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海洋之美:海洋城市魅力所在

2014-03-28曲金良

城市观察 2014年6期
关键词:海滩海洋文化

◎ 曲金良

“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是“建设21世纪丝绸之路一带一路”的重要一翼,一经中央提出,不但迅速得到了相关海洋国家、国际社会的认同,而且迅速得到了我国沿海省市区各级地方政府和相关企业资本的响应。大建大造“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国际海洋-港口中心城市、枢纽城市、特色城市等等名号,一时间纷纷“出台”,响响亮亮地呈现在了世人面前,并很快见诸行动。这些“国际海洋-港口中心城市”、“枢纽城市”、“特色城市”等等(这里统称之为“海洋城市”)应该如何“打造”?其内涵、特色若何?是不是只要海洋经济包括海洋开发、港口航运等GDP“上去”了,就是“好的”、就是“发展”了?“海洋城市”不能只是沿海、岛屿上一堆堆钢筋水泥森林与“海丝路上”GDP大进大出的港口物流、人流的集散地,它们应该成为人们向往的、特色纷呈的海洋之美的所在。这,往往不被相关各地政府、资本看好,认为远不如GDP重要,但却正是海洋城市应有的灵魂。世界上所有海洋城市的GDP都是一堆“毫无表情”的数字,千篇一律,只有海洋城市的海洋景观与社会人文之美,才会是“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千姿万态的精灵。这是我们不能不提出和强调的问题。

一、“海洋时代”的“海洋城市”与“海洋文化城市”

当今世界已经进入作为“海洋时代”重要内涵的“海洋城市化时代”和“城市海洋化时代”。

世界上大多数国家是沿海、岛屿国家,我们人类的大多数生活在与海洋打交道的历史舞台上。一般认为,全世界目前有超过60%的人口生活在海岸带100公里宽度的范围内;据预测,在不久的将来,2025年,就会有约75%的世界人口居住、生活在这样的岛屿、海岸带上。21世纪是海洋的世纪,不少国家将海洋作为国家战略的关键基点,甚至将海洋视为立国之本,海洋也日益成为国际社会关注的焦点。如果说,全球自2008年城市人口超过农村人口,标志着全球城市时代的来临,那么,如今世界正处于城市时代和海洋世纪交汇的新纪元。①至2050年,世界人口的70%可能是城市居民。从2007年至2050年,城市居民人数预计将增加31亿,从33亿增至64亿,除了城市人口的自然增长之外,主要是由农村人口的城市化迁移和农村地区的城市化改造形成的。这其中,发展中国家城市人口比例预计将从44%增至67%,而发达国家将可能从74%增至86%。②作为人口城市化进程重要内涵的人口趋海化,突出地表现为数量越来越多的人口走进本来就城市林立、人口众多的滨海地区,与之相生相伴的,是数量越来越多、规模越来越大的工业、商业、服务业向着滨海的(含岛屿的,下同)大中小城市聚集;与此同时,海洋与城市、沿海与内陆的交互共振作用更甚于以往——作为世界已经进入“海洋时代”的重要内涵和突出表现,世界已经进入了“海洋城市化时代”和“城市海洋化时代”。

在中国人的汉语词汇里,人们惯常用“沿海城市”、“滨海城市”或“海滨城市”、“港口城市”指称坐落、布局在港口海岸带和岛屿地区的城市。但事实上这些城市的起源、发展的空间与内容,不仅限于沿海、滨海或海滨、港口,而是体现在其一方面离不开内陆腹地,一方面更加凸显面向海洋、利用海洋空间与资源环境的“外向型”发展上,更加凸显在其海洋性而不是内陆性上,尤其自当代全球性进入“海洋时代”以来更是如此。因此,这样的城市实质上就是“海洋城市”。如此称谓,与英语中惯用的“maritime city”一词相一致。

“海洋城市化”,即越来越多的城市会把发展的重心依托于海洋开发和港口海岸带作为汇聚海—陆双向空间与资源、海—陆互为腹地的同构与互动发展上;“城市海洋化”,亦即“海洋城市化”的内容,会越来越多依托于海洋开发和港口海岸带发展,其海洋发展内涵、海洋发展结构、海洋发展元素成为城市的主要内涵、主要结构、主要元素。

