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构建海陆交汇的新支点
——广西在“一路一带”建设中的使命与战略

2014-03-28吕余生

城市观察 2014年6期
关键词:北部湾东盟国家广西

◎ 吕余生

构建海陆交汇的新支点
——广西在“一路一带”建设中的使命与战略

◎ 吕余生

从广西的独特的区位优势和资源禀赋出发,分析了广西参与“一带一路”建设的战略任务,提出了广西参与共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对策,认为这对强化广西服务中国中南、西南、华南,沟通东中西,面向东南亚的战略地位具有重大意义。

一路一带 海上丝绸之路 广西

“一路一带”建设是我国东南、西南沿海、西部及沿边各省区的共同使命和责任。广西具有参与共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独特优势及现实基础。在“一路一带”建设中,积极推进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对进一步扩大广西面向东盟的开放与合作,强化广西服务中国中南、西南、华南,沟通东中西,面向东南亚的战略地位具有重大意义。

一、“一路一带”建设是我国各省市区的共同使命和责任

历史上,无论是陆上丝绸之路还是海上丝绸之路都在地理环境变化、政治形势演变等的影响下不断变迁,新的道路不断被开通,也有一些道路改变走向,有的甚至被废弃。“一带一路”既涉及到多个经济欠发达的西部省区,也涉及多个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东部沿海省区。随着中国经济的转型升级和结构优化,大量东部基础产业逐渐向西部转移,“一带一路”建设是整合国内资源,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实现东西互济的重大战略,有利于推进我国西部地区的对外开放,深入推进西部大开发,也有利于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为我国沿海地区产业升级提供资源支撑,为中部及西部地区科学发展提供市场驱动,进一步密切沿线各省区的经济联系,加强产业分工合作,促进区域协作互补发展,成为推动中国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的新平台。因此建设“一带一路”需要我国各省区携手合作,共同建设,是我国各省市区的共同使命和责任。

二、广西参与“一带一路”建设的战略任务

从广西的独特的区位优势和资源禀赋出发,在“一路一带”建设中,广西的主要任务是积极参与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但也要构建海陆交汇的支点,为“一带一路”服务,其主要任务有:

(一)打造开放合作的新门户

充分发挥广西与东盟国家山水相连、海陆相通、人文相亲、习俗相近的独特优势,巩固传统友谊,提升合作水平;进一步开放货物、服务和投资市场,提高经济政策的关联度,实质性提升贸易投资自由化和便利化水平,逐步形成以自由贸易程度高为重要特征的区域经济一体化格局,扩大中国与东盟国家在经济、社会、文化等全方位交流合作,促进互利共赢,共同繁荣发展,把广西建设成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新门户。

(二)建设互联互通的新枢纽

突出广西在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中海陆连接、江海联通的独特区位优势,坚持优先推进互联互通建设,力促中国—东盟互联互通总体规划和中国—东盟交通合作战略规划的实施,加快海陆通道和对外门户建设,依托北部湾沿海大港、沿边口岸和珠江—西江黄金水道,完善和提升连接西南、中南的综合交通网络,打造与东盟海陆空的全方位立体交通体系,把广西建设成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联通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新枢纽。

(三)搭建经贸合作的新平台

努力把广西建设成为中国西南中南地区开放发展新的战略支点,强化沟通东中西、面向东南亚的战略地位,拓展深化中国—东盟合作的“南宁渠道”,积极推进北部湾自由贸易港(区)、中越跨境经济合作区、中国—东盟海洋经济合作区等规划建设,加快建设沿边重点开发开放试验区、沿边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积极推动南宁—新加坡经济走廊建设,探索共建共享共赢的合作新模式,把广西建设成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经贸合作新平台。

(四)建设示范引导的先行区

拓展广西服务中国—东盟开放合作前沿功能和领域,探索“两国双园”可复制可推广开放合作新模式;积极推进与东盟国家在港口运输、临港工业、海洋渔业、滨海旅游、海洋能源等产业合作,形成竞争力强、辐射面广的海洋产业集聚带;探索通关、投资、贸易便利化新做法,积极推进双边多边政策衔接,打造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升级版”;探索海上合作新机制,加强在海洋运输、海洋资源勘探与开发、海洋环保、海上搜救、海上安全等方面合作,加快推进中国—东盟海上合作试验区建设。

三、广西参与共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对策

(一)以中国—东盟合作为主要切入点,推动多层次、宽领域、常态化的合作机制建设

1.建立健全泛北合作机制

全面实施《中国—东盟泛北部湾经济合作路线图》,深化和提升泛北合作为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机制。推动泛北部湾经济合作秘书处、项目合作中心等工作机构落地广西。尽快在港口、物流、农业、科技、环保等重点合作领域启动一批重点合作项目、积极发挥亚行、国家开发银行等金融机构作用,加大金融对合作项目支持力度。

