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黔江城市峡谷:价值深挖与作用发挥

2014-03-28姚元和

长江师范学院学报 2014年2期
关键词:黔江峡谷

姚元和

(中共重庆市委党校黔江分校,重庆 409000)

黔江城市峡谷:价值深挖与作用发挥

姚元和

(中共重庆市委党校黔江分校,重庆 409000)

重庆市黔江城市峡谷是全国范围内稀缺甚至独绝的自然人文资源,具有自然审美、生态调节、洞穴探险、绝壁攀岩、民俗体验、道德感化等丰富多向的价值和功能。把黔江城市峡谷打造成全国首个城市峡谷公园,是黔江实现 “东方卢森堡,中国峡谷城”的城市主题和城市特色的有效途径,是实施主体功能区战略的重要抓手。同时,要处理好城市峡谷公园与城市周边山体、水体、湿地和地标的关系,使城市峡谷公园与建筑、自然、人等要素之间形成互生共赢的有机整体。

黔江城市峡谷;价值深挖;作用发挥;互生共赢

一、黔江城市峡谷具有独特的审美价值

黔江城市峡谷具有独特的自然美和文化美。从自然之美看,它可以媲美卢森堡的佩特罗斯大峡谷。黔江城市峡谷北起老城,南经黔江河,进入阿蓬江入口上游处,连接城市峡江旅游景区,全长8千米。规划面积为7.4平方千米,峡谷平均深度为200米,最高深度为500米。它既是国内唯一跨越7个地质年代的地质区域,也是全国乃至亚洲唯一在城市中行进的峡谷。同时,它也是黔江城市发展由 “黔江河时代”走向 “阿蓬江时代”的胎记。佩特罗斯大峡谷最深切割只有60米,宽度只有100米,单从险峻而言比黔江城市峡谷要逊色得多。黔江城市峡谷融峡谷、瀑布、悬崖、溶洞、水潭、森林于一体,景观集中,奇险多姿,令人惊叹叫绝。从文化之美看,这里佛教文化与儒家孝文化交相辉映。其核心地带的南边有酉阳山,是黔江古十二景之一;北边有狼山 (明朝以后称插旗山),峡谷口的绝壁 “岩堑”(当地土语,指岩壁上的低凹处或缝隙,可在里面存放柴禾、粮食等,可修建简易建筑、躲避祸乱等)上修有观音阁一座,历来香火旺盛。这里人文景观丰富多彩,有柳孝台、观音阁、文峰塔、摩崖石刻、栈道石级等。这里流传着许多动人的历史故事和神话传说。如汉孝廉柳敏 (亦说柳映芳)的故事、狼山野狼的故事、兰玉征黔的故事、土石二城的故事、插旗山的故事、王良鼎刻壁的故事、公母山的传说、水仙洞犀牛的传说、马鞑塘的传说、宝塔镇河妖的传说等。这里还是高句丽国权臣泉男建流放之地,是武陵山区 “流放文化”的一个缩影。《资治通鉴》卷201载:唐高宗乾封三年 (668年)“高句丽盖殊文次子泉男建流黔中,死于狼山”。又 《彭水县志》说:“总章元年 (668年)12月,高 (句)丽知留后事泉男建被流放来黔州。”据上述史籍记载考证,泉男建被流放的确切地址也就是黔江城东插旗山一带。

