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教师职业倦怠成因及对策探析
2014-03-28高云崇
高云崇
(渤海船舶职业学院,辽宁葫芦岛125000)
高职教师职业倦怠成因及对策探析
高云崇
(渤海船舶职业学院,辽宁葫芦岛125000)
教师职业倦怠感是教师的心理问题之一,是由多种因素共同作用形成的。它严重影响教师的身心发展和教育事业的整体发展。基于对教师职业倦怠的本质理解,通过多维度、多视角的综合考量,找出引发教师职业倦怠的因素,探寻出缓解教师职业倦怠的路径,以期能够帮助高职教师走出职业倦怠的困境,促进教师队伍的良性发展。
高职教师;职业倦怠;引发因素
长期以来,高职院校为了自身更好的发展,对教师的要求越来越高,忽视了教师个体的职业发展和心理需求。同时,社会对教师过高的期望值,也增加了教师的工作压力,无形中使教师产生了职业倦怠感。由此可见,教师职业倦怠是由多种因素共同作用形成的。当前,高职教师职业倦怠问题日益严重,若不及时解决,将会影响高职人才的培养质量,并使教师队伍的良性发展成为幻影。
1 观其本质:教师职业倦怠的内涵及其表征
1.1 教师职业倦怠的内涵
“职业倦怠”一词,是由美国心理学家费登伯格于1974年首次提出来的,用来描述工作中的个体所体现出的一些负面性态度,如对工作本身没有热情、对工作对象漠不关心以及缺乏工作成就感等。
“教师职业倦怠”主要是指教师由于难以应对职业对自身的要求所产生的疲倦、困乏的身心状态,这是教师厌倦和畏惧教学工作的一种心理反应,也是教师在长期的压力下所产生的情绪、态度以及行为的衰竭状态。当前,尽管高职院校处于高速发展时期,但是对高职教师的关注却较少。高职教师不仅要应对教学、实践等工作,还要面临科研以及一些日常琐事等,职业倦怠已成为其主要的心理问题之一。
1.2 教师职业倦怠的表征
教师职业倦怠主要是指教师个体由于不能够顺利应对工作压力而产生的身心疲倦、困乏等,主要表现为情绪上的消极倦怠、工作上的低成就感以及处事上的非人性化。
首先,情绪上的消极倦怠。主要表现为教师个体的情感资源过度消耗,常常感到疲惫不堪,对工作丧失热情,缺乏积极性,同时还会出现焦虑、无助、沮丧、暴躁等一些不良的情绪反应。其次,工作上的低成就感。主要是指教师对工作意义及自身价值的评价降低,很少进行自我反思和自我改进,消极对待教学,在工作中常常感到力不从心,工作绩效不理想,成就感低下。最后,处事上的非人性化。主要指教师在工作中对学生和同事缺乏同情心,以消极、否定的态度对待身边的人。对学生缺乏爱心和责任感,容易迁怒于学生,与学生和同事之间缺乏交流沟通。
2 究其症结:高职教师职业倦怠的成因
2.1 社会环境因素
近年来,虽然高职院校得到了飞速发展,但是社会各界对高职院校的认识仍存在误区,高职教育并没有完全得到社会的认可。在这种社会背景下,高职院校的教师极易产生失落感和低成就感,导致职业倦怠。
一方面,社会地位低,缺乏社会认同。高职院校不同于一般的本科院校,大多数的高职院校是由早前的中专改制而来的,因而在教育资源上存在一定的不足,社会的认可度较低。许多家长认为高职院校是高等教育的末流教育、次等教育,不愿将孩子送入高职院校,对高职教师的理解也存在偏差,导致许多教师对教育工作缺乏信心,失去工作的动力。另一方面,福利待遇差,缺少财政支持。国家对高职院校的财政投入相对较少,导致高职院校在起点上远不及其他高校。同时,在福利待遇方面,高职院校的教师待遇较低,使教师感到自己的付出与薪酬不成正比,进而产生厌倦、困乏的心理。教学工作中隐性劳动常常作为一种潜在的价值存在于学生的身上。如若教师的待遇低下,教师将不愿付出隐性劳动,仅仅将教学视为没有情感投入的工作,导致教学绩效下降,个人成就感缺失。
2.2 工作因素
现行的教师管理制度对教师的要求过多,无形中加大了教师的工作压力。教师除了进行常规的教育教学工作之外,还要完成教研活动、教学创新、公开课评比、科研项目等任务,超负荷的工作量给教师带来了极大的心理负担,容易使教师产生抵触情绪,引起职业倦怠感。
一方面,教师职业的压力过大。社会各界对教师的期望过高,认为教师就是一个无私奉献、不求回报的职业,许多家长甚至认为孩子成绩的好坏是由教师的教学能力决定的,使教师产生极大的心理压力。为了满足学校和家长的期望,教师承载了超负荷的工作量。然而,教学工作中存有许多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并非所有的投入与产出都是成正比的,教师付出的多,而学生学习成绩没有提高,造成教师成就感缺失,不可避免地会产生职业倦怠感。另一方面,对教师的要求越来越高。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发展,对教师专业素质的要求也不断提高,提倡教师向研究型、专家型发展,这无疑加大了高职教师的工作压力。由于高职院校培养的是应用型人才,因而高职教师除了具备基本的专业知识之外,还要有大量的实践基础和动手操作能力,也就是要努力使自己成为“双师型”教师。一系列的要求使教师感到力不从心。大量研究表明,教师体验到工作过量以及完成工作的时间不足与职业倦怠有很大的关联,尤其在情感衰竭维度上。
2.3 个人因素
