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带一路”与云南高等教育发展的战略选择*
2014-03-27段从宇李兴华
段从宇,李兴华
(1.云南师范大学高等教育与区域发展研究院,云南昆明,650092;2.云南财经大学党委办公室,云南昆明,650221)
“一带一路”与云南高等教育发展的战略选择*
段从宇,李兴华
(1.云南师范大学高等教育与区域发展研究院,云南昆明,650092;2.云南财经大学党委办公室,云南昆明,650221)
“一带一路”的国际合作发展理念倡议,为云南发挥独特区位优势,拓展外向型发展,以及深化桥头堡建设提供了新的战略支点。面对“一带一路”的机遇与挑战,云南高等教育理应坚持走开放型高等教育发展道路,采用“集中发展+同心化+复合多样化”战略,统筹推进“区域性高水平大学建设、国门大学振兴行动计划、应用技术大学转型升级”的多元并举策略,通过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和高等教育竞争力的综合提升,切实增强云南高等教育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
“一带一路”战略;云南省高等教育;战略选择
一、“一带一路”战略的提出及历史溯源
“一带一路”战略的提出,既顺应了我国新时期对外开放的战略所需,又切实关照了中华历久传承的中欧、中非文明交互,具有历史延伸和现实发展的双重蕴意。
(一)一带一路战略的提出
2013年9月、10月,习近平主席在访问哈萨克斯坦和印度尼西亚时,分别提出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战略构想。随后,十八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亦明确提出要“加快沿边开放步伐,允许沿边重点口岸、边境城市、经济合作区在人员往来、加工物流、旅游等方面实行特殊方式和政策。建立开放性金融机构,加快同周边国家和区域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建设,推进丝绸之路经济带、海上丝绸之路建设,形成全方位开放新格局”[1]。2013年底,《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进一步明确了“创造新的比较优势和竞争优势,推进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相关做法[2]。至此,“一带一路”正式成为继“西部继续开发开放、东部转型走出去”之后,我国在新的历史时期提出的沿边、内陆持续开放的新战略。截至目前,已有陕西、甘肃、青海、宁夏、新疆、重庆、四川、云南、广西、江苏、浙江、广东、福建、海南等14个省区明确提出要争做“一带一路”战略支点,河南等部分省区已率先启动相关规划框架制定。从国家层面上看,发改委、商务部等有关部门业已启动“一带一路”全局性规划的编制工作,具体内容有望在上半年正式出台。
(二)一带一路的历史溯源
“一带一路”与我国历史上长期存在的“丝绸之路”具有一脉相承的联系。历史上,广义的丝绸之路泛指从上古开始陆续形成的,遍及欧亚大陆,甚至包括北非和东非在内的长途商业贸易和文化交流线路的统称,具体又分“海上丝绸之路”和“路上丝绸之路”两部分。路上丝绸之路基本定型于两汉时期,以长安(今西安)、洛阳为起点,经甘肃、新疆,到中亚、西亚,并联结地中海各国的陆上通道。分国内和国外两段,国内段的北、南、中三线大致交汇于今天的敦煌一带后,又分:(1)南道由葱岭西行,越兴都库什山至阿富汗喀布尔后分两路,一西行至赫拉特,与经兰氏城而来的中道相会,再西行穿巴格达、大马士革,抵地中海东岸西顿或贝鲁特,由海路转至罗马;另一线从白沙瓦南下抵南亚;(2)中道(汉北道)越葱岭至兰氏城西北行,一条与南道会,一条过德黑兰与南道会;(3)北新道也分两支,一经钹汗(今费尔干纳)、康(今撒马尔罕)、安(今布哈拉)至木鹿与中道会西行;一经怛罗斯,沿锡尔河西北行,绕过咸海、里海北岸,至亚速海东岸的塔那,由水路转刻赤,抵君士坦丁堡(今伊斯坦布尔)。“海上丝绸之路”起于秦汉,兴于隋唐,盛于宋元,明初达到顶峰,明中叶因海禁而衰落。海上丝路的重要起点有番禺(后改称广州)、登州(今烟台)、扬州、明州泉州、刘家港等。历代海上丝路大致分为:(1)东洋航线由中国沿海港至朝鲜、日本;(2)南洋航线由中国沿海港至东南亚诸国;(3)西洋航线由中国沿海港至南亚、阿拉伯和东非沿海诸国[3]。
