纽带、平台、框架:广东建构海上丝路的三种新格局
2014-03-28梁凤莲
◎ 梁凤莲
纽带、平台、框架:广东建构海上丝路的三种新格局
◎ 梁凤莲
对于广东而言,国家推出“21世纪海上丝路”战略是一个使得岭南文化走向世界的绝佳时机,它意味着与“海上丝路”有关的城市有机会进入新的体系,去担当推动贸易发展、启动文化交流的重任,如何实现这样的宏伟蓝图,必须分步骤循序渐进,从历史入手,以利益互惠为核心,以文化传播为抓手,发挥海上丝路从“纽带”、“平台”到“框架”的不同作用。
海上丝路 岭南文化 广东
一、海上丝路的现状:一条竞合之路
古代海上丝路,货源地为中国,销售市场为欧洲,主要的商品是丝绸、茶叶、瓷器。从世界物流地理来看,海上丝路连接了东亚、东南亚、南亚、西亚和一部分东非的国家,主要是欧亚国家之间的贸易往来和文化交流。
到了当代,海上丝路成为一条竞合之路。20世纪90年代,中国加入世贸后,逐步融入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大家庭,主要出口市场为欧美和日本,特别是美国和日本,这同样也是东盟国家主要的出口市场,中国与东南亚国家成为贸易竞争伙伴。由于中国的劳动力成本较低、生产效率较高,因此,间接导致东南亚国家出口增长幅度减弱。
在美国市场上,东盟与中国相比,排名竞争力下降前五类的商品有办公和自动数据处理设备、电信和声音录制与复制设备、电器设备、零碎制造品、家具类。在日本市场上,东盟出口竞争力下降的前五名商品依次是办公和自动数据处理设备、电器设备等。
时代的进步、经济的发展,使得中国形象在海上丝路沿线,有一个变化的过程。有学者将1978年之后的30年称为“经济中国”时期,而将21世纪开始的30年称为“文化中国”时期。亚洲民主动态调查(ABS)是台湾大学人文社会高等研究院主持的一项大型跨国调查,现在,这个项目已经更名为东亚民主研究计划。该民意调查机构在2008年前后,将中国、美国、日本三国放在一起,调查了泰国、越南、马来西亚、新加坡等东南亚国家民众心目中的三国国家形象。研究结果表明:总体而言,中国在东南亚民众中的形象基本上是正面的,东南亚的陆地国家例如泰国、柬埔寨、老挝对中国的看法比海洋国家例如新加坡、马来西亚、印尼更积极和正面,中国在东南亚的形象比美国好,但似乎不如日本。
从传播角度来说,在东南亚各国,中国迫切需要针对非佛教和那些日常接收英语信息为主的人,提高传递自己形象的能力,特别是需要着力培养中国在东南亚年轻一代心目中的形象。
对于越南、马来西亚、印度、印度尼西亚等国家而言,中国是兄弟,也可能是敌人,是朋友,也可能是对手,从过去到现在,双边关系的起起伏伏、摩擦不断,在民众心中积累了非常多样的感觉和情绪,既有仇视也有羡慕,既要合作也要防范,可以说是酸甜苦辣、五味杂陈。当前,越南与中国既存在着打砸中资企业、破坏钻井平台等现实问题,也存在历史教科书的意识形态问题,越南的历史教科书描写中国时都强调,中国是扩张者,历史上曾多次对越南发动战争并统治越南10多个世纪,并且现在仍然有领土扩张的野心,尤其是对南沙群岛。
海上丝路是地缘政治、外交战略的制高点,世界大国都在抢占海上丝路这个制高点。2011年,美国试图打造一条由其主导的“新丝绸之路”,2011年7月,希拉里赴印度参加第二次美印战略对话期间,在金奈发表演讲,提出了美国版的“新丝绸之路”倡议,她呼吁印度与美国一道努力,打造一条以阿富汗为核心,贯通中亚到南亚的交通贸易枢纽,这条丝绸之路将中国排除在外,其目的是非常明确的。
对于中国与丝绸之路的关系,时任美国助理国务卿霍马茨对“新丝绸之路”战略有一个解读,其中完全忽视中国在丝绸之路中的重要地位以及未来的重要作用,只是认为中国“曾在该地区扮演了一个历史角色”。
二、广东与海上丝路的三种递进关系:从纽带、平台到框架
(一)利用枢纽城市强化海上丝路的文化纽带作用