二是逆周期监管中通过确定最低资本充足率水平来缓释顺周期性。资本充足率是指一个金融机构在运营过程中的资本总额对其风险加权资产的比率,是保证金融机构在市场中正常运营和发展所必需的资本比率。在经济运行过程中,各国金融监管部门都会根据经济形势的变化运用自由裁量权来确定金融机构资本充足率的管制,以缓释监管中带来的顺周期性。在经济下行时监管部门会降低金融机构的最低资本充足率,在经济上行时监管机构会提高资本充足率。最低资本充足率的确定,直接影响着金融运行中的安全与周期性问题。
教师职业倦怠程度受其个性品质和人格因素的影响较大,处于同一社会环境、工作环境的教师也会由于自身因素产生不同程度的职业倦怠。
一方面,对自身缺乏理性的定位。教师的工作是一个充满复杂性的过程,每名教师在工作中都有自己的职业期望和价值目标,但是理想的目标与现实的成就往往存在落差,落差过大就会使教师产生强烈的挫败感,诱发其不良情绪的产生。同时,教师因受自身知识储备、学术能力、实践能力的限制,如果其教育教学成效偏低,与教学成效较高的教师相比,心理就会产生落差,导致心理失衡。另一方面,不同的人格特征。教师的人格特征是产生职业倦怠的内在因素,其耐挫败能力与心理承受能力都是影响高职教师职业倦怠的因素。性格开朗、自信、乐观的教师极易与人交流、合作,很少产生职业倦怠;而性格内向、悲观的教师往往缺乏自信心,不能够对自己进行客观的评价并且很难接受他人的批评,不愿与人交流合作,长期的紧张焦虑容易产生职业倦怠。
2.4 学生因素
学生作为教师服务的对象,对教师产生职业倦怠感有着直接的影响。随着高职院校的不断扩招,其门槛越来越低,以致生源质量较差,给教师工作带来了很大的困扰。
一方面,高职院校生源质量较差。社会各界对高职院校的发展一直存有偏见。就整体而言,进入高职院校的学生素质不及普通高校,其文化基础较为薄弱,学习成绩较差,增加了教师的教学难度。同时,每名学生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学生的个体差异性很大,教学过程中很难满足每名学生的需求,这为教师带来了很大的工作压力。另一方面,学生的问题行为日益严重。由于学生个体的心智成熟度不够,没有明确的学习目标,学习动力缺失,极易造成行为偏差。因此教师在传授知识的同时还要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更要投入大量的时间解决学生的行为问题。有研究显示,接受调查的教师中有四分之三认为纪律对教学效率有很大影响,管教学生的困难已经成为教师产生压力及倦怠的主要因素之一。
3 寻其理路:走出高职教师职业倦怠的困境
高职院校的教师职业倦怠不是单纯某个因素造成的结果,而是学校、社会以及教师自身等诸多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因此,应多维度、多视角进行综合考量,以探寻出解决高职教师职业倦怠的路径。
3.1 走出职业倦怠的基础:社会的支持与保障
就社会支持层面而言。一方面,国家要制定并通过相关的政策,加大对高职院校的投入,完善高职院校的教学资源,并切实提高教师待遇,改善教师的医疗、住房等环境。这样,教师得到物质上满足的同时,增加了其对工作的满意度以及对职业的认同度,从而能够较大限度地降低其职业倦怠感。另一方面,国家要提高高职教师的社会地位,消除社会各界对高职院校的偏见。高职院校所培养的是社会所需要的、高规格、高技能的应用型人才,能够实现与企业的无缝对接,有较广阔的就业前景。因此,社会的关心、支持,对提高教师的工作热情,消除教师的职业倦怠起着极大的作用。
就社会保障层面而言。首先,建立有效的教师培训机制。教师的成长是一个不断发展、自我完善的过程,建立合理的培训机制可以提高教师的专业素质,使教师队伍得到良性发展,从而能够真正得到社会的尊重和认可,提高教师的自信心。其次,完善教师评价体系。当前的教师评价机制多是终结性的可量化的评价,要关注教师自我完善的过程,促进教师的不断发展就必须将质性评价与量性评价相结合,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统一,以此达到评价结果的全面化。最后,引导社会对教师进行合理的角色期望。教育管理者将教师视为不知疲倦的“超人”,社会各界将教师视为“圣人”、“完人”,对教师角色的期望越来越理想化,肯定了教师人之为师的特殊性,却否认了其师之为人的本质属性,这就在无形中给教师带来了很大的工作压力。
3.2 走出职业倦怠的核心:学校的关怀与完善
学校的校园文化以及人际关系等因素对教师职业倦怠的产生有很大影响。可以说,教师的职业倦怠问题是由个人与工作环境的互动产生的,并不是由工作或个人单方面决定的,并且两者的差距越大,职业倦怠感越容易产生。可见,学校的人文关怀与自我完善是教师走出职业倦怠的核心因素。
就学校的关怀而言。一方面,学校应为教师创设良好的工作环境,使教师在愉悦的校园环境中工作、生活。同时,要营造和谐、民主的工作氛围,尊重教师个体的自主权,让教师在政策制定中有参与权和一定的决策权,从而增强教师的责任感和归属感,使教师愿意主动承担责任,并积极投入到工作之中。另一方面,搭建心理健康交流平台。教师的专业发展是一个漫长的、动态的过程,因而各个阶段的教师遭遇的困境以及对教学工作的感受各不相同。有研究表明,多数教师都会经历一个专业成长的“危机阶段”,在这个阶段,教师会有强烈的挫败感,灰心沮丧,对工作满意度下降,职业认同度降低,极易产生职业倦怠感。因此,学校要建立一个有效的心理健康交流平台,开展教师心理咨询和心理辅导等活动,不断提高教师的心理素质。