二、“一带一路”战略的内涵与云南发展
(一)“一带一路”的战略内涵
从习近平总书记在哈萨克斯坦、印度尼西亚的有关讲话,以及《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和《2014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中关于“一带一路”战略的有关表述看,“一带一路”战略的具体内涵归结如下:(1)一带一路不是一个新机制,而是合作发展的理念倡议。核心在于以这一理念为指引,充分依靠中国与有关国家既有的双/多边机制,陆续推出基建、交通的互联互通及贸易投资的便利化等措施。(2)“一带一路”不涉及政治、安全等领域,其将依赖“丝绸之路”经济、人文、商贸的千年传承,赋予其新的合作意义,并根据每个沿线国家的自然禀赋等因素,实行“一国一策”。(3)“一带一路”倡议的地域和国别范围是多元开放的,古代陆、海丝绸之路上的国家、中国的友好邻国都可以参与进来。中亚、俄罗斯、南亚和东南亚国家是优先方向,中东和东非国家是“一带一路”的交会之地,欧洲、独联体和非洲部分国家从长远看也可融入合作。(4)“一带一路”将涉及基建、交通的互联互通以及贸易投资的便利化措施等内容,主线是经济合作和人文交流,方式是平等协商、循序渐进。在一带一路建设中,文化、旅游、贸易、金融、交通、基建将首先获益。
(二)“一带一路”战略与云南发展
从区位上看,云南北上接“丝绸之路经济带”,南下连接“海上丝绸之路”,是中国唯一可同时从路上沟通东南亚、南亚,并通过中东连接欧洲、非洲的省区;从历史上看,云南长期发挥着内陆门户的重要作用,早在秦汉时期,南方丝绸之路便造就了古代史上开放和鼎盛的云南;从现实来看,近年来,国家支持云南建设我国面向西南开放重要桥头堡,使云南从开放“末端”归位于“前沿”。独特的区位优势、历史积淀和现实发展需求,为云南主动融入一带一路发展指明了方向。省委秦光荣书记在今年两会上明确提出:云南将认真贯彻国家“一带一路”战略构想,依托区位优势,切实找准云南在国家“一带一路”建设中的战略定位,发挥云南在“一带一路”建设中连接教会的战略支点作用,努力融入国家“一带一路”建设规划,为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发挥好重要作用。一要加快推进桥头堡建设,发挥“一带一路”建设重要门户作用,加强政策沟通、道路联通、贸易畅通、货币流通、民心相通,加快与周边国家互联互通步伐;二要打造大湄公河次区域合作升级版,发挥好“一带一路”建设区域合作高地作用,加快完善区域合作机制,力争在更高层面、更大范围内发挥合作潜力,取得更大的合作效益;三要推进孟中印缅经济合作,发挥好一带一路建设睦邻外教战略通道作用,推进孟中印缅经济走廊建设,开拓新的战略通道和战略空间;四要着力提升沿边开放步伐,发挥一带一路建设先行先试区作用,加快滇中产业新区、沿边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瑞丽重点开放开放试验区和跨境经济合作区建设,充分发挥南博会、昆交会、边交会在对外开放中的平台作用,提升沿边开放型经济水平。[4]
三、云南高教融入“一带一路”的战略构想
(一)目标选择
高等教育作为现代社会的轴心机构,理应紧抓时代契机,围绕“一带一路”战略“文化、旅游、贸易、金融、交通、基建”六大方面的重点建设内容,切实担负起引领社会风向,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历史使命。一是要切实履行好科学研究职能,为我省一带一路战略的推进提供高水平的理论指导和决策参考;二是要切实履行好人才培养职能,为我省“一带一路”建设培养适销对路的高素质专门人才。三是要切实履行好服务社会、文化传承、国际交往职能,为转型升级云南积极社会发展,将云南建设成为民族文化大省、面向东南亚、南亚的国际大通道为全面推进桥头堡战略建设,推进大湄公河此区域的深度合作,以及孟中印缅经济走廊建设提供人力支撑、智力支持及科技成果转化贡献力量。
