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党的理论创新的历史进程及其基本经验

2014-03-28张建李道琳

常州工学院学报(社科版) 2014年1期
关键词:领导集体成果中国共产党

张建,李道琳

(1.常州工学院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部,江苏 常州 213002;2.滁州学院音乐学院,安徽 滁州 239012)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党和人民九十多年奋斗、创造、积累的根本成就,必须倍加珍惜、始终坚持、不断发展。”这就是说,从党的第一代领导集体提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这一命题,到党的十八大报告强调“深入实施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中国共产党人在90多年奋斗历程中大力推进理论创新、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当前,我们准确把握中国共产党人推进理论创新的伟大历程及其基本经验,对于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中国共产党人推进理论创新的历史进程

一个理论以什么样的历史地位存在,归根结底是由其历史进程的实践决定的。中国共产党在90多年奋斗历程中,历代中央领导集体总是善于把握时代主题,促进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与时代特征相结合,不断推进理论创新,形成一系列重大理论成果。可以说,中国共产党90多年奋斗历程就是不断推进理论创新的伟大历程。

1.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首次提出“通过一定的民族形式”“使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具体化”,首开先河,努力推进党的理论创新。

在革命与战争年代诞生的中国共产党,从一开始就将马克思主义写在自己的旗帜上,确立了马克思主义作为指导思想的地位。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面对革命与战争的时代主题,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无产阶级革命的时代特征相结合,努力寻求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道路,在深入思考并科学回答“进行什么样的革命,如何进行革命”这一紧迫问题中推进党的理论创新。其主要标志是党的六届六中全会和党的七大,代表作有《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新民主主义论》等光辉著作。1938年9月,毛泽东在党的六届六中全会上,第一次提出了“通过一定的民族形式”“使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具体化”的理论主张,形成并确立了具有中国特色的“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创立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是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革命具体实际、与时代特征相结合,不断进行理论创新的结果。党的七大正式把这一理论称为毛泽东思想,形成了党的历史上第一次理论飞跃。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结合起来,创造性地提出了社会主义改造理论,以及在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过程中提出了许多重要的有益的观点,从而丰富和发展了毛泽东思想。

2.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首次提出“走自己的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承前启后,党的理论创新迈出了新步伐。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紧紧把握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求和平、谋发展的时代特征相结合,积极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在深入思考并科学回答“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一首要的基本问题中推进党的理论创新。其主要标志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和党的十四大,代表作有《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和“南方谈话”等。邓小平在十一届三中全会的主题报告《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中,把解放思想与实事求是联系在一起,重新确立并丰富发展了党的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1982年党的十二大,邓小平第一次明确提出:“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①1992年,邓小平在南方谈话中科学地回答了社会主义本质:“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实现共同富裕。”②党的十四大对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作了系统概括,十五大将这一理论正式命名为邓小平理论。邓小平理论是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时代特征、与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实践相结合,不断进行理论创新形成的,它第一次比较系统地初步回答了在中国这样的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国家如何建设社会主义、如何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一系列基本问题,开启了新时期党的理论创新的步伐,实现了党的理论的新飞跃。

3.以江泽民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首次提出“马克思主义具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继往开来,推进了党的理论创新实现新发展。

世纪之交,以江泽民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深刻认识世情国情党情的重大变化,科学判断党的历史方位,在深入思考并科学回答“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这一重大现实问题中推进党的理论创新。其主要标志是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和党的十六大,代表作有江泽民在纪念建党80周年的讲话和党的十六大报告等。在纪念建党80周年讲话中,江泽民在全面阐明“三个代表”的科学内涵和基本内容基础上,第一次提出“马克思主义具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③,并要求全党“坚持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在党的基本理论指导下,一切从实际出发,自觉地把思想认识从那些不合时宜的观念、做法和体制中解放出来,从对马克思主义的错误的和教条式的理解中解放出来,从主观主义和形而上学的桎梏中解放出来”④。党的十六大报告在进一步阐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时代背景、历史地位、精神实质和指导意义的基础上,指出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关键在坚持与时俱进,核心在坚持党的先进性,本质在坚持执政为民。“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以江泽民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在准确把握时代特征、科学判断党所处的历史方位的基础上,集中全党智慧,以马克思主义的巨大理论勇气进行理论创新的结果。这一科学理论,推进了党的理论创新实现新发展。

4.以胡锦涛为核心的党的中央领导集体,首次提出“科学发展、和谐社会”“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开拓创新,推动了党的理论创新走向新阶段。

