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三室三岗”工学交替人才培养模式下学做创联贯机制的创新实践——以苏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商务英语专业为例

2014-03-27唐祥金

承德石油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14年4期
关键词:学年顶岗商务英语

唐祥金,周 美

(1.苏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国际教育学院,江苏 苏州 215104;2.苏州同程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江苏 苏州 215123)

高职商务英语专业属文化教育大类,面向地方商贸行业企业培养听得懂、说得出,能吃苦、会合作、善创新的技术技能型人才。这其中,最基本的人才培养模式是基于工作过程的“三室三岗”工学交替,而贯穿始终的主线是学做创联贯机制。

1 高职商务英语人才培养模式之要义

苏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的商务英语专业从2003年开始招生,始终秉承“一本四联”的育人理念和“地方性”、“应用性”和“职业性”三原则,已为地方输送了1210名一线蓝领。10多年的办学实践,凝练成该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基于工作过程的“三室三岗”工学交替。其中“三室”即教室、实训室和创新工作室(坊),“三岗”即识岗、习岗和顶岗。

第一学年,侧重培养专业基础能力。其中第一学期和第二学期第7~18周,学生以教室和实训室为主,习得专业基础知识、训练专业技能,授课和考核由校内专任教师负责;第二学期前1~6周,学生集中赴企业“识岗”,由企业导师指导和考核,旨在让学生感知行业准入要求和企业文化,从中了解未来的从业岗位和典型工作任务等。

第二学年,侧重培养专业核心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其中第一学期和第二学期第9~18周,学生借助校内实训室和创新工作室(坊),学习项目化课程,同时以一个个团队项目为纽带组成“创新小组”,在校企双导师联合指导下完成创新实践活动,从中培养每一位学生创新意识和能力。第二学期第1~8周,学生赴校外实习基地从事8周的“习岗”活动,由企业导师全程指导专业技术和实践锻炼。

第三学年,侧重培养专业综合能力。第一学期,学生基于企业案例完成毕业设计,同时修完相应的拓展课程;第二学期则赴企业“顶岗”实践。“学校从提高学生专业技能和职业素质的角度安排学生到企业顶岗实习,企业从吸收优秀人才的角度接收学生实习,学生则从争取在实习企业就业的角度努力工作。三方瞄准一个目标,实现高质量的顶岗实践”[1]。

2 融学做创于一体的人才培养模式之理据

跟踪该专业2011-2013届毕业生的就业情况,49.21%从事外贸业务类工作,17.45%从事文秘助理类工作,15.88%从事销售类工作,5.95%从事国际客服类工作,2.98%从事翻译工作,还有8.49%从事其他综合类工作。这些主要岗位的通用能力包括:英语综合应用能力特别是听说能力,基本的商贸和营销等技能,职业能力和素养等。以外贸业务类岗位为例,开发客户、接洽业务、缮制单证、履约结算等典型工作任务,所对应的岗位能力可细化为以下16个方面(表1)。

上述外贸业务类岗位所需的16项岗位能力,贯穿功能意念和英语基础(侧重听说能力)、商务技能(商贸和营销)和职业能力拓展(商务礼仪和文化)等模块,并嵌入外贸业务员职业资格考试等“双证书”内容。这种融学做创于一体的人才培养模式,“三室”学习与“三岗”实践穿插于6个学期交互式进行,学中做、做中学、做中创,有利于理论传授与实践锻炼的有机融合,有利于学习过程与工作过程的交叉对接,最终在工作中完成学业。

3 学做创联贯机制之创新实践

贯穿该人才培养模式始终的,是基于该模式的学做创联贯机制,关键在发挥学生作为学习主体和主人的作用。学生边学习边工作,在企业是“学徒”,有企业导师“带”,学习内容即工作内容。每一位学生全面自由地成长,恰如一棵棵枝繁叶茂的参天大树,“学”似树根,“做”似树干,“创”似茎叶。

3.1 学似树根

学是根基,是不竭的源泉。入学伊始,该专业新生互选校企双导师,师生企一同学习人才培养方案,旨在一开始就形成合力来助推每一位学生的成长,以贴近3年后用人单位的岗位需求。三年里,该专业所有学生都要完成“三室”学习,都要去深度合作企业“三岗”锻炼,都要在校企双导师指导下完成毕业设计和创新实践项目。但在各个不同阶段,学习重点也各有不同:第一学年,以夯实专业基础为主,并深入企业“识岗”;第二学年,以专业核心课程和团队项目为要,参加8周集中“习岗”;第三学年,突出专业综合能力和职业素养,完成基于企业素材的毕业设计和“顶岗”实习。

