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患者的心理特点及对应护理措施
2014-03-27李雪
李雪
(赤峰学院 附属医院,内蒙古 赤峰 024000)
糖尿病患者的心理特点及对应护理措施
李雪
(赤峰学院 附属医院,内蒙古 赤峰 024000)
当前,糖尿病在全球迅猛增长,而我国恰恰是重灾区,糖尿病病人已位列世界第一,糖尿病已成为威胁我国公民健康重要杀手.在糖尿患者群中,既有青少年又有中老年,但中老年人占的比例要大些.青少年有青少年的心理特点,中老年人有中老年的心理特点,如何把握他们的心理特点,提高护理质量,是减缓和控制糖尿病的重要措施.本文通过抽样调查的方法,对糖尿病患者进行了分析,并据此提出相关护理措施.
糖尿病;心理特点;护理
1 抽样调查及结果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糖尿病的患病率也逐年上升,目前已成为我国继肿瘤、心脑血管病之后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三号杀手.众所周知,糖尿病是一种终身性慢性病,会对患者造成极大心理压力,产生极为复杂的心理活动,对护理、治疗产生极为不利影响.本文从赤峰学院附属医院内分泌科2009年2月~2011年2月收住的糖尿病(DM)患者中抽取230例,其中1型DM 79例,占34.3%;男32例,占40.5%,女47例,占59.5%;平均年龄17.8岁;空腹血糖(20.5±3.7)mmol/L,DM病史(7.1±2.5)a.2型DM 151例,占65.7%,男63例,占41.7%,女88例,占58.3%;平均年龄58.3岁;空腹血糖17.3~2.9mmol/L,病史(13±3.8)a.230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并发症,其心理反应不一,但不同程度地存在,这给治疗及护理带来很大困难.
230例DM患者心理状态简表
2 患者心理状态分析及其心理护理
2.1 悲观和失望患者
通过调查及观察可知,此类心理疾病患者43例,皆为1型DM,约占54.4%.由于患者都是青少年,被确诊为糖尿病后,该患者将终生依赖外源胰岛素治疗,可是他们正处于学知识、长身体,心理日趋成熟但尚未成熟时期,当他们获知糖尿病没有根治的可能时,就会产生一种悲观、失望甚至绝望的心理.尤其要终生控制饮食、服用多种药物,还要定时打针、定时检查,这些都会使他们感到丧失了生活的权利与自由,致使他们对学习、交往、治疗失去信心,每天情绪都很低落,整日沉浸在悲伤之中,并对治疗采取消极、对抗的态度,不听从医嘱;还有些青少年错误地认为糖尿病是父母遗传造成的,将愤怒的情绪宣泄到父母身上,造成母子失和.对于患这种心理疾病的患者,护理人员有责任对他们进行心理辅导,在与患者交谈时用语要亲切、诚恳,向他们讲明配合治疗的好处,博得患者的信任,成为患者的朋友,形成良好的护患关系,用渲泄法疏导患者的愤怒情绪,用升华法消弭其矛盾心理.用实例说明DM的治疗前景,请恢复较好的病人介绍经验,使他们克服悲观、失望的情绪,建立战胜病魔的信心.这样,患者情绪会逐步稳定下来,也会主动配合医护的治疗,从而增强治疗效果.
2.2 内疚混乱患者
具有此类心理问题的患者共计60例,都是2型DM,占总数的39.7%,多数为中年人.产生这种心理的原因:患者因病不能照顾家人,今年累月治疗又花掉大量金钱,造成家庭债台高筑,因此产生自责内疚心理.父母患糖尿病,下一代也患了糖尿病,就以为孩子的病是自己遗传的,因而产生了很深的内疚心理.有的患者被确诊为糖尿病后,要改变多年来养成的饮食习惯,在食物选择受到限制时,出现愤怒、拒绝等心理现象.有的糖尿病患者被家庭成员过度保护后,出现过度依赖或反抗心理.对于这类糖尿病患者,对应的心理治疗措施是:用真诚的态度打动他们,使他们相信医护人员,把思想顾虑倾诉出来.让患者了解糖尿病目前虽不能根治,但只要合理地控制饮食,适当地锻炼,科学地使用药物,加上良好的情绪就能够很好地控制病情,也能做到象健康人一样工作、学习、生活.社会要与医院协调配合,协调社会各方面的力量,帮助糖尿病患者解决实际困难,以减轻他们心理压力和经济负担,使患者的心态向好的方向发展,增强糖尿病的治疗效果.