海上丝路是一条经济贸易的纽带,也是一条文化艺术的纽带。在这条蓝色的文化带上,拥有独特文化内涵、知名文化品牌的城市,格外引人注目,他们成为文化带上的枢纽城市,发挥着辐射周边、影响其他城市的重要作用。把握好广东与文化枢纽城市的关系,就能够借助枢纽平台,发挥高端传播的效应。
文化枢纽城市,很大程度上,也是经济贸易中心,从经济类型上看,大部分不是制造业城市,而是金融服务业城市和航运交通枢纽城市,例如香港、新加坡、胡志明市、曼谷等。香港在世界经济领域的重要地位不言而喻,下面以新加坡为例,讨论经济中心城市担负的文化枢纽功能。
利用枢纽城市传播文化是一个样板工程,它能起到良好的示范作用。新加坡的多元宗教格局,有利于我们进行文化国际传播的尝试,了解如何使传统、当代文化更容易为广大国际友人接受。
新加坡还有一个重要的特点是它与东西方都有着共同的语言,新加坡的经济模式被称作为“国家资本主义”,新加坡的社会管理模式被称为以儒家文化为内核的“威权主义”,它有着民主的体制,但是又强调集权和国家统一的意志,因此,东西方都有人诟病和赞扬新加坡。
对于中华文化的传播而言,新加坡还有明显的渠道优势,新加坡共有16份报章,中文报纸有《联合早报》和《联合晚报》,都是当地的主流媒体,虽然也报道内地的“负面新闻”,总体来说,在华人中间有着较高的影响力。新加坡电视台在1963年正式开播,其中的8频道和U频道定位为“中文台”,以中文资讯、时事和娱乐节目为主,是华语免费频道。
新加坡与大陆千丝万缕的文化联系,也使得当地居民比较容易接受中华文化。粤剧随着粤语华人的移民及其对粤剧的喜爱和传唱,被传播到世界各地,新加坡素有“粤剧第二故乡”之称。2013年5月,广州粤剧院与新加坡敦煌剧坊合作,于25日、26日在新加坡国家图书馆展演粤剧精品折子戏,类似这样的演出可以让海外华人华侨领略岭南文化的魅力,是传播岭南文化、传递祖国声音的有效途径。
(二)合力构建亚洲国家自己的文化、贸易平台
伴随着经济全球化的进程,欧美发达国家主要是通过文化商品的倾销以及价值观的渗透来发挥文化主导作用,而他们搭建的文化输出平台主要是互联网、新闻媒体、教育系统、销售渠道。
海上丝路沿线国家媒体的共同特点,第一是缺乏国际主流媒体,包括中国在内。其次是英文媒体少,本国语言媒体多。第三是组建了媒体联盟。
英文媒体组建的是亚洲新闻联盟,《中国日报》是成员之一,成立于1999年3月,总部设在泰国曼谷,目前由亚洲18个发展最快的国家和地区的21份主流报纸组成,发行总量为1400万份,是当今世界上最大的由多国报纸组成的新闻联盟。该机构通过媒体的交流合作,共享和最优化21家媒体的重大新闻资源、人员、发行渠道和管理模式,打破西方媒体在亚洲报道的舆论强权和新闻垄断,实现“亚洲人报道亚洲”的理想。
中文方面,2009年9月,“世界华文媒体合作联盟”在上海成立,这是由中国新闻社发起,海外各类华文传媒自愿参加的全球性合作组织,以“服务、互动、平等、共赢”为宗旨,为促进海外华文传媒之间的相互联络和资源互动及其与中国大陆传媒界的协作,改善海外华文媒体的生存发展条件,提升海外华文媒体的整体水平和影响力提供合作平台。
贸易合作方面,中国目前是东盟第一大贸易伙伴,东盟是中国第三大贸易伙伴。2013年,双方贸易额达到4436.1亿美元,相互累计投资超过1000亿美元。中国驻马来西亚大使黄惠康说:“过去十年中,中国与东盟贸易额整整翻了四倍。”
海上丝路沿线,部分东南亚国家还处在资源工业阶段,产品出口能力弱,像印尼,出口仅占印尼GDP的24%,印尼希望借助海上丝路扩大出口,改变经济增长不力的现状。制造业发达、城市建设能力强、第三产业先进、市场购买能力强,是广东目前的经济优势,可以与印尼、斯里兰卡、马来西亚等国家的产业发展形成互补,印尼外交部货币和发展司副司长古达迪·萨松科认为,印尼煤炭、天然气、棕榈油等资源丰富,而广东在基础设施建设、制造业和高新技术产业方面优势明显,同时也有广阔的市场。条件互补加上两地对加强互联互通的共同需求,为广东与印尼共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带来机遇。