2.拓展深化“南宁渠道”功能

积极拓展中国—东盟博览会、中国—东盟商务与投资峰会服务“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功能,完善办会机制,充分发挥促进政治、外交、经贸、文化等多领域交流合作的重要平台作用;力争将中国—东盟博览会和商务投资峰会上升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的战略性主导平台,使之成为同时服务“10+1”和“10+6”的有效载体,增强服务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经济合作功能。

3.加快推进重点领域合作机制建设

在互联互通合作机制方面,拓展中国—东盟互联互通合作委员会、中国—东盟交通部长会议、中国—东盟港口城市合作网络等平台。

在产业合作机制方面,进一步拓展中马钦州产业园和马中关丹产业园的“两国双园”合作模式,推进中泰、中印尼、中越等的合作产业园以及中越跨境经济合作区建设。

在生态合作机制方面,落实《中国—东盟环境保护合作战略》、《中国—东盟环境合作行动计划》,搭建“中国—东盟环境合作示范平台”。

在海上安全合作机制方面,推进北部湾国际搜救合作,推动建立区域间应对涉外突发事件、领事保护和海上搜寻救助合作机制。

(二)加强海陆互联互通建设

1.港口物流建设方面,以打造国际性区域航运中心为目标,发挥北部湾港面向东盟、辐射西南中南、联动东部沿海的优势,推进大型深水码头、深水航道、货柜港口、内陆陆港(无水港)、后方集疏运通道建设,加密以东盟主要港口为主的国际航线,培育集装箱、件杂货、散货等班轮航线,建设完善与东盟各国港口公共信息共享平台,加快构建网络衔接、畅通便捷、信息共享、安全高效的泛北部湾港口群。积极推进主要港口、铁路和公路货运站场及运输装备等联运设施设备建设,大力推进铁路、公路装卸线向港口码头延伸,推进“港站一体化”,实现江海联运。

2.陆路通道建设方面,发挥中国—东盟投资合作基金和即将成立的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的作用,加快推进凭祥—河内、东兴—下龙—海防高等级公路建设,南昆铁路增建二线、贵阳至南宁快速铁路等建设。大力推进兰州—(西安)—重庆—(成都)—贵阳—南宁的中国西部快速铁路通道建设,实现海上丝绸之路和丝绸之路经济带的融合贯通。

3.航空通道建设方面,加快建设南宁、桂林机场成为面向东盟的航空中转枢纽。在稳固现有东盟定期航班的基础上,陆续新开至越南河内、岘港、马来西亚槟城、菲律宾宿务、柬埔寨暹粒、泰国清迈、文莱斯里巴加湾等东盟城市航班,形成广西直通东盟各国的航线网络。

(三)构建海边江三路并进的“一区一带一廊”发展格局

发挥广西沿海沿边沿江的独特优势,依托与东盟互联互通国际大通道,坚持海陆互动、边海协动、江海联动,统筹内外双向开放,服务西南、中南、华南,实施北部湾经济区与西江经济带“双核驱动”战略,加快推进中国南宁—新加坡经济走廊建设,形成海边江三路并进的“一区一带一廊”发展格局。

“一区”——北部湾经济区。优先发展北部湾经济区,全面深化泛北部湾经济合作。重点加强港口集疏运体系建设,打造北部湾区域性国际航运中心,全面提升北部湾连接西南中南直通东盟的海上运输能力。加快发展临港现代产业,大力发展重化工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拓展旅游、金融、农业、海洋产业、海洋生态环境保护等领域合作,加快形成产业集聚。壮大中心城市,大力发展临海重要城镇,完善城市功能,推进港产城联动开发,推动南北钦防信息、交通、金融、教育、社保等领域同城化发展。全面深化与广东、海南及越南的交流合作,积极推进环北部湾城市群建设,努力建成“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桥头堡。

“一带”——珠江—西江经济带。充分发挥西江黄金水道上联大西南,下通粤港澳的优势,大力提升黄金水道通航等级和吞吐能力。依托桂东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粤桂合作特别试验区、产业合作示范区等重要平台,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加大承接东部产业转移力度,大力发展先进制造业、轻工食品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壮大主导产业集群,努力将珠江—西江经济带打造成为西南中南地区与珠三角地区、丝绸之路经济带与“海上丝绸之路”有机连接的黄金大通道、合作发展新高地。

