离中,才产生魅力。

65

说:诗歌是诗人的心灵秘密。我认为:此话确凿。

我常说:诗人别撒谎,除非你不写。只要写,并写得好,一定会暴露心底的秘密。说明一下:秘密并不等同于隐私。

那么,诗人是否是探寻秘密的人呢?答案是肯定的。是!不懂得探寻秘密的诗人,其作品的力量是有限的。当然,探寻秘密不是在谁的卧室里装个摄像头等那样下作。我说的秘密。是事物的根本、真谛,是根源性意义。

只关注事物的表面,就无法探寻事物的秘密。当然,有些事物的秘密可能无法探究,但是,任何事物的秘密一定会在事物的表面留下痕迹。一个好的诗人,会在这些痕迹中找到探究秘密的通道。有道是:“曲径通幽。”

诗人的任务,就是要打开那些沉默的、不易被倾听到东西,应该对一些事物的秘密做自己有力的发现和见证,呈现社会经验里更为真实的景象。

66

我的办公室有一盆兰草,长得颇好。不知哪一日,兰草里竟长出一株野草,笔直地长,几乎高过我精心侍养的兰草。我每天看兰草也看着这株野草,很是惬意。一天,一同事来我办公室,看到花盆中的野草就多起事来,他把野草连根拔起,并放到一个水瓶里。说:“让它在这里独自长吧。”没几日,那株野草就打蔫死去。我甚是惋惜。

我望着死去的野草,突然想到:野草不仅需要水和独立的空间,它更需要土地、家园。

67

《水浒传》中,我最心疼的人物是青面兽杨志。为人耿直,做事认真,冲锋陷阵,不惧生死。他一生做错的最大的事,不是丢了生辰纲,不是入伙梁山泊,而是杀了泼皮牛二。

按说,牛二这种人物是进不了《水浒传》的,只因是被英雄杨志杀了。做了英雄的刀下鬼,也便成了名鬼。

其实,牛二做泼皮做得也挺仗义。不管是欺行霸市,还是抢男占女,都是行不更名坐不改姓。只是牛二的见识实在太短,不知道天外有天,人上有人。遇到真英雄还放泼,结果做了真英雄的刀下鬼。看来,做泼皮无赖,也要有点文化,否则,就不知道哪天会死。

杨志那把刀,真是好刀,只可惜杀了个泼皮无赖,同样,那把刀也成全了泼皮无赖——牛二。

68

诗是写给自己看的,还是写给别人看的?这个问题还真难回答。

只给自己看的诗是日记,日记记录的是真情实感。给别人看的是艺术品,艺术品就要有美学意义的感染力。我认为:诗歌是二者兼具的。没有真情实感的不是诗,没有艺术感染力的也不是诗。

那么,究竟诗是给谁看的?先自己看,自己看着是自己的真情实感,再给别人看是否有艺术感染力。

真情实感是自己可把握的,感染力是自己创造力的体现。创造力不够,真情实感表达的也不会充分。所以,诗歌,仅有真情实感不行,仅有技术手段也不行。只有依靠技术手段将真情实感有效地呈现,诗才完成。

诗,作为文学式样,最终还是要给大家看。

69

我曾多次在讲课中强调:写作,尤其写诗,要使用自身的直接经验。这是必须的。但是,我也一再强调:写诗要和事实有距离。这个距离是用你的想象力来填补。后来,就这个问题让许多学生课后纠缠我。问我,究竟是使用直接经验还是用想象。我真想当面告诉问我的学生,你太无才了。

诗人写诗,不能只表现已发生过的事件、记录已逝去的时间,就是不能完全使用已有的经验,要在审美中表现出一些超现实和超经验的东西来。这是诗歌最具魅惑的力量。

忠实于事实和合理使用想象,都是诗歌创作的必须。

70

朋友Q君和我说,他读到一篇微型小说,大致的内容是:一个人离婚再娶了,但过性生活还要找前妻去。说着就嘿嘿地笑。我知道,这小子就是离婚再娶的,它究竟讲的是小说内容,还是他自己,我也懒得去判断。

