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长日留痕》中的英美文化冲突

2014-03-28陈文娟

常州工学院学报(社科版) 2014年1期
关键词:法拉史蒂文斯刘易斯

陈文娟

(阜阳师范学院信息工程学院,安徽 阜阳 236041)

近年来对于日裔英国作家石黑一雄的代表作《长日留痕》的研究颇多,角度也较新颖。《长日留痕》揭示了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的英格兰以及英格兰的政治、历史和文化传统,展示了特定历史语境下英国文化和美国文化的冲突和互动,伴随着大英帝国的衰落和美国的崛起,英美文化的冲突明显地体现出来。评论界认为这部作品内在是日本性的,透析了“日本文化的基因亦即以武士道为典型的仆人文化基因”[1],所以作品体现了英日文化的融合。由于故事的特定历史语境,小说中英国文化也遭遇美国文化的冲击,对此却研究颇少。文章试图研究作品中所展示的英美文化冲突及其蕴含的意义。

一、大英帝国衰落和美国崛起

石黑一雄总是谨慎地避免在他的作品中直接讨论历史事件。《荒凉山景》中的故事发生在二战后的长崎,但作品中从未提及原子弹。《长日留痕》同样如此。作品中的现在时间是1956年7月,正是苏伊士危机发生的时间,但作品未提及此事。这种时间的选择表明了该作品与英帝国衰落的关联。苏伊士危机标志着英帝国海外影响力的下降,该危机之后,英国不得不接受它在世界上的二等的地位。这是作品中达利顿庄园衰落的历史背景。

英帝国的衰落体现在达利顿庄园被出售给外国人。因为“达利顿的衰落,不仅以不光彩的贵族的形式,而且以现在被美国人据为己有的、荒弃的庄园的形式,反映了支持这些贵族庄园的帝国网络的解体”[2]。英国是否能回到曾经的世界经济强国越来越不确定,很多贵族庄园像达利顿庄园一样落到国外的富人手上。对那些依然为英国人所拥有的庄园,小说也见证了它们主人的衰弱。例如,一个上校的四层楼的房子正面爬满常春藤,而屋子里至少有一半是用防尘布遮盖的。

这些贵族庄园及其主人曾经在英国乃至全世界都有一定影响。战前战后,它们曾在世界舞台上起了重要作用。在达利顿庄园举行的1923年会议聚集了欧洲众多名流显贵,此次会议对欧洲的外交政策有重大影响。达利顿庄园甚至见证了英国首相与美国大使的会面。史蒂文斯经常回忆当年庄园里聚集很多客人、热闹非凡的场面。这些贵族庄园前后状况的鲜明对比体现出旧的世界秩序——“帝国网络”已经过时。正如美国大使刘易斯先生所说,“他(达利顿勋爵)是一位业余政治家,而当今的国际事务已不再适用于绅士型的业余爱好者”[3]84。因此,作为帝国身份标志的达利顿庄园被卖给美国人表明昔日的帝国辉煌已经不再。

英帝国的衰落还可从作品的怀旧写作方式中感知到。小说通过不断的回忆连接现在与过去,而史蒂文斯的主要的情感显然投放在过去。他一直沉迷于对过去生活的怀念当中,也就是对英帝国过去荣耀的怀念。他属于旧的帝国世界,也是旧世界的遗留。他去西部旅行,穿的是一个爵士30年代送给他的西服,查看的道路交通图也是30年代所作的,他却深以为适合。他固守着英帝国的辉煌,沉醉其中。

伴随着英帝国的衰落的是美国的悄然崛起。二战后美国在国际舞台上起领导作用,取代了英国战前的地位。小说结尾处一无名人氏说道:“美国人,是吗?说真的,现在只有他们那类人才能花费得起了。”[3]198普通人的看法更证明了美国经济的突飞猛进和美国百姓的物质富裕。此外,史蒂文斯从美国雇主法拉戴先生处借的那辆福特车象征着美国的经济实力。那个时代,福特车是上等奢侈品,只有富裕的或政治上有影响的家庭才能拥有。卡莱尔大夫两次称赞福特车,侧面反映出美国战后经济实力的强大。福特车不仅仅是一辆车,它成为“社会声望的象征,衡量了美国对全球经济的控制地位”[4]77。开福特车去西部旅游能保障史蒂文斯得到绅士般的待遇,这来自于美国雇主的恩惠。