“一廊”——中国南宁—新加坡经济走廊。立足南新走廊“一廊连七城”的优势(南宁、河内、胡志明市、金边、曼谷、吉隆坡、新加坡),充分发挥沿线各国人流、物流、信息流、资金流的聚集效应,推动区域内工业、农业、旅游业、交通、投资贸易以及服务业等产业的深度合作。与此同时,加快广西沿边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东兴国家重点开放开发试验区、凭祥综合保税区等平台的建设,积极规划推进中越跨境经济合作区建设,构建走廊范围内优势产业群、城镇体系和口岸体系,把“南新通道”打造成为沟通中国南部与中南半岛东盟国家的经济大动脉。

(四)推进“一带一区一中心”建设,着力构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产业合作新高地

1.建设北部湾临港产业带

依托广西北部湾经济区的地理区位和政策洼地优势,整合粤桂琼三地资源和力量,加快建设中马钦州产业园、马中关丹产业园等双边、多边合作园区建设,与西南中南等地区共建临海产业园区,促进产业集聚发展;加强与东盟国家新能源与再生能源、热带农业、北斗卫星导航为主导的信息产业等的合作,打造北部湾经济临港产业带。

2.建设中国—东盟海上合作试验区

加强与东盟国家在海洋渔业、海洋生物制药、海水综合利用、海上旅游等产业合作,建设中国—东盟海上渔业走廊、远洋渔业基地、现代海洋产业示范区;共同打造中国 (北海)—越南(下龙湾、岘港、胡志明)—泰国—马来西亚—新加坡—印度尼西亚—文莱—菲律宾—中国(香港—海口—北海) 的海上丝绸之路旅游精品线路。在中越“两廊一圈”合作的基础上,在中越双方共同认可、敏感度低的北部湾区域内,开发利用海洋资源,发展海洋经济,探索建立海上合作试验区。

3.建设中国—东盟信息交流中心

充分发挥中国—东盟信息网作用,深化中国—东盟信息交流合作,提升信息重点合作领域的服务和支撑能力。实施中国—东盟国际互联光缆工程,积极推进中国—东盟商务信息港、CA认证体系、公共数据资源交换平台等建设,加强信息安全建设,加快建设面向东盟、服务西南中南的区域性国际通信网络体系和信息服务枢纽。规划建设中国—东盟信息服务产业园及国际信息服务平台,培育壮大信息服务产业集群。推动“中国智能骨干网”核心节点落地广西,打造与东盟商品双向进入的主通道。

(五)加快现代商贸物流基地建设,着力构建海上丝绸之路开放型经济体系

1.推进跨境经济合作区建设

加快推进东兴重点开发开放试验区建设,在跨境金融、国际旅游、国际劳务合作、投融资管理等方面大胆试验,打造边境特区。加快中越东兴—芒街、凭祥—同登跨境经济合作区建设,推动龙邦—茶岭跨境经济合作区建设,探索两国经贸合作新模式,打造两国沿边开放合作新高地。以北海、钦州、防城港区为依托,积极推动建设北部湾自由贸易港(区)。

2.加快建设面向东盟市场的出口加工基地

以南宁保税物流中心为引擎,加快建设农产品加工、机械制造、铝加工、生物工程与制药、电子信息、化工等出口加工基地。以钦州保税港区建设为契机,建设电子、粮油、船舶、汽车和化工产品出口加工基地。以北海出口加工区建设为契机,建设电子信息、新材料、造纸、水海产品、轻纺产品出口加工基地。以防城港企沙工业区建设为契机,建设精品钢铁、重型机械、能源、粮油出口加工基地。抓住凭祥综合保税区优势,大力发展轻纺、五金家电、塑料制品、农产品、木材等产品的出口加工企业。

3.打造东盟资源进口基地

以钦州千万吨炼油项目建设为契机,加快原油码头、铁路口岸和原油储罐的建设,积极打造面向东盟的原油进口基地。加快建设广西北部湾港煤炭专用码头和配送中心,提高煤炭吞吐能力,积极建设大型进口煤炭基地。以北海市打造北部湾“硅谷”为契机,加快与东盟发达国家电子产业的对接,积极建设电子产品进口加工基地。以防城港为重点,通过提高防城港矿石吞吐能力,积极建设东盟铁、锰、钛、铜、铝、铅、锌、锡等矿产品和有色金属进口基地。以凭祥等边境县市为主,利用东盟木材资源丰富的优势,大力发展木材加工业,带动相关展销、物流、仓储、出口等业务的发展,形成完整的产业链,建设成为东盟木材进口加工基地。