纵观这三学年,自觉自愿自发地学习意识和阅读、思考和反思等自主学习能力的养成,对每个高职生来说尤其具有永恒的意义。首先,阅读是最为基础的学习能力。在课内,引导学生通读教材,凡是学生看得懂、读得懂的,教师不讲不教;教师所讲的,都是学生看不懂、读不懂的“言外之意”和“弦外之音”。在企业,特别是起初的“识岗”和“习岗”所接触到的每一个典型工作任务和准入资格要求,每一道工序和工作流程,每一张设计图纸和每一份项目书,都得用心地研读和熟记,这些都是未来从业岗位所“应知”的,都为未来岗位能力的培养做铺垫。这方面特别是阅读能力的培养,多数高职生可谓任重道远。“2013年,我国成年国民人均纸质图书阅读量为4.77本,与数量为64本的以色列相差达13倍之多”[2]。

其次,学会思考是最关键的能力。无论是课上对“应会”知识的学习还是企业实践,都应坚持问题导向,鼓励学生求异思维和批判性思考。校企双导师在“三室”学习和“三岗”实践中的职责,已经越来越少地讲解知识,而越来越多地激发思考。实质上,反思能力是自主学习能力的内核。从专业基础能力的角度可反思:为什么第一学年就“识岗”?未来主体岗位需要什么样的基础能力?怎样才能听得懂、说得出?再从专业核心能力的角度可反思:这门核心课程培养哪种核心能力?这种核心能力对应哪种典型工作任务?该典型工作任务支撑哪种就业岗位?再从创新思维的角度可反思:课上所“学”与企业实践所“做”是否理实一体?怎样才真正理实一体并学以致用?最后从非智力因素的角度可反思:“三室”学习和“三岗”实践怎样才更有效地交替进行?产教融合在该专业中怎样实现?今天是主动分享所“学”还是懒得开口?社团活动是兴趣盎然还是兴味索然?技能训练是被动接受还是主动参与?

总之,学生是“学”会的而不是“教”会的。自主学习能力,关乎学生一生。学生一旦想学、要学、会学并终生自主地学习,其潜力不可限量。而这种“学”的能力更是学生一辈子可享用不尽的。

3.2 做似树干

如果“学”是树根,那么“做”则是树干,深深根植于知识的土壤并将知识内化为能力。伴随着基于工作过程的“三室三岗”工学交替人才培养模式的深入实施,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全心全意育人的理念深入人心,该专业毕业生因“学”有所长、“做”有所成、“创”有所获而更加自信。

首先,两个课堂互为补充、相得益彰。一是常规的课堂主阵地日趋规范,给学生更多的机会边做边学,或模仿、或演讲、或复述、或表演。二是“English Corner”、“Reading Aloud”、“Cocktail”、“Morning Voice”等10个专业社团,既有学院层面上的政策扶持,每个社团又都配有1~2名导师;每天下午7~8两节课是学院规定的社团活动时间,现有的语音室和实训室该时段全部对学生开放。自主学习资源库的在建和即将投入使用的“3D综合实训室”以及“商务视听说工作室”、“商务文化工作室”、“商务阅读工作室”、“商务翻译工作坊”、“商务技能工作坊”等,贴近学习领域和工作任务,为学生创设尽可能真实的情境,以满足不同学习阶段的习岗、识岗、顶岗之需,多角度地拓展该专业第二课堂活动。

“学”然后知不足,“做”然后明方向。早在“顶岗”实习前,第二学年就有2个月的集中“习岗”,并融入岗位证书的相关内容,“以更切合从业岗位能力和职业素养要求,从而将行业企业一线所必需的知识、能力、素养等培养目标细化成若干个模块,并以项目化的形式尝试和推行‘做中学、学中做’。”[3]这还为选修第三学年拓展课程创设了空间,学生因此能够比较早地接触到企业一线鲜活的业务案例。所以,该专业的毕业设计,近一半是基于工作过程并以小组合作形式完成的。同时,“双证书”教育更让他们“做”有所成,大多四证齐全,即毕业证,技能证书(四六级证书),职业资格证书(外贸业务员证书、单证员或报关员证书、商务英语证书等)和企业实践证书(包括企业奖学金证书)。

