厘清社会发展手段与目的关系
——《人类发展观念的哲学拷问》一书读后
2014-03-28邹广文
邹广文
厘清社会发展手段与目的关系
——《人类发展观念的哲学拷问》一书读后
邹广文
社会发展问题进入学术研究视野,源于“现代性”逻辑在全球的滥觞。我们知道,自西方近代工业革命以来,人类发展之最大特征就是“速度”和“效率”。进入21世纪,资本的扩张更为迅捷。现代化的确给人类带来了丰厚的物质享受,但是伴随物质、技术与经济的增长,人的精神与文化世界却出现了一系列的问题。技术与精神的失衡成了阻碍人们现代化步伐的突出问题。人类在享受着现代人类大发展所带来的好处的同时,却也在痛尝着其所带来的苦果——环境破坏、资源枯竭、生态失衡等“全球问题”所导致的“发展困境”;科技霸权、工具理性、资本逻辑的猖獗所导致的人与人之间关系的“扭曲变态”。到底什么是发展?人类发展的诉求到底是什么?发展是天然合理的吗?等等,这些原本不是问题的问题却成了当今时代最为紧迫的问题。因此,在21世纪初的今天,对发展观念本身进行根本的反思即哲学的批判已然成为时代的要求。
最近,麻海山博士的力作《人类发展观念的哲学拷问》(以下行文简称《拷问》)由人民出版社出版,该成果在借鉴消化国内外学界关于社会发展问题的思考成果的基础上,站在哲学的高度,密切追踪当代中国的社会发展现实,对现实生活实践中呈现出来的一系列社会发展问题作出了富有重要启示意义的思考。
该书留给人们的突出启示是,人类今天的社会发展实践,一定要厘清发展的手段与目的的关系。发展是人的发展,因此发展千万不能背离这一基本价值目标。我们当下所有的战略设计与发展规划,都应该紧紧围绕这一基本目标展开。如果发展的手段与目的颠倒了,那我们社会实践的一切努力都是徒劳的。人类不能走入手段的王国而失去人的目标。基于这一价值诉求,《拷问》一书围绕着未来人类发展的合理性、可持续性、“合乎人的本性”等观念进行了深入的探究,其中不乏真知灼见。
首先,《拷问》一书对于近代工具理性为主导的社会发展观作了深刻反省。作者指出现代人类发展观念即十八世纪工业革命以来的人类发展观念,是源起于西方早期以英国为代表(现在是以美国为代表)的发展观念。现代人类发展观念核心就是“竞争—进化”。而这种“竞争—进化”式的发展观念与科学、理性、资本逻辑、市场经济相结合,构成了近现代人类大发展的壮丽图景。然而也“正是这种‘竞争—进化’式发展造成了近代以来人类发展的畸形和变态,导致人的异化或丢失。”(导言P4-5)现代人类发展之所以如此,从马克思唯物史观的视域来看,问题就在于崇尚“竞争—进化”的现代人类发展观念是抽象的、片面的、物性的发展观念。“这种发展观念存在着三大根本缺陷。一是发展目的遗忘。二是发展内涵不健全。三是其市场经济丛林主义的原则。”今天,人类一系列新发展观的提出,无一不是对这种“竞争—进化”发展理念的纠偏。
其次,《拷问》一书对社会发展的目的与价值问题进行了特别自觉的思考。作者强调关注发展过程的价值之维,超越民族国家的界限从人类整体解放的刻度反思既有的发展观,是破解现代人类发展难题、发展困境的重要途径。当代人类的社会发展应该是手段与目的的统一,“发展是人的发展,也是为了人的发展。人不仅是发展的手段,更是发展的目的。”(导言P5)“发展不仅是一个事实判断,更是一个价值判断。”(P241)近代以来的西方的“竞争—进化”式社会发展观念的根本缺陷就在于割裂了手段与目的、事实与价值的关系,导致现代人类发展的“跑偏”,即人的异化。社会发展在任何时候都是“以人为本”的发展,人永远是目的性的、主导性的要素。即使是生态环境危机的真正解决,也要通过人的自觉能动参与来实现。
再次,《拷问》一书在批判拷问工业革命以来的现代人类发展观念———“竞争—进化”式发展观念的基础上,作者对正在兴起的“和谐—合作”式发展进行了阐述。认为“合作”既是万物之本性,更是人类合理发展之要求。人类的合作式发展是人类发展的共同利益所在,“没有人类全体之合作,就没有人类全体之未来。”(P101)进一步看,“和谐—合作”式发展也是对马克思主义的“无愧于人的本性”的发展理念所进行的发挥。马克思“无愧于人的本性”的发展即人类的自由自觉的发展,是真正意义上的以人为目的的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即“人类的真正解放。”(P286)
此外,该书还在最后对当代中国的社会发展进行了解读。总体来看,《拷问》一书对于当下我们破解中国社会发展难题,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理论自觉,沿着致力于建设有全面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梦想”的中国人民及其现代化实践来说,不失为一部有特色的探讨著述,因而具有着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作者系清华大学哲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