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业导向下高职思想政治教育路径创新研究
2014-03-28李丹梅
李丹梅
(渤海船舶职业学院,辽宁葫芦岛125000)
就业导向下高职思想政治教育路径创新研究
李丹梅
(渤海船舶职业学院,辽宁葫芦岛125000)
随着我国就业压力日益凸显,就业导向已成为高职教育改革与发展的主旋律。对高职学生进行就业导向下的高职思想政治教育是十分必要的。通过课堂教学、实习实训、社团活动、校园文化活动、新媒体技术等途径,从重视育人环境的建设、构建全程化的育人体系、建立科学的评价体系三方面加强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长效机制建设,不断创新教育路径,从而增强高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提升学生的就业能力。
就业导向;思想政治教育;评价体系
近年来我国教育事业得到了迅猛发展,高等教育已由“精英教育”走向“大众化教育”,随之而来的就业压力日益凸显。由于人才竞争日趋激烈,社会对高职毕业生的素质要求日益提升,对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提出了新的挑战。加强和改进高职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方式,构建以就业为导向的思想政治教育路径有着重要意义。
1 就业导向下的高职思想政治教育的必要性
1.1 以就业为导向是高职院校教育改革与发展的迫切要求
以就业为导向,是将学生的就业作为高职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基本指向,高职院校的主要工作要围绕着如何促进学生更好地就业而开展。《教育部关于以就业为导向深化高等职业教育改革的若干意见》 (教高 [2004]1号)明确地提出了以就业为导向,深化高等职业教育改革的10条意见和做法。“就业为导向,能力为本位”已成为引领高职院校教学改革的行动指南。思想政治教育作为高职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遵循其自身独特的发展道路和职业特点,主动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积极探索思想政治教育的新途径、新方法,着力构建以就业为导向的思想政治教育教学新模式,实现培养合格的技术应用型人才的目标。
1.2 以就业为导向是培养高职学生就业和职业发展能力的现实需要
近年来,“企业招工难”、“大学生就业难”成为社会热议话题,这两难局面共存的主要原因在于毕业生缺少职业能力。职业能力是指从业者从事现代职业的能力,是从业者心理、知识、素质、技能等在职业活动中的外在综合表现。思想政治教育在培养高职学生就业能力和职业能力上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思想政治教育主要是通过思想政治理论课、就业指导课、心理健康教育和校园文化活动等形式帮助学生树立正确择业观、就业观,造就健全人格,养成良好的职业道德素质和职业精神。从而提升学生就业能力、职业适应能力及职业发展能力。
1.3 以就业为导向是增强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需要
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学校生存和发展的中心环节,而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着与学生成长、成才需要脱节的现象,特别是与学生最看重的就业联系不够紧密,导致学生逆反心理严重,影响了其教育的实效性。要增强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就要将学生就业能力培养与思想政治教育贯穿于高职教育的始终,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就业观,不断激发学生就业自信心和社会责任感,提升学生的职业能力。只有这样,才能使思想政治教育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增强其教育的实效性。
2 创新以就业为导向的高职思想政治教育路径
2.1 发挥课堂主渠道作用,有的放矢地解决实际问题
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是对高职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一张嘴,一支笔,盯着教案念到底”的传统教学模式很难达到教学目的。在教学中只有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才能使学生由被动接受转变为主动参与,收到润物无声的效果。
高职学生最关注的是就业,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引入就业内容能激发学生的兴趣与热情,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应该结合就业岗位的要求,充实与就业相关的内容,引导学生积极思考,从而帮助他们形成正确的就业观、择业观和创业观。如根据教材内容,结合就业主题,可开展企业面试模拟教学,由学生自己设计面试问题,通过角色扮演与互换的方式,使学生参与其中,引发学生思考,使学生对问题的探讨变得具体、生动,学生从中领悟了面试的技巧,积累了面试的经验。在课堂辩论时可围绕“人生的价值是奉献还是索取”、“企业注重个人进取精神还是集体协作精神”等热点问题展开,通过辩论提高学生明辨是非的能力。在课堂教学中,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使学生懂得读书的目的是主观为谋生、客观为社会国家做贡献,引导学生摈弃“个人至上”、“金钱至上”的错误观念,鼓励他们到基层、一线以及艰苦行业去为祖国做贡献。通过一系列与就业相关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会增强教育的针对性,使思政课堂真正成为学生把握理论、增进知识、锻炼能力、交流思想、提高就业意识的演练场。
2.2 依托高职实习实训的优势,增强学生职业素养的培养
