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高职院校图书馆人文环境塑造的几点思考
2014-03-28吴薇
吴 薇
(杨凌职业技术学院,陕西杨凌712100)
随着高职院校教学革新向自主、开放方向发展的同时,被称之为“学校心脏”的图书馆,作为高职院校最重要的教学设施,肩负的任务与责任也越来越大,从原来简单的书籍藏阅转向多方向、多手段的讯息平台,成为完成高职院校教学和科研任务的重要载体。图书馆是高职院校的文献信息中心,也是大学生的第二课堂,其整洁优雅的环境、多元化的文献信息资源、专业的人力资源、现代化管理与服务手段、相对先进齐全的技术设备等有利条件,是培养大学生信息素养的基地。然而,目前高职院校图书馆还没有完全发挥这方面的优势,尤其是人文环境塑造方面还存在很多亟待解决的问题。那么,作为学校的文化窗口,要充分体现学校的学科构成、文化积淀,充分展现学校的综合实力和管理水平,而高职院校图书馆人文环境的塑造正是直接体现这一功能的重要途径。
1 高职院校图书馆人文环境的内涵及现状
人文环境是专指由于人类活动不断演变的社会大环境,是人为因素造成的、社会性的而非自然形成的。图书馆的人文环境就是对图书馆的内外环境进行不断地改造和加工所形成的,是基于共同的职业精神、职业道德、价值追求和信仰,同时,也是具有图书馆人文精神和文化特质,并能满足图书馆人和读者的物质和精神需要的生态环境。图书馆作为高职院校文化传播的场所,其良好的人文环境能使读者赏心悦目、心旷神怡,调动其求知欲,潜移默化中提高读者的个人修养、个人素质,提升读者的学习兴趣和研读效率,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图书馆在读者中的满意度,拓展信息素养教育方式,同时,提升馆员的工作热情、管理和服务水平。因此,人文环境的塑造,是图书馆文化建设的核心,只有塑造良好的人文环境,才能从外至内塑造高职院校图书馆的整体形象,提升其核心竞争力。
多数高职院校是由中专院校转型或合并成高等职业院校的,由于受诸如资金、地域、馆舍等条件的制约,图书馆的基础设施基本是陈旧的,保持原貌或是在原有基础上改造过的。许多图书馆的人文环境建设不尽如人意,还存在许多问题,主要表现在:一是馆舍建筑普遍缺乏院校自身特点、缺乏美感和书香气息;二是馆内布局陈旧、较不合理,功能设计不符合图书馆自身功能的实际和需要,使得馆藏结构优化布局难;三是馆内装饰布置缺乏文化底蕴和内涵,文化感染力弱;四是馆内服务设施条件差,设备陈旧、老化,没有实现电子导读、数字化查阅、借阅的功能;五是馆员团队服务意识不强,总体素质有待提高等。这些现状直接影响到图书馆馆员的工作热情和读者的学习兴趣、效率,影响到图书馆功能的有效发挥。
2 加强高职院校图书馆人文环境塑造
2.1 改善馆舍条件,打造人文物质环境
2.1.1 美化外在环境,赋予馆藏建筑文化内涵
图书馆是一所高校文化品位、文化底蕴和实力的体现,是一个文化窗口、一张名片,成为校园的标志性建筑。图书馆的建筑风格、样式、周边整体环境是校园的人文景观,是阅读者感知文化环境、感受文化熏陶的开始,也是馆内人文环境的外部延伸。因此,高职院校图书馆在建筑造型上,无论是新建还是改造,应始终注重外美与内秀的统一;无论是复杂还是简约,都应通过符号和元素充分传达一定的文化语境,将学院和图书馆本身最有代表性的文化内涵和精神融入到图书馆的建筑中,着重体现图书馆核心价值理念和精神。此外,图书馆周边的外部景观也是对内部环境的外部延伸,应结合园林建筑小品的点缀来塑造轻松自然的人文特色环境,来满足阅读人群的需要。
2.1.2 优化结构布局,追求功能设计人文关怀
高校图书馆合理的功能流向布局带给读者的是直观引导,在大型的建筑中能迅速将不同需求的人组织到所需的位置。现代图书馆中人的活动内容是复杂的,既有书籍借阅、期刊浏览,还有自修研讨、学术报告等,因此,在现代信息技术、数字化图书馆发展背景下,不管什么样的设计风格和结构布局,都应注重方便、实用、提高工作效率,注重资源的优化配量和管理,在细节之中体现人文关怀,最大限度地满足人的生理和心理需求,体现图书馆的多功能性。如在入口处结合门禁系统设置自动存包柜、带有集水功能的雨具搁架、设置饮水设施、配置电源、无线上网设备、小型食品、饮品、文具、复印、扫描、刻录、数码图文处理等服务,能给较长时间在馆的学生一个补充体能和放松的场所及提供学习上的便利。
2.1.3 讲究布置艺术效果,提升馆舍装饰品位
