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腹腔镜与开放手术行肾盂旁囊肿去顶减压术的对比研究
2014-03-28吴海波
吴海波,吴 奎
(安徽医科大学附属省立医院泌尿外科,合肥 230000)
肾盂旁囊肿又称肾盂周围囊肿或肾盂周围淋巴囊肿,是非遗传性肾囊性病变。Amis等[1]提出将起源于肾窦外、侵入肾窦的囊肿命名为肾盂旁囊肿。任何年龄均可发病,但常见于50岁以上人群,男女发病率通常无显著差异。本研究探讨后腹腔镜下肾盂旁囊肿去顶减压术的临床疗效,并与开放肾盂旁囊肿去顶减压术进行对比分析,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01年3月至2011年4月安徽医科大学附属省立医院泌尿外科收治的肾盂旁囊肿患者80例,术前均经B超、静脉肾盂造影(intravenous pyelography,IVP)、CT检查证实为肾盂旁囊肿。依手术方式的不同分为两组,腹腔镜手术组38例患者,男21例、女17例,年龄35~60岁,平均53岁,左侧22例,右侧16例,囊肿直径5~7 cm,平均5.5 cm;临床表现为腰痛、腰胀12例,4例伴高血压,5例伴泌尿系感染,IVP显示7例肾盂不同程度受压;病史6个月至2年。开放手术组42例,男28例、女14例,年龄32~71岁,平均51岁,左侧25例,右侧17例,囊肿直径6~8 cm,平均6.7 cm;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腰痛、腰胀,6例伴高血压,12例伴泌尿系感染,IVP显示9例肾盂不同程度受压,4例合并同侧肾结石;病史3个月至3年。两组患者均抽血检查肾功能,血肌酐及尿素氮均在正常范围内或轻度升高。所有患者术前均完善血常规、生化、凝血象、心电图、胸部X线片等各项检查,均排除手术禁忌证。
1.2手术方法
1.2.1后腔镜手术组 全麻成功后,患者健侧卧位,抬高腰桥,术区常规消毒铺巾。后腹腔气腹制备。充分暴露腹膜后间隙的解剖层次,肥胖患者须剔除腹膜外脂肪,并注意辨认腰大肌等重要解剖标志。剪开Gerota筋膜,在肾脂肪囊与腰大肌间隙中游离,直至肾门,解剖肾门处组织,游离出肾盂旁囊肿。注意不要损伤肾血管。切开囊肿壁,放出囊内液,再提起囊壁,向肾窦内钝性游离,尽可能将囊肿拉出肾门后,切除囊壁,对囊壁位置较深者可将肾门周围脂肪填入残存囊腔。查无明显活动性出血,肾盂、肾蒂完好无损,置入腹膜后引流管后,关闭切口。
1.2.2开放手术组 一般取12肋下切口,肾盂旁囊肿的游离方法及处理基本同上,对于囊壁边缘则可用可吸收线连续锁边缝合。统计两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止痛药应用、术后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和术后复发率。
2 结 果
2.1两组患者的围术期比较 两组患者手术均获成功,后腹腔镜手术组无中转开放者。后腹腔镜手术组中1例患者因囊肿位置较深及与肾盂粘连,术中游离囊肿时过多牵拉囊壁,造成肾盂撕裂,术中见裂口有清亮液体不断流出,向下探查找到输尿管,证实为肾盂后,行缝合修补,并放置DJ管,腹膜后引流管术后放置5 d,见无明显尿液漏出后拔除。无肾血管,肾实质及胸膜、腹膜损伤等其他并发症发生。将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下床活动时间、术后止痛药运用、住院时间进行对比研究,可见开放手术组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和住院时间方面显著多于后腹腔镜组,后腹腔镜手术组在术后止痛药应用比例、术后下床活动时间方面显著少于开放组(表1)。
表1 两组肾盂旁囊肿患者后腹腔镜手术与开放手术的比较
2.2术后并发症 后腹腔镜手术组术后无并发症发生,开放手术组有1例患者术后因心肺功能衰竭转入ICU,1例患者合并应激性溃疡,2例患者术后出现脂肪液化。