美国的崛起源于其强大的经济实力。经济决定政治。美国经济的主导地位必然导致其政治地位的提高。文中达利顿勋爵召集的1923年会议旨在减轻德国的战后危机,属于欧洲内政,但美国大使刘易斯先生参与会议并扮演了重要角色。这反映了世界舞台上美国强大的话语权。英美在经济和世界舞台上的角色变换正是英美文化冲突的历史背景。

二、英国达利顿勋爵和美国大使刘易斯先生的冲突

虽然小说没有直接描绘美国,但它通过两个美国人——法拉戴先生和刘易斯先生的参与反映了英国文化和美国文化的冲突。英国和美国在历史背景和居住环境上有很大不同,民族性格也不同。可以用史蒂文斯的话“节制情感”来部分地总结英国性格,而“易流露情感”指美国性格。史蒂文斯是个纯正的英国人,新的美国雇主让他感受到英美文化的明显差异。小说开头,法拉戴先生建议史蒂文斯去旅游几天,后者感谢他的关心但没给出任何确切的回答。不同的民族性格造就人不同的性情。英国人比较矜持,而美国人直率热情。“假如他是位美国酒吧侍者……他将不会以那种亲密无间、异常殷勤的方式和我们聊天,取而代之的是,他会粗鲁地指明我们的恶习和弱点来攻击我们,大声呵斥我们为醉鬼,以及诸如此类龌龊的骂人话。”[3]12上述例子可以看出美国人的粗俗鲁莽和英国人的文雅矜持。英美国际地位的变化和文化差异造成两国文化间极大的冲突。作品的英国场景呈现出这种冲突对英国社会的巨大影响。

达利顿勋爵是史蒂文斯的原雇主,作为1923年国际会议的组织者与参与者,他与美国大使刘易斯先生发生了一些冲突。这些冲突不是个人的,而是两种不同文化间的。达利顿召集欧洲外交人员开会是源于他和一个德国军官的私人友谊。他想要减轻德国的“令人不得安宁的”形势,他同情德国。但刘易斯来参加会议是为了维护美国的利益。虽然他们都意图解决德国问题,他们目的却截然不同。

会议开始,刘易斯声明:美国“将永远站在正义的一方,并且也不在乎容忍在凡尔赛已铸成之错误”[3]71。这番言论赢得了达利顿等人支持。但是,刘易斯在晚餐时提出的挑衅性问题暴露了他的奸诈狡猾。这一改变同样符合史蒂文斯对刘易斯印象的改变。第一印象是他是个身材魁梧的绅士,脸上总露出和蔼可亲的笑容。但很快史蒂文斯发现后者是奸诈的。不像达利顿仅了解英德关系,刘易斯清楚地认识法德冲突、英法冲突和英国目前的形势。他比欧洲人更深入了解欧洲形势。他的行为表明这次会议的主导者是他,而不是达利顿。

刘易斯在会议最后发表的演说让他与达利顿的冲突白热化。刘易斯对“尊严”的观念不屑一顾,认为其不实际甚至危险。他说达利顿是位“典型的英国绅士。然而勋爵在此仅是位业余政治家,而当今的国际事务已不再适用于绅士型的业余爱好者……你们需要专业人士来处理你们的事务。倘若你们意识不到这一点,你们很快就会面临灾难”[3]84。在此,“贵族时代的绅士政治与民主时代的实用政治实现了一次交锋”[5],而结果对于后人而言非常明了。刘易斯的“业余性质”的观点立即激起达利顿的反对。达利顿愤慨地说刘易斯追求的“专业主义”“似乎意指通过欺骗和操纵来实现个人的为所欲为……还意味着要将个人的贪婪和利益置于优先,而不是要看见世界充满良知和正义的强烈愿望”[3]84。这种“专业主义”正是英国绅士们所鄙视的,他们仍固执地追求道德的制高点。

