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空巢老人的生存现状及其养老对策
——以重庆市綦江区为例

2014-03-28杨昌玉董丽莎

重庆行政 2014年3期
关键词:綦江空巢子女

□杨昌玉 董丽莎

☆调研报告☆

空巢老人的生存现状及其养老对策
——以重庆市綦江区为例

□杨昌玉 董丽莎

随着我国老年人口日渐增多,空巢现象日益凸显。目前我国老龄人口约有1.78亿,其中40%是空巢老人。而綦江区目前的老龄人口已达22.2万人,空巢老人的比例已达41%,甚至个别农村地区“空巢老人”家庭已达70%。为更好地让空巢老人安享晚年,现将重庆市綦江区空巢老人的生活现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浅述如下:

一、綦江区空巢老人的生存现状

綦江地属欠发达地区,经济发展相对滞后,在以劳务输出为获得主要经济来源的同时,也让空巢老人的生活面临诸多困难。

一是经济收入低,生活质量差。目前,綦区空巢老人中除小部分城市空巢老人有自己的退休金外,大部分农村空巢老人的经济来源主要依靠自己劳动所得和子女资助,加上政府每月90元的养老补贴。总的来说经济收入低,生活质量差。

二是生活无人管,救急救命难。有些空巢老人年迈多病,长居家中,鲜与外人接触,久而久之,左邻右舍习以为常,病故家中多日才被人们发现,这类情况在空巢独居家庭中屡有发生。而在一些偏远山区的空巢独居老人,有的得了急病后,既无法自救,又无通讯工具向外求救。

三是隔代教育烦,心理压力大。许多年轻人在选择外出打工的同时,也理所当然地把孩子留在了老家。照顾孙辈的生活起居,既增加了老人的生活压力,又增加了他们的劳动强度。同时,对小孩的教育还增大了老年人的心理负担。

四是寂寞无处诉,精神慰藉缺。地广人稀的地域特点,使空巢老人可以倾诉的对象很少,加之有的空巢老人老来失伴,心理上缺乏安慰,精神上缺少慰藉。

五是人群数量大,救助力量小。许多空巢老人自然生活条件差,数量庞大,目前尚未建立一种行之有效的社会关爱体制。社会救助量小甚微,杯水车薪,照料服务供求矛盾突出。

六是娱乐活动少。由于目前缺乏一些带福利性质的为空巢老人免费开放的活动场所,老年人集体聚会开展娱乐活动的机会和空间相对较少。“出门一把锁,进门一盏灯”就是他们单调生活的真实写照。

二、綦江区空巢老人形成原因

一是社会原因造成空巢。随着社会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和住房条件改善,许多子女婚后与老人分开居住,造成空巢;计划生育政策的实施,让家庭趋于小型化,而子女的“远游”或婚嫁又加剧了老人的空巢;社会养老机构发展滞后,与老人的需求形成了很大的矛盾,许多老年人被迫空巢。二是家庭原因造成空巢。许多空巢老人由于思想观念、饮食习惯、生活方式和性格等方面存在“代沟”现象,使得老人一方与子女一方都愿意分开生活。有的则是因为家庭条件有限,老人和子女无法同住,加之极少数子女赡养老人的观念淡薄,使老人不得不独守空巢。三是自然原因造成空巢,有的老人终身未婚,有的老人虽已结婚,但未生育小孩,有的子女死亡,造成空巢。

三、綦江区空巢老人养老对策

面对我区未富先老的社会现实和日益加剧的空巢现象,若要较好地解决空巢老人的养老问题,需要社会、家庭以及个人的多方着力,构建起行之有效的养老平台,让空巢老人真正做到老有所养。

(一)突出家庭养老为主体,使空巢老人有家可归

我区目前的经济发展水平和老年人的传统观念,决定了解决空巢老人的养老问题还得依靠家庭养老来做强劲支撑。通过教育、宣传、督促等手段积极倡导、强化健康新型的“孝”文化,让每一个子女尽可能地克服各种困难,善待每一个老人。一是子女要照料老人的生活,在衣、食、住、行等方面给予帮助,不要强迫其承担家务性劳动。二是子女要给予经济上的支持,为老人提供一些经济上的帮助,特别是老年人在患病时的经济需求。三是子女要给予老人情感上的慰藉,让老年人在家庭中有精神上的依靠,和晚辈有情感上的交流,使老人有归属感,心理得到安慰,使老人有种被记挂、被重视的感觉,让老人感到生活有意义。

