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怎样提高孩子的写作能力
——一个妈妈老师的辅导策略

2014-03-28魏琼

成才 2014年9期
关键词:拉车课标习作

■魏琼

怎样提高孩子的写作能力
——一个妈妈老师的辅导策略

■魏琼

一般认为,习作是从三年级开始起步的,尽管课标兼顾了地域差别,把标准定位在“想怎么写就怎么写,想写什么就写什么”,但几乎每个三年级的老师都会对习作教学头痛不已。写作教学显现出一些较为突出的现象:一是学生难动笔,作品单调枯燥;二是费时低效,千人一面,没有新意;三是通过讲评、修改后学生整体习作水平仍然不佳。主要存在三个方面的问题:一是语言积累贫乏,主要表现为:识字量欠缺,阅读量不够,读写结合落实不到位;二是观察与想象的空间有限,主要表现为:教师解读教材的局限性导致写作形式单一,学生占有习作材料的途径狭窄;三是家庭教育跟进的缺失,主要表现为:家校合同做得不够,双方互相依赖。

课标从三年级开始出现“习作”概念,我认为这仅仅只是课程序列在概念上的一种表述。低年级的识字写字、阅读、写话、综合实践活动等,包括学前教育中五大领域的设置,都可以看作为习作。为了提升学生的写作水平,教师需要研究问题是:习作,从何时开始?如何开拓学生的写作空间?家校合作怎样做才有效?

一、听说起步,海量阅读,尽早训练“表达”

从宏观来讲,写作从孩子出生就开始了,方式是从阅读开始的。阅读,尤其是海量阅读能提升一个人的语文素养,这是一个不争的事实。

作为一名语文老师,也许比其他父母对语言文字有着更高的敏感度。和孩子一起读书是从他6个月开始的,也可以说是孩子教会了我怎样读书。刚开始和孩子一起读书也是偶然,我们的第一本书是买奶粉赠送的一本《小鹿找春天》。那本书特别有趣,有可以触摸的毛茸茸的小动物,有可以升起降落的太阳,还有可以动的湖水。在读书的过程中,我发现孩子对边读边感受特别感兴趣,尤其喜欢我讲到哪里他就摸到哪里,讲过几遍后我说一个“毛茸茸”,他可以用手触摸相应的位置指给我看,这给了我极大的鼓舞。在读书的过程中,他特别专注、安静。对很小的孩子来说,说话就是阅读。你怎么教他说,他以后就会怎么读。小时候我抱他出去玩,看见什么就说什么给他听。不是说简单的“灯”“树”“鸟”,而是尽可能说完整的、生动有趣的句子,并辅之以动作手势。比如说“路灯在这儿,他一晚上都睁着眼睛,给我们照亮呢!”“风吹过来了,她像妈妈的手摸摸你的脸蛋。”当他还不会说话时,你如果讲到灯,他会用手做一闪一闪的动作。当你用优美的、规范的语言与他交流,他就会把这些语言模块记忆在脑海中,当再次看都相应的场景时他会加以运用。有一天我们带孩子去江边玩,正值枯水季节,平时沉没在江底的石头都露出来了,上面有很多很小的贝类,我说:“哟,好多呀!”他说:“这是密密麻麻的。”当时他才两岁半,因为我给他讲过《糖果雨》,其中就有这么一个词,当我讲到这儿曾经对他说:“好多好多,一个挨着一个,数也数不清。”我们每天晚上睡觉前都有半个小时的睡前故事时间,每次讲故事我们都是让他也看着书,讲到哪里手指到哪里。在听的同时,他也接触到了文字,从我们的语气、表情、手势中慢慢培养了语感。在日常的游戏中,我们会经常谈到刚刚读过的书,那时他还不会用自己的话来说故事情节,但是他会把原文背下来,这样一来,那些美好的、丰富的语言就成了他语言的一部分。因为阅读起步比较好,他已经习惯了读书,而且非常喜欢读书。我印象中最深刻的一幕是:幼儿园中班那年当他看了《神奇校车》第一辑以后天天盼着第二辑快点买回来,那天书送到了,他兴奋地把书顶在头上在房间里疯跑大叫。正如惠特曼所说:“他看见什么,他就变成什么,于是那东西就变成了他的一部分。”

