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含有“赤色”义的“非”声符字解析

2014-03-28雍淑凤雍晓燕

巢湖学院学报 2014年1期
关键词:赤色声符四库全书

雍淑凤 雍晓燕

(1 巢湖学院,安徽 巢湖 238000)

(2 宁夏中卫黑林学校,宁夏 中卫 755000)

以“非”为声符的字,有的具有“飞”义;有的具有“违背”义;有的具有“交错”义;有的具有“成双成对”义;有的具有“隐藏”义;有的具有“赤色”义。本文拟先解析《说文解字》(以下简称《说文》)中收录的含有“赤色”义的“非”声符字,再探析“非”声符字含有“赤色”义的来源,最后解析《汉语大字典》中收录的《说文》以外的含有“赤色”义的“非”声符字。

1 《说文》中收录的含有“赤色”义的“非”声符字

《说文·羽部》:“翡,赤羽雀也。出鬱林。从羽,非声。 ”[1]《一切经音义·卷十六》:“雄赤曰翡,雌青曰翠,出鬱林。”[2]《说文通训定声》(以下简称《通训定声》):“〈南方异物志〉:‘翡大于燕,小于乌,腰身通黑,惟胸前背上翼后有赤毛也;翠,通身青黑,惟六翮上毛长寸餘,其飞即羽鸣翠翠翡翡,因以名焉。 ”[3]《说文解字约注》(以下简称《约注》):“龚自珍曰:‘凡从非之字,古皆有赤义。若绯之为赤帛,琲之为赤珠,虽许书所未收,要之古也。’舜徽按:非声字多有赤义,其语根当为火,语转为燬,本书火部‘燬,火也。’非毁古声通。火之色赤,故翡从非声,训赤羽雀也。今音房未切,则由喉转唇矣。鬱林,汉郡,在今广西省境。”[4]

《说文·疒部》:“痱,风病也。从疒,非声。”[1]《宋本广韵·未韵》:“痱, 热疮。 ”[5]《说文解字义证》:“〈风俗通义〉:‘今人卒得鬼痱,杀雄鸡以傅其心上。’馥按:鬼痱者,北人谓之鬼风,皮肤小起,痒不及搔是也。风病也者,〈六书故〉:‘痱,风腫也。’……〈广韵〉:‘痱,癗,皮外小起。 ’〈字略〉:‘痱,癗,小腫也。 ’〈释诂〉:‘痱,病也。 ’……〈汉书·贾谊传〉:‘且病痱’。 颜注:‘痱,风’。 〈灌夫传〉:‘卽阳病痱’。 颜注:‘痱,风病也’。 ”[6]沈兼士说:“今人夏日肤生癗癧谓之痱子,其色赤。”[7]《约注》:“戴侗曰:‘痱,风腫也。贾谊云:辟者一面病,痱者一方痛。’舜徽按:痱之为病有二:贾生〈疏〉中所言,乃中风之后,手足瘫痪,不能屈伸者,医经谓之风痱,是也;其次,则皮肤病亦有名痱者,多发於夏日,即今之汗疹也。以其形小隆起为沙粒,湖湘间称为沙痱子,读扶非切,江浙间多读蒲罪切。”[8]宁夏中卫把因热而起的痱子叫“热颗子”,其色赤,又称“红疹子”。