实习、实训活动是高职教育必不可少的教学环节,对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和良好职业道德习惯至关重要。针对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下实践教学环节大量增加、大量课堂教学转换到企业生产现场和校外实训基地的特点,思想政治教育应延伸到实训、实习过程中。思政教师应按照职业道德基本规范及要求,组织学生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相关实践活动,培养职业道德情感,强化职业道德意识,养成良好的职业行为习惯;引入企业思想政治教育资源,让企业的专家、劳动模范、领导对学生进行道德、法纪、主人翁教育,使学生在生产一线更切身、更深刻、更直观地接受正面引导;有针对性地安排学生到企业实地参观考察并了解社会用人需求信息,亲身体验就业状况的严峻性,进而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在学生顶岗实习期间,指导教师严格按照企业规范办事,注重学生的职业习惯养成,通过写实习日记和体会等形式,强化对学生进行职业道德的熏陶和培养。通过这样的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活动,就会大大提升学生的职业素养和思想品质。
2.3 发挥社团活动的载体作用,拓展自我教育的新机制
社团是高职校园中最活跃的群众性组织,其活动是通过学生独立思考、自我组织、主动参与、亲身体验的方式进行的。充分发挥学生社团的特点和作用,组织和开展内容丰富、别具特色的社团活动,就会极大地丰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内涵与外延,拓宽和改进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渠道。
学生社团是基于共同的兴趣爱好、自愿结合而成的,有很强的探索性、独特性、团体性。社团在开展各项活动时,只有会员间明确分工、密切合作才能保证活动顺利进行。社团活动的特点与用人单位重视团队精神的要求相一致。社团会员积极参与、通力合作、力求成功的活动过程就是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与合作精神的过程。学校社团联合会通过定期开展优秀社团的评比活动,使同学们在活动中自觉地以本社团的利益和目标为重,彼此相互协作、共同努力,尽职尽责地做好自己的工作,力争本社团以最佳的成绩获胜。在活动中,学生们就会感受到同心协力、乐于奉献对团队的重要性,从而促进学生集体主义观念和团队精神的增强。
专业性社团是以培养专业技能、提高应用能力为宗旨的学生社团。许多学生参加此类社团,是想通过社团活动培养专业兴趣,提升专业技能,这与用人单位更青睐既有专业知识又有较强动手能力的毕业生要求相一致。社团指导教师引导专业性社团既要注重专业知识的巩固和技能的提高又要注重职业情感的提升。通过开展以职业道德、职业精神、技能竞赛为内容的主题活动,升华学生对职业的认识,培育学生的职业情感和职业精神,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
2.4 开展校园文化活动,提升学生综合职业素质
校园文化活动是高职学生校园生活的组成部分,也是对高职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形式,各具特色的校园文化活动不仅可以提升思想政治工作的感染力、吸引力、实效性,还可以提高学生的思想素质和职业素质。
校园文化宣传具有导向作用,通过学校的各种传播媒介,如宣传栏、校报、网站等开辟就业指导专题,有针对性地设立就业专版、专题,使学生潜移默化地受教育,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就业观。学校根据学生的专业特点,开展“就业指导宣传月”活动,通过就业指导讲座及论坛、简历竞赛、面试竞赛、职业生涯规划大赛、模拟创业大赛等形式,使学生在主题活动中得到锻炼;可以组织学生开展往届毕业生信息反馈调查和对优秀校友访谈等活动,使学生走出校园接触社会,拓展视野,锻炼胆识,借鉴校友择业的成功经验,增强就业能力;还可将学院团委与学生处开展的提高学生职业素质活动、三下乡活动融入思想政治教育之中,实现主题教育与实践活动无缝对接。通过这样一系列教育活动的开展,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责任意识和奉献精神,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和创业能力。
2.5 充分利用新媒体技术,拓宽思想政治教育的渠道
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以数字技术、网络技术、移动通信技术为依托的新媒体技术日益改变着高职学生的学习、生活和思维方式,以微信、博客、微博、QQ为代表的新媒体对高职学生的理想信念、就业观以及就业心理素质产生了越来越深刻的影响。恰当发挥新媒体技术在就业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引导作用,有助于提升其教育的辐射力、吸引力和感染力,拓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空间。
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发掘网络资源,及时更新教育素材,有针对性地利用动画、图片等形式,使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和形式更生动、更具体,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微博、微信、QQ等新媒体技术互动性强,有助于教师及时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以及就业心态,做好相应的教育引导工作。许多学生由于种种原因不愿意与教师进行面对面交流,却习惯于将自己的想法与困惑呈现在博客、论坛和微信中,教师可以用虚拟或实名的身份融入他们的世界,与学生们交流思想、感受他们的心路历程并加以引导,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做到大学生的心坎上。教师还可以充分利用“大学生网上职业测评系统”,帮助学生正确地认识自我,做好学业及职业生涯规划,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和敢于面对困难的勇气,树立起正确的择业观和职业价值观。
