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参与社区社会组织活动的主体性透析*
——数理模型技术视域下的参与主体分析

2014-03-27张海夫段学品

云南行政学院学报 2014年5期
关键词:社区活动模型

张海夫,段学品

(1.西南林业大学思政部,云南昆明,650224;2.云南大学国际关系研究院,云南昆明,650091)

参与社区社会组织活动的主体性透析*
——数理模型技术视域下的参与主体分析

张海夫1,段学品2

(1.西南林业大学思政部,云南昆明,650224;2.云南大学国际关系研究院,云南昆明,650091)

社会治理体制的创新战略为社区社会组织的发展带来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如何实现社区社会组织的健康发展和跃升是当务之急。不言而喻,社区社会组织建设的核心应当集中指向于最具创新性的现实的人自身。因此,通过对居民参与社区社会组织活动的诸种要素及影响因素的模型分析,能够让我们更加定性的认知居民参与社区建设的真实情况,进而透视影响参与的各种因素,并在此基础上,试图提出政策建议。

社区;社区社会组织;主体性;模型分析

一、困境与反思——社区社会组织主体性缘起

一定意义上社区建设是社会治理体系创新的基点,承担着社会治理体系创新的轴心任务。依据多年社区建设的基本经验看,社区社会组织则无异议的成为社区建设的主力军。然而,从我国改革开放的进程看,社区社会组织建设还处于初始阶段,可以说刚刚起步。其自身发展存在着诸多困境,带有明显的时代烙印。比如社区社会组织的“自主独立性、公信力、价值目标定位、发展经费、能力建设等多方面显示出不足”[1],其基础问题在于没有与经济发展同步。一定程度上,我们是在被逼无奈的情况下才不得不重视社区社会组织建设的。由于思想观念、经济发展水平、社会发展需求等方面的原因,不同地域的社区社会组织发展水平差异明显,就我国目前而言,大体呈现出“东高西低”的状况,当然有些多样性特别突出的地区社区社会组织发展也较快,比如云南省既是如此。早在2008年9月云南省就出台了《云南省民政厅关于促进社区社会组织建设与管理的指导意见》,时至今日已经走过近七个年头。2013年8月正式下发了《中共云南省委云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大力培育发展社会组织加快推进现代社会组织体制建设的意见》。2014年5月15日《关于云南省政府购买社会工作服务实施办法(征求意见稿)》已经公示完毕[2],即将进入实施操作阶段。政府的鼓励、支持与引导型的培育是我国社区社会组织发展的基本路径,但是,社区社会组织的社会自治性应当得到尊重,不能忽视社会与国家良性互动的理论基础,因此,社区建设必须以社会组织的组织自治性为取向来激发公众的社区参与热情。

任何组织的活动都是以人为核心,人既是组织活动的出发点,又是组织活动的归宿。依次分析,社区社会组织的定位就像一个同心圆不断激荡涟漪的过程。处在圆心位置上的当然是现实的人,其次是社区社会组织、再者是社区和社会,如果再延伸的话,可以至国家层面(人⇒社区社会组织⇒社区⇒社会),所有社区社会组织建设的各种综合因素都指向了“现实的人”。在深入研究社区社会组织发展情况时发现除了上述问题之外,还大量存在着诸如参与不足、规模分散、弱小、活动不正常,经费匮乏,有很多甚至是一些耦合组织,这些会造成社区社会组织的凝聚力和公信力在一定程度上的缺失。此外,同一组织的公民参与的动机、目的以及价值实现也有着明显差异,呈现出“表演性参与、表达性参与、庇护性参与、自愿性参与”[3]等多种情形。这些参与形式本身并无优劣之分,但参与的原因供给会大大影响社区社会组织自身本应担当的社会治理责任。就目前研究状况看,大多数从事社区社会组织理论与实证研究者的人员,将精力集中在社区社会组织的行为分析、运行机制、经费来源、政府培育等方面,这是必要的,但是随着社会要素的急剧流变,应当围绕参与社区社会组织的人进行全面分析,包括参与的动机、原因、方式、价值目标、参与人群的年龄、知识、经济等结构多因素。通过分析拓展至人参与社区社会组织的社会关系、经济动因、社会与国家关系等多层次范围,从而为社区社会组织发展寻求科学路径。本文以昆明市五华区和官渡区的社区社会组织为研究标本,采取模型分析方法,在定量的基础上进行定性分析,得出合理结论。

