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钢结构制造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研究
2014-03-28王建红
王建红
(渤海船舶职业学院,辽宁葫芦岛125000)
目前,渤海船舶职业学院正在进行国家骨干高职院校建设工作,其人才培养模式与课程体系建设是专业建设的核心内容。高职人才培养方案涵盖了人才培养目标、方案的制订依据、课程体系、实施条件等方面内容。以下为钢结构制造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具体实践过程。
1 钢结构制造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的目标
钢结构制造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的目标是实现教学内容与钢结构行业职业技能标准的对接。为了实现这一目标,专业课程组教师采取“工学交替、双重身份”的教学组织形式,实施教学过程与钢结构工作过程对接。根据企业生产进程,安排课程教学环节,做到知识学习和技能培养同步进行。
2 钢结构制造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设计
钢结构制造技术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按照“工学交替、任务驱动”的模式实施。在实施过程中,专业核心课程以结构施工图纸到结构最后总安装整个生产过程中典型真实工作任务为驱动,将企业典型结构的生产引入课堂,配合知识点下达学习任务单,使用真实任务培养学生技能,并将相关行业职业技能标准融入到课程的教学与实训过程中。同时每学期都安排专项技能的实训周,保证学生从一年级入学到三年级毕业技能培训不断线。
在课程体系的设置上,基于钢结构与制图、钢结构制作与安装核心课程的职业岗位能力要求,合理安排教学与实训的进度,各教学环节根据结构生产的过程进行展开,针对图纸识读、放样下料、钢料加工制作、结构安装这条主线的各个岗位,进行专项技能训练,同时考虑结构生产过程中涉及到的结构设计基础、涂装、检验及生产管理知识,配备相关的专业主干课程钢结构规范设计、钢结构防腐与涂装、工程测量及钢结构施工组织与概预算等。结合这些职业能力,进行综合各项技能训练的工学结合生产实训,另外在最后一学期安排集中的顶岗实习,实现学生身份与企业职工身份对接。
为了课程及实训项目的顺利实施,扩建了现有的校内实训车间和实训室,新购置了设备和装置,使学生实训能紧密地与生产过程相结合。在校外与企业建设“厂中校”,为学生提供充足的校外实习实训场所、师资与岗位。同时在现有顶岗实习基地的基础上,新建2个具有钢结构制造技术专业特色的顶岗实习基地,满足钢结构制造技术专业学生的专业技能、职业技能的实训需要,提高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和职业综合能力。
3 构建钢结构制造技术专业课程体系
根据钢结构制造技术专业所面向的职业岗位及行业、企业人才培养需求,结合典型工作任务和学生应具备的职业能力,对现有学习领域进行重新调整,重新划分各个课程边界,形成新的学习领域。根据新的学习领域,按照“一个依托、三个对接”的人才培养模式,对现有课程进行重新整合,构建新的课程体系。
“一个依托”,就是依托船舶工程技术中心校企双方的各种资源;“三个对接”,即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教学内容与行业职业技能标准对接、学生身份与企业职工身份对接。
通过“工学交替”实现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在专业技术课程中,钢结构与制图和钢结构制作与安装,是从结构生产图纸开始,到最后结构的总装,按照整个结构建造的过程设置的2门优质专业核心课程。每门课程都配有阶段性的实践教学,以船舶建造综合实训车间为生产性实训基地,以渤海船舶重工有限责任公司、东宝集团有限公司、华越集团有限公司相关生产车间为教学性实习基地,开展“工学交替”,学生定期到实训室、实训车间、船厂进行实训、实习(工作)。
通过真实的“任务驱动”实现教学内容与行业职业技能标准对接。针对企业生产实际,实施真实的生产“工作任务”,如图纸识图、零件放样、构件加工、结构装配、结构施工过程设计、结构质量控制、施工管理等。根据行业职业技能标准,辅助各种教学资源和手段,由教师对任务进行分解和示范性指导,学生分组围绕各自的工作任务进行讨论、实践、协作、学习,共同完成任务。
通过顶岗实习实现学生身份与企业职工身份对接。通过顶岗实习实现身份对接的教学组织形式是:前五学期学生在学校完成基本知识学习和基本技能训练后,依托校外实习基地,在最后一学期开展顶岗实习,对学生进行全程职业能力和职业素质训练。
4 人才培养方案的实施条件
按照职业岗位能力培养要求,根据课程体系教学需要,遵循“教、学、做”合一的教学理念,充分整合校内外资源,通过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校外教学性实习基地、顶岗实习基地,为实施“一个依托、三个对接”的人才培养模式提供保障。
本专业目前与渤海船舶重工有限责任公司、大连船舶重工有限责任公司、STX(大连)造船有限公司等大型企业共建了学生实践性教学与顶岗实习基地,特别是与渤海船舶重工有限责任公司等企业建立了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开展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探索“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模式、“前校后厂”的人才培养模式,巩固“产教结合”的能力培养环境,更好地以企业岗位需求及职业能力要求为指导,使教学与生产、课堂与车间、教学内容与职业技能标准、学生身份与企业职工身份相对接。
建立和运行校企合作管理机制,校外教学性实习基地依托船舶工程技术中心的管理职能,成立以系主任负责,由企业、专业负责人、学生工作负责人以及专业教师组成的校外实习基地管理队伍,协调学生实习实训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与企业共同进行操作性强、适用范围广的管理。
顶岗实习基地需要满足船舶工程技术专业学生专业技能及职业技能的实训需要。校企双方建立参与管理的长效运行机制,形成利益相关的稳固的校企合作关系,在企业聘任学生在校外教学性实习基地进行顶岗实习的兼职指导教师,由企业配备专职工作人员,加强学生顶岗实习的管理,保障顶岗实习时间和质量。
5 学生职业素质培养
在进行教学设计时,除了专业课教师外,基础课教师也要在学生完成学习任务之余,贯穿职业素质教育,培养学生具有爱岗敬业、吃苦耐劳等精神;在实训环节,培养学生具有安全文明施工的意识,并通过教师亲自示范,让学生真正认识到将来的工作需要良好的职业素质才能胜任。
钢结构制造技术专业建设不是模仿其他院校进行建设,而是根据学院自身的特点,建设具有特色的专业课程体系。基于此,钢结构制造技术专业指导委员会确立了2门具有钢结构行业特色的核心课程,在教学内容设计上,与企业一线的工作任务相一致,同时建立适合我院实际的课程考核办法。总之,专业的建设,不是一句空话,而是要围绕课程进行建设。专业负责人要深刻认识到这一点,并付诸行动。
[1]周建.高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建构[J].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12):141-143.
[2]常青,张立.基于校企合作的高技能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实践:以江西现代技师学院为例[J].职教论坛,2012(17):81-82.
[3]孙平生,卜春梅.现代大学制度下的高校人才培养模式探究:对现代企业制度下人才培养模式的分析与借鉴[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高等教育版),2010(1):68-71.
[4]王颖,谭海霞,彭红丽,等.高职园林工程技术专业“工学结合,半工半读”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以中国环境管理干部学院为例[J].安徽农业科学,2010(11):6002-6003+6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