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内蒙古城镇化背景下进城务工人员子女教育问题研究
——以赤峰松山区老府镇为例

2014-03-27韩革军张建国王文江

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4年3期
关键词:务工人员子女农村

韩革军,张建国,王文江

(赤峰学院 政法学院,内蒙古 赤峰 024000)

内蒙古城镇化背景下进城务工人员子女教育问题研究
——以赤峰松山区老府镇为例

韩革军,张建国,王文江

(赤峰学院 政法学院,内蒙古 赤峰 024000)

随着国家经济持续快速增长,农村剩余劳动力离开农村涌入城市,他们弃农从工,一部分是为赚取更多的收入维持家庭生活,另一部分是向往城市生活努力赚取获得离开农村的资本,这些进城务工人员的到来虽然推动了城市经济发展.但也带来一系列的社会问题,其中进城务工子女教育就是一个突出的问题.笔者通过走访赤峰松山区老府镇了解,22岁至27岁之间外出务工人员占打工的72%,留守子女教育问题十分突出.本文试图从该乡镇的进城务工人员子女教育现存的问题入手,分析其潜在的原因并提出解决该问题的相应对策.

进城务工人员子女;教育;教育问题

改革开放以来,伴随着中国不可逆转的城市化进程,农村剩余劳动力大量转移到城市,从事着依靠体力劳动谋生工作,而他们未成年子女却留置在户籍地,进城务工人员子女教育和问题也随之产生,虽然每个当地政府也进行了探索和实践,做了大量工作,但我们也清醒看到这些进城务工人员子女教育是一个长期的、复杂的问题,必须正确对待.确保每个进城务工子女获得平等教育机会,既有利于实现九年义务教育的普及,也有利于城乡经济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1 基本现状

1.1 知识教育普及方面

赤峰松山区老府镇的发展基本靠政府救济,没有工厂,没有矿,各个村的年轻人都外出打工谋生,通过对老府镇中心小学、老府镇初中走访,抽样对331名留守子女的学习情况分不同学龄进行了深入的调查分析,调查结果见1.分析结果如下:学前班,55.8%的学生学习较差;40.2%的学生学习成绩良好中等;11.6%的学生学习成绩优秀.小学,42.9%的学生学习较差;47.6%的学生学习成绩良好中等;9.5%的学生学习成绩优秀.初中,52.3%的学生学习较差;40.6%的学生学习成绩良好中等;7.03%的学生学习成绩优秀.走访的331名留守子女中,49.5%的学生学习较差;43.2%的学生学习成绩良好中等;7.2%的学生学习成绩优秀.

表1 进城务工子女学习成绩调查表

经调查和综合图表分析,原因有两方面:

1.1.1 学习时间得不到保障

父母不在,放羊、喂猪、洗衣、做饭、照顾弟妹一系列家务劳动不得不落在这些孩子的身上,他们有的几年见不着自己的父母,多数和自己的祖父母外祖父母在一起生活,而这些照顾他们的人大多年老体弱多病,有的还需要这些留守孩子照顾,小小的肩膀扛起了整个家庭的重任,这就浪费了他们的太多的学习时间.家里留守的老人根本约束不了这些孩子,这也养成了孩子自由散漫的特性和习惯,自控能力差,很难做到自主学习,大多数课余时间用于玩耍,学习成绩自然下降.

1.1.2 作为监护人教育观念淡漠

多数孩子的监护人是文化程度较低的老人,他们多数人教育观念淡漠,秉持着读书无用论的观念,许多人认为读书是浪费金钱和浪费时间,他们的子女出去打工既能见世面,又是能挣钱的体面事儿,这种思维方式潜移默化的影响了孩子,所以许多孩子甚至连初中都没读完就出去打工挣钱了.从这一层面来看,进城务工人员留守子女在接受教育过程中存在较为严重的中途辍学和失学问题,如加上城市流动人口子女入学难的问题,是一个很大的问题,亟需引起有关部门和社会各界的高度重视.