(二)战略设计
省域高等教育是一个复杂的社会系统,单一化的战略选择难免导致我省高等教育陷入有所偏漏的局面。多样化的发展战略组合,是我省高等教育融入“一带一路”战略的必由选择。借鉴战略选择理论的有关知识[5],将一带一路战略下我省高等教育发展的战略设计具体阐释如下:一是采用集中发展战略。集中我省高等教育的优势资源,以快于过去的增长速度、增长幅度集中支持某类高等教育的发展。在具体做法上,可考虑实施国门大学振兴行动计划,以国门大学位居国门的前沿优势和沿边开放的辐射优势,不断增强我国高等教育面向毗邻国的对外开放优势。二是采用同心化战略。以省内211高校和省部共建高校为核心,辅之以省属重点大学的重点扶持,集中发展一批具有较高水准的高等学校。在具体做法上,可考虑加快区域高水平大学建设,以高水平的综合性优势,形成云南高等教育辐射南亚、东南亚区域性和特色性国际化竞争优势。三是采用复合多样化战略。紧抓教育部滇西扶贫计划契机,集中培育一批与当前高等教育发展有鲜明特色的教育类型。在具体做法上,可考虑围绕我省固有的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现实,加快建设一批高适应性的应用技术大学,推动握省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转型升级,增强地方高校服务区域发展能力。详见下图:
图1:“一带一路”战略下云南高等教育的战略设计和战略任务构成示意图
(三)战略任务
围绕前述“集中发展战略”、“同心化战略”、“复合多样化战略”三个战略设计,结合云南高等教育发展实际,当前理应做好如下五个方面的工作:
走开放型高等教育发展道路,深化云南—东盟高等教育国际合作。“开放型高等教育发展道路”是现代高等教育国际化发展的主渠道,重在高等教育合作理念上的开放和合作模式上的创新。在“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和“大湄公河次区域”合作协议框架内,应进一步深化云南面向东南亚的教育服务贸易和高等教育国际交流合作,改变传统以单一高校为基本单元、点状对接的高等教育国际合作模式,由省政府牵头对接东南亚相关国家教育部(教育行政部门),面向桥头堡战略的现实需求,按照统一的招生标准、统一的人才培养模式、统一的人才培养规格、统一的管理和服务,设置“文化交流、金融交互能源开发、交通运输、农业产业、旅游开发”等高校人才培养专业群,鼓励、支持、引导云南—东南亚区域内两两高校间、多院校间的专业群国际化人才培养合作,整体上形成“以省统筹、条块整合、按需对接、整体输出、优势互补”的区域高等教育国际化合作模式。
推动国际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构建多主体协同的人才培养新机制。政府、高校、社会(行业企业)的多主体协同是国际化人才培养的必要保障,重在改变政府不作为、社会缺动力、高校独支撑的国际化人才培养困局,形成政府、高校、社会在国际化人才培养上资源整合、优势互补和多元联动。高等学校应继续面向桥头堡战略的现实需求,通过专业设置调整和不同层次人才培养的调控,培养与桥头堡主导产业相互适应的国际化人才;社会(行业企业)应切实担负起行业人员培训和企业在职人员培养的职能,扎实做好职工的职前培训、岗位技能培训和职业发展培训;政府职能部门应认真组织研究桥头堡建设不同行业、不同类型国际化人才的规格和标准,建立相对统一的资格审查和认定制度,并对相应人才进行统一的资格认定。在这一过程中,政府还应统筹建立桥头堡建设国际化人才供需信息平台,分别与行业企业、高等学校进行对接,以使高等学校的人才培养能够适应并适度超前于桥头堡建设的国际化人才需求。
