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因为“本土”所以亲近——《慈溪日报》民生新闻改版分析

2014-03-28文/王

传媒 2014年18期
关键词:慈溪日报民生

文/王 颖

信息时代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使传统媒体的发展受到很大的冲击,特别是报纸这种传统纸媒,传播信息的方式和发行量都十分有限,发展陷入很大的困境,对地市级报纸来说也是如此。地市级报纸的优势就是贴近群众,其主要受众是市民读者,主要通过民生新闻拉近与群众之间的距离。作为地市级报纸的《慈溪日报》看准当前媒体发展的形势,适时对其民生新闻板块进行全面改革,使其更加贴近人民群众的生活,以期促进长期发展。本文主要对《慈溪日报》民生新闻的改版作全面分析,以期对业界有所启示和借鉴。

地市级报纸民生新闻现状分析

地市级报纸在现代传媒行业的发展之中,具有自己独特的发展思路,特别是其民生新闻,无论在框架和语言方面,都具有一些自身的特色。如今市场竞争日益激烈,虽然地市级报纸民生新闻在发展中具有一定的优势,如果处理不当也会产生问题。

地市级报纸民生新闻的优势。地市级报纸与当地党委和政府可以保持紧密的联系,并且承担着一定的宣传任务,所以当党委和政府有重大决策时,首先会通过地市级报纸进行宣传和推广。这样就使地市级报纸具备了一定的优势,民生新闻对相关的问题进行深层次的挖掘,通过读者的视角去评判这些民生政策对百姓生活产生的影响,可以用大篇幅、长评论的方式对政府的民生政策深入解读,既对政策方针进行了全面的宣传,也使民生新闻的主题立意更加深远。

民生新闻通过多种方式帮助群众解决关系自身利益的问题,利用舆论的力量为百姓谋福利,这种媒体优势是比较突出的。地市级报纸中的民生新闻通常都是对人民群众最关注的问题进行深度报道,信息来源可靠,具有很强的公信力。地市级报纸民生新闻不仅对民生问题的表面现象进行报道,而且对民生问题中的细节进行深入的剖析,对问题背后所隐藏的深层次问题进行解读。并且民生新闻需要担负起宣传社会主流思想的重任,传播社会主义价值观。

民生新闻主要任务是为广大人民群众服务,同时也是党和政府政策的晴雨表。地市级报纸民生新闻是在以人为本的理念的指导下,对民生问题进行人性化的思考,民生新闻的价值取向也是将人民群众的利益放在第一位。老百姓不但可以通过报纸中的民生新闻对最近的民生动态进行了解,同时也可以通过民生新闻板块与政府进行良性互动,增加彼此之间的交流。地市级报纸民生新闻既能很好地为政府和群众服务,充分发挥自己的服务性质,同时也可以与人民群众进行近距离的接触,了解老百姓心声。

地市级报纸民生新闻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民生新闻通常具有很强的指导性,新闻报道通常都是进行深层次的挖掘,在形式和语言运用上过于呆板,容易使读者觉得枯燥乏味。通常民生新闻报道的格式和语言都采用固定的模式,很少进行变动,更接近工作性质的新闻报道。这样的报道在语气上比较生硬,具有较浓的说教色彩,叙述较多的是正面的见解,对于矛盾冲突采取回避的态度。

地市级报纸民生新闻主要关注的是社会底层的百姓生活,报道对象过于单一,对于“三农”等相关问题关注的较少。这样的报道方式虽然会对弱势群体的民生问题进行关注,解决实际问题,但却没有考虑到会对报道对象产生的负面影响。同时报道对象的单一,也使得读者对民生问题的了解受到一定的局限,信息量过小。

地市级报纸民生新闻具有一定的权威性,主要是由于其与当地政府和党委保持着紧密的联系,但这种联系也可能造成民生新闻的信息来源过于单一,报道效果并不理想。地市级报纸民生新闻如果只从政府获取相关民生的信息,对其进行大肆报道,也会产生鼓吹政绩的嫌疑,容易引起百姓的反感,使民生新闻与群众的距离越来越远。

《慈溪日报》民生新闻改版的总体要求

信息时代的到来为传统媒体带来了巨大的挑战,在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之中,地市级报纸民生新闻板块必须全面改革,才能在其中找到自己生存和发展的方向。媒体行业正在进行全面的调整,需要壮大规模,增强活力,提升自身的综合竞争实力。报纸媒体的主要变革方向是要抢占新鲜的新闻资源,招揽更多的广告资源,吸引更多的读者资源,在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提升自身的影响力和综合竞争实力。《慈溪日报》民生新闻的改版要以亲民理念作为总的指导思想,将贴近基层、贴近群众的优势进行最大的发挥,建立一条政府与群众之间的连心桥,将《慈溪日报》的民生新闻办成权威性与亲民性相统一的报纸板块,使受众可以对民生新闻更加信任、亲近,也增加民生新闻的可读性。