入学前我们已经在阅读这一块有了比较丰富的积累,读的内容比较广泛。除了绘本,还有大量的纯文字书籍。比如《彩乌鸦系列》《林格伦作品集》《王尔德作品集》《罗尔德·达尔作品集》等等。每个寒暑假我们也自己动手做“自己的绘本”。由他来画、说,也就是根据他画的内容自己编故事,我帮他用文字写在图画旁边,最后装订成册。一年级入学时,他的识字量明显比同龄儿童高,朗读流利,有较好的语感。

二、读写结合,不拘一格,积极拓展写作空间

在低年级的教材中,儿歌、排比段等语言呈现方式很多,也有很多想象的空间留给学生,读写结合这种方式已经能被绝大部分教师运用在课堂教学中。我在这里要阐述的是——读写结合一要常态化,二要富于变化。什么叫常态化,就是每日一写。每天以《日有所诵》为载体,读背一篇,再根据原文的内容尝试写。富于变化是指或续写一句,或仿写一句或创编一首,甚至可以是根据文字配图画。这样做至少有两个好处:一是训练快速思维的能力,二是训练书写能力。举个例子,一年级的《日有所诵》原文是:小猫拉车,老鼠不坐;黄鼠狼拉车,小鸡不坐;灰狼拉车,山羊不坐;老虎拉车,谁也不坐。儿子把它创编成:老鼠拉车,小猫来坐;小鸡拉车,黄鼠狼来坐;山羊拉车,灰狼来坐;我来拉车,妈妈来坐。我问他为什么他拉车妈妈来坐,他说因为妈妈是属虎的,妈妈一口把我吃掉了。还有“什么歌”原文大概是:“什么水不能喝”之类,一天早上起床给他穿衣服,他自己编到:“我穿衣服,衣服穿什么?衣服穿衣柜,衣柜穿什么?衣柜穿空气,空气穿什么,?空气穿鼻孔,一呼一吸。”这些他自己创编的小儿歌、故事,包括每天读背之后写的东西我们都会要他记录下来,一个学期过后翻翻书,每一页都有他的笔迹,他自己也觉得很有趣。无形中给他一个印象:儿歌、诗歌、小故事我也能写。

“乐于书面表达,增强习作的自信心。”我想,课标中关于习作教学的这条目标应该是这样达成的。

基于孩子的客观表现,我尝试在区级教研活动中推行这一做法。通过分析现状、细化目标,第一步抓阅读。阅读与习作应该是不可分割、互为所用的。2004年之前,我区很多学校老师还不能自觉用普通话进行教学,这直接导致学生从说过渡到写这个环节有障碍。有的学生作文甚至通篇是用方言写出的。我们通过常规听评课、暑期培训、试卷测评等多种干预方式进行追踪矫正,这种情况到2006年有了很大的改观。抓阅读的进程,还应包括低年级识字量的占有率、书写习惯及速度、朗读时效、写话练习等基础工作的干预测评,这样的目的是在为三年级习作孕育好的种子。

2010年孩子上小学了,他的语文老师也是一个爱读书的人,一直到现在上三年级还坚持为孩子们讲绘本、读故事、推荐好书。从上学的第一天开始她就让孩子们每天书包里带一本自己喜欢的课外书,准备一个“晨诵本”,通常一周由老师选择一首短小的儿歌贴在本子上,让学生根据儿歌配上图画并背诵儿歌。然后过渡到每周完成一篇“读写绘”——每周五老师在班上集体讲一本绘本,要求利用周末将你听到的内容画下来,或回忆原文写或仿写或续写或创编。

这种读、写、画相结合的方式很受孩子们的喜爱和欢迎,家长也纷纷参与到其中,每个周末在家长群里都有家长出一些好点子,协助孩子更好地完成这项作业。每个周一也因此成了孩子们最快乐的日子,因为可以展示自己的作品,同时也可以欣赏到其他同学的作品。课标第一学段关于写话着重强调的是“有兴趣”,这样一种方式很好地落实了这一目标。再往后,逐渐扩大范围,有时是绘本续写,有时是老师命题自由创作连环画,有时是根据季节变换写绘观察日记。俗话说万事开头难,在这样的训练氛围下,这个班的孩子从一年级开始就有了一个良好的写话开端——动笔不再是难事。