(二)社会养老为补充,使空巢老人有路可选

应按照政策引导、政府扶持、社会兴办、市场推动的原则,采取股份制、民营、公建民营、民办公助、联锁经营、政府补贴、购买服务等多种方式,吸引和鼓励社会资金投资兴办福利性、非营利性的老年公寓、托老院等养老服务设施,实现养老机构投资主体多元化和经营主体多元化。一是加大政府财政投入,兴办养老机构,日间托养所、老年文体活动场所、医疗所、便民食堂、健身房等,接收五保老人和不能在家养老的老人。二是出台优惠政策,鼓励社会资金兴办以服务老人为主的家政服务机构,动员有经济实力的企业、团体、个人与农村特困空巢老人结对子,为他们服务。三是组织老人“自养”,开展互帮互助、低龄老人帮助高龄老人,健康老人帮助有病老人等等,通过采取“帮扶”制度,能让老人充分发挥余热,真正做到老有所为。四是积极探索新型养老模式,空巢老人可以尝试拼家,可以参与“田园养老、农家养老、郊区养老”等,采取灵活多样的形式,让空巢老人有更多的选择,而不是除却“家庭养老”便只剩孤独终老。

(三)以提高医疗服务为突破,使空巢老人有“本”可用。

需求,是提高空巢老人生活质量的必备条件。“人老百病出”,疾病风险仍是空巢老人最大的风险。目前,綦江区空巢老人集中在农村。一是提高医疗水平。目前的农村医技人员素质不高,技术水平非常有限,政府应加大政策倾斜,着力改造农村的医疗设备,大力培训农村的医务人员,鼓励医务骨干扎根基层,千方百计满足农村空巢老人的健康需求。二是实施大病救助。尽管基本实现了医疗全覆盖,但空巢老人就医能报销的比例非常有限。所以,在现有的医疗保障体系之外,应积极拓展渠道,建立大病救助体系,满足农村空巢老人的基本医疗需求。三是提升社区的服务水平。无论是政府还是民间养老机构的服务人员,都应通过专业知识培训才能上岗,要求他们除了要掌握一般的服务技巧外,还应懂得一定的救护知识和养生知识,针对不同的空巢老人,对症服务,尽量让空巢老人拥有健康的身体,轻松自如地实现生活自理。

(四)构建权益保障机制,使空巢老人有权可维

“空巢老人”反映较多的仍然是维权问题。无论是来自社会的歧视、欺侮老年人的违法行为,还是拒不赡养老人的失德忘本,均可通过法律程序维护老人自身合法权益不受侵犯。有关部门必须一如既往地把老年法等有关维护老年人合法权益的法律政策落到实处,做好“空巢老人”养老保障、医疗保障等合法权益的维护工作,建立老年人合法权益法律援助制度,帮助老年人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

(五)重视精神赡养需求,使空巢老人有话能说

除了物质上的赡养外,空巢老人的精神需求也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只有充分满足了空巢老人精神上的需求,才能让空巢老人保持一个良好的心态,安度晚年。一是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让空巢老人从心理上认识到“离巢”是每个家庭发展中必然经历的阶段,树立正确的“退休”认识观,心平气和地接受“退休”,重新建立自己的交友圈子。二是拓宽交友平台,空巢老人最大,情感依靠除老伴外,当然是子女,但是由于与子女距离相隔较远等原因。因此,社区应多组织集体活动,鼓励空巢老人在小区附近广交朋友,互相帮助,不仅可以解决自己的紧急需求,更重要的是多了一些倾诉对象,多了一份感情的寄托。三是培养空巢老人的兴趣爱好。应多培养空巢老人的兴趣爱好,避免他们胡思乱想,舒缓老年人的空虚失落及其它负面情绪。四是强化家庭情感联络。家庭情感是诸多情感中不可替代的一部分,家庭子女即使工作繁忙,也要抽时间常回家看看,尽力多给父母关爱和关怀;子女没时间回家也应经常通电话,与父母沟通和进行情感上的交流,使空巢老人充分得到心理安慰,避免老来孤独。

作者单位:中共重庆市綦江区委党校

责任编辑:胡越

猜你喜欢

綦江空巢子女
为子女无限付出,为何还受累不讨好?
与子女同住如何相处?
完善增值税留抵退税制度——以重庆市綦江区为例
农民工子女互助托管能走多远?
前进中的重庆市綦江区中医院
关爱空巢老人
关爱空巢老人
空巢生日不孤独
市针灸学会组织“綦江行大型义诊活动”
綦江区加工型辣椒优质高效栽培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