进入新世纪新阶段,我国进入了发展的关键期、改革的攻坚期和矛盾的凸显期,经济社会发展呈现出一系列新的阶段性特征。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的中央领导集体,紧紧把握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以及合作与包容的时代趋势,在深入思考并科学回答“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这一重大战略问题中推进党的理论创新。其主要标志是党的十七大、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和党的十八大,代表作有胡锦涛所作的党的十七大报告、在十七届四中全会上的讲话和党的十八大报告。党的十七大深刻阐述了科学发展观的时代背景、科学内涵、精神实质和根本要求。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在十七大提出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基础上,第一次提出了“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的重大战略任务。党的十八大进一步指出,“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同当代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的产物,……开辟了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发展新境界”。科学发展观是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的中央领导集体在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进一步发展中形成的重大理论创新成果,是马克思主义同当代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的产物,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开辟了党的理论创新的新境界。

党的十七大将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在内的新时期以来党的理论创新成果命名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党的十八大进一步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坚持和发展。”并要求全党坚定理论自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党的理论创新的最新成果。实践证明,这个理论体系是科学的。只有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自信,我们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才能有光明的前途。

二、中国共产党人推进理论创新的基本经验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九十多年来,我们党紧紧依靠人民,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结合起来,独立自主走自己的路,历经千辛万苦,付出各种代价,取得革命建设改革伟大胜利,开创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前途命运。”这一阐述深刻表明了,中国共产党90多年的奋斗历程,是注重推进理论创新的伟大历程。深刻总结这一伟大历程的基本经验主要在于:

1.以深刻洞悉时代主题为前提

正确把握时代发展的新特点,深刻洞悉时代发展的新主题,是党的理论创新的前提。马克思主义理论不是孤立的、封闭的,而是动态的、开放的。马克思、恩格斯在创立自己的科学理论时就具有时代视野,他们在批判资本主义、研究资本主义的过程中提出了自己的科学理论体系。在90多年的奋斗历程中,正是随着时代主题和历史任务的不断发展变化,几代中国共产党人在敏锐观察世界大势、深刻洞悉时代风云、准确把握时代主题基础上,推进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形成了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这两大理论成果是以宽广的大视角把握时代特征、顺应时代潮流的理论结晶。实践证明,正是始终走在时代前列,把握时代主题,紧跟时代步伐,阐释时代发展,我们党才能不断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理论,不断根据时代变化的特点推进理论创新,不断创造出既体现时代要求又富有自身特色的思想理论成果。

2.以坚定理论自觉自信为关键

坚定高度的理论自觉和理论自信,是党的理论创新的关键。中国共产党人从成立的那天起就将马克思主义作为自己的思想原则和精神信仰,坚持科学理论指导,善于推进理论创新,注重加强理论武装。在90多年的奋斗历程中,我们党始终坚定理论自觉和理论自信,始终坚持在“老祖宗”基础上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从而取得了一个又一个理论创新成果。从向西方学习救国救民的方法到接受马克思主义,再到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实际相结合、持续推进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我们党的理论自觉和理论自信不断增强,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不断提升。实践表明,正是依靠高度的理论自觉和理论自信,坚持在马克思主义基础上发展马克思主义,我们党才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不断取得革命、建设、改革的伟大胜利,实现了国家繁荣昌盛、人民幸福安康。高度的理论自觉和理论自信是我们党的鲜明特征和根本优势,是我们不断取得事业胜利的重要法宝。

3.以丰富发展思想路线为先导

党的思想路线的不断丰富和发展,是党的理论创新的先导。推进理论创新,一个重要的前提是以什么样的态度对待马克思主义。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既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精神实质,也是对待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态度。这种科学态度表现为,马克思主义在时间上必须与时代主题相结合,与我国社会发展阶段性特征相结合,在空间上要与我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在实践中回答、解决时代发展提出的新情况、新问题,作出合乎时代要求的理论创新。推进党的理论创新,就是要不断丰富和发展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以改革创新的精神为统领,着眼于解放思想,着眼于实践,着眼于改造客观世界的同时改造主观世界。实践证明,正是党的思想路线的不断丰富和发展,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我们党才能不断推进理论创新。

4.以总结群众实践经验为核心

对人民群众推动中国革命、建设、改革伟大实践的深刻总结,是党的理论创新的核心。推进党的理论创新必须将马克思主义与人民群众的伟大实践相结合,将人民群众实践经验升华为理论。“离开了人民群众及其人民群众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伟大实践,理论创新的原动力就会失去,源头活水就会枯竭。”⑤中国共产党人在90多年革命、建设、改革历程中,善于总结和概括人民群众的实践经验,在实践中发展真理,从实践中概括理论。毛泽东思想的创立和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形成和发展,都是中国共产党人总结人民群众的伟大实践、概括创新实践的鲜活经验的结果。没有中国的民族独立与人民解放的伟大实践,没有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伟大实践,就没有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两次理论飞跃。实践证明,正是勇于根据时代发展和条件的变化推动人民群众的实践创新,在创新实践中概括提炼新的理论、新的认识,我们党才不断突破经典理论,不断推进理论创新。不能将理论植根于群众实践之中,我们就难以有新的发现、新的认识,也就难以从实践中形成新的理论体系。