二、黔江城市峡谷具有丰富的实用功能

黔江城市峡谷实用功能丰富,主要表现在:其一是城市净化功能。黔江城市峡谷是黔江的血脉和心脏。它像一根血管,把三大城市组团连接在一起。在这根血管中,黔江河、阿蓬江就是城市的血液。血液必须干净,如果让城市峡谷成为污水横流、臭气熏天的“龙须沟”,不但人们的亲水冲动被抑制,反而会避之唯恐不及。黔江城市峡谷由于位于城市中心,是黔江的心脏,身处峡谷,仿佛能听到城市的心跳。它应该是黔江的 “绿心”,是植被茂密、森林覆盖率高的典范。其二是休闲娱乐功能。依赖这里的地形地貌,可以举办科考探险和国际攀岩活动。从科学探险看,这里有一个溶洞,过去叫 “牛洞”,现在叫 “水仙洞”,为巨大的网状地下洞穴系统,洞内系统结构复杂,洞中岔洞、石笋、钟乳众多,怪石崚峋,可通行线路很长,曾有人在里面行走三天三夜未找到出口。洞内长达两米的鹅管在国内罕见,在洞口北东的竖井内占地近两万平方米的大厅国内少见。这里动物活动痕迹也很多。除了有成千上万的蝙蝠外,在暗河和水塘里有全身透明无色的虾和白色透明蝌蚪。因此,只要精心打造,这里不但能成为重庆市旅游新锐之所,还能成为渝东南地区洞穴探险首善之地。黔江城市峡谷悬崖峭壁,刀劈斧削,垂直高度高,举办国际攀岩锦标赛,发展拓展训练项目得天独厚。这里还可以建立青年户外游乐场所、露天电影院、露天营地、酒吧、国际青年旅社等,打造为全中国最浪漫的城市,让游客在现场体验土家哭嫁歌、山歌、情歌的氛围中,增进友谊,收获爱情,让黔江成为一见钟情发生率最高的城市。其三是道德教化功能。黔江城市峡谷既有 “慈悲为怀”的佛家生态文化,又有 “百善孝先”的儒家伦理文化。结合黔江建设低碳生态城市,可以在峡谷景区设计建造全国第一个低碳生活体验馆,通过展示 “碳的世界”、“全球暖化”、“低碳的城市”、“低碳的生活”、“低碳的技术”、“低碳的未来”、“低碳的黔江”等场景,设计一批参与性、趣味性强的低碳游乐项目,促使人们践行低碳生活、建设生态文明。利用汉孝廉柳敏尽孝的故事,设计建造中国孝文化博物馆。通过展示 “孝经典”(《孝经》、《论语》等)、“孝道德”、“孝故事”(《二十四孝》等)、“柳敏尽孝”、“当代孝生活”等场景,弘扬中国传统的孝道,促进和谐社会建设。特别是柳敏尽孝的故事要发掘好。汉孝廉柳敏伐薪奉母,在狼山下遇仙获沉香木的故事,衙门坊间都很欣赏,封建时代多任知县亲自赋诗撰文,研究考辨,集资修台筑亭,褒扬渲染,使之成为一位千古孝子,奉为孝顺的楷模,辑入县志,教化民间,流传至今。进士出身、清乾隆三十二年 (1767年)署职黔江知县、渝东南翼红薯的引种者和推广者翁若梅,就筑过柳子台,在其 《题柳孝子碑阴》等诗中对柳敏大加褒赏。此诗序文叙述了柳敏伐薪奉母得到好报的故事:“汉孝廉名映芳,谥庄敏,黔江人。家贫,负薪奉母。忽遇老人引至酉阳山中,指一树曰:月伐一树,足供母膳。柳从之,持入市,识者知为沈香,重价以购,母膳得不缺。有司闻之帝,诏征不起,其守身事亲如此。”沈香,即 “沉香”,珍贵树种,被誉为 “植物中的钻石”。翁若梅在他的 《筑柳子台成,访其墓而不得,感而赋此》一诗中表达了对柳敏的仰慕之情:“伐石新刊吊古文,孝廉遗迹散如云。沉香不长当年树,丰草还迷数尺坟。欲禁采樵怜处士,空烦下马拜征君。酉阳山上频惆怅,聊对斜晖荐藻芹。”

三、黔江城市峡谷决定了黔江城市特色

城市特色,就是那些铭记在人们大脑中最恒久并能传承下来的记忆。城市特色既是城市的魅力所在,也决定着城市持久的生命力和竞争力。一座没有特色的城市,会在城市发展的历史长河中被人们遗忘,会因为平庸在竞争中败下阵来,而成为冰冷的建筑遗骸。一座城市的特色受到自然地理、人文景观、建筑风格、城市地产等因素的影响。对黔江来说,自然地理和民族风俗,是影响城市特色最重要的元素。