历史的进程却证明了刘易斯论断的正确性,宣告了英国价值观已过时这一事实。刘易斯的话在某种程度上预示了英国在战后被剥夺大部分殖民地,在世界舞台上的作用减小。英国人有些太天真,而美国人却深谙国际形势,这导致了美国战后影响力的扩大。因此,美国在联合国安理会获得主导地位部分可归因于刘易斯所援用的“专业主义”。达利顿和刘易斯的冲突可被理解为一种预言,预示了二战后英国和美国世界地位的变化。

三、史蒂文斯和法拉戴先生的冲突

虽然史蒂文斯信仰的“尊严”的重要内容是完全服从主人,达利顿庄园的新主人法拉戴先生的美国人身份却引起了他们间的冲突。史蒂文斯服侍一位英国勋爵大半辈子,为英国文化所浸染,但法拉戴给了他不同的经历。尽管史蒂文斯一再保证法拉戴绝不是那种刻薄的人,但他对后者有些不喜欢。这是与特定的历史背景紧密关联的。一战后,反美主义在英国蔓延开来。英国人对英帝国的衰落极其痛苦,强烈追忆帝国过去的荣耀。他们对美国逐渐提高的全球影响力抱以敌对的态度。超过120名保守党议员签署了一项决议,反对美国对英国政策越来越大的控制,声称美国有破坏英帝国企业的企图。英美关系的紧张局面出现。

英美出现外交危机的另一个原因在于美国的利己主义。大部分英国人认为美国没有和英法一起出兵埃及是为了维持它与阿拉伯世界的关系以保持它石油方面的重要供给。因此,为了国家的经济利益,美国人是“奸诈的”。美国人为之自豪的“专业主义”为英国人所厌恶。小说中,“史蒂文斯的旅行表明了英美关系的尤其紧张的时刻”[4]78。英国人处于反美的心态中,国际影响力丧失,害怕美国可能不愿意用其核武器来保护欧洲。另一方面,冷战的现实迫使英国认识到和美国结盟的重要性,即能保障其安全和经济利益,保持欧洲势力平衡。因此,英国对美国有着矛盾的心理。这种矛盾心理和英美关系紧张通过史蒂文斯和法拉戴的冲突明显地体现出来。

史蒂文斯和法拉戴的冲突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对达利顿庄园的看法,员工工作计划,旅行和调侃。对史蒂文斯和所有英国人而言,达利顿庄园代表着以前的帝国荣耀;但对法拉戴而言,达利顿庄园和史蒂文斯是财产,购买他们能够炫耀他的财富。法拉戴成为古老英格兰这个怀旧神话的新的消费者。因而当他听到史蒂文斯对一些美国人撒谎,否认和现在已名誉扫地的达利顿勋爵的联系时,他感到不安:“史蒂文斯,这是一幢名副其实、豪华而又历史悠久的英式住宅,难道不是吗?这就是我花钱要买的。而且,你是一位名副其实的老牌英国男管家,而根本不是由某位侍者假装成的。你是一件真品,难道不是吗?”[3]102达利顿庄园和史蒂文斯是英国文化的象征,法拉戴以拥有他们向别人夸耀。“英国文化构成新的美国主导的世界秩序中的一个珍贵的资产形式。”[4]89不幸的是,许多英国人,包括史蒂文斯不再能够享有这种文化,而美国人比如法拉戴和他的朋友维克菲尔德能够消费这种文化。

员工工作计划对史蒂文斯而言是个严重的难题,困扰他很久。甚至他决定去旅行主要也是由于他认为肯顿小姐能重新回达利顿庄园工作,完善员工工作计划。当为达利顿服务时,史蒂文斯管理很多员工,甚至多达28人,他以能够设计出完美的员工工作计划而自豪。但法拉戴要求庄园通过“勤务轮值表”,仅用4个员工工作。这种要求超出了史蒂文斯的期待,让他很为难。但他依然按照要求执行了。仅用4个员工管理大庄园反映出法拉戴充分利用人力资源。员工工作计划的改变实际上说明了英美管理制度的不同。传统的英式庄园现在用美式的风格管理,显示了美国对英国社会的重大影响。