4.建设一批面向东盟的区域性国际商品市场

积极推进南宁的中国—东盟农产品水果市场、中国—东盟食糖市场、中国—东盟人力资源市场,北海的中国—东盟水产品市场,东兴的中国—东盟橡胶市场和中国—东盟轻纺边贸市场,玉林和爱店的中国—东盟医药市场,凭祥的中国—东盟红木家具市场等一批特色鲜明的商品交易市场向商品展示、交易、仓储、货运、金融结算等一体的大型交易市场转型。加快边贸市场建设,形成布局合理、功能明确、结构优化、分工明晰的边贸市场体系。

(六)加快沿边金融综合改革,建立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合作的“金融中心”

探索建设金融合作试验区,深化金融支持实体经济力度,吸引东盟各国金融资源和要素在试验区进行聚集,推动北部湾经济区建设成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合作的“金融总部基地”。

1.完善金融组织和市场体系

首先,鼓励中国—东盟国家互设金融分支机构。其次,建立银行间人民币与东盟国家货币交易市场,进行人民币对东盟国家货币的汇率报价、交易、清算等,推动人民币在东盟的区域化进程,提高试验区的金融地位,有效促进中国与东盟经贸合作。第三,建立基于跨境金融合作的区域性场外交易市场,允许符合条件的东盟国家企业到区域性股权交易市场挂牌交易。

2.创新人民币跨境业务,拓展东盟区域人民币回流机制

允许符合一定资质的企业赴东盟国家发行人民币债券,面向东盟地区发行人民币基金,用于试验区投资建设。设立东盟RQFII(人民币境外机构投资者)并给予相应额度以购买广西发行的地方债和项目债,吸引境外人民币以贷款方式投资试验区内的产业项目。开展跨境人民币双向贷款试点。鼓励银行开发境内外联动的人民币融资产品。

3.加强金融服务基础设施建设

一方面要加强支付清算系统建设。加强与东盟国家支付清算系统合作,加快人民币跨境支付清算系统的建设和推广。另一方面要建立互联互通的征信体系。探索建立试验区与东盟征信合作机制,推动试点地区与东盟国家之间统一的征信市场体系建设;探索开展试验区与东盟国家征信标准化合作,共同制定中国与东盟国家征信标准化准则,逐步实现中国与东盟国家征信系统之间的信息共享和信息交换。

(七)进一步增强广西参与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科教文卫支撑能力

首先,促进在科技研究、科技应用、科技开发、成果转让等方面的合作。加强在各方共同感兴趣的领域的科技合作。共同促进各方的有关行业的科技人员开展学术交流活动,鼓励各方高等院校、科研机构开展多种形式的科技交流活动。

其次,加强教育合作,形成长效交流机制。利用好广西设立的资助额为1000万元的东盟国家留学生奖学金,鼓励更多东盟留学生到广西学习。推动建立中国东盟联合大学。

第三,发挥广西与东盟国家人文合作优势,加强文化体育、影视出版等方面的交流合作。建设中国—东盟文化产业园区,打造诣如《碧海丝路》那样的文化精品,传承历史文化,弘扬传统友谊,推动交流合作。搭建数字出版基地等文化交流平台。

参考文献:

[1]吕余生.深化中国—东盟合作,共同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学术研究,2013(12).

[2]吕余生.打造边境自由贸易试验区 推动边境地区发展[J].东南亚纵横.2013(10).

Constructing a New Pivot between the Ocean and the Continent: The Task and Strategy of Guangxi in Building“One Belt and One Road”

Lyu Yusheng

Based on the niche advantage and resource endowment of Guangxi,the author analyzes the strategic task of Guagnxi in taking part in building“One Belt and One Road”,and provides measures for a joint development of the“21st Century Maritime Silk Road”.Such development is reckoned to be helpful in strengthening Guangxi’s service and communication functions as well as in promoting its strategic significance in Southeast Asia.

“One Belt and One Road”; Maritime Silk Road; Guangxi

F752.8

10.3969/j.issn.1674-7178.2014.06.006

吕余生,广西社会科学院院长,研究员。

(责任编辑:卢小文)

猜你喜欢

北部湾东盟国家广西
中国与东盟国家合作关系的博弈分析
“一带一路”背景下海南-东盟国家高等教育合作的现状与思考
北部湾大学坭兴陶教学改革探究
东盟国家刑事审判制度综述
建强堡垒铸就“ 北部湾第一哨”
论中国与东盟国家合作保护古沉船——以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古沉船为例
广西尼的呀
北部湾的风
Preparatory Work before 2016 Pan-Beibu Gulf Economic Cooperation Forum
广西出土的商代铜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