5.以借鉴人类文明成果为基础

关注世界发展态势、借鉴和吸收人类优秀文明成果,是党的理论创新的基础。一方面,马克思主义理论本身是对世界文明成果的总结,并且在不同国家、不同文化背景下,人们对马克思主义的理解和把握是不完全一致的,其中的理论成果必然给予中国共产党人以启示,中国共产党人也总是善于关注世界范围内对马克思主义的研究,借鉴世界范围研究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成果。另一方面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发展的大背景,中国革命建设改革的伟大实践总是与世界的发展息息相关,中国共产党人在90多年的奋斗历程中总是用世界发展的眼光来看中国,将中国的发展放在世界范围来考察,从而把人类优秀文明成果作为理论创新的重要构成内容。邓小平指出:“社会主义要赢得与资本主义相比较的优势,就必须大胆吸收和借鉴人类社会创造的一切文明成果,吸收和借鉴当今世界各国包括资本主义发达国家的一切反映现代社会化生产规律的先进经营方式、管理和方法。”⑥实践证明,正是“把中国的发展放在世界范围来考察,也用世界眼光来观察中国发展,在这样的互动中扩大中国发展的世界影响,同时也使中国更好地融入世界”⑦,我们党才在借鉴人类文明成果中推进了理论创新。

6.以解决中国实际问题为目的

以创新的理论成果指导中国革命、建设、改革实践,不断解决中国实际问题,是党的理论创新的目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本身就是为解决时代问题而创立的。中国共产党人从一开始就面对特殊的国情。在旧中国这样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东方大国,不仅革命的条件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很不一样,而且中国社会历史发展的具体道路同西方资本主义各国以及其他国家社会历史发展的道路也不可能相同。同样,在我们这样贫穷落后的国家,如何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如何进行社会主义改革,也不能寄希望于别人,照搬照抄别国的道路。中国共产党人在上下求索中找到了马克思主义这把解决中国实际问题的钥匙,也正是抱着如何解决中国实际问题的目的,才不断推进理论创新,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实践证明,正是以创新理论成果努力解决中国革命、建设、改革实践中产生的实际问题,我们党才不断推进理论创新,才能准确把握马克思主义的实质。只有以解决中国实际问题为目的,马克思主义才能在中国生根、开花、结果。

三、结语

理论创新是一个随着时代发展而不断发展的历史进程,是一个永无止境的历史进程。中国共产党人在过去90多年革命、建设、改革的历程中,不断推进党的理论创新,先后形成了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两大理论成果。这些理论成果的形成,既深刻表明了我们党以科学的态度对待马克思主义、以实践创新推动理论创新的政治智慧,更充分体现了我们党以宽广的世界眼光把握时代发展的脉搏,以深邃的历史眼光把握党的过去、现在和未来的远见卓识。今天,中国共产党人把推进马克思主义时代化作为自己重大历史使命提了出来,这是我们党面对新形势、新阶段、新特征,在更广阔的范围、以更宽广的视野推动马克思主义发展的重大举措,也必将给马克思主义注入新的、更大的活力。

当代中国共产党人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和制度自信,推进党的理论创新,更多是指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中实现马克思主义时代化,是在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国情相结合的基础上,在全球化的时代背景下,在理论和实践中正确回答和应对中国与世界、现实与未来的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使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在内容上反映时代发展,在形式上具有时代样式。因而,未来党的理论创新面临三大任务,一是必须洞悉时代发展特征,在总结和概括当代世界文明发展新成就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化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二是必须顺应时代发展趋势,在总结和概括苏东社会主义兴衰成败经验教训的基础上,进一步加深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认识;三是必须引领时代发展潮流,在总结和概括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践经验的基础上,进一步彰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世界意义。我们坚信,中国共产党人有勇气、有智慧、有能力将马克思主义与时代特征相结合,不断创新其内容和形式,使之更加展现时代特色、体现时代精神、引领时代潮流。

注释:

①②⑥邓小平:《邓小平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第3页,第373页,第375页。

③④江泽民:《江泽民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2006年,第28页,第284页。

⑤王让新:《关于推进党的理论创新的认识》,《高校理论战线》,2011年第8期,第64页。

⑦顾钰民:《马克思主义时代化研究的若干思考》,《马克思主义研究》,2010年第10期,第20页。

猜你喜欢

领导集体成果中国共产党
《庆祝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
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颂
中国共产党何以拥有强大的群众组织力?
中国共产党100岁啦
工大成果
“走出去”成果斐然
“健康照明”成果聚焦
“三医联动”扩大医改成果
党的“三代领导集体”维护祖国统一的思想
论中共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的伟大历史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