现在,很多城市都通过主题定位来传播城市特色。主题定位是对城市发展方向性的描述和城市特色的概括。综合国家和重庆层面对黔江的发展战略表述和已有的一些研究探讨,可以先把黔江城市各个层面的定位进行厘清,然后再进行提炼概括,得出一句简洁好记、朗朗上口的主题词,让人一听到这句主题词,就想起这座城市。黔江的城市主题定位可以从六个方面加以考察:①自然地理定位:四省市边区咽喉,武陵山区交通枢纽;②历史文化定位:重庆市唯一的少数民族行政区,土苗风情与城市文明交相辉映;③旅游形象定位:峡谷峡江之城,清新清凉之都;④发展目标定位:渝东南翼中心城市,武陵山区重要经济中心;⑤城市产业定位:以新型特色工业为主导,建成国家级经开区;⑥城市功能定位:低碳生态,宜居宜业。在这六个方面的定位中,最能代表黔江城市特点、最难被渝东南翼和武陵山区复制的,应该是武陵山区交通枢纽、黔江城市峡谷、国家级经开区和低碳生态。因为有武陵山机场,黔江作为渝东南翼交通枢纽已是一骑绝尘,作为武陵山区交通枢纽,黔江因为正在构建 “一空五高六铁”的综合运输大通道,在武陵山区也有一定优势。黔江城市峡谷是拜天所赐,就像小南海地震遗址湖一样是全国罕见的自然景观,同时兼有黔江城市湿地——阿蓬江国家湿地公园横贯老城和新城。峡谷与湿地这两种稀缺资源交汇于一座城市,这在全国独有。黔江经济上的话语权,依赖于把正阳特色工业园区打造成产值达千亿的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而低碳生态城市是对黔江城市品质的一种规定,也是在城镇化率较低的情况下另辟蹊径、实现跨越发展的路径选择。但站在全球和全国的高度来观察,黔江无论是打交通牌还是经济牌,都不能突出城市特色,只能打自然资源牌,即把目光锁定于城市峡谷景观、城市湿地景观和低碳生态景观,从中挖掘和提炼出黔江城市主题定位。

基于以上思考,黔江城市定位可表述为:“东方卢森堡,中国峡谷城。”其中,峡谷、峡江、湿地、森林是实现主题定位的四大自然元素,体现了城市的自然美、文化美、生态美,做好了峡谷、峡江、湿地、森林四篇大文章,黔江的城市特色就会浓郁起来。

四、把黔江城市峡谷建成城市峡谷公园

黔江城市峡谷是全国范围内稀缺甚至独绝的自然人文资源,是彰显黔江城市特色的重要载体。它是中国的,也是世界的。要有 “中国独绝,世界共享”的胸怀,通过旅游开发,把这个 “养在深闺人未识”的大宝贝奉献给世人品鉴。最终的建设目标,就是把黔江城市峡谷打造成全国首个城市峡谷公园,实现 “东方卢森堡,中国峡谷城”的城市主题定位。

首先,把黔江城市峡谷打造成国家5A级景点。充分挖掘其自然人文资源内涵,着力于景致观赏、洞穴探险、绝壁攀岩、民俗体验、文化创意等方面的设施建设,吸引中外游客,营销城市。目前,结合景观设施、道路等基础配套工程建设,要加快实施 “清水”工程,对老城区实施雨污分流改造。大力推广低影响建设模式,多建下凹式绿地,运用好排水防涝数字化和雨水循环技术。同时实施 “绿心”工程,在道路建设和景观改造中,尊重自然环境,不人为损坏这里的一草一木。同时加大城周绿化工程实施,把城市峡谷的绿化作为重点。通过 “清水”工程和 “绿心”工程的实施,努力把黔江建成 “可以安放心灵”的地方、真正彰显现代城市的诗意栖居。其次,把黔江创建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完善城市旅游业发展规划与发展机制,加快对旅游产业的投入和支持,提升城市的现代旅游功能,保护城市的生态自然环境,建立城市旅游业管理体系,加快城市旅游业文明建设,提高城市旅游收入水平。第三,把黔江建成武陵山区首个低碳生态城市。在高层建筑中,确立最佳建筑朝向,最佳通风、采光指标,同时兼顾建筑美和庭院美。所有新建筑都必须是低碳建筑,在建筑技术上采用水空调、太阳能屋顶等低碳、节能新技术,最大限度地做到节约资源,包括节能、节地、节水、节材,保护环境和减少污染。包括公共建筑、道路车站、文教医疗、园林广场等公共设施,必须100%拥有无障碍设施。生活垃圾全部要进行分类收集,同时,所有生活垃圾都要经过填埋、焚烧等无害化处理。90%的生活污水要经过集中化处理,让市民生活的环境更洁净。公共建筑全部安装能耗监测器。安装能耗分项计量装置等能耗监测器,使空调、照明、用水等方面的能耗一目了然。新建的政府办公建筑和大型公共建筑,要全部纳入城区能耗实测监控系统。同时,要加快建设低碳交通,发展生态工业,开发清洁可再生能源,构建绿色物流业。