正因为海洋城市化发展是全球性的、时代性的“运动”,海洋城市之间的竞争也就呈现出了越来越明显、越来越激烈的全球性、时代性的“大趋势”。这种“大趋势”,实际上也是沿海、岛屿国家——现在通常称为“海洋国家”——之间越来越激烈乃至惨烈竞争的突出表现。一个海洋国家如何在这样的全球性竞争中“胜出”并立于不败之地,是各个海洋国家决策者、管理者及其国民的责任;一个海洋城市如何才能不被这种全球竞争的大趋势所淹没、所淘汰,被“排挤”出历史的舞台,则同时也是各个海洋国家的决策者、管理者及其国民的责任,也更是各个海洋城市的决策者、管理者及其市民的责任。

20世纪80年代,中国“14个沿海城市”进一步对外开放。90年代,全国掀起海洋开发浪潮,沿海省市纷纷提出建设“海洋大省”、“海洋大市”。近年来又纷纷再建冠之以“海洋”、“蓝色”、“海东”、“海西”、“海岛”、“群岛”等名目各异的城镇。一方面全国人口“一江春水向东流”、“孔雀东南飞”,沿海城市规模、数量急剧膨胀,沿海“城市群”、“城市圈”、“城市带”、“城市组团”纷纷出现,一方面又千方百计地邀请、吸引海外企业、海外资金、海外人口进入“国门”,与内企内资在遍布中国沿海的城市汇流,大规模地开发海洋、岛屿、海岸带,大规模地“向海洋进军”,导致“沿海城市”在其面向海洋发展的内涵与特色上愈发具备、愈发凸显出了“海洋性”,愈发成为了名副其实的“海洋城市”,同时导致海洋资源日益濒危,海洋环境日益恶化,发展难以持续。

“海洋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内涵,并不仅仅在于依托于海洋开发和港口海岸带发展的人口规模、经济总量、城市空间等“硬件”上。一座海洋城市的人口多少、规模大小、经济总量高低、有多少高楼、港口吞吐量的全国或全球排名等,这些“硬件”,在一定时间段内确实是该海洋城市区别于其他海洋城市的“标志”,可以“比”出一个高低,然而一海洋城市区别于其他海洋城市的更为明显的标志,却一定是其“软件”,即充分体现一海洋城市所独具的海洋社会历史、海洋民俗风情、海洋景观风光、海洋生活方式的“文化”,和本地与外来“市民”社会的文化审美与认同。是海洋城市文化及其被审美认同,赋予了一海洋城市区别于其他海洋城市独具“个性”的生命力、认同度、吸引力和感召力,因而是一座海洋城市发展的灵魂和根本。诚然,一座海洋城市的竞争发展需要人口规模、经济总量、城市建设等“硬件”的支撑,但如何才会拥有这样的支撑、发展强化这样的支撑,提升这样的支撑的竞争力?无疑靠的是文化,是能够获得更多社会认同和赞赏的文化。当人们认同它、喜欢它、热爱它、以它为自豪、并以主人翁身份建设它发展它的时候,人口规模、经济总量、城市建设等“硬件”的建设发展,自然与之伴生、相适应,并处处体现出它的特性、特色与风采。也就是说,这样的城市人口、城市经济、城市建设,都会体现着这样的文化风貌,并成为这一城市的文化风貌的重要组成部分:“硬件”也就因之而“文化化”了。

当一座海洋城市的文化建设与发展成为这一海洋城市建设与发展的主要内涵与形态,成为城市决策者、管理者和市民主体的共同认同与自觉行动,当这样的海洋城市的文化内涵、形态与特色已经十分突出,才可谓是“海洋文化城市”。

换言之,海洋文化城市的前提、基础是其作为城市的海洋性,拥有海洋城市的文化;这样的海洋性包括自然的海洋性与人文的海洋性在海洋城市的统一及其体现,构成了海洋文化城市的内涵。

二、海洋之“美”:国外海洋文化城市的不同类型

世界上的海洋文化城市独具特色者众多,风情万种,其城市决策者、管理者和拥有者、建设者世世代代的传承、保护和创新,其过程和结果,有许多值得我们参考、借鉴,能给我们启发、教训。

