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学生网络交往动机与孤独感的关系

2014-03-27周建荣孔国忠

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4年3期
关键词:医学类社会性动机

周建荣,孔国忠

(1.包头师范学院 生物科学与技术学院;2.包头师范学院 教育科学学院,内蒙古 包头 014030)

大学生网络交往动机与孤独感的关系

周建荣1,孔国忠2

(1.包头师范学院 生物科学与技术学院;2.包头师范学院 教育科学学院,内蒙古 包头 014030)

采用问卷调查法研究了内蒙古地区744名在校大学生网络交往动机、孤独感及其关系.结果表明:大学生在网络交往动机中表达情感上存在极其显著的学校差异,表现为师范>理工>医学;大学生孤独感在学校类型上存在显著性差异,表现为师范>理工>医学;大学生孤独感与网络交往动机中社会性动机呈显著正相关,与获取信息呈极其显著负相关,与表达情感呈极其显著正相关;大学生的孤独感越高,其网络交往动机越强,孤独感越低,其网络交往动机越弱;表达情感、获取信息、社会性对孤独感有显著负向预测作用.

大学生;网络交往动机;孤独感;预测作用

随着互联网的高速发展,网络的使用已超出了人们传统交往的通信工具的范畴,日益成为人际交往的新型手段.近年来,国内外不少学者从不同的角度对网络交往现象进行了不同程度的研究,对网络交往动机的研究相对较少,主要集中在对网络使用、网络行为、网络依赖及网络成瘾等方面进行理论上的宏观论述.已有的关于影响大学生孤独感因素的研究,大多数是关于网络成瘾与孤独感的相关研究,网络交往动机与孤独感关系的研究较少.因此,本研究拟从网络交往动机对孤独感影响的角度,探讨当前大学生网络交往动机和孤独感的现状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从而为高校进行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提供理论和实践依据.

1 研究方法

1.1 研究对象

采用分层随机抽样的方式,抽取内蒙古地区理工类、师范类、医学类7所高校一至四年级800名在校大学生,筛选后有效问卷744份,有效率为93%.其中师范生271人,理工类296人,医学类177人;蒙族学生382人,汉族学生362人;男生392人,女生352人;大一193人,大二190人,大三193人,大四168人.

1.2 研究工具

(1)大学生网络交往动机问卷:采用2009年西南大学迟新丽编制的“大学生网络交往动机问卷”[1].问卷由工具性交往动机(获取信息,辅助学业,便利生活)、社会性交往动机(表达情感,确证自我)共21道题组成,动机程度分为五级,5级计分,0从不,1很少,2有时,3经常,4总是,分数越高,表明动机越强.总问卷的内部一致性系数为0.809,分半信度为0.889.(2)大学生孤独感量表:采用2008年西南大学陈富国编制的“大学生孤独感量表”[2].量表共有18个题项,有四道题反向计分(1,5,8,14).孤独感程度分为四个等级,4点评定计分,1从不,2很少,3有时,4经常,分数越高,孤独感程度越深.本量表的内部一致性系数为0.823、稳定性系数为0.828.

1.3 统计分析

使用SPSS17.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采用t检验、F检验、皮尔逊相关分析和回归分析等方法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大学生网络交往动机总体状况

表1表明,被调查大学生网络交往动机中,获取信息和辅助学业维度的平均分高于其它维度,说明大学生网络交往动机主要是获取信息和辅助学业.

2.2 大学生网络交往动机的学校类型差异

表2表明,大学生在网络交往动机中的表达情感上,对比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表现为师范>理工>医学.

表3研究表明,大学生孤独感水平偏高(39-44分)和高的(44分以上)占总体的46.84%,说明大学生孤独感人数比较多且水平比较高.

表1 大学生网络交往动机的总体状况

表2 大学生网络交往动机的学校类型差异

2.3 大学生孤独感状况

2.4 大学生孤独感学校类型差异

表4表明,大学生在孤独感上,对比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现为师范>理工>医学.