2.3 焦虑恐惧患者
内心焦虑恐惧的患者有84例,1型27例,约占34.2%;2型患者有55例,约占36.4%,可见这类患者数量较多.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是:糖尿病在目前仍然是一种难以治愈的终身性疾病,随着病情的恶化,会出现多种并发症,加上病人对糖尿病知识缺乏了解,这就引发了患者焦虑、恐惧的心理.他们惧怕因患糖尿病而影响自己的正常生活,影响到家人,影响到自己的人生;惧怕疾病带来的痛苦;惧怕死亡.因而产生焦虑恐惧,对治疗过分关注,出现过敏反应,精神也高度紧张,并伴有失眠、精神恍惚等症状.对于这类患者,护理人员要时刻注意他们病情的变化以及患者的心理变化,并及时与患者进行良性互动,倾听的倾诉,安抚他们焦虑、恐惧的心理,对于患者的合理要求,要给予支持、鼓励,适时进行糖尿病知识宣教,悉心指导病人如何选择和控制食物,督促患者进行积极的体育锻炼.对于患者焦虑恐惧心理,医护人员有责任帮助他们进行自我调节,帮助他们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使他们成为自己情绪的主导者,,从而缓解焦虑恐惧的不良心理.
2.4 怀疑、满不在乎的患者
在230位患者中,有此类心理的患者共33例,其中1型糖尿病7例,占8.9%,2型DM 26例,占17.2%.在1型糖尿病患者中,被确诊后往往不愿不承认与他人的不同,甚至怀疑胰岛素治疗、血糖检查或者拒绝治疗饮食,尤其是那些恋爱中的糖尿病患者,他们十分害怕对方知道自己患有糖尿病,害怕遭对方嫌弃甚至抛弃.有2例2型糖尿病患者为早期,因而症状较轻或无症状,看上去红光满面,体格健壮,因而就认为得了糖尿病就是血糖高一点,对身体不会有太大的影响,对治疗满不在乎.还有患者因为身体看起来很正常,就认为医生诊断有误,不把治疗当回事,甚至敷衍医生.这种心理对早期治疗十分有害,容易耽误最佳治疗时间.对这类糖尿病患者,医护人员在平时工作中,要有意识地给予关心和照顾,讲明耽误治疗的害处,消除他们内心的怀疑情绪,让他们坦然面对疾病,形成积极配合治疗的态度.鼓励患者倒出心里话,针对他们内心的矛盾进行恰当的心理辅导.因为胰岛素是糖尿病的主要治疗药物,有的病人就想当然地认为,胰岛素跟毒品没两样,使用后就会上瘾,一辈子也甩不开,因而拒绝皮下注射胰岛素,甚至谈胰岛素色变.对此护士应主动与主管医生配合,向患者讲明这种观点是不正确的,注射适量的胰岛素是对自身分泌不足的补充,不会上瘾也没有他想象的那种危险,拒绝注射是有碍治疗的,不利于病情的稳定.对疾病的满不在乎就是对生命的满不在乎,对治疗不认真的患者,护士有责任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态度,耐心细致地向他们介绍有关糖尿病发病机理及治疗知识,使他们认识到高血糖的危害性,介绍不重视治疗而发生并发症的例子,帮助他们明白自身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强化患者对饮食、运动及科学用药的重视程度,从而增强其治疗信心,增强治疗效果.
2.5 厌世、抗拒治疗的患者
在赤峰学院附属医院分泌科2009年2月~2011年2月收住的230样本中,有14例有厌世、抗拒治疗的患者,其中1型2例,约占2.5%;2型10例,约占6.6%.这类患者大都患病时间较长,并伴有并发症,且病情很重,治疗效果不甚理想.可以说,这类患者是最让医护人员操心的.他们对疾病的治疗采取的是抗拒的态度,因为在他们的心里已把自己判处死刑,认为自己已无药可医,离死已经不远,故而自暴自弃,对治疗采取不配合甚至抗拒的态度,对医护人员根本不信任,一脸冷漠,甚至出口伤人.对于这类患者,光是进行宣传教育、说明是不够的,必须从心灵深处打动他们.首先就是用温和的语言、娴熟的操作、入耳的医疗护理知识打动他们,打开他们紧闭的心扉,温暖他们紧闭的心灵,燃起他们的生活热情;其次,护士要主动与他们谈心,及时提供有用的治疗信息,对病情变化、检查结果及时作出做科学的、细致的、保护性的解释,使患者重新燃起对生命的渴望;第三,向他们讲生命的价值,讲自身存在的社会意义,使他们鼓起勇气,勇敢地面对病魔,积极地与疾病抗争,从而提高治疗效果.
3 结论
糖尿病作为危害人类健康的第三大杀手,应当引起我们的足够重视.调查表明,DM是一种心身疾病,对于这种疾病,我们不仅要重视药物治疗,重视护理,还要在心理上对病人必要的关怀.只有这样,才能使患者的心灵得到安慰,才能使病情得到有效控制,从而提高患者的生活指数.
〔1〕钱荣立.糖尿病临床指南[M].北京:北京医科大学出版社,2000.
〔2〕刘岩,王海丽,孙翔.青少年糖尿病患者的心理护理体会[J].中国实用医药,2009(4).
〔3〕刘汴生.老年糖尿病的防治[M].中国老年病杂志,2009(4).
〔4〕王晶,王秀艳,章秋.糖尿病患者生活质量研究进展[J].国际内分泌代谢杂志,2010(2).
R473.5
A
1673-260X(2014)02-0116-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