1.2 心理健康方面

通过走访了解,该镇进城务工人员虽然生活条件或各方面情况不同,以中心小学为例,偏远村镇有约73%的留守子女寄宿学校,24%的留守子女与老人在一起生活,3%的留守子女其他人为监护人.对于这些留守孩子来说,没有父母的监管,悲伤难过时没有人安慰和体谅,在需要进步时没有亲人表扬和鼓励.由于长期和父母分离,他们也就忍受着长期孤独的煎熬.长时间缺少父母的关爱,压抑久了自然产生了很多心里健康的问题.主要表现在:

1.2.1 自卑心理障碍

对于进城务工人员子女来说,他们的成长也是同社会发展紧密相连的,也是未来社会进步的中坚力量,社会对教育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他们的学习压力越来越大,随着年龄增长,他们自身的发展、外界沟通以及人际交往的能力需求增加,在没有父母管教、亲情滋养缺失的情况下问题凸显,一方面长时间的压抑会使他们产生自卑心理,感情脆弱、悲观消极.另一方面不良情绪没有及时进行疏导和帮助,孩子通常表现的没有自信,敏感多疑,在生活、学习方面自暴自弃,这些心理障碍一旦形成是很难纠正的,甚至影响一生.

1.2.2 行为偏差得不到纠正

很多父母进城打工,给留守的孩子们最多的是物质上的支持,可这些孩子多是未成年人,在精神上和心理上还未成熟,判断是非标准相对缺乏,自律能力很差,由于缺乏管教,他们会逐渐形成享乐至上的价值观,形成好逸恶劳、奢侈浪费的坏习惯,这些扭曲的的价值观也是心里健康不良表现.

在农村和城乡结合部,成人的世界长期存在着抽烟、饮酒、赌博的习惯,成人们这种司空见惯的行为,潜移默化的影响着孩子们.不良环境,长期的放纵会导致他们学习成绩下降.而且这些孩子们一般在学习上都缺乏主动性、自觉性.由于父母长期不在身边,临时抚养人又会受到各种条件限制使留守孩子们到得不到及时的管理和监督,行为的偏差表现为上课思想不集中、学习不认真,心不在焉,不按时交作业,应付了事,旷课、逃课现象很常见,很多孩子的成绩不仅不会提高还会下降.据了解,在一些城乡结合处,这些未成年的孩子喜欢拉帮结派,待人接物有随意性和盲目性,有的跟随“小混混”在一起玩,以显得自己有实力够气派,这些问题孩子有打架斗殴、挑衅滋事,违反校规校纪甚至违法犯罪走向不归路,影响社会安定.

2 原因分析

2.1 社会因素

中国是农业大国,60%—75%人口在农村,在广大的农村,由于经济落后,人口激增,可耕地面积在锐减,农村出现了大量的剩余劳动力,而要解决这些人的生存问题,就意味着大量的农村剩余劳动力涌入城市,也加速了城市化的发展,进城务工人员由于政策、经济、思维方式等原因不可能将子女长期带在身边导致留守子女教育问题日益严重.

2.1.1 社会环境影响

由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迅猛发展使越来越多的进城务工人员涌入城市,而他们的留守子女在公众眼里是弱势群体,他们在社会各方面都处于劣势,经济实力弱,得不到重视.在外地读书被人轻视和欺负,他们心里有阴影和自卑感,得不到缓解和帮助.

同时,现实社会赌博、吸毒现象.网络和低俗影视文学作品充斥着暴力、颓废、色情等不健康内容在城乡结合处泛滥,如洪水猛兽般侵蚀着孩子们的纯净心灵,严重影响着他们世界观的形成.因为这时孩子们处在好奇心强、模仿能力强的阶段,自制能力在这个年龄段是有限的.

2.1.2 国家政策执行能力弱

在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精神和《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各种优惠政策及补贴也相继出台,以赤峰元宝山区为例:近几年,元宝山区教育局先后印发《关爱留守儿童、孤残儿童工作实施方案》、《元宝山区关于进城务工人员子女接受义务教育实施方案》、成立元宝山区关爱留守儿童工作小组,有“留守儿童”登记制度、帮扶制度、谈心制度、家长联系制度,相当完备.各地方政府对失学儿童、留守儿童现状虽有足够重视,可也有一些相关部门沟通不畅,执行政策不科学不规范,甚至违规操作资金挪用.没有惠及到每一个角落,问题积压越来越重,得不到合理解决,形成很大的包袱.

2.2 学校因素

2.2.1 办学条件差

在农村和偏远山区,经济落后,在松山区老府镇中心小学,该小学是在合乡并镇的政策下成立的,利用原来的老府高中院落翻盖而成,教学设施简陋,因师资力量有限,导致办学条件差.