有了这样好的可借鉴的方式,加上我2011年带领骨干教师亲历杭州参加《亲近母语》论坛活动、市里其他实验校研究绘本阅读的成功经验,我区于2012年正式启动了“低年级绘本阅读研讨系列活动”,一大批热爱语文,热爱阅读,热爱研究的老师加入进来。从学生一年级入校开始就有意识地培养学生写的习惯,从抄书上的好句子,到抄同学的好句子,再到每天的“一句话日记”;从听故事,讲故事,仿故事再到编故事;从听写结合,画写结合,读写结合再到编写结合,老师们做了很多有益的尝试。2001版和2011版的课标在低年级有“写话”的要求,着重强调的是兴趣、习惯。在九年义务教育中习作教学实际上应该从学生一年级就开始纳入到日常教学中去。就这一点认识能普及到当前学校中的每个班级和老师,是很不简单的,我认为这也是习作教学研究多年来一个重要的成果之一。

一个学期后的跟踪调查结果显示:这样一种读与写结合的方式深受儿童喜爱,动笔真的不再是难事。

另外,教师还可采用自主选题,创意表达的方法拓展儿童的写作空间。

2011版课标第二学段关于习作教学的目标与内容提出了如下要求:“观察周围世界,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自己的见闻、感受和想象,注意把自己觉得新奇有趣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地内容写清楚。”在实施建议中提出:“为学生的自主写作提供有利条件和广阔空间,减少对学生写作的束缚,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鼓励写想象中的事物。加强平时练笔指导,改进作文命题方式,提倡学生自主选题。”

观察周围世界,这一点老师们在课堂教学中都会讲到,目前城市里的大多数家长也都能利用休息日带孩子出去见识体验。然而,春游之后写一次愉快的春游,运动会过后写一次难忘的运动会……这种目的性太明显习作任务通常不被学生接受。就我的理解,能运用语言文字,并把语言文字内化为自己表达所需要的部分,方式可以是说、画、写的结合,形式可以是一句、一段。即使当时不能成文也可以暂作记录作为后续习作的素材。以个案三年级下册的一篇习作为例:

春天的符号

又是一年春来到,一切都是新新的,亮亮的。

严寒离我们远去,温暖重回大地。你看,那枝条上的嫩叶随风飘荡,就像一个个可爱的小逗号;那勤劳的蜜蜂像一群冒号和引号在花丛中忙碌,好像每朵花都不是它要找的;那初开的花朵呢?是五彩的句号,她们睁着大眼睛,惊奇地望着这个世界。

最有趣的要数破折号了,他们拖着长长的尾巴在空中自由自在地飞翔。对了,他们就是五颜六色的风筝!瞧,那只长尾巴的绿米奇就是我放上去的。我先把风筝往上一扔,然后扯着线就跑,风筝也一点一点往上升,我飞快地跑风筝也欢快地跟我飞。春天的风真调皮,一会儿东一会儿西,于是我的米奇像喝醉了酒似的,在空中横冲直撞,然后挂在一棵树上。几个回合后,我的风筝终于稳稳地飞在天上了。最后它变成一个小黑点,和其他风筝混在一起,变成了一个走散的省略号。

我也想像风筝一样,乘着风飞上高高的天空。

对于三年级的学生来说应该是一篇不错的习作。老师的评语如下:风筝怎样放的?放风筝心情如何?挂到树上又是什么心情?老师之所以写这样的评语也是有原因的,因为这个星期老师布置的习作题目是《放风筝》。其实这个题目我在他写之前是知晓的,那天到东湖边去玩确实放了风筝,但他对当时早春的景色更感兴趣,通过观察非常流畅地写下了以上习作,我对于这篇习作也是持肯定的态度,表扬他观察仔细,想象奇特,一气呵成。后来他按照老师的要求重新写了一篇,我认为远不如此,这也可以看出为什么学生写出来的作品千篇一律了。至于是不是跑题,有没有完全按要求来写,这些在平时的练笔中都是可以有的放矢的。

关于有创意的表达主要是激发学生习作的持续动力。一、二年级的寒假我们都把他回老家过年、出国旅游的照片选择一部分冲印出来,按照时间顺序整理粘贴,他再根据照片内容或描叙场景,或写写感想,或回放事件……最后加上封面装订成册。这也让他在班上聚集了不少人气,越写越有劲。更为可贵的是:很多同学也效仿他的样子开始了自己的习作专辑,包括他其他兴趣班圈子里的一些孩子也在家长交流的过程中学到了这种方法,这对于我来说是很让人欣慰的一件事。