统观国外的海洋文化城市,有多种类型。按照城市的规模分,有特大、大、中、小之分。特大、大城市数量相对较少,大多是中小城市,尤其是国外大多是人口较少的小国,其中等城市只不过相当于中国的小城市,其“小城市”只不过相当于中国的小城镇。至于其“小镇”,他们叫“town”,其实不过相当于中国的一个不大的村落。但无论是特大、大、中、小型海洋城市,乃至海洋小镇,其在海洋文化城市城镇建设上大多可圈可点。一般而言,大型的海洋文化城市大多是综合性的,即海洋人文、地理文化景观都较丰富;中小型尤其是小型的海洋文化城市大多是单一型的,即在某一方面十分突出凸显,例如在某一海洋地理文化景观上,或在某种海洋社会风情上,或在某一海洋城市标志上,或在某一城市建筑风貌上,或在某一文化品牌上等,而在其他方面则缺失或不足。但这并不影响其市民的自我认同和外界的赞赏评价。

世界上著名的海洋城市有很多,国外的,人们常常举出纽约、迈阿密、洛杉矶、旧金山、 西雅图、多伦多、里约热内卢、悉尼、墨尔本、雅加达、新加坡、曼谷、孟买、加尔各答、迪拜、东京、横滨、名古屋、大阪、神户、仁川、釜山、圣彼得堡、汉堡、鹿特丹、斯德哥尔摩、奥斯陆、赫尔辛基、利物浦、马赛、摩纳哥、巴塞罗那、威尼斯、伊斯坦布尔、亚历山大、开普敦等等。这些大都为大型港口都市,有许多还是一国首都或副都,或经济首都,因其海洋城市文化的内涵丰富,而成为综合型的海洋文化城市。

而实际上一座海洋城市的知名度的高低大小,来自于多个因素,而且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评价,大抵说来,其作为海洋文化城市的海洋文化元素越多,知名度越大,因为总体而言是其各个海洋文化元素的知名度的叠加及其“综合效应”升华的总和。而海洋文化元素较少甚至单一的海洋城市,城市规模也往往较小,它们不可能拥有像大型海洋城市那样丰富的海洋文化元素,由于其体量的缘故,它们也容纳不了那样丰富的海洋文化元素。但小有小的长处、好处,那便是可以把各自的亮点、特点凸显出来,放大出来,发挥到极致。

按照海洋文化城市的文化特色、风格分,则有朴素型、浪漫型、消闲型等。由于近几十年来全球性的“海洋旅游”风生水起,各利益相关者方不断翻新花样,掀动着海洋旅游的浪潮一浪高过一浪,被媒体、社会所聚焦的,大多是那些对旅游者具有强烈吸引力的海洋文化城市。这些“海洋文化城市”最大、最主要的特质、特性与特征是“迷人”,是“美”。

“迷人”,“美”,是人们对事物笼统的、并不十分确切的主观感受性评价。不管是海洋城市还是内陆城市,大多都有其各自的“迷人”之“美”。尽管说“地球是个大水球”即“大海球”,全人类的大多数居住在沿海与岛屿地区的“海岸带”上,但其中大多数人日常生活的目力所及,却主要不是海洋、海湾、海岸,而是宽幅100公里的“海岸带”之间的陆上山区、平原、湿地等地理景观,更遑论远离海岸带之外远离海洋的人们的日常所观所感。因此,就人类的绝大多数而言,身临海境,观赏、感受海洋、岛屿、海岸风光之美,毕竟不可能是“日常行事”、“家常便饭”;也就是说,海洋之“美”的稀缺性,便变得“价值”陡升,因而也就愈发“迷人”了。

三、“世界最美”海洋城市是如何被“打造”的

海洋文化城市的建设发展,既须以其自然的和历史的“生成”为基础,又须人为地能动地对其设计、规范、规划和创新打造。这既包括有目的、有组织、有管理的珍视、呵护和传承,又包括有目的、有组织、有管理的借鉴、互动和创新推动,同时还少不了刻意的热炒、推销。