2.3随访 所有患者术后均随访1年以上,后腹腔镜手术组和开放手术组的复发率分别为5.26%和7.14%,两组间复发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00,P=1.000)
3 讨 论
肾盂旁囊肿临床表现常不明显,常由于增大的囊肿压迫肾盂肾盏、肾蒂血管,从而导致腰腹疼痛,尿路感染,血尿,甚至肾性高血压和肾衰竭。本病的诊断主要依靠B超、CT和IVP等影像学检查。B超为首选检查方法,CT为最可靠的检查方法。
肾盂旁囊肿为良性病变,囊肿较小且无症状者可定期随访。当囊肿直径4 cm以上,且出现压迫症状和并发症时,应积极采用手术治疗。以往的B超定位囊肿穿刺虽创伤小,但易损伤肾血管和胸膜,风险较高,且未去除囊壁,复发率较高,术后并发症较多[2],因而不宜采用。传统的开放手术技术较为成熟,且能同时处理肾脏的其他病变,但创伤较大,患者术后恢复慢,住院时间长。鉴于腹腔镜技术其多角度观察和放大作用,术中暴露充分,解剖清晰,本组38例腹腔镜组手术均获成功,与开放手术相比,患者术中失血量少,术后疼痛轻,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少于开放组,总住院时间明显缩短,体现了微创手术的优势。Doumas等[3]认为,该术式治疗肾盂旁囊肿较符合泌尿外科解剖特点和手术习惯,具有对腹腔干扰小、手术操作方便的特点。国内王学科等[4]认为,该术式已可取代开放手术治疗肾盂旁囊肿。
虽然后腹腔镜手术治疗肾盂旁囊肿比较理想,但既往也有失败的病例[5],甚至有学者认为该术式手术难度大,出血多,术后复发率高,主要是由于肾盂旁囊肿位置较深,肾门结构复杂,术中暴露不理想或损伤了肾门血管。因此,术者扎实的腹腔镜手术基本功及手术技巧是手术成功的保证。术中操作应注意以下几点:①术中囊肿暴露需充分,一方面盲目游离则容易损伤肾盂和肾血管,造成漏尿和难以控制的出血;另一方面,可能导致囊壁切除不彻底,容易复发。②有时囊肿位于肾盂前方,与肾动静脉紧贴,分离较为困难,若分离不善可能会导致大出血,甚至切肾可能。这时不应勉强分离,可先分离出肾动静脉,保护好血管,避免大出血。特别是左侧,因为左侧肾门水平可能尚有汇入左肾静脉的几支腰静脉。③手术操作时动作应轻柔,分离囊肿时可紧贴囊壁表面行钝性分离,同时避免过多牵拉囊壁以造成肾盂撕脱。本组腹腔镜组中就有1例患者因游离时过多牵拉囊壁,而损伤了肾盂。囊肿较大而分离困难时可将囊肿切开,吸净囊液后再行分离。
腹腔镜手术作为微创手术,运用越来越广泛,与传统的开放手术相比,采用后腹腔镜手术治疗肾盂旁囊肿疗效确切,且具有创伤小、患者恢复快、住院时间短、并发症少等诸多优点[6],它必将成为泌尿外科医师治疗肾盂旁囊肿的首选治疗方法。
[1] Amis ES Jr,Cronan JJ,Pfistcr RC,etal.Ultrasonic inaccuracies in diagnosing renal obstruction[J].Urology,1982,19(1):101-105.
[2] Wesley MW,Goel RK,Kaouk JH.Single-port laparoscopic retroperitoneal surgery:initial operative experience and comparative outcomes[J].Urology,2009,73(6):1279-1282.
[3] Doumas K,Skrepetis K,Lykourinas M.Laparoscopic ablation of symptmatic parapelvic cyst[J].J Endourol,2004,18(1):45-48.
[4] 王学科,张军晖,邢念增,等.后腹腔镜治疗肾盂旁囊肿[J].中华腔镜泌尿外科杂志,2009,3(4):20-22.
[5] 李泽良,孔垂泽,王毅,等.肾盂旁囊肿[J].中华外科杂志,2003,41(3):208-210.
[6] 阎磊,徐忠华,韩增篪,等.腹腔镜与开放手术行肾囊肿去顶减压术的对比研究[J].腹腔镜外科杂志,2005,10(3):132-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