三、读书行路,指导练笔,家校合作更有效

“读万卷书”之后,只有“行万里路”,走出去亲自看一看,体验一下书中描述的情景。小学语文课程标准在第一学段写话中提到“留心周围事物”,在第二学段习作中提到“观察周围世界”。学校教育有局限性,不可能像《神奇校车》里的弗瑞丝小姐那样带领孩子去任何想去的地方。所以我认为目前在习作教学研究领域应该把课内习得方法作为教师的重要任务,这如同教给学生建房子的方法,然后用自己的语言积累去设计、分隔和装饰。近年来的各项研究也确实利用课堂教学在方法习得上取得卓越成效,但这样一讲,又出新问题了,“不讲之前写的东西有灵气没章法,讲了之后写的东西有章法没灵气”,又出现了“千人一面、新八股”之类的习作了。近几年在区调研测试中读中年级学生的文章,要说基本要求还是大部分都达到了,但几千份试卷,大部分读来读去都一个样,也确实令人沮丧。虽然我们有课标作为衡量的标尺,但作为一名教师绝不是教学生“做”出一篇作文,而是自如地运用语言文字进行书面表达。所以“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是家庭教育跟进促进学生习作发展的有力举措。从3岁开始,我每年都要把孩子带出去走一走。近一点的在市内、省内,远一点的在省外、国外。几乎每个周末我们都有一整天的时间在外面度过,观察、体验、操作、交流、感悟,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无处不在。这也是积累写作材料的准备过程。课标在评价建议中指出"写作材料准备过程的评价,不仅还要具体考察学生占有材料的丰富性、真实性、也要考察他们获取材料的方法”在行万里路的过程中,他积累了大量的习作素材,写下了《“蛋壳”里泡温泉》《洞里的秘密》《毕升漂流,毕生难忘》《游乐山大佛》《人在囧途之泰囧系列》《有趣的寒假》等等习作,有了这个过程,他能够在习作时比较迅速地搜索到自己需要的材料。

关于练笔指导,除了教师的评价建议,家庭教育还可做进一步的拓展。在每周的习作练笔中,我们尝试过很多种方式。比如对比写的方式:同一篇景物描写,可以从远到近写,从近到远写。还可以从地上到天空,或从天空到地上。这样写完了一读,感觉很有意思,像一个镜头一样把景物拉近拉远。再比如错杂写:如写人的习作,一开始总是写的干巴巴,尽管也知道写人离不开写事,但就是不生动。看了他的习作,原因是老师讲的方法虽然都用上了,但是不知道变通。于是要他专门写人物的表情动作,我则来写人物的外貌语言,再把动作、表情、外貌、语言夹杂起来写看看效果有什么不同。通过这样一系列的对比,他能很快掌握写法。

在平时的习作中,他也喜欢用上阅读中积累的有新鲜感的词句,如上文中“好像每一朵花都不是她要找的”就是仿照《隔窗看雀》里的句子。开头的“一切都是新新的,亮亮的”是模仿《灰矮人》里描写“蜻蜓号首航”的句子。对于他这些用法我都给予肯定。

第二,习作一定要求打草稿并修改。修改的具体做法我称之为一读二改错三打扮。先读一遍,然后找错别字,不通顺的句子重新写,接着看词语,能否换上更准确的词语,然后看标点,是否恰当。再看段落,可否用总分或其他方式来构段。继而看篇章,有没有把你最想呈现的东西详写。最后看修辞,是不是生动形象。当然还要研读题目,看能不能起到文章眼睛的作用。

再者,写下水文。每逢他写习作我也不闲着,与他同时开始写,写完以后互相修改,而且只准找优点。并要求说出好在哪儿。通过这样的改评,实际上是交给他鉴赏文章的方法。

(作者单位:武汉市蔡甸区教学研究室)

责任编辑 王爱民

猜你喜欢

拉车课标习作
依托课标 夯实基础 精准备考
高中生物新旧课标比较——以实验版课标和2017版课标为例
2016年全国课标卷透视与2017年备考展示
基于课标“教学评一致性”的教学设计
抬头看路 埋头拉车
找不同
习作展示
成功=埋头拉车+抬头看路
毛驴拉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