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多媒体平台的播音主持艺术的专业定位

2014-03-28文/姜

传媒 2014年18期
关键词:多媒体艺术专业

文/姜 楠

播音主持在我国社会职业领域有重要地位,在我国有长达几十年的发展历程,而今也成为社会众多行业中渐渐平稳发展的行业。随着时代的变迁和社会的不断发展,播音主持历经几番改革创新,最终形成当下完整、系统的播音主持专业。

自播音主持专业开设以来,现如今全国已有300余所学校开设该专业,伴随着新时代的全面发展,该专业受到了越来越多传媒人士的重视。现阶段,我国众多高校播音主持专业学生的整体专业水平和综合素质也在渐渐提升,毕业生分布在广播、电视、网络、娱乐等行业,推动着我国传媒行业的快速发展。但不少播音主持人员受到的专业教育和训练较为传统,已经无法适应当前全新的多媒体环境所提出的要求。比如,一些高校播音主持专业毕业生在进入岗位时,面对现场话筒和镜头,不能很好地完成节目控场工作,无法应对听众或者观众评审对自身提出的挑战,在播音主持环境暴露出紧张、咬字不清、现场情绪失控、互动能力下降等现象。这与我国播音主持艺术专业设置存在的问题相关。

一、播音主持艺术专业设置存在的问题

1.高校盲目开设播音主持专业。最初开设播音主持专业的院校都有很强的实力,但在利益驱动下一部分高校盲目进入专业扩张状态,在没有认清楚播音主持专业的意义的情况下,盲目参照中国传媒大学的王牌专业课程设置,导致培养出来的专业学生同质化现象严重,成为高校模仿复制出来的市场产品。以河南省众高校为例,在近20年的时间内,该省已经有将近30所大学相继开办播音主持专业,如河南工业大学、中原工学院、许昌学院等,而这些高校几乎都将河南大学作为摹本,学校本身并不具备专业师资力量及专业开设条件,在一定程度上反而降低了播音主持专业的质量。不仅如此,还有更多制造市场播音产品的厂家正在进入,“产品化”的播音主持专业学生将面临严峻的就业形势和生存危机。

2.播音主持专业人才管理模式不合理。播音主持专业对学生有较高要求,选取专业考生时,高校考官会比较看重考生的专业分数,但却忽视了学生的整体文化水平。正是由于这种情况,才使得高校该专业中综合素质较差的学生人数日渐增多。与此同时,高校中有专业素养和一定专业教学水平的师资力量并不强大,按照常规的专业发展,播音主持专业人才教学管理难度较大,多数采用粗放管理模式,不利于专业教学资源的合理配置。

3.播音主持专业人才培养机制不健全。就播音主持专业课程设置和人才培养机制来说,现实的播音主持专业设置不符合新时期的要求,与社会对新时期专业人才提出的要求存在一定差距,许多专业的课程设置缺少特色,人才培养的机制尚未正式建立,专业人才往往不能拥有“一专多能”,导致学生严重缺乏专业学习的热情,不利于学生播音主持课程的学习。

二、多媒体平台下播音主持艺术的专业定位

(一)多媒体环境下对播音主持人的全新要求

1.及时敏捷的反应能力。多媒体可以扩展传统的播音主持空间,从事播音主持的人员需要利用身边的多媒体资源,实现信息随时随地的传递,并抓住机遇借助多媒体平台的功能,不断提升对外界时事元素的反应能力。

2.实现广度和深度的双向发展。基于行业及职业所需,播音主持人也要融入到大众媒体的多种领域中,通过多种传播渠道进行跨信息传递。

3.多媒体技术日渐成熟,信息传播渠道也逐渐多元化,这要求播音主持工作者掌握基本的、多样化的信息传播技能,并借助于多媒体平台,让全国各地的受众参与,让受众有身临其境的真实感受。