2.2.2 教育理念陈旧

在偏远山区,学校教育理念非常陈旧,教学内容、课程设置都已落后于现代教育理念的要求.笔者走访的这两所学校,课程设置极其简单,没开设音乐课、美术课,没有开设专门的心理辅导课程.其中,开心理辅导课十分必要,特别是对于这些留守子女,处于时期的孩子正是心理发育的关键时期,他们心理存在许多困惑和问题.父母不在身边,学校又没有开设专门的心理辅导课程,所以对孩子的心理健康发育极其不利.

2.2.3 重智育轻德育

这似乎是中国教育的软肋,随着经济发展,社会环境充斥着浮躁情绪,各种竞争压力下,许多学校都重视升学率,智育也就作为主要方面,德育并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在农村、偏远山区这种情况更严重,农村条件差,生活苦,许多农村孩子把考大学当成唯一离开农村的出路.现在的教育体制,孩子们所接受的思想教育都是通过书本获得的,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民族传统、文化等是通过教材灌输在孩子头脑里,内容说教乏味,不能与实际生活贴近和结合,很难从实质上理解.当今社会青少年问题中表现出的自私、冷漠、戾气、幼稚不可理喻等行为,恰好作证了重智育轻德育的后遗症.

2.3 家庭因素

家庭是具有婚姻关系和血缘关系成员组成的社会基本群体,它的文化底蕴、言语行为、性格品质都会潜移默化的影响着孩子.进城务工人员不在孩子身边,没有按时和他们沟通,不知道他们在想什么做什么,当孩子遇到挫折、失败没有要及时的引导和鼓励,不经常和老师保持沟通,不注意孩子学习生活中的各种动向,缺乏对孩子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的正确引导,这种教育观念是粗放的、欠缺的.除了学校的教育外,家长是孩子的唯一教育责任人,在孩子成长中起着不可替代作用.

留守家庭中,家庭教育已经弱化,监护者多是年迈的老人,这种隔代监护、教育对孩子的成长环境是极其不利的.老人多数溺爱孩子,对孩子犯错总是持有宽容态度,总认为孩子小,犯错难免的,时间长了,就把孩子宠坏了,多数老人文化程度低,教育观念落后,有很深的代沟,没有精力对孩子学习给予辅导帮助,在孩子成长道路上,父母教育这块儿缺了重要一环,影响了孩子健康成长.

3 建议措施

进城务工人员子女教育问题是新时期城市化进程加速带来的社会新问题,这或是长期存在的,笔者通过赤峰松山区老府镇中学和中心小学331名在校进城务工人员子女调查分析,以管窥豹,试着从3方面提出解决这一社会问题措施.

3.1 家庭方面入手

3.1.1 提高监护人自身素质,转变教育方式

各校要办好家长学校,着力提高委托监护人自身责任的认识,加强委托监护人在受托期间,切实履行自己的职责和义务,各校要充分利用学校的育人阵地和育人功能,通过举办培训班,召开座谈会,向他们传授科学育人观和教育方法.通过加强监护人的教育和培训,使之转变思想观念,不断提高文化水平、提升自身素质,以便掌握正确的教育理论、教育方法.

3.1.2 注重情感沟通,更新教育理念

首先,要认识到作为监护人不仅要关心孩子的知识教育,更要注重情感沟通.对于“情感沟通”不是单方面的指父母与孩子的沟通,还包括父母与老师、父母与孩子监护人的沟通.外出务工时,最好把孩子带在身边或者父母有一方留在家里,因为父母的安全感和亲情的温暖是任何外人都无法取代的.如果双方都得外出打工而又不能把孩子带在身边,那么家长至少应一周与子女通一次电话,及时了解他们的学习、生活、心理状况.另一方面,父母也要勤与老师沟通,因为只有老师最了解孩子在学校的表现情况.再一方面,父母还要多与孩子的现实看管人沟通,由于外出务工的多数是青壮年,家里的老人就成为了留守儿童现实中的看管人.老人们和孩子一样,也需要情感上的慰藉,所以要多与老人们进行情感沟通,并逐步改变他们的教育理念,让他们也认识到读书的有用性,这样有助于他们主动督促孩子好好学习.

3.2 学校方面

3.2.1 开设心理辅导课程,优化学校育人环境

根据农村学校教学内容、课程设置极其的简单的现状,应该进一步加强在课程设置上大胆创新.校方要认识到对于留守儿童的教育,不仅要注重科学文化知识传授,更应该注重心理素质教育这一环节.因为处于中小学时期的孩子正是心理发育的关键时期,他们的心理存在着许多的困惑和问题,需要家人和老师的帮助和疏导,但是他们的父母又不在身边,这就需要老师去地关心他们思想变化及其心理变化,增加情感投入,让他们感受到集体的温暖和应有的心理归属感.