对于东南亚国家而言,海上丝绸之路的核心价值是什么?“我想应该是通过这条航路,将东盟、南亚、中东、欧洲乃至非洲等各大经济板块的市场链串联起来,从而形成一个覆盖数十亿人口的共同市场,实现沿线各国利益的深度融合和共享共赢。”科伦坡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埃玛尔·扎亚瓦丹的这一番言论,代表了广大海上丝路沿线民众的心声。
(三)从纽带到平台,再到框架
借力“海上丝路”,去推动“新岭南文化”的发展,第一步的工作是巩固“海上丝路”对于沿线各国的纽带作用,主要的手段是加强联系,推进文化交流,使得新岭南文化能够充分吸收外来文化的营养。
第二步是拓展“海上丝路”对于“新岭南文化”的平台作用,在海上丝路平台上推广、传播新岭南文化,使得东亚、东南亚、南亚国家了解、理解新岭南文化。
第三步是“框架”的建设,“海上丝路”可以推进亚洲国家之间一种新型软“框架”的建设。框架的形式有紧密和松散之分,紧密的结构往往是一种组织,而松散的结构则是一种组合。新岭南文化要发挥辐射作用,首先必须有一个良好的框架体系,但是,不一定是紧密型的组织。从“海上丝路”来看,“框架”分为国内、国际两个层面,国内的“框架”已经基本形成,有待于广州在其中发挥重要作用。
2012年11月,重新评定的《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在国家文物局官网公布,其中第16项为“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广州市为“海上丝绸之路”9个联合申请城市之一。
国内共同申报“海上丝路”的九个城市为广州、泉州、南京、漳州、北海、扬州、福州、蓬莱、宁波,这九个城市围绕着“海上丝路”申遗,在国家文物总局的指导下,结成一个松散的团体,互相合作,例如正在举办的九城市海上丝路巡展,2014年4月至7月到达广州,广州为第五站。
框架的搭建与维护并非一件容易的事情,东南亚地区40余年来的发展与努力,仍未能消除各成员国之间的较大差异,然而,东盟一直旨在强化东南亚地区的经济、政治、社会等方面的一体化发展,致力于缩小富国与穷国之间的差距,以统一大市场的经济整合理念为主导,培育东盟共有的价值观和认同感。这对于冷战后多极化及日益全球化的国际社会而言,不能不说具有深远的意义。这一大势,使得热爱和平与发展的中国城市,必然有着发挥作用的空间。
三、岭南文化应对海上丝路新任务应具有的特点和功能
(一)岭南文化的新特点
1.主随客便。文化交流或者文化贸易时,输出的产品是以我为主,还是以客为主?是文化传播的重要选择。长期以来,我们秉持的原则都是将最富有民族特色的文化拿出去,与别国分享,地方戏剧便成为对外文化交流的重要内容。广东的粤剧、福建的高甲戏在东南亚地区保持了百年繁荣,每年的广州国际粤剧节,都有东南亚、美国、欧洲的华侨戏班回来参演,高甲戏也是一样。地方戏剧受欢迎的原因是因为受众是华人华侨,不过,对于东南亚其他民族的观众,这些文化没有共享的可能。
如果反过来,以客为主的话,对方需要什么,我们就提供什么,文化交流的产品就完全不一样。宗教文化是东南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2007年,中国首部大型梵呗交响合唱《神州和乐》赴新加坡、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泰国等地巡演,取得了良好市场反响,《神州和乐》是佛教音乐的交响化,其中的佛教思想受到了东南亚民众的一致喜爱。2009年,中国—新加坡宗教文化展在新加坡举行,2010年中国伊斯兰文化展在印尼举行,这些文化活动传播的都不是地道的中国传统文化,但是,借用舶来品的宗教文化,使当地民众因此了解中国,能够起到中国传统文化达不到的理想效果。