不断被媒体热炒、推销,吸引人们“眼球”的海洋城市,被突出、凸显的是其海洋旅游文化城市的特性。媒体、旅游组织和利益相关者热炒、推销这样的海洋文化城市,目的在于推热旅游市场。因此,不少媒体、旅游组织等热衷于推举、评选诸如“世界十大浪漫之都” (或二十大、三十大不等,下同)、“世界十大最繁华之城”、“世界十大最美旅游胜地”、“世界十大奇异之旅”等,其中自然不乏甚至大多为滨海之都、海洋之城;或者干脆不断推出诸如“世界十大最美海洋城市”、“全球十大最美海洋旅游目的地”、“世界十大最美海滩”、“全球十大美女海滩”等,以不断变换的评选视角、评选“标准”、评选办法,使入选“十大”的“金榜”名单年年变换,“基本队伍”不变,而总是“淘汰出局”几名,增加新的面孔,生成“几家欢乐几家愁”的“局中”效应,以吸引世人的好奇的眼球,以炒热这些“最美”。

例如美国《国家地理》,就联合世界旅游组织,年年推选评比、排名公布“世界最美十大海滨城市”之类的名单,以“引领”人们去有选择地“领略各国海滨风情”。令人惊奇的是,2013年版本的名单,竟然又回到了5年以前,与2009年的入选名单完全相同,连排列顺序都一个不差。它们是:巴塞罗那(西班牙)、开普敦(南非)、火奴鲁鲁(美国夏威夷)、尼斯(法国)、迈阿密海滩(美国佛罗里达)、里约热内卢(巴西)、圣莫尼卡(美国加利福尼亚)、悉尼(澳大利亚)、特拉维夫(以色列)。

这是2009年版本的“解说词”即广告词(节略大意),我们可以从中看出这些城市何以具备“世界十大”排名的“竞争力”:

1. 西班牙巴塞罗那:典型的地中海型气候温和宜人,全年阳光明媚,鲜花盛开。著名的金色海岸和充满浪漫色彩的人文环境,每年吸引数千万国外游客到此旅游休假。巴塞罗在西班牙的大部分历史上十分重要,曾是西哥特人的首都,也曾是加泰罗尼亚和阿拉贡联合王国的首府,15世纪初期被并入西班牙,是西班牙名列前茅的海港、商业中心和工业城市,国际建筑界公认的将古代文明和现代文明结合最完美的城市,也是一座艺术家的殿堂,市内随处可见世界著名的艺术大师毕加索、高迪、米罗等人的遗作。

2. 南非开普敦:开普敦以其美丽的自然景观及码头闻名,知名的地标包括被誉为“上帝之餐桌”的桌山以及印度洋和大西洋的交汇点好望角。开普敦是欧裔白人在南非建立的第一座城市,这座南非白人心中的母城三百余年来数度易主,历经荷、英、德、法等欧洲诸国的统治及殖民,虽然地处非洲,但却充满多元欧洲殖民地文化色彩。开普敦集欧洲和非洲人文、自然景观特色于一身,开普敦因此名列世界最美都市之一。

3. 美国夏威夷檀香山:檀香山又称火奴鲁鲁(Honolulu),是美国夏威夷州首府和港口城市。夏威夷群岛位于海洋中央,又有加利福尼亚洋流经过能调节温度,因此气候温和宜人。诱人的热带风光、迷人的海滩、奇异的花草和浓郁的民族风情使它成为举世推崇的旅游胜地,最多时一年有上千万游客到此寻幽览胜。

4. 法国尼斯:地中海沿岸法国南部城市为滨海阿尔卑斯省首府,是法国仅次于巴黎的第二大旅游胜地,也是全欧洲最具魅力的黄金海岸。尼斯有丰富的文化遗产,如博物馆、罗马遗迹,以及世界一流的歌剧院,同时将普罗旺斯风格融合在大街小巷。尼斯也可以说是世界上有钱人扎堆的中心,从海边的豪华别墅、商店里昂贵的商品,都不难找到尼斯奢华生活的印记。

5. 美国佛罗里达迈阿密:迈阿密坐落在佛罗里达大沼泽和比斯坎湾之间广阔的平原上。城市的主要部分位于比斯坎湾海滨,包括数百个自然和人工岛屿。迈阿密气候温暖,是美国退休老年人最爱居住的城市之一,所以就被戏称为“等候上帝召唤的等待室”。这个曾经拥有全美最高谋杀率的城市,每年吸引游客超过一千多万人次。