五、处理好城市峡谷公园与周边环境的关系

从黔江城市峡谷到城市峡谷公园,已不是单一景点建设的概念,而是把城市规划区全域都纳入城市峡谷公园进行打造,是点与面的结合。比较有趣的表述是:首先,黔江城是一座公园;其次,黔江城是一座峡谷公园;第三,黔江城是一座中国首个、世界闻名的城市峡谷公园。因此,在规划和建设中,一定要处理好城市峡谷公园与周边环境的关系,使整座城市中的建筑、自然、人三者能形成互生共赢的有机整体。

其一,处理好与山体的关系,让城市天际线清晰。黔江境内海拔1 000米左右的山体就有17座,城市核心区处在群山环抱之中,老城东边有酉阳山,主峰海拔1 074米,与之相对的是插旗山,两山在民间被称为 “公母山”;老城北有仰头山,清 《四川通志》称“羊头山”,主峰海拔1 161米;老城南有三台山,三峰并峙,“如三台拱级,文星朗耀”,曾是黔江古十二景之一;老城西是武陵仙山,主峰海拔1 092米;老城西是情侣山,已建成城市生态公园。无论旧城新城,城周山脉植被良好,森林覆盖率较高,既是城市的肺叶,也是城市的眼帘。为了畅通 “通视走廊”,城市建筑 “海拔”不能过高,总的原则是既见城又见山,从城市的每一个角落都能看见青山的轮廓,能够随时感受到自然的存在。因为多了郊野感,居住在城市里的人才会感受到大自然的恬淡和闲适之美,不会再整天埋没在 “水泥森林”之中。当然,保护好城市的天际线并不是说一味不准建高楼,那样也不符合现代化城市的要求,而是在规划上有城市天际线意识,要在营造合适的天际线与建造高大建筑体之间找到平衡点。对黔江来说,位于城周的酉阳山、插旗山、仰头山、三台山、情侣山等,不但要保护好它们的原有风貌,还要构筑通视走廊,既让人看得出去,又让人看得心驰神往,流连于森林等自然美景。

其二,处理好与水体的关系,让城市灵气弥漫。黔江城市处于河谷与江畔的狭长地带,与水体的依存度很高,河流走向成为城市的自然分割线,桥梁和房屋建筑成为城市主要参照物。因此,要利用好水体的优势,助长城市的灵气。黔江水系,以八面山为分水岭,东南为阿蓬江、诸佛江支流,西北为郁江支流,均属长江水系乌江支系。流经老城的黔江河又名七十八溪水,源出八面山麓的山王庙,至舟白入阿蓬江。由于水流量不大,每年夏冬,流水枯竭,致使河床裸露,泥沙淤塞。而流经新城的河流,除黔江河,就是阿蓬江。阿蓬江在黔江的流域面积达1 583平方千米,占全区面积的66%,滋润了舟白、正阳、邻鄂、蓬东、冯家、濯水、阿蓬江7个街道、乡镇,称为黔江的“母亲河”实不为过。对老城来说,由于黔江河穿城而过,城市对水的依存度很高,水既是一种自然景观,又可以对它进行二度创作,重点是建设好 “亲水”设施,特别是要建设好污水处理工程,防止上游污水和城市污水向河里直排;保持河流健康,拆除河床上铺设的硬质材料及废旧拦河坝,恢复河底的自然泥沙状态,恢复河道的连续性以利于河底水生生物的生存及河水下渗回补地下水;重建受损或退化的河流生态系统,使城市河流恢复自然状态,营造水、水下生物、人、城市房屋和谐共生的条件。在风格上融入吊脚楼、风雨桥等少数民族建筑文化元素,布置荷塘、水车等一些田园风光,让城市文明和农耕文明有机衔接。对新城来说,阿蓬江虽然绕城而过,但由于其河床太低,有江难见江水,江城特色难以体现。可以通过 “引江入城”工程的实施,运用提灌技术把江水引进新城原有的沟壑汊港里,并广种芦苇、香蒲等适合水岸生长的植物。