2.放低身段。过分强调中国文化博大精深的特色,选择传播高深的文化内容,可能反而会减弱中国文化产品的国际适应性。中国是文化大国,通俗文化、民俗文化资源丰富,特色浓郁,反映了中国人民热爱生活的本性,例如饮食文化,完全避免了文化的对立,充分尊重其他民族的文化趣味,共享度很高,用这些“低层次”内容去服务海上丝路沿线国家的民众,而不是深奥的、需要中国古典文化知识才能理解的内容,相信更受人欢迎。
在文化的传播过程中,被接受的第一要义不是意义,而是愉悦感,把不同文化情境、不同宗教背景、不同阶层族群的人们,用“娱乐”的方式连接在一起,使之喜爱中国文化,这是我们的文化服务做到内外有别的第一步。
以广州为例,“食在广州”不仅具有时代的延续性,在古代和当代都有不同的体现,而且,具有广阔的影响力,在世界各国都能落地生根开花,与“十三行”相比,它的历史影响或者不够深远,文化意义也不够重大,但是,就其广泛的知名度和影响力而言,“食在广州”可成为广州弘扬城市文化的第一名片,好好利用“食在广州”在海外创造的传播效果将大于“十三行”。
3.多种渠道。现阶段中国与东盟国家间的文化交往主要是政府层面的,主体比较单一,而民间层面的交流却很薄弱,政府也没有重视,给予相应的帮助和指导。民间交往例如华人社团的归国观光,国内艺术团体、个人的商业演出,力量虽然微薄,层次虽然较低,但是,对于民众的影响力却比较大。很多东南亚国家的华社有非常独特的色彩,最大特点是它经由多元文化环境的酝酿和培育,不是纯华人社会或唐人街类型的孤立的华社文化,而是得到了广泛的认可。
例如在新加坡,新加坡宗乡会馆联合总会的影响力就很大,它并不是政府机构,但是,它倡议兴建了新加坡华族文化中心,弘扬独特的华族文化、加强华社的凝聚力,还促进了当地的社会和谐。华族文化中心不仅让新旧移民、年轻人与老一辈的文化有所衔接,而且提供平台,让那些与华族文化相关的教育和艺术等非传统华社团体进行文化交流,在打造有活力文化生态方面,发挥“催化作用”。
从文化主体上看,需要改变的还有年龄的低龄化,文化交往的接力棒需要递交给双方的下一代手中,中华文化的火炬才能绵绵不绝、薪火相传。在2006年10月,在纪念中国与东盟建立对话关系10周年的峰会上,中国表示将邀请1000名东南亚青年访问中国,这是富有建设性和前瞻性的建议,受到了东盟国家的热烈欢迎。
(二)岭南文化应该具有的新功能
1.建立生活方式影响力。在海外取得文化共鸣,应遵循马斯洛需求原则,从人类需求的低端做起,在输出孔子学院的同时,输出粤菜馆、咏春拳馆。以可口可乐、麦当劳、肯德基、PIZZA、星巴克、SUBWAY等为品牌的美国饮食文化,强调快节奏、标准化,一方面改变着世界的生活方式,另一方面,改变着世界的生活观念。
饮食是一种艺术,“叹”是广州生活方式的总和,粤菜馆以精细著称,讲究餐饮的刀功火候等艺术,用料考究、口味丰富细腻,中国的国宴菜谱中,就有很多的粤菜菜式。“食在广州”看似一句简单的广告语,却包含了广州文化中对于生活品位的追求。让世界了解粤菜,就像世界了解法餐一样,食客从正宗粤菜中可以体会到岭南文化的精细化和高标准。
粤菜体现了享受态度的生活方式,因此,围绕粤菜馆,建立一整套完备的培训、资助、考评体系,有利于岭南饮食文化的传播,也就有利于岭南文化的传播。
2.从商品输出到资本输出。文化的输出首先是商品的输出,可口可乐、麦当劳、阿迪达斯、耐克、波音飞机是最早被我们接受的西方事物,其次才是《米老鼠与唐老鸭》、好莱坞大片,最后才是哲学著作。