有一则寓言似的故事:说有一个人总觉得自己家以外的世界很精彩,外边的风景一定迷人,于是就离家出走;一边走还一边叨咕,人生的美妙之处,就在于不断有新的刺激与新的追求。他走啊走,走了一处又到一处,有些精疲力竭了,到了一个地方发现这里很亲切、很舒适,于是停下来定睛一看,哦,原来地球是圆的,我又回到自己的家啦。

这种经历是时下许多人都体验过的,尤其是那些离了婚,又重归旧好的人。

我从不对离婚持有异议,我认为离婚就像人生病了要去看医生一样正常,或者是把强贴在信封上的邮票再撕下来。我不想讨论离婚的种类问题,只想说,是否所有离了婚的人都是义无反顾,都与前妻(夫)藕断丝也断。

在中国,离婚不仅是两个人的事。我们这个民族受儒、道两家几千年的思想教育,骨子里都长满了“忠孝仁义”“相夫教子”的意识,所以,离婚就要受到父母、亲朋、单位尤其是婚生子女的制约,据我所知,有许多离异后又重归于好的双方,都异口同声:“为了孩子。”

我这个朋友Q君,离婚后和一个比他小很多的女孩及他的婚生子一起生活,他本想通过一段时间的磨合,让孩子与这位候补女主人有一些感情,可情况恰恰相反。刚开始,生活得还算平静,仅两个月,情况变了,孩子开始用他生母的优点来比较“候补妈妈”的缺点,于是开始恶作剧,在“候补妈妈”的被窝里扔图钉,把痰桶放在梳妆台上,等等;“候补妈妈”明白了,对Q君说:“我能给你爱情,却不能给你正常的家庭生活,我还是走吧。”Q君很沮丧,也很无奈,女朋友走了,理想的爱情受到现实生活的严酷打击,他开始反思。

人世间真的有实实在在的爱情吗?这种二度梅的爱情能带来孩子的健康成长吗?若不管不顾随爱情鸟飞去,是不是会成为千夫所指;会不会除了爱情鸟就一无所有。他拍打着自己的脑袋,低头了。在他孩子的要求下,他又接回了前妻。一段时间后,我问他:“过得怎么样?回头草感觉如何?”他深有感触地说:前妻很实际,生活过得踏实,虽然没有女朋友那么浪漫,但是生活的内容还是油盐柴米醋;更重要的是孩子的情绪很稳定,学习成绩也很好;我也不那么累。

面对Q君的这件事,我们有些朋友替他拍大腿惋惜,也有些朋友竖大拇指称赞。其实现实生活对精神生活的破坏与逼迫是古今中外皆有的,“化蝶”和“孔东南飞”不是家喻户晓吗?所以明知是地雷何必踏响它。

离异了再合好,情况是各异的;但有一点是相同的,那就是双方都比较了解,都能宽容对方的缺点。

我觉得,离婚了再合好,是一次婚姻的革命,是离异双方对感情生活和现实生活的再认识。从现实生活的情况上看,离婚的事,是无可避免的;因为人在青春期时谈恋爱,是很容易犯错误的,离婚是对青春期错误的更改。改正错误的方式有很多种,但复婚未必就不是一种好方式,尤其对已有了孩子的双方。复婚能免去再次恋爱的失误,复婚能双方齐心协力共同担负起抚育孩子的社会责任。当然,复婚可能对某些人的精神生活带来残酷的伤害,但是“乌托邦”毕竟是“乌托邦”,现实生活就是锅碗瓢盆的现实。

我不想回避一个现实,就是无论男人女人,看见或遇到让自己心仪的人,难免怦然心动,(有人说,男人看到美妙的女人,若不心动就不算是好男人。)但我觉得,一个有家庭、孩子、婚姻约束的人,应沿着一条大路走下去,路边有些花花草草风风景景可以停下来看看,也不必责怪那些因一时心动走下大路玩耍一番的人,只要他能回到那条大路上继续往前走。

这条大路是双方最能放得开手脚的路。“安家立业”,安家是立业的保障。

有道是,“天涯何处无芳草”,我认为回头未必不芳草,只要双方以自省、宽容,奉献为怀,“回头草”是双方再恋爱的捷径。当然,双方若已有“深仇大恨”并“咬牙切齿”则另当别论了。

猜你喜欢

孟子庄子
磨刀不误砍柴工
《庄子说》(二十三)
《庄子说》(二十二)
《庄子说》(二十)
《庄子说》(十八)
《庄子说》(十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