其三,处理好与湿地的关系,让城市成为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乐园。黔江除了峡谷,还有一个得天独厚的优势,就是处在阿蓬江国家湿地公园核心功能区内。一座中等城市建立在一座国家湿地公园核心功能区内,这在全国实属罕见。如果城市规划基于这种认识来行动,黔江的城市内涵一定会更加独绝。从建设来说,建造多处人工湖泊来疏朗城市建筑密度,营造鱼翔浅底、万鸟来朝的自然生态景观;在临近城市的一线水岸广植柳树,以弘扬黔江人爱柳的传统 (清朝时即在县城建有 “张公万柳堤”),打造 “中国柳城”;在江岸浅水区种植芦苇、竹子等植物,建设白鹭栖息地和观赏区;在城郊建立自然生态教室,打造农场、荷塘、果园等,体现 “田园城市”韵味。由于新城的不断拓展,今后城市建筑将逼近江岸,有可能造成对原有河道自然形态的损害,必须履行好对国家湿地公园的保护责任。如对阿蓬江河道形态和河床进行必要的修复时,一定要保持其自然弯曲形态的河道、自然的流路和有着不同流速带的水流,保持河流低水河槽的蜿蜒形态,使河流既有浅滩,又有深潭,造就水体流动多样性,以有利于生物的多样性生存。

其四,处理好与地标的关系,让城市留给人更多的记忆。城市地标应该具有清晰的文化指向和丰富的文化信息,有独特的地域、人文、地理和场所意义。好的城市地标不一定大,不一定高,不一定有炫目的外表,但它能够使人产生强烈的归属感,认同其内在的精神价值。黔江建设城市地标有两个着力点:一个是老城区的三叉河地段,适宜于拓展城市滨水空间;一个是正阳新城行政中心区域,适宜于设计建设大型公共建筑。一个城市的滨水空间是城市建筑硬质界面和水体软质界面的过渡空间,也是城市的开放空间,往往具有城市 “窗口”的作用。三叉河地段是两条河流交汇之处,在三桥合围范围内通过建设亲水栈道、园林景观、艺术墙景观雕塑、绿化苗木、景观灯饰、风雨廊桥、路面铺装及临河面房屋外立面改造,再造城市滨水空间,打造集休闲、观光、娱乐、购物等多种功能为一体的巴渝民族风情街。目前这项工程基本完成,但商业业态调整培育工作进展不大。另一个可以作为城市地标加以规划建设的项目就是新城会展中心。黔江新城会展中心是一个以常年会展、展示、演出功能为主,兼有会议、商务、旅游、休闲运动功能于一体的城市综合功能服务区,是发展会展业的基础平台,也是知识、思想和文化交流的重要场所。要大力培育会展品牌,在培养本土展会的同时,举办大型专业流动展会,不断丰富会展内涵,形成 “大会展经济”格局。具体来说,可以策划举办全国山地特色农产品交易会、武陵山区畜牧产品博览会、全国道地药材交易会等,进一步打造中国武陵山民族文化节品牌。将会展与城市及周边的旅游景点和旅游接待设施结合起来,发展会展旅游业。加快培育专业会议组织者(PCO),提高会展策划能力、组织能力和执行能力。

[1]四川省黔江土家族苗族自治县志编纂委员会.黔江县志[Z].北京:中国社会出版社,1994.

[2]陈 艳.城市公园景观空间特征分析研究[D].安徽农业大学,2012.

[3]殷 平.主体功能区协调发展理论与实践研究[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13.

[4]方起东,祝炜平.峡谷的自然地理特征与旅游开发研究[J].地域研究与开发,2002(2).

[5]梅再美,殷红梅.喀斯特峡谷区生态经济可持续发展途径探讨——以贵州省为例[J].贵州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2).

[6]姚元和.渝东南翼低碳生态城市建设研究[J].长江师范学院学报,2013(4).

[责任编辑:黄江华]

F290

A

1674-3652(2014)02-0039-04

2014-01-14

姚元和,男,重庆酉阳人,教授,主要从事区域经济学研究。

猜你喜欢

黔江峡谷
黔江:“三在一融合”精细化治理城市
太行峡谷之冠——八泉峡
峡谷里的悄悄话
国、市蚕桑“双体系”为黔江蚕业高质量发展献策
家蚕新品种“川山×蜀水”与“华康2号”在黔江饲养表现
峡谷阴谋
马岭河峡谷
峡谷阴谋
峡谷阴谋
基于AHP的渝东南生态保护区应急储备库选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