就图书出口而言,以往的图书出口模式比较单一,国内制作,国外售卖。而其他国家大型的出版集团,采用的是“当地生产、当地售卖”的方式,出版人才、出版内容都已经本土化了,中国出版业要突破做不大的困境,必然要尝试设立中介机构,加强版权贸易,联合开设华文书店,用版权贸易代替图书贸易,用资本输出代替产品输出,这样才能满足当地读者的口味与喜好。
3.制造具有最广大市场的大众文化。美国、日本文化在东南亚及世界各地广受欢迎的原因是年轻人非常热衷,美日输出的文化以大众文化为主,例如日本的卡通片和美国的电视连续剧(简称美剧),日本每年也生产大量的电影,但是相比卡通片,前者的知名度和销售量要弱很多。美国的情况也非常相似,并非美国没有严肃的、形而上的理论研究著作或者学术书籍,而是,这些意识形态意味太浓的文化产品并不容易被其他民族和国家的消费者接受。因此,文化交流必须从市场开始,从消费者那里获得强大传播力和推广力,弱化小众市场的内容要素,放大大众市场的内容要素,我们的文化才能具有渗透力和影响力。相对来说,美国文化中得到广泛认同的是大众文化,而传统意义上的高雅文化例如文学则成为大众文化的附着物和支撑物。
用大众化、低龄化的产品竞争海外文化市场,是新岭南文化应该遵循的产业策略。广东省新闻出版集团公司旗下的《少年文摘》月刊,近年来依靠成熟的海外发行渠道,成功出口到东南亚多个国家,仅在新加坡,每期就固定有近一万册的发行量,2011年,全年发行量超过12万册,夺得新加坡进口华文期刊发行量冠军。《少年文摘》没有走高端路线,它以青少年耳熟能详的内容,拓展海外青年华人阅读市场,因此,取得了成功,为新岭南文化“走出去”探索出一条可持续发展之路。
[1]许桂灵,司徒尚纪.广州海上丝路与世界文化名城的建设.城市观察,2011(3).
[2]梁凤莲.拓展与新变——对岭南文化研究发展走向的探讨.探求,2003(1).
[3]陈万灵,何传添.海上丝绸之路的各方博弈及其经贸定位.改革,2014(3).
Belt,Platform and Framework: The Three New Patterns for Guangdong to Build the Maritime Silk Road
Liang Fenglian
It is an excellent opportunity for Lingnan culture to be introduced to the world as China is promoting the“21st Century Maritime Silk Road” strategy.It means MSR-related cities are granted the chance to be led into a new system for trade promotion and cultural exchanges.Such grand goals must be achieved step by step,starting from history,focusing on mutual benefits,relying on culture diffusion,and giving full play to the different functions of MSR from belt,to platform and to framework.
Maritime Silk Road; Lingnan culture; Guangdong
F752.8
10.3969/j.issn.1674-7178.2014.06.007
梁凤莲,广州市社科院岭南文化研究中心主任,文学博士、研究员、一级作家。主要研究方向:岭南文化与文学、城市文化发展。
(责任编辑:卢小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