就学校的完善而言。首先,高职院校要加强自身建设。长期以来,社会各界对高职院校缺乏认同,主要原因在于高职院校自身发展中存在不足,教学质量得不到明显提高。因此,高职院校要加强自身的内涵建设,更新教育教学观念,突出高职特色,从而提高学校的竞争力,增强高职教师的自信心和归属感。其次,注重教师职业素质的提高。教师将不断增强其自身的专业素质作为终身努力目标,学校要多关注教师的职业发展,以免教师因日复一日地做同样的工作,产生倦怠感。最后,尊重教师的主体地位,给予教师一定的自主权。学校要给予教师个体更多的自主权,使教师的工作具有灵活性和创造性,以调动教师工作的积极性,使教学工作一直处于运动变化的状态。
3.3 走出职业倦怠的根本:自身的定位与调节
教师职业倦怠是由许多因素相互作用形成的,但是究其根本原因在于教师自身的内在因素。教师应理性地看待自身存在的不足,不断地进行自我反思,并适时地提高自身的耐压能力,形成良好的个性品质。
就自我的定位而言。一方面,教师要对自己有一个理性的定位。每名教师都有各自的优缺点,要发扬自身的优势,正视自身的不足,切勿急功近利,以免给自己的身心带来伤害。教师要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制订科学合理的阶段性目标,确立适度的长远目标,学会正确评价自己,完善自己的个性品质。另一方面,加强自身的专业素养。教师要通过继续学习和研修等方式不断地加强自身的专业素养,完善自身的不足。同时要通过实践、内省、立志等方式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这样,就会使教师个体获得成就感,激发潜在的教学动机和工作热情。
就自我调节而言。首先,要正确认识职业倦怠。教师要积极地进行自我调节,以乐观的态度去面对工作、生活中的压力。学习和掌握缓解压力的方法,从而使压力变为动力,积极地投入到工作之中。其次,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教师要善于与人沟通、交流,注重社会交往,将自己和谐地融入社会之中,从而保持健康的心理状态。最后,培养多种兴趣爱好,加强体育锻炼。广泛的兴趣爱好可以丰富教师的文化生活,调节教师的情绪,缓解教师的职业压力。同时,加强体育锻炼可以保持身体健康,使自己成为身心和谐发展的人,以更好地缓解并消除职业倦怠。
[1]马凤芹.高职院校教师的职业倦怠及缓解策略[J].中国成人教育,2008(13):87-88.
[2]陆勇.高职院校青年教师职业倦怠的成因与对策[J].教育与职业,2009(26):42-44.
[3]杨秀玉,杨秀梅.教师职业倦怠解析[J].外国教育研究, 2002(2):56-60.
[4]明庆华,程斯辉.论作为“人”的教师[J].课程.教材.教法, 2004(11):83-86.
[5]陆晓燕,刘要悟.我国高职院校教师职业倦怠的一般成因及干预策略[J].当代教育科学,2012(9):23-26.
[责任编辑:宋艳华]
The Causes and Countermeasures of Job Burnout of Vocational Teachers
GAO Yuncong
(Bohai Shipbuilding Vocational College,Huludao 125000,China)
Job burnout is one of the psychological problems of teachers,which is formed by a variety of factors together.It seriously affected the overall development of physical and mental development of teachers and education.Based on the understanding of the nature of teacher burnout,this paper identifies the factors that lead to job burnout,through multidimensional and perspective of comprehensive consideration,inquires the path to ease job burnout,in order to help vocational teachers to be out of the trouble of burnout,promote the healthy development of teachers.
vocational teachers;job burnout;leading factors
G715
A
2095-5928(2014)01-61-05
2013-09-10
高云崇(1968-),男,辽宁义县人,副教授,学士,研究方向:心理健康教育和学生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