旅行的问题也暴露了史蒂文斯和法拉戴之间的矛盾。当法拉戴计划回美国待一阵子,他建议史蒂文斯出去旅行几天,不过史蒂文斯没接受。法拉戴疑惑地问到:“为何不能四处走走,去看看你们美丽的国土呢?”[3]4而史蒂文斯回答:“这些年来,就在这些房子里,我一直享受着了解英格兰最美妙之处的特权。”[3]4对于“国土”他们有不同的看法,这造成了他们之间的交流障碍。史蒂文斯猜想这是因为美国绅士不熟悉在英格兰一般做或不做什么。之后他决定去旅行,提到肯顿小姐。他想说的是肯顿小姐能帮助他解决员工工作计划问题。但法拉戴马上调侃道:“一个女性朋友,还和你同样年纪。”[3]11他认为史蒂文斯旅行就是为了一个女人。这产生了另外一层障碍。由于不同的民族风俗和民族性格,他们根据自己的想法进行的交流必然存在障碍。

英美关系紧张更明显地体现在史蒂文斯对法拉戴调侃的态度上。调侃在美国是雇主和雇员间一种亲密、友好的迹象,但被史蒂文斯理解为破坏了他一直维护的社会等级制度。他在文中表达出对调侃的敌意,认为调侃违背了英国人温和文雅的性格,这种和雇主间的轻松的关系是不专业的。

法拉戴的调侃象征着美国的文化侵入,它在达利顿庄园的存在表明了美国对英国政治的影响。史蒂文斯对调侃的态度经历了从敌意到认为是“人间温情存在之关键”的改变。刚开始,他很厌恶,感到尴尬不舒服,但最后,他愿意花大量时间去提高自己调侃打趣的技巧。这也显示出他最终承认美国人以后将会在英国起更重要的作用,他最终能够面对摆在英国人面前的改变。他最终对法拉戴的调侃的赞同和投合也暗示史蒂文斯变成后殖民语境美国文化殖民中的“他者”。

四、结语

史蒂文斯和法拉戴之间的冲突和史蒂文斯最终的投降表明了二战后英美文化碰撞中英国文化屈服于美国文化之事实。这部小说构建在史蒂文斯的“维多利亚”价值观——拘谨,抑制,自我抹杀和美国“新世界秩序”的价值观——自由,自然,个人主义之间的敌对[6]788。全球的趋势是英国价值观将被美国规则所代替。达利顿庄园从英国家族易手给美国人表明达利顿勋爵作为英国代表行使的全球权势被让给了美国。虽然石黑一雄坚持认为他对历史不感兴趣,但该作品清楚地体现了二战前后英国和美国政治、经济以及文化上的变化,表现了西方文化间的差异和冲突。

[1] 唐岫敏.历史的余音:石黑一雄小说的民族关注[J].外国文学,2000(3):29-34.

[2] Trimm R.Telling Positions:Country,Countryside,and Narration in The Remains of the Day[J].Papers on Language & Literature,2009(2):180 -212.

[3] [日]石黑一雄.长日留痕[M].冒国安,译.南京:译林出版社,2008.

[4] McCombe J.The End of(Anthony)Eden:Ishiguro's The Remains of the Day and Midcentury Anglo-American Tensions[J].Twentieth-Century Literature,2002(1):77 -99.

[5] 金万锋.论石黑一雄《长日留痕》的时代互文性[J].日本研究,2011(2):94-98.

[6] O'Brien S.Serving a New World Order:Postcolonial Politics in Kazuo Ishiguro's The Remains of the Day[J].Modern Fiction Studies,1996(4):787 -806.

猜你喜欢

法拉史蒂文斯刘易斯
《长日留痕》中的环境与身份追寻
自发的绘画——露西·史蒂文斯
国会议员、民权偶像约翰·刘易斯逝世,享年80岁
36年前,他持枪劫持710名学生
法拉丽西葫芦采收中期管理技术要点
刘易斯:被自大击败的拳王
不要轻视任何对手
用优雅敲开大门
世界上最短的演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