《慈溪日报》民生新闻的改版路线是要打破传统纸媒的束缚,树立亲民的理念,创办具有慈溪特色的民生报纸。在改版过程中发挥乡土优势,将《慈溪日报》办成一张可读、易读、悦读的家门口的报纸。在《慈溪日报》民生新闻的版面设置上、报道内容上、语言运用上进行一系列的调整,使其民生新闻能够更加接近百姓的生活,将政府与百姓的心凝聚在一起。

《慈溪日报》民生新闻的改版分析

《慈溪日报》的民生新闻在改版总体思路的指导下,充分发挥了本土优势,对资源进行了有效的整合,在民生新闻原有板块的基础上进行了很大的调整。慈溪素来有“桥城”之称,因此在本次调整之中将原本的“综合新闻”进行了更名,改称“桥城新闻”,对民生新闻的版面也进行了扩充,原本民生新闻每周只有六版,改版之后增加到了十版,信息量更加充足。

慈溪元素更加突出。《慈溪日报》民生新闻的改版将“桥城”引入到版面命名之中,增加了《慈溪日报》的地域特色,突出了本土化特征,给读者耳目一新的感觉。民生新闻的改版正是立足于慈溪大地,将慈溪的本土文化进行了充分的发挥,更加关注本地的人和事,使读者觉得这就是发生在自己身边的新闻,更加具有亲近感。本土特色的民生新闻也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深受慈溪百姓的喜爱。

《慈溪日报》的民生新闻是在板块和内容扩充的基础上,打造具有自身特色的民生新闻板块,报道百姓最关心的民生新闻。在改版中,将“桥城新闻”进行了相应的调整,对于一些可读性较差的简讯栏目予以取消,比如《三北大地》。对于一些读者比较感兴趣的栏目予以保留,因为这些栏目的可读性较强,读者的阅读率很高,比如《你关心的事》栏目。改版之后的民生板块中新增加了很多内容,比如《财经》《现场》《情感》等专题栏目,创造性地在民生板块中进行系列栏目报道。

题材选择立足于本土。民生新闻的题材选择是办报的重点,只有选择对读者具有吸引力的题材,才能受到群众的喜爱。《慈溪日报》民生新闻改版之后,新闻素材的选择多数是在本土范围之内,报道发生在慈溪人民身边的民生事件,在题材中充分体现了本土的元素。同时在立足本土的基础上,对民生新闻进行深度的挖掘和扩展,与社会热点和时事相结合。民生新闻将慈溪的老百姓作为自己的服务对象,将身边的新闻故事讲述给大家,从市民的角度去分析关系国计民生的大事,努力贴近百姓的生活。

语言运用上更加亲民。《慈溪日报》民生新闻改版思路是在亲民的思想指导之下完成的,题材选择上突出慈溪元素,立足本土,语言运用上和表述上则更加强调亲民。民生新闻的指导性很强,通常具有生硬、枯燥的缺点,改版后的语言使用更加注重细节,对事件进行细腻的处理。改版后的民生新闻板块注重对事件现场的还原,真实再现记者采访的过程,使读者能够更加全面地了解事情的经过。通过民生视角,对百姓生活进行原生态的表述,反映真实的市井生活,吸引百姓的关注。

增强服务性和人文关怀。民生新闻的主要任务是要关注百姓生活,改版后的《慈溪日报》民生新闻增强了自身的服务性质,通过媒体优势,为人民群众提供各方面的服务。市民关心的问题可能只是一块钱、一杯水,但是这些看似很小的问题,其中可能蕴涵了无限的潜力。民生新闻要更加突出人文关怀,将百姓的疑难问题当成自己的问题,设身处地地为百姓着想,从百姓的视角,对社会热点问题进行关注。

加强与群众的互动交流。通过专题栏目的报道,解决市民关心的民生问题,是《慈溪日报》办报的宗旨之一。在个别专栏中开通与市民互动的板块,市民可以通过热线或者投稿的方式将自己的想法表达出来,使民生新闻板块起到上情下达、下情上传的作用。加强与市民之间的互动交流,可以更加具体和及时地了解群众的心声,为群众提供更加切合实际的服务。

猜你喜欢

慈溪日报民生
慈溪,为它的美食疯狂打call!
65岁,《焦作日报》正青春
聚焦“三保障” 唱好“民生曲”
慈溪杨梅包装设计
民生之问饱含为民之情
“钱随人走”饱含民生期盼
民生锐评
灵感日报
200余吨危险废物随意堆放 慈溪破获重大“污泥”案
My Little Ca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