(二)播音主持艺术专业自身的全新定位

1.专业观念定位。播音主持艺术专业的开设目的就是为社会培养专业的电视广播主持人才。多数高校对于该专业的定位几乎如出一辙,与中国传媒大学极其相似。这导致高校播音主持专业体系的雷同,这不仅不利于院校自身特色播音主持艺术专业的发展,而且削弱了高校的人才市场竞争力。因此,笔者认为高校需打破已有的专业定位,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提高专业学生的市场竞争力,缓解播音主持艺术专业的发展压力。比如,高校可针对特定专业播报需求,放宽播音主持模式选择空间,以社会体育相关播报为例,在所在城市举办不同马拉松、低碳骑车游行等公共体育活动时,可以将体育活动现场播报机会及路径交给专业学生,通过与专业播报领域相关的个体平台来展现专业能力,以“个性”培养凸显“专业”实力。

2.平台教育定位。多媒体平台融合了声像、视频、动画等多种元素,平台功能也逐渐从单一转为多元,可以为广播传媒提供不同方式的交互模式。比如,财经频道的《第一时间》在进行财经咨询、NBA体育或者热点时事政治播音报道环节,可以制定不同的焦点话题与受众展开互动,在转播现场直播时,主持人或者播音员可以利用面前的多媒体工具,与网上的“粉丝”展开即时交流,并将播音主持专业培训融入到媒体融合大环境。

3.社会教育定位。2010年11月8日,网络上出现了红极一时的《草根新闻》,这档源自“草根”的视频出自河南南阳市四个普通农民之手,而视频中的主要播放内容则是被社会主流媒体所忽视的民间文化、民间名人及街头焦点,模仿《新闻联播》编排制作而出,作为“草根”二人转演员的“小辣椒”和“板蓝根”在平台上展现了堪比专业人员的播音主持水平,打破了播音主持专业培养特定范围,从而充分实现了非专业人员的播音主持梦。由此可见,播音主持艺术专业虽然属于专业教育,但还须进一步为社会教育创造条件,从而挣脱陈旧的电视广播传媒路线,推进各项多媒体传媒工具的普及,吸引越来越多的体验者参与到专业发展中,将播音主持艺术专业的教育意义深入到各相关高校和社会各界。现阶段只有从专业教育出发,为社会电视播音教育提供环境,才能适应新一轮的传媒行业发展形势,并在进一步的发展中实现二者的相互融合、相互推动,给予更多社会人士接近播音梦想的机会。

基于多媒体平台的播音主持艺术专业的定位,可以对今后该专业的发展提供理论参考。此外,还可以通过诸如专业播音主持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一专多能主持人培养途径、新时代网络播音主持发展模式等途径提升播音主持艺术从业者的素质,从横向和纵向促进该专业发展,避免其在社会发展潮流中与实际相脱节。

三、结语

在全球传媒行业日新月异的大背景下,从事电视广播、大众传媒行业的专业人员,应该改变旧时代观念和从业理念,迎接二十一世纪新媒体环境的冲击和挑战,并在激烈的传媒竞争中脱颖而出。在这种环境下,高校也要针对自身播音主持艺术专业进行调整和改革,避免进入闭门造车的人才培养模式,从而在为社会做出贡献、为媒体创造价值的同时,也为每一位高校播音主持艺术专业的学子提供正确的发展方向。

[1]任燕,顾芳芳.突出特色 打造品牌——高校播音主持艺术专业改革刍议[J].新闻界,2011(4).

[2]张永洁.创新性素质教育在播音主持艺术专业中的培养[J].大舞台,2012(7).

[3]陈恋.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浅探——以广东高校为例[J].中国广播电视学刊,2013(4).

猜你喜欢

多媒体艺术专业
借助多媒体探寻有效设问的“四度”
一句话惹毛一个专业
专业降噪很简单!
专业化解医疗纠纷
多媒体在《机械制图》课中的应用
纸的艺术
更聚焦、更深入、更专业的数据分析
因艺术而生
艺术之手
多媒体达人炼成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