《说文·艸部》:“菲,芴也。 从艸,非声。 ”[1]《说文·艸部》:“芴,菲也。 从艸,勿声。 ”[1]《尔雅·释草》:“菲,蒠菜。”[9]郭璞注:“菲草生下溼地,似芜菁,華紫赤色,可食。 ”[9]《尔雅·释草》:“蕢,赤莧。 ”[9]郭璞注:“赤莧,一名蕢。今莧菜之赤茎者。”[9]今安徽巢湖有苋菜,有白苋和赤苋两种。赤苋的叶子上有赤色部分,叶子脉纹呈赤色,炒或煮后,赤苋淅出赤色汤汁。 我们怀疑“菲”即“蕢”。 《集韵·微韵》:“菲,艸名,芴也,一曰艸茂兒。 ”[10]《通训定声》:“愚按:菲、芴同字,即蒠菜。 ”[3]《通训定声》:“按:(芴)即菲之或体,今附于此。 ”[3]《约注》:“舜徽按:〈诗·谷风〉:‘采葑采菲,無以下体。 ’〈传〉云:‘葑,须也;菲,芴也。下体,根茎也。’〈笺〉云:‘此二菜者,蔓菁与葍之類也,皆上下可食。’陆〈疏〉云:‘菲似葍,茎麤,葉厚而长,有毛,幽州人谓之芴。’然则此菜似葍而非即葍也,故孙炎但云葍類。 ”[11]《约注》:“段玉裁曰:‘音义皆同。’舜徽按:菲、芴互训,实即一语,‘芴’乃‘菲’之入声。 ”[11]“非”的本义是“相背”,所以艸分蘖而相背就加艸,“菲”有“草茂貌”义,正如《说文·艸部》:“薈,艸多兒。 从艸,會声。 ”[1]

《说文新附·糸部》:“緋,帛赤色也。 ”[1]

2 “非”声符字含有“赤色”义的来源

翡、痱、菲、绯,都有赤色义,古音都在脂部、帮纽。综合四字的特征与词义,结合《说文》糸部、草部所收录的一些字,联系词义的引申、变转,我们解释“非”字“赤色”义的来源如下,以俟方家指正:

2.1 梁启超认为:“其从番字衍出者:如分布种子为播,迻译异文为繙,改其旧态为翻,为幡,发有二色为皤,草分布茂盛为蕃,肉由生而熟为燔,二水洄漩为潘,此亦蒙‘八’形‘八’声而衍其义也。”[7]沈兼士先生对其评价说:“惟不知同从一声者亦往往有不同派之意义,如从番声之皤,老人白也;鼠番,《广雅》白鼠番;蟠,鼠妇也,似白鱼;皆有白义。其它,幡,书兒拭觚布;潘,淅米汁;盖亦均因白色得名;不必强为归纳一律释为 ‘分’也。”[7]据此我们可以判断,以“番”为母文的字可以分为两组,一组是以“番”的本义“分别”为核心的,而另一组是以“番”的假借义“白色”为核心。它们虽然采用同一母文的形体,具有相同或相近的读音,但它们的意义完全没有联系。我们辨别母文的标准是形、音、义三者具备,因此它们不应属于同一“母文”的外化字。那么,同样,“翡、痱、绯、菲”四字,都有赤色义,古音都在脂部、帮纽,它们都是以具有“赤色”义的“非”字为母文的外化字。

2.2 沈兼士《右文说在训诂学上之沿革及其推阐》中认为“赤义与交文之编织物义,借音无本字。”[12]杨树达说:“弟论赤字,依舌音双声转,则为赭,帾,杜,赨,铜,彤,丹,又依郝,捇,赫诸字读音,则赤有喉音,双声转则为瑕,鰕,霞,瑚,红,皆赤义也。是为一字,由音别分两类孳乳。又弟觉字得义于声,故义近之字,析其声类,往往亦相近,竟是一通则;拙稿亦颇详言之。”[13]

2.3 张舜徽认为:“非声字多有赤义,其语根当为火,语转为燬,本书火部‘燬,火也。’非毁古声通。火之色赤,故翡从非声,训赤羽雀也。今音房未切,则由喉转唇矣。”[4]“菲、芴互训,实即一语,‘芴’乃‘菲’之入声。 ”[11]