3.2.2 提高教师队伍自身素质,树立科学合理的教育理念

第一,教师要通过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科学文化素质和专业技术能力,进一步改变单一的教学模式,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的兴趣和动力,积极开展思想教育和情感教育活动,为留守儿童们营造健康活泼的学习氛围,真正发挥教师“传道授业解惑”的功能.第二,校方应该制定各种优惠政策,比如说为愿意来农村学校教书的老师提供安家费和各种福利,以便吸引更多的优秀教师来农村教书,增强农村学校的师资力量.

3.2.3 加强与家长的配合,创造学校与家庭双优教育环境

了解每位学生的家庭状况,为其提供必要的物质与心理帮助.记录学生家长的联系方式,定期于家长通话,向家长汇报孩子的学习状况和心理状况,共同处理留守儿童在生活、学习、心理上出现的问题.

3.3 政府方面

3.3.1 解决农民工的收入低、收入难问题

农民工外出务工是生活所迫,由于经济条件的制约他们很难将孩子带到身边,所以要解决这一问题,最根本的途径就是要不断为他们创造宽泛的就业机会,并保护他们的劳动所得.具体途径如下:第一,大力发展劳动力迁出地区的经济,改善本地区投资环境,增加农村就业机会,就地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的问题,使部分农民能在本乡或本县打工,缩短务工农民回家周期,使留守子女可以经常与父母团聚.第二,确保提高农民工整体工资水平,使农民工有能力把孩子带到身边接受城里学校的教育.第三,加大法律知识的宣传力度,使农民工能够真正做到学法、知法、懂法、守法,更重要的是要使他们学会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身合法权益不受他人侵害.通过法律切实保护他们的合法收入,保证他们能够按时、足额的领取到劳动所得,杜绝拖欠、克扣农民工工资现象.

3.3.2 制定与完善有利于留守子女与家长共同进城生活的相关政策

把农民工及其子女纳入务工所在地政府管理主体,最大可能的创造条件使农民工子女能够到城市和父母一起生活,保证农民工子女能够就地上学,并可以受到平等的待遇.具体要做到以下两点:第一,要进行现有户籍制度改革,打破城乡限制,最大限度的接受农民工子女.第二,不断完善和改进外来务工人员的医疗保险、养老保险、失业保险等社会保障体系,拆除医疗、养老、就业、住房、教育等制度壁垒.

3.3.3 加大对农村教育的财政投资力度

第一,加大对于改善农村学校办学条件的投入.如对硬件设施、文化娱乐设施的投入,为留守儿童们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第二,加大对于提高农村教师工资水平的投入.给农村教师加薪,对于愿意来农村教书的学历高、资历深的教师在加薪的基础上给予优惠照顾政策,为留守儿童们留住优秀的老师.第三,加大对于组织农村教师学习培训的经费投入.教师队伍的综合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到学校教学质量的好坏,所以要定期组织现有农村教师组织进行学习培训,不断提高他们的知识文化水平和专业技能水平,为留守儿童们培养高素质的教师队伍.

总之,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是当今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过程中带来的一个将会长期存在的问题,留守子女的现在,在一定意义上关系到我国未来人口和劳动力素质,也关系到农村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更关系到城乡社会稳定,所以值得引起社会各界对这一问题的关注.

〔1〕全国总工会新生代农民问题课题组.关于新生代农民工问题的研究报告[M].北京:北京出版社,2010.

〔2〕张俊霞.农村留守女童教育问题研究[D].安徽大学,2010.

〔3〕中广网.留守儿童达5800万 新数字新问题催生新建议.2010-3-2.

〔4〕朱斯坤.留守儿童之痛[J].中国报道,2010(3).

〔5〕赵越.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策略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

〔6〕鲁雪.农民工子女受教育权探究[D].云南财经大学,2010.

G521

A

1673-260X(2014)02-0219-04

猜你喜欢

务工人员子女农村
农村积分制治理何以成功
云南:800多名务工人员乘“务工专列”外出就业
“煤超疯”不消停 今冬农村取暖怎么办
为子女无限付出,为何还受累不讨好?
与子女同住如何相处?
农民工子女互助托管能走多远?
诗歌专列送务工人员返乡过年
我国进城务工人员总量增至 28171万人
广电媒体做好外来务工人员“关爱报道”的探讨
在农村采访中的那些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