特别是企业奖学金证书,既是该专业学生“三岗”实践经历的证明,又是对其企业轮岗锻炼“做事”和“做人”的认可,更是优先留在该企业发展的敲门砖。2012级“苏工院——吴宫泛太平洋订单班”共41名学生,第一学年“识岗”、第二学年“习岗”和第三学年“顶岗”,该企业各部门分别对每一位学生在不同岗位上的表现和业绩等独立赋分并综合排序,分3批授予9名学生企业奖学金[4]。这9位准员工,可按培养方案优先晋升、优先前往新加坡总部工作。这种专门针对“三岗”实践而设定的奖学金,完全由该企业出资和评定,既有利于从源头上将企业精神和文化落地生根,又从导向上力求“做人”与“做事”的和谐,“为人”与“为学”的统一,更从机制上倒逼校企双导师不断地“做”中学。毕竟,要教学生(徒)学做人,为师者首先要德高身正,文化育人、以文化人、育文化人;要学生(徒)掌握岗位技能,为师者首先要有技能、善操作、能示范。

3.3 创似茎叶

创新思维和意识对于该专业学生成长,酷似茎叶对于树苗,源源不断输入的是阳光和雨露,沁入心田,滋养未来可持续发展。基于工作过程的“三室三岗”工学交替人才培养模式,每位学生入学伊始就得参加一个以上的专业社团,侧重发展一项以上的专业技能,参与一个以上的校企合作项目,拜一个以上的专业教师为导师,每星期跟导师至少交流一次所学所做所创。该“五个一工程”的实施,辅之以6个学期交替的“三岗”实践,学生的创新热情得以激发,越来越多地变“要我学”为“我要学”,越来越多地出现于创新工作室(坊)和团队项目。特别是10个专业社团越来越聚人气,每周有活动,每次活动有主题。2011年以来,该专业50多位学生在省市大赛中获奖。

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意识和能力,校企双方的导师首先要自我提升,还要有与之相应的项目来支持、与之配套的保障条件来支撑。通过第一学年的“识岗”,第二学年的“习岗”,学生感受并挖掘企业文化,寻找并提炼企业素材,逐步以团队小组的形式每周到创新工作室(坊),或专注于毕业设计,或跟着校企导师忙项目、做课题,或在课堂上呈现,或在社团主题活动中展示,或角逐创业创新大赛,或参加科技节活动。及至“顶岗”之际,大部分毕业设计初稿已成,企业素材达60%。同时专业教师与指导的学生一起从事创新实践,自身的创新思维和服务社会能力得以提升。“不仅校外实习基地得以拓展,专业实践得以保障,而且教师从中更懂产业、更懂企业、更懂职业,企业气质和行业影响逐步扩大”[6]。

更重要的是,这些企业实践和创新成果直接反哺教学,鲜活的企业案例渗透到课堂,学做创活动更加有血有肉。《外贸英语函电》和《剑桥商务英语》等核心课程,既引进了国际通用证书的相关内容,又辅以苏州恒润进出口有限公司授权的业务票证。《商务英语基础》、《商务英语谈判》、《商务英语写作》等校企合作系列教材已悉数出版,一批由校企合作的学做创项目进展良好。

4 结语

育人大如天。把每位学生当成自己孩子来培养,成人成才是根本,学做创联贯是主线,既贯穿于商务英语人才培养的全过程,也是基于工作过程的“三室三岗”工学交替人才培养模式的要义所在。讲训并重、学练结合,师生企合力,在学习、实践、创新中学理论、练技能、求创新,把希望的种子埋在心田,把校企文化的气质融于抬头举足之间,既懂商贸又通英语、既有国际视野又有草根精神。毕竟,专业知识通过学习而厚积薄发,岗位技能通过练习而慢慢练就,创新思维通过实践而逐步养成。

[1]于卫东.酒店管理专业学生校外顶岗实习的管理模式[J].承德石油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3(3):47-50.

[2]郭佳.以色列:国民阅读量世界第一,新媒体研发放眼国际[N].光明日报,2014-06-07(10).

[3]唐祥金.计算机辅助翻译与翻译能力培养[J].淮阴师范学院学报,2013(1):79-81.

[4]吴宫泛.太平洋酒店订单班奖学金获得者简介[EB/OL].http://gjjyxy.siit.edu.cn/s/20/t/19/53/da/info21466.htm.

[5]唐祥金.论高职商务英语人才培养中的校企合作[J].天津职大学报,2014(1):51-53.

猜你喜欢

学年顶岗商务英语
商务英语通用语研究:现状与反思
“全国第17届可拓学年会”征文启事
第二届星火学年
“任务型”商务英语教学法及应用
基于SPOC的商务英语混合式教学改革研究
杨浦区老年大学举办2015
——2016学年期末汇报演出
基于现代学徒制下高职学校顶岗实习的安排与策划
现代学徒制管理模式及其顶岗实习环节
跨文化情景下商务英语翻译的应对
在顶岗实习中加强中职生职业道德教育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