表4 大学生孤独感的学校类型差异

2.5 大学生网络交往动机与孤独感的关系

2.5.1 大学生网络交往动机与孤独感的相关分析

表5 大学生网络交往动机与孤独感的皮尔逊积差相关分析(r值)

研究发现,孤独感与社会性动机呈显著正相关(p<0.05);孤独感与获取信息呈极其显著负相关(p<0.01);孤独感与表达情感呈极其显著正相关(p<0.01).

2.5.2 孤独感对大学生网络交往动机的回归分析为进一步考察所考察变量的关系,以孤独感为自变量,以网络交往动机中社会性、工具性、获取信息、辅助学业、便利生活、表达情感、确证自我为因变量,进行了逐步回归分析,从而确定影响大学生孤独感的主要网络交往动机因子,结果见表6.

回归分析表明,表达情感、获取信息、社会性对孤独感有显著负向预测作用.整个模型共解释孤独感6%的变异.表达情感、获取信息、社会性对大学生孤独感有直接作用,其中表达情感>获取信息>社会性.回归方程为:表达情感=0.392+0.365×孤独感;获取信息=2.780-0.250×孤独感;社会性=0.839+0.186×孤独感.

表6 孤独感对大学生网络交往动机的线性回归分析

3 讨论

大学生网络交往动机中的获取信息和辅助学业动机强于其它,说明大学生进行网络交往主要是用于获取信息、辅助学业而非表达情感和确证自我,这主要与网络的快捷性与便利性有关.大学生在使用网络时,更多的使用到工具性这一动机,大学生在网络交往动机上还是比较理智的.

大学生在网络交往动机中的表达情感上存在极其显著的学校差异,表现为师范>理工>医学.这可能是由学校的性质所导致,师范类院校女生较多,比较擅长语言表达;理工类和医学类院校的学生更注重实验和操作能力,或许言语表达锻炼少于师范类的学生.

本研究表明,大学生孤独感人数比较多且水平比较高,这可能是因大学生远离父母、大学生活单调、与人交往不密切造成的.

大学生在孤独感上存在显著的学校差异,表现为师范>理工>医学.师范类的学生女生居多,比较容易多愁善感,而理工类男生居多,医学类的男女比例较相等.学校男女生比例不协调,不利于大学生的情感沟通,容易产生孤独.

通过对网络交往动机各因子与孤独感的相关分析发现,孤独感与社会性动机呈显著正相关,这是因为孤独感可能导致大学生的网络交往动机,大学生为了避免孤独感的产生,从而产生网络交往的动机,孤独感越高,网路交往动机越强.孤独感与获取信息呈极其明显负相关,这说明大学生孤独感越高,获取信息动机越低.孤独感与表达情感呈极其明显的正相关,这表明大学生孤独感越高,表达情感的动机和愿望也就越强.

回归分析表明,表达情感、获取信息、社会性对孤独感有显著负向预测作用,它们对大学生孤独感有直接作用,是孤独感的有效预测变量.这说明大学生网络交往动机是以消除孤独感为目的进行的,他们过多使用互联网就是为了完成这个困难的任务,因为他们除了需要富足的物质条件,更需要的是精神上的交流、避免孤独感的产生和释放自己的方法.

〔1〕迟新丽.大学生网络交往动机量表编制及相关问题研究[D].重庆:西南大学,2009.

〔2〕陈富国.大学生孤独感量表的编制及相关影响因素的中介模型研究[D].重庆:西南大学,2008.

B849

A

1673-260X(2014)02-0123-03

猜你喜欢

医学类社会性动机
Zimbabwean students chase their dreams by learning Chinese
以户外混龄活动促进社会性发展
二语动机自我系统对动机调控策略及动机行为的影响研究
动机比能力重要
医学类新闻的撰写原则与技巧
医学类论文中数字的用法
从社会性弱势群体自身心理角度谈接受科技知识
对医学类高职高专开设高等数学必要性的认识
社会性交互及其在三维虚拟学习环境中的实现
动机不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