3 构建就业导向下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长效机制
3.1 重视育人环境的建设
一是创建良好的校园物质环境。高职院校的物质环境建设应凸显职业特点,融入更多的职业道德、职业技能和人文素养等元素,让学生从中体味职业的氛围,进而巩固专业思想并增强学习的动力。
二是打造优良的校园精神环境。学生良好职业素养的养成与学校的人文环境密切相关,建设具有鲜明特征的校风学风是搞好职业道德教育的关键。职业院校应积极营造和谐、健康的校园氛围,树立科学、严谨、求实、创新的优良作风,开展提高学生人文素养和职业素养的各种活动,有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职业能力。
3.2 构建全程化的育人体系
思想政治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也是学校教职工的共同职责。只有各司其职、相互配合、形成合力,才能达到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由于思想政治教育具有阶段性、连续性的特征,这就需要根据高职学生由入学到毕业不同阶段的特点,构建从学习到生活、点面结合的全过程思想政治教育体系。比如对大一学生加强职业理想信念教育,重视吃苦耐劳、艰苦奋斗意志品质的培养;对大二学生侧重职业道德教育,重视职业能力和创业意识培养;对大三学生加强感恩、爱岗敬业、心理健康等方面教育。使学生在校期间的每个阶段、每个环节都接受到思想政治教育和熏陶,从而形成完善的思想政治教育机制。
3.3 建立科学的评价体系
培养职业道德良好的人才,建立科学的评价体系尤为重要。以往只注重学生的学习成绩,而忽视学生的思想品德;只注重结论而忽视过程,这样的评价方式与用人单位更看重综合素质的要求相差甚远。因此,对教育对象的评价要全方位,人才标准是德才兼备,要以德为先,坚持外部与自我评价、定性与定量评价等多种评价模式相结合。通过建立科学的评价体系,激发学生学习动力和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实现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
综上所述,高职院校要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不但要高度重视思想政治教育在培养学生综合素质与能力方面的重要作用,更要不断探索思想政治教育与职业能力教育相融合的有效路径,将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培养与就业能力培养以及综合职业素质培养等紧密结合。只有这样,才能提高教育的针对性,收到理想的教育效果。
[1]蒋桂萍,王健.深化思想政治教育教学方法改革的思考[J].天津市经理学院学报,2007(6):53-54.
[2]张博洋,高亚南.以就业导向为切入点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J].才智,2012(10):280.
[3]张庆林,黄志国,李乐霞,等.就业导向下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对学生职业素质培养探析[J].煤炭高等教育,2012 (5):53-56.
[4]刘苗.提升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实效性研究[J].改革与开放,2011(18):57.
[责任编辑:陆丽娜]
The Innovation Pathway Research of Higher Vocational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Under the Employment Guidance
LI Danmei
(Bohai Shipbuilding Vocational College,Huludao 125000,China)
Along with the growing employment pressure,employment guidance has become the thematic guidance in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reform and development.It is necessary to hav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under the employment guidance for higher vocational students.Through classroom teaching,practice, community activities,campus culture,new media technology,etc,we should establish a long-term mechanism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from three aspects:attaching great importance to the construction of educational environment,building the whole course of the education system,establishing a scientific evaluation system,so that we can innovate education pathway and enhance the pertinence and effectiveness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to promote the students'employment ability.
employment guidance;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evaluation system
G712
A
2095-5928(2014)01-45-04
2013-09-01
辽宁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2013年度立项课题(JG13EB020)
李丹梅(1964-),女,湖南临武人,副教授,学士,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