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教学方法微探

2014-03-28唐静

成才 2014年9期
关键词:诗歌散文诗歌作文

■唐静

《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教学方法微探

■唐静

《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编写说明指出:“《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是根据《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编写的一本选修课教科书,它是与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相配套的。为了使它对学生具有吸引力,并能够切实地培养学生的文学修养,提高学生的文言文阅读能力,采取了一些新的编排思路。阅读古代诗文,从以往的重在临摹仿效,转为偏重鉴赏和认知。古诗文学习的直接出发点,多半在于增进文化涵养,提高审美情趣;至于写作应用上的受益,则不像白话文那样直接。”于此而言,选修课教科书是对必修课教科书有益的补充、拓展和提高。

优秀的教材,只有合理安排方能运用得恰到好处,做到有的放矢。结合高考考纲要求,我们发现选修教材是针对高考进行试题练习的有效资料。特别是《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一书,可以给我们教学带来诸多的启示。

在教授《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这本教材时,常听有老师抱怨内容多、时间短,篇篇经典,难以割舍。其实,本教材的前言已明确指出:《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的编写就是为了适应学生学习古代诗文的需要,着重从文学鉴赏角度进一步引导学生阅读古代诗文。一切从高中学生实际水平出发,诗歌从“以意逆志,知人论世”“置身诗境,缘景明情”“因声求气,吟咏诗韵”三个方面入手;散文从“创造形象,诗文有别”“散而不乱,气脉中贯”“文无定格,贵在鲜活”三个方面入手,打破了一般文学史顺序,或作家文选式的编排方式,归纳专题的几个要点有助于初学者掌握运用。

基于此,我们不妨以高考考题为切入点,以题带面地来合理利用这本教材。

一、在自主研习中掌握诗歌鉴赏的一般方法

高考考纲对古代诗文阅读的要求是:阅读浅易的古代诗文。诗歌鉴赏的考察点主要涉及意象意境、思想感情、语言、表达技巧等。命题材料虽来源广泛,但以唐诗宋词为主,湖北卷在设题时还与教材相联系进行比较鉴赏,这就要求学生熟知并深入研究教材。《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对诗歌的要求是探究诗歌的旨意,把握诗歌的意境,体会诗歌的声韵,这些都为学生初步掌握鉴赏诗歌的一般方法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契机。

三个单元的诗歌,涵盖了很多名家名篇,篇篇经典,很难取舍。我们可以这样化繁为简:每单元围绕单元主题精讲精练一首诗歌,在探讨中让学生掌握一种鉴赏方法,其余诗篇在这种方法的指导下自主研习。

具体操作如下:教学《长恨歌》,可带领学生阅读和欣赏这首长篇诗歌的内容,让学生充分认识到其思想意旨的丰富性、情感表现的艺术性,掌握知人论世的方法。教学《春江花月夜》,要教会学生如何去评析诗歌中的情与景,掌握意象和意境这两个概念,初步掌握情景题的规范答题方式。教学《将进酒》,要教会学生在诵读中把握诗人跌宕起伏的感情,体会其中的韵味。余下的篇目可留给学生自己处理,以小组为单位,选取诗歌的不同考查点进行自主研究性赏析,要求所有篇目都自学到位,对理解有困难的问题整合后由老师集体讲解,最终各小组以论文的形式展示本组成果并在全班进行交流。

《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有别于必修课,它的作品注释后面列有“探究·讨论”题目,这些题目能帮助同学们在阅读鉴赏时打开思路、把握要点,也能在途径上、方法上作适当的提示或点拨。部分作品还有“相关链接”,能提供有关背景资料和信息帮助学生理解文本。这些都为学生自主研习提供了广阔的舞台。

通过这样一种教与学的方式,既可以弥补教学时间的不足,同时,学生通过自主研习也可以初步掌握一些诗歌鉴赏的方法,为高三诗歌鉴赏模块的复习打下一定的基础。

二、在模拟专题中积累文言知识

高考考纲对文言文阅读的要求是: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理解常见18个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理解句子在文中的含意,将个别文言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具有筛选文中信息、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综合能力。

测试的考题虽然在书外,但知识在书内。从命题选材上看,湖北卷以论说文或散文小品为主。《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中的散文板块为学生阅读文言文提供了丰富的阅读材料。在整体了解文本的基础上,我们不妨用设考题的方式带领学生学习文言文,提高他们阅读浅显文言文段的能力。这一板块的学习,我们可以选取其中的《项羽之死》《阿房宫赋》《六国论》《伶官传序》《祭十二郎文》《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项脊轩志》这样一些名家名篇,将高考题型(实词、虚词、信息推断、翻译)以学案的方式呈现出来,让学生在练习、思考中积累文言知识。余下的篇目交由学生自学探究,要求做好相关实词、虚词、特殊句式、词类活用以及人物事迹方面的笔记,以小组为单位,以单元为阶段,在师生交流中解疑、整理、积累,从而为高三知识迁移做准备。