室内环境设计是建筑空间的再设计,是与人群接触最直接的部分,是最能展现文化语境的载体。图书馆是知识的殿堂,优美的室内环境不仅仅能够调动读者的心情、促进求知欲、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更重要的是能够延续和传递文化气息,因此,其陈设要具有内涵深厚的文化底蕴。如图书馆采光照明设计,应尽量以日光光源为主,辅以暖光,营造更为亲切的氛围;比如借、还书处作为主要的流通位置,可以通过灯光来加以强调而成为大厅的视觉焦点;如在陈设设计中装饰绘画、植物、雕塑小品、名人字画、家具等都能够营造充满人性的环境,张贴壁画与名人名言也是体现人文精神的一种方式。可根据专业学科的区域划分,采用不同的陈设形式,塑造良好的人文环境,例如植物学科就可以将珍贵的植物标本作为装饰画加以布置,既有美化作用又有教学作用;如声学设计与空气环境设计要注意材料的功能性,在人流活动量大的地方,应采用吸音、隔音材料,所用部分工具如推车等,要考虑减少机械噪音;此外,室内空气要流通清新,可以考虑采用淡雅的芳香剂,调节室内环境。
2.1.4 增添植物绿化,美化净化室内环境
绿化是提高图书馆环境质量的重要因素,不仅可以美化图书馆环境,还可以调节馆内的局部环境气候、净化空气、遮荫覆盖、防风防尘、降低噪音等。馆内适当增添植物绿化,有利于人的身心健康,有利于陶冶读者的情操,有利于读者的阅读活动和馆员的服务工作。可以用多种位置来加以布置,如地面、桌面、悬挂等,应选择耐阴、耐旱、无特殊气味、无毒、无刺的植物,部分位置可以考虑干花、人造花等形式,减少养护成本。
2.2 注重服务创新,塑造人文精神环境
2.2.1 培育人文精神,建设服务至上的馆员团队
加强馆员自身人文精神提升,建设服务至上的馆员团队。首先要使馆员树立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树立敬业爱岗、无私奉献的人文精神,加强专业知识学习和培训,使其具备良好的人文素质和服务意识,以及科学有效的管理方法。工作中,言谈举止和着装大方得体,对待读者要热情主动、细心周到,能耐心细致地操作辅导、不厌其烦地演示指导,主动指导读者利用馆藏文献和网络资源,编制网上导读、索引,指导读者熟悉数据库的检索方法等,做到人性化服务,只有这样才能提高和深化图书馆员的服务意识和人文精神,使这种精神在服务过程中也时时刻刻影响、感化和教育着学生,对大学生资源素养和社会结构素养的养成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使大家消除馆员只是借、阅、还、储的“服务员”的传统观念,营造相互尊重、和谐、愉快、合作、向上的人文氛围。
2.2.2 提升服务水平,营造和谐的人文服务
图书馆是大学生学习的优良场所,也是提供各种资源服务的知识仓库,具备良好的信息软硬件环境和培养教育大学生获取相关信息的职能。因此,树立积极向上的图书馆精神,倡导民主和谐的图书馆管理作风,本着“以人为本”的理念,“一切为了读者,为了读者一切”的人文关怀思想,围绕学校教育教学、科研这个中心,营造良好的文化氛围及人文环境。为师生打造一种高雅的育人环境,使图书馆成为大学生信息素养塑造的良好场所。图书馆要在服务手段、方式、内容上逐步改进、创新,积极体现人文关怀服务,如在节假日、中午、晚间时段,适时调整、延长开馆服务时间,保证不同人群的需要;如在完善阅读服务内容方面,建议设置名著、新作的推荐与导读服务,为读者提供最及时、方便、快捷的服务,以方便用户的查阅与利用。此外,开展形式多样的其他服务方式:包括文献信息、咨询服务、情报检索服务、情报调研服务、重要课题服务、网上信息服务、用户辅导服务等。还可以根据高职院校的专业设置,建设一批专业性较强的专题数据库,以便随时跟踪、掌握学科的最新研究成果及发展动态。
3 结论
图书馆作为文化的前沿,具有很强的推动作用,应针对教学与科研的需求,起到联系纽带的作用。从人文的角度出发,营造良好的文化氛围及人文环境,充分调动图书馆的积极性、主动性,充分利用图书馆的有利条件,发挥图书馆在信息素养教育中的作用,加强图书馆自身馆藏及设施的建设、馆员自身素质的建设和信息素养教育方式的建设,并积极开展一些文化推动工作,进一步提高服务质量,彰显人文关怀,构建一个和谐的图书馆人文环境,更好地为高职院校师生服务。
[1]桑向荣.关于高职院校图书馆读者服务工作的几点思考[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10(23):96-97+107.
[2]冯小燕.关于高职高专院校图书馆读者服务工作的几点思考[J].西安社会科学,2009(3):178-180.
[3]贺红梅,田丽,朱改英,等.高职院校图书馆构建读者评估监督机制的思考[J].河北软件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2):77-80.
[4]陈雅沙.关于提高广东省高职院校图书馆服务效益的几点思考[J].图书馆论坛,2004(2):160-1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