加快区域性高水平大学建设,增强云南高等教育的区域竞争实力。教育发展滞后,高水平大学缺乏是我省高等教育长期面临的窘境。面对一带一路这一国际合作发展的新理念,跳出我省高等教育长期以来的国内比较视野,放眼南亚、东南亚地区和孟中印缅经济带区域,以省内的211高校、省部共建高校为重点支持对象,通过高层次人才引进、高水平团队建设、高规格平台建设以及学位点、重点学科等方面的政策扶持和资金扶持,切实将其打造成为东南亚、南亚区域内的高水平大学,形成我省高校在区域内的国际影响力和竞争优势,形成区域内文化交互、经济往来的重要增长极,切实为一带一路建设战略合作的文化交互、经济往来提供高水平的科教支撑。
实施国门大学振兴行动计划,提升云南沿边高校国际化发展水平。国门大学是指分布在与国外直接接壤地区的大学。云南8个州市与国外直接接壤,共计13所国门大学。在桥头堡建设的国际化人才培养中,国门大学发展的好坏直接关系桥头堡建设国际化人才培养实效。政府应考虑统筹建立“云南国门大学国际化人才培养联盟”,给予国门大学国际化人才培养的专项经费、专项招生计划、专项人员编制支持,在国门大学国际化人才培养教师职称评聘、项目申报、科研表奖、培训进修方面给予一定政策优惠。在这一基础上,各国门大学应依托位居国门的区位优势、地缘优势、留学成本优势、招生优势、文化优势、语言优势,立足区域、融入区域、服务区域并辐射省内接壤国,大力发展以辐射、面向毗邻国为主的国际化人才培养。
推动应用技术大学转型,增强地方高校服务区域发展能力。针对“一带一路”优先发展“文化、旅游、贸易、金融、基建”六个方面的主题,我省现行高等教育同时存在“应用技术教育不足”和“基础理论教育过度”的情况,需要从产业结构调整转型升级的战略高度,以现有的国家示范职业技术学校为基础,紧抓教育部滇西扶贫计划的历史契机,围绕“一带一路”战略建设经济合作和人文交流的主线,集中发展“国际贸易、商务经济、跨境旅游、宝玉石加工、生态产品深加工、农业开发合作、生物烟草、花卉种植、民族文化研究、小语种、矿产资源开发、水利水电、交通运输、地质勘探”等一批具有行业特色的高水平应用技术专业,进而通过专业群的合组,培育并形成2-3所高水平的新型应用技术大学,全面提升我省高等学校服务区域发展的能力。
深化发展云南高等教育,既是“一带一路”战略下服务国家周边外交的新要求,同时也是增强高等教育国际堡垒作用的重要体现,更是高等教育后发省区的新兴增长点所在。国家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必将进一步贯通云南高等教育的国际交互的通道,在为云南高等教育发展带来政策优势的同时,极大地拓展高等教育的发展空间。我们理应紧抓“一带一路”的战略契机,在云南桥头堡建设的和既有的高等教育发展环境条件下,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地找出一条适合云南高等教育发展的科学道路。
[1]中央人民政府网站: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http://www.gov.cn/jrzg/2013-11/15/content_2528179. htm.
[2]2013年中央经济工作会公报http://www.cqmjsw.org.cn/newsdisplay.aspx?nid=2757.
[3]李永平.丝绸之路与中国古代地图[J].丝绸之路,1994,(1).
[4]张帆,杨文明.秦光荣代表:积极作为推进“一带一路”建设[N].人民日报,2014-03-10.
[5]唐方东.战略选择[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11.
(责任编辑 李保林)
D63-31
A
1671-0681(2014)05-0133-03
段从宇(1987-),男,云南楚雄人,云南师范大学讲师,主要从事高等教育管理研究;李兴华(1964-),男,云南晋宁人,云南财经大学党委副书记,教授,主要从事高等教育研究。
2014-05-15
*本论文为2012年云南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云南藏区群众的国家认同研究(YB2012033)的阶段性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