三、在品评大家作品中提升写作能力

考纲对作文的要求分为基础等级和发展等级。基础等级要求为:符合题意及文体要求;感情真挚,思想健康;内容充实,中心明确;语言通顺,结构完整;标点正确,不写错别字。发展层级对文章的考查重在四项,即:深刻透彻、生动形象、富有文采、富于创新。

在批阅学生的作文中,我们常常发现这样一些硬伤:结构不严谨、内容不充实、语言不够优美、缺乏真挚的情感、不能揭示事物的本质等,这些硬伤通过反复的引导和练习是可以避免的。《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后三个单元分别从散文的形象性、散文的逻辑性和抒情性、散文的灵活性和趣味性着手,为学生写高分作文提供了无限的可能。

1.素材积累

在批阅作文时,那些能熟练将学过的课文作为素材巧妙运用到作文之中的文章总会让我们欣喜。学生阅读量有限、阅读时间有限,而作文中又需丰富的材料分析论证,这就需要学生在短时间内积累有效的素材,从所学的课文中积累是行之有效的方法之一。老师在上课时有意识地引导学生精炼地总结概述一系列人物的事迹,学生在作文时就可信手拈来地加以使用。如从《项羽之死》和《阿房宫赋》就可以理清关于项羽的一些事迹:火烧阿房宫、四面楚歌、霸王别姬、自刎乌江等。这样,通过有针对性地积累素材,学生作文时至少可以做到内容丰富、论据充实、略有文采。

2.情感真挚

宋代学者赵与时在《宾退录》中有这样一句话:“读诸葛孔明《出师表》而不堕泪者,其人必不忠。读李令伯《陈情表》而不堕泪者,其人必不孝。读《祭十二郎文》不下泪者必不友。”这些千古美文之所以能长久地引起我们的共鸣,在于其能以情动人。学生作文中最大的问题就是情感不够真挚感人。《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为我们选入了韩愈的《祭十二郎文》和归有光的《项脊轩志》,这两篇文章是于无声处见真情的典范,作者用说家常事的笔墨和意境来表达哀思、寄托自己的深情。我们不妨把它们当作作文课来上,通过文章的结构“关”情、细节“撩”情、语言质朴“增”情等教授学生通过细小事件来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做到于无声处见真情。

3.结构严谨

学生在作文中大多能将作文写完整,但在严谨度上还远远不够。在《中国古代诗歌散文》中,有不少在行文结构方面带有范式性、体现出议论文论证严谨特点的作品,比如苏洵的《六国论》和欧阳修的《伶官传序》。除了文言知识点的学习,在这两课的学习中,我们可以将重点放在分析全文结构特点上。《六国论》开篇点旨,采用三段式结构(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最后由论史到评今,层次清晰,结构严谨。通过提要钩玄,引导学生在作文时写出结构严谨的文章。

4.语言优美

高考满分作文除了材料丰富、论据充实、形象丰满、意境深远、见解新颖有创新等优点之外,最吸引读者的还当属它的文采。要想文章有文采,非一日之功,不可能一蹴而就,但我们可以引导学生从以下方面入手不断练习:用词贴切,句式灵活,善于运用修辞手法,多种论证方法的恰当运用等。

清代文学家沈德潜评价《伶官传序》:“抑扬顿挫,得《史记》神髓,《五代史》中第一篇文字。”欧阳修的这种抑扬顿挫的笔法,兼有长短句、疑问句、陈述句与感叹句,错落有致,一唱三叹,感情饱满,富于气势,是我们教学中需要深入学习的典范。

杜牧的《阿房宫赋》用铺叙、渲染的骈体文把阿房宫写得穷奢极丽,彰显着无穷的语言魅力。金圣叹评价它说:“穷其极丽,至矣尽矣!却是一篇最清出的文字。文章至此,心枯血竭矣。”是的,细细品味,在排比、比拟、夸张等多种手法的运用中,你甚至可以听到宫女凄婉的啜泣声、百姓无奈的叹息声、帝王骄奢的呵斥声、戍卒愤怒的呐喊声。这些经典的笔法,我们引导学生在语句通顺的基础上更应以这样的文章作为范本,要求他们在的品读感悟中尝试着增加文章的耐读性,让文采飞扬。

选修教科书是对必修教科书的补充、拓展和提高。只要我们合理地加以利用,就可以让我们的语文课堂更加绚丽夺目。

(作者单位:湖北省宜昌市田家炳高级中学)

责任编辑 王爱民

猜你喜欢

诗歌散文诗歌作文
诗歌不除外
第三届中国徐霞客诗歌散文奖在浙江天台隆重颁奖
有效整合教材,上好选修课——《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专题教学尝试
“新”“旧”互鉴,诗歌才能复苏并繁荣
诗歌岛·八面来风
从诗歌散文教学中塑造学生的家国情怀
浅谈《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选修课教学
诗歌过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