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远足后的德育

2014-03-28姚志忠

中小学德育 2014年3期
关键词:腊子口班会经历

姚志忠

这是十几年前的事了。当时我不是班主任,但和有个班的同学关系很好,我是他们的语文老师。有一天,班上的几个孩子决定,利用三天的假期,骑自行车去游腊子口。他们把这一决定告诉了我。

听到这个消息后,我的第一反应是劝止,因为近百公里路程,而且不少是盘山公路,其中潜藏的不安全因素显而易见,但他们又反对成年人跟着。这就不免让人担心:遇到问题他们能做出正确判断并合理处置吗?另外,虽然他们充满朝气,但多年的应试教育决定了他们的体能不会很好,他们是否低估了困难?我一个一个提出问题,他们说这些问题他们早就考虑过了。他们五人中,有一位的父亲是林场职工,他已多次跟随父亲走过这条路,可以说路况很熟,沿公路走,迷路是不可能的。类似远足他们也经历过,只不过没有这次路程长罢了。自行车做过检修,且还准备了工具包,想来也不会有大问题。体能问题可以问问体育老师,他们可是足球爱好者。再有,这些疑虑家长已经问了N遍,他们都费尽口舌说服了。准备这么充分,还会有问题吗?

事实上,我也被说服了。这些年,孩子们在家长和学校的双重“关爱”下,所有的生活内容就只剩下吃饭、学习、睡觉。这与其说是爱护,不如说是禁锢。他们能有这想法,并付诸实施,体现了他们的探索天性;决策的过程,冲动的成分少,理性的成分多,也反映出他们人格的成熟。

肯定了他们的想法后,我又提出了一些建议,包括经验上的,技术上的,以及出现解决不了的问题后的求助途径等,并要求他们出行前找那位林业工人细谈,听听他的建议。

他们满口答应。在求得班主任和家长同意后,他们如期出发了。这三天,我的心一直挂在他们身上。当时手机还不普及,他们也没法联系。三天后,到校的第一时间,就是看他们回来了没有,结果当然是五个人一个不缺。

我急切地把他们叫到办公室,问这三天的游历情况。他们也非常兴奋,争着述说远足的一些趣事,甚至糗事,叽叽喳喳,让我应接不暇。

出于语文老师的职业敏感,我灵机一动,说你们这样争先恐后,我也听得不得要领,不如你们把经历分别写出来吧,因为你们虽然参加的是同一个活动,但看到的、想到的肯定都不一样。这也不是游记作文,不用考虑写法,想怎么写就怎么写。

这个任务显然没什么压力,他们都很痛快地答应了。

没想到,他们熬夜作业,第二天就把作文交上来了。我说又没限定时间,急什么呐!他们说,越写越兴奋,一写开就收不住笔了。有几位本已睡下了,忽而想起还有细节没写上,就又起来补写。

我深受感动,想想这种状态他们以前可从来没有过。这,恐怕就是写作的真境吧。

看他们的作文时,我的感触更深了。果不其然啊,虽然经历一样,但每个人的感触都不同。比如精疲力竭时到底怎么办,怎么拦车,怎么说服司机捎他们一段,各人想法迥异;再如投奔本地农户时怎么弄饭吃、找住处,也有很多小争议;临回家时,怎么将没用掉的给养送给那个农家,农家小孩又如何欢天喜地,他们也想了很多。

可以说,篇篇是美文,个个超常发挥。但这次远足的成果,仅限于写一篇文章,影响似乎还太有限。于是我和他们班主任商量,召开了一个主题班会,让五名“勇士”向全体学生讲述他们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想,以期更大程度地提振班级士气。

没想到这却颇费了一番口舌。他们说这是自己的成长经历,不好意思在人前显摆。我说这不是显摆,这是又一次锻炼,对口才和表达的锻炼;又是一次提升,对更多人精神境界的提升。生活经验应该共享,许多大作家不正是这样的吗?而且,你们的这种“腊子口精神”必然会对全班同学带去激励,甚至这种良好影响会波及全校,这不是做了一件别人想做又做不了的好事吗?

他们最终答应了。班会开得很成功,看得出其他同学脸上的振奋。会上,他们还产生了一个想法,就是高考过后再去回访那户村民,看能不能尽自己力量帮上点忙。最起码,给那个小孩送点书和文具。

全班掌声热烈。

而那几篇流动着精气神、充满着生命感悟的文章,我也没有变成“私货”,而是郑重其事地在班级学习园地里设立专栏张贴了出来,还亲自配了花边和简图,加了前言。这期专栏成为大家印象最深的一次班级文化活动。

那次远足,别说对参与其中的学生影响深远,就是对我而言,它也是从教经历中一片光彩夺目的风景,至今仍历历在目。这几个学生,有几个后来也从事了教育工作。我想,这次远足必然会成为一种弥足珍贵的人生哲理,终生激励他们。

那次远足之所以让我难以忘怀,还因为在其后的十几年里,遇到的学生都已经是被九年应试教育揉透了的“面团”。他们承受着巨大的无奈,该反抗的早已反抗过,且毫无效果,因此只有麻木地遵从规范,乖乖地走向高考。可以说,那次远足,也是我教学生涯中的一声绝响。

这次远足给了我诸多启示:一是在可能情况下,对学生出发点良好的“突围”举动应留一点缝隙。教育是一个让人走向完善的过程,应试不应该成为唯一内容;二是学会生存比学会知识重要万倍,道理是在生活中悟出的,而不是在讲台上灌输的;三是教师要顺风扬帆,教育的天地很宽广,别局限于教室之内;四是教育的艺术在于不着痕迹,不能为教而教,生活处处是课堂。

(作者单位:岷县一中 甘肃定西 748400)

责任编辑 余志权

猜你喜欢

腊子口班会经历
鹧鸪天·参观腊子口战役遗址有感
很多事你只能独自经历
班主任如何有效开展主题班会
初中生主题班会创新策略
我经历的四个“首次”
突破腊子口
——红军长征故事之五
回忆我的打铁经历
激战腊子口
主题班会共话中国梦
微班会:管窥班会的现实与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