2.4 “假借是借用同音或音近的字来记录一个词,是一种不造字的造字。从实质上看,假借字属于表音文字。也就是说,人们是把已有的表意字或形声字当作一个音符来使用,仅用它来标示所记录的词的读音。由于假借字具有表音功能,因此它比较适用于由语音变转形成的同族词,尤其是常被用来记录意义抽象虚泛的音转同族词。甲骨文中已有不少同出一源的虚词性音转同族词就是用假借字来记录的。”[14]例如甲骨卜辞中的勿、不、弗、毋、非,“都是唇音字,皆表否定,只是用法互有异同,显然是一组有同族关系的否定副词,它们无一例外地借用了表意字”[14]。“汉语中最有代表性的虚词性音转同族词群为否定副词。在汉代以前,常用的表否定的副词至少有毋、无、不、弗、勿、非、未、莫、罔、靡、微、蔑、否等 13 个。 ”[14]“这13个否定副词主要是以唇音声母为基点,通过韵尾韵腹或声调变易孳衍而来。其中,有些语音变易可能是来自地域性的音转,还有些语音变易可能是与语法意义相关的构词构形手段的产物。”[14]“否定副词是由一个音转同族词群构成的一类虚词。 ”[14]虚词性音转同族词“勿”、“非”分别借用了表意字“勿”、“非”。《说文·勿部》:“勿,州里所建旗。象其柄,有三游。杂帛,副半异,所以趣民,故‘遽’称‘勿勿’。”[1]《系传》:“臣锴曰:今〈周礼〉作‘物’,假借。 ”[15]《古文字谱系疏证》:“‘物牛’,杂色牛。物之本义为杂色牛,引申为凡杂色之称。”[16]

总之,《说文》中的“非”声符字“翡、痱、菲、绯”含“赤”色义,其语根为“火”,火之色赤,“火”语转为“燬”,非、毁古声通,同音假借义。又,“勿”具有“杂色”义,非、勿读音相近,音转,同音假借义,非、勿共有“赤色”义。

3 《汉语大字典》收录的《说文》以外的具有“赤色”义的“非”声符字

总之,本文分析的《说文》及《汉语大字典》所收录的《说文》以外的含“赤色”义的“非”声字,可以说是以“赤色”义的“非”字为母文,加上一系列表示具体事类的偏旁为外部标志而孳乳、分化出来的母文外化字,它们正是反映了“右文说”的观点:声中有义。

[1] 许慎.说文解字[M].北京:中华书局,1963:75,103,26,23,278,196,147.

[2] 玄应.一切经音义[M].上海:商务印书馆,1936:738.

[3] 朱骏声.说文通训定声[M]北京:中华书局,1984:562,561.

[4] 张舜徽.说文解字约注(卷 7)[M].洛阳:中州书画社,1983:33.

[5] 陈彭年.宋本广韵[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1983:256.

[6] 桂馥.说文解字义证[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649.

[7] 沈兼士.沈兼士学术论文集·右文说在训诂学上之沿革及其推阐[M].北京:中华书局,1986:137,119.

[8] 张舜徽.说文解字约注(卷 14)[M].洛阳:中州书画社,1983:40.

[9] 纪昀,陆锡熊,孙士毅.钦定四库全书(第221册)[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158.

[10] 丁度.集韵[M]北京:中国书店,1983:123,1001,1096-1097,990.

[11] 张舜徽.说文解字约注(卷 2)[M].洛阳:中州书画社,1983:79.

[12] 何九盈.中国现代语言学史[M].广州:广东教育出版社,2005:530-531.

[13] 杨述达.沈兼士学术论文集·杨遇夫先生来书[M].北京:中华书局,2004:182.

[14] 张博.汉语同族词的系统性与验证方法[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3:4,211,212.

[15] 徐锴.说文解字系传[M].北京:中华书局,1987:190.

[16] 黄德宽.古文字谱系疏证[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7:3296,3168-3169.

[17] 纪昀,陆锡熊,孙士毅.钦定四库全书(第 224 册)[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198,133,132.

[18] 《续修四库全书》编纂委员会编.续修四库全书(第 233 册)[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3:722,597,596.

[19] 《续修四库全书》编纂委员会编.续修四库全书(第229册)[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3:137.

猜你喜欢

赤色声符四库全书
《四库全书考证》新近出版
赤色龙州
秦汉时期“迹”字声符的历时演变*——兼谈锡、铎两部通转及相关问题
赤色在中国建筑设计中的应用与发展
《四库全书总目》提要辨证五则
于敏中与《四库全书荟要》纂修
赤色邮政戳记的发现与考证皖西烈士陵园管理处
对外汉语教学中形声字声符特点的应用
英文摘要(Abstracts)
文斓阁《四库全书》两种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