6. 巴西里约热内卢:巴西人说,“上帝花了六天时间创造世界,第七天创造了里约热内卢。”海滩的人行道用黑色和白色的石子铺成,两种对比最鲜明的颜色,不加任何修饰和过渡,直截了当地摆在一起。这就是里约的方式,不欢迎中庸之道,只愿意接受两极的碰撞。一千多万人口,不同的肤色,不同的种族,每天都在为鸡毛蒜皮的小事大动干戈,却从不发生宗教或种族纷争。在这里,极端贫穷和过度奢华肩并肩存在,贫民窟堂而皇之地盘踞在富人聚集区之间,身无分文的流浪汉与腰缠万贯的富翁并排躺在科帕卡巴纳海滩上分享海浪、阳光和沙滩。

7. 美国加州圣莫尼卡:冬暖夏凉,交通便利,不仅适合消夏乘凉,对于那些想度过一个闲适下午的人来说,圣莫尼卡海滩是最好的选择。圣莫尼卡的中心是第三街步行街,专门用来游行表演,每到夜间,道路都被艺人、影吧、酒吧和各式各样的小餐馆所占据,热闹非凡。圣莫尼卡码头是西海岸最古老的码头。沿着海岸,布满了各种大大小小的宾馆,餐厅,电影院以及爱情屋,阵阵海风迎面吹拂,也是享受“日光浴”的好去处。

8. 澳大利亚悉尼:位于澳大利亚东南海岸,是澳大利亚第一大城市,其繁华程度有“南半球纽约”之称。这里气候宜人、环境优美、风光漪妮、景色秀丽,旅游观光的地方很多,比较著名的有悉尼歌剧院、港口大桥、岩石区、环形码头、麦考瑞广场、情人港(又称:达令港)、博物馆、美术馆以及大大小小的国家公园等。然而悉尼最值得一去的还是海滩。悉尼的海滩星罗棋布,风格各有千秋。

9. 以色列特拉维夫:濒临东地中海,是以色列第二大城市,被公认为以色列的文化之都,集地中海风情与文化多元性于一身。有大约500座犹太会堂,有相当多的穆斯林人口和许多清真寺,也有许多基督教堂。气候是典型的地中海气候类型,每年四月阳光明媚,温度适宜,湿度较低,百花开放。以色列规模最大的“骄傲游行”在这里举行。这里还以拥有在中东地区异常开放和繁荣的夜生活而著称,海滨的步行道拥有无数的夜总会和酒吧,有“以色列以不眠之城”之称。

10. 加拿大温哥华:三面环山一面傍海,虽地处高纬度,但终年气候温和、湿润,环境宜人,多次被评选为全球最宜居城市,是加拿大著名的旅游胜地,一个富裕的绿色住宅城市。沿海岸线而筑的街道极富特色,多盛行帆船、垂钓、远足运动。温哥华给人印象最深的是覆盖冰川的山脚下是众岛点缀的海湾,绿树成荫,风景如画,极尽自然风光之美。

我们再看2013年版的这“十大”的“解说词”,似乎年年宣传、广告,除了重复,已无新意。例如撰写排名第一的西班牙巴塞罗那:

“巴塞罗那有着层层叠叠的建筑奇迹、前沿美味的饕餮佳肴,以及热闹刺激的夜生活。就算没有环地中海海岸的八大白色沙滩,巴塞罗那也绝对算是世界级的游览城市。最著名的巴塞罗那海滩在1992年奥运会的大型改造后重新焕发活力的,这个有将近1英里(1.6公里)长的海滩可坐地铁到达。还等什么,快去海滩中心租一把遮阳伞、躺椅或是一辆自行车,享受巴塞罗那的海滨景色吧。”

其下“九大”,大略都是如此。③

类似的“世界十大”评选排名媒体绝非一家。每家都有自己的“绝活”。2013年之初,英国旅游杂志《孤独星球》也评出了“世界十大海滩城市”,澳大利亚悉尼、巴西里约热内卢、南非开普敦、美国迈阿密、阿联酋迪拜、以色列特拉维夫、摩洛哥丹吉尔、西班牙巴伦西亚、西班牙巴塞罗那、英国布莱顿榜上有名。

尽管《孤独星球》评出的这些“世界十大海滩城市”的海滩大多为天造地设的沙滩,但英国布莱顿的海滩则没有沙子、只有布满的卵石,然而却照样备受评委和游客青睐。《孤独星球》杂志评价说:“布莱顿海滩由卵石而不是沙子组成,但这丝毫没有影响人们的热情。不管是正午的日光浴,还是午夜的聚会活动,这个海滩从未闲过。”之所以如此,是因为布莱顿海滩距离英国首都伦敦只有一小时车程,而伦敦无海,因此这里的海和海滩就成了伦敦的后花园。这不是个案,被评价为“西班牙最具世界性城市”的巴塞罗那,也同样没有沙滩,有的只是人工铺设的“假货”,却每年吸引大约70万名游客。诚如美国《国家地理》版本的“十大”对其第一名巴塞罗那的评价那样:“就算没有环地中海海岸的八大白色沙滩,巴塞罗那也绝对算是世界级的游览城市”,“还等什么。”④我要把你炒热,你不热也得热——媒体的本事,实在不可小觑。

还有诸如“国际廉价航空”(budget airlines)选出的“最受明星喜爱的全球十大海滩旅游地”,也是在“名人效应”下对世界各地海洋城市的价值和潜在价值的不断炒作或翻新利用。列入这“十大”名单的,有马尔代夫、西班牙马略卡岛、斐济海龟岛、安圭拉岛、法属波利尼西亚波拉波拉岛、墨西哥卡波圣卢卡斯等,尽显与其他“十大”名单的不同。其评选、排名的用意一点也不掩饰:“看看最受明星青睐的海滩有哪些,把它们列入你的旅游目的地名单吧。”⑤

每个城市有每个城市的独特魅力,因此任何单一的定位与表述都难免黔驴技穷;非要列出“十大”、二十大”乃至“三十大”之类的名次,都难免有顾此失彼之憾。

显然,这些都是从吸引旅游者的卖家视角给世界上一些著名的海洋城市所作的广告性宣传,远远不能揭示这些著名海洋城市的全面的或深厚的文化内涵。尽管其海洋景观、风光之美是其文化内涵的重要、基础的一面,但无论如何,人们可以从中发现,如果没有这些城市或综合性或某一方面的海洋文化上的独到与凸显,仅仅有其海洋自然景观、海洋地理风光,是断然不会具有这么大的吸引眼球的魅力,更不会奢谈在全球范围内入选 “十大”排名。

“同一棵树上没有相同的树叶”。世界上的海洋文化城市有成千上万,它们本来就各具特色特色。除了海洋旅游名城之外,还有海洋历史名城、海洋艺术名城、海洋浪漫之都、海洋生态名城、海洋休闲名城等,不一而足。

“海洋文化城市”,是“海洋城市文化”的提升,是海洋城市文化的凝聚和展现,是具有文化威力、魅力、影响力的海洋城市,充满文化韵味、诗意、艺术感染力、感召力的海洋城市。我们倡导建设的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沿线城市”,最关键、最需要的,是在这样的海洋文化城市建设上下大功夫。

注释:

①虞阳,申立整理.21世纪科学的重大方向:国际海洋与城市科学——林拓与国际海洋学会主席贝楠的对话[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2-10-19.

②联合国经济及社会理事会.E/CN.9/2009/6世界人口趋势.http://www.un.org/zh/documents/view_doc.asp?symbol=E/CN.9/2009/6.

③韩婧,程晨编译.全球10大海滩城市,浪漫邂逅阳光沙滩.环球网综合报道[EB/OL]. http://go.huanqiu.com/northamerican/2013-07/4095710_3.html,2013-07-05.

④环球网>旅游>欧洲>转《中国日报》网.最受游人热捧的世界十大海滩城市[EB/OL].http://go.huanqiu.com/europe/2013-01/3564608.html.

⑤环球网.盘点全球最受名人青睐的海滩度假胜地[EB/OL].http://go.huanqiu.com/asia/2012-08/3086904.html.

猜你喜欢

海滩海洋文化
多彩海滩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海滩芭蕾
年味里的“虎文化”
谁远谁近?
海滩假日
爱的海洋
第一章 向海洋出发
留住夏天味rimini rimini海滩包
文化之间的摇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