二、数据概述与方法

(一)数据概述

为了对处于“轴心方位上”的参与者进行全方位研究,笔者制作了《昆明市社区社会组织调查问卷(一)》(适用于个人),同时,制作了针对社区居委会的《昆明市社区社会组织调查问卷(二)》[4](针对社区居委会的问卷只作为辅助参考,不作为本文分析对象)。从个人表可以看出,其内容涉及被访者的个人基本情况、收入来源、对社区社会组织的了解关心程度、参与社会组织的情况、对社区社会组织的建议等多方面,这些问题能够反映社区个人与社区社会组织的双向关系,能够为准确分析对社区社会组织建设存在的制约瓶颈提供较好支撑。笔者共计发放问卷1000份,回收有效问卷884份,符合模型分析的科学要求。在发放时,做到人群、性别分布、地域分布的科学性,使资料来源具有较高参考依据,能够较为充分反映社区社会组织建设中参与人群的性别、年龄、职业、收入来源、公众需求等因素,进而分析影响参与的要素。

(二)方法

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来定量分析影响参加社区社会组织活动的意愿的因素。对参加社区社会组织活动的意愿分析属于离散选择问题,采用概率模型比较理想。

该模型采用逻辑回归分析,因变量取值为1、2、3,自变量可能是虚拟变量也可能是连续变量。因变量选择的是参加社区社会组织活动的意愿。自变量涵盖个人基本情况、对社区社会社会组织的了解情况、对社区社会组织的建议和意见,见表1。

表1 模型变量及其定义Table 1 M odel variable and definition

(三)实证分析结果与讨论

本研究利用PASWstatistics18软件对884份样本数据进行多项logistic回归模拟,模型估计结果如表所示。该模型的似然比卡方观测值为485.95,拟合优度检验统计值为1544.549,说明解释变量总体与模型的线性关系显著,能够较好地拟合总体样本数据。

模型1模型2回归系数发生比率回归系数发生比率截距-3.522** -1.391*年龄(以60岁以上为参照)18岁以下.881 2.412 .454 4.277 18-35岁.263 1.301 .871* 5.952 35-60岁.749 2.114 .491 3.837性别(以女性为参照)-.352 .703 -.482*教育程度(以本科及以上为参照)初中以下-1.164* .312 -.482 .618高中(技校/中专) -1.106** .331 -.560 .571大专-1.138** .320 -.664* .515对社区社会组织的了解程度(以非常不了解为参照)非常了解2.248 9.464 1.953 7.046了解1.050 2.857 .910** 2.485不了解.150 1.162 .749** 2.116所在的社区是否有一些社会组织存在(以没有为参照)-.897* .408 -.266 .766平时参加社区社会活动的频率(以几乎没有为参照).经常2.521*** 12.438 -.032 .968一个星期一次左右2.955*** 19.197 1.455* 4.284一个月一次左右2.865*** 17.555 1.247** 3.481变量

注:*表示p<0.05,**表示p<0.01,***表示p<0.001

从模型估计结果表中的估计变量系数及显著程度来看,个人基本情况、对社区社会社会组织的了解情况、对社区社会组织的建议和意见对其参加社区社会组织活动的意愿均有显著影响,3个研究假设中的9个变量影响程度具有不同特点,具体分析如下。

1.社区居民基本特征对参加社区社会组织活动的意愿影响显著,具体特征正负兼有

性别对参加社区社会组织活动的意愿的影响通过了显著性检验且系数为负,表明男性选择很愿意参加社区社会组织活动的概率较小其主要原因是:

年龄段18-35岁,对参加社区社会组织活动的意愿为一般,通过了的显著性检验且系数为正,说明青年人对参加社区社会组织活动的积极性不是很高。

学历对参加社区社会组织活动的意愿很愿意与不愿意相比系数是负值,高学历很愿意参加社区社会组织活动的只有14.7%,社区居民很愿意参与社区活动的的比率低,说明社区活动有待提高吸引力。

2.对社区社会社会组织的了解情况

对社区社会组织的了解程度了解、不了解与非常不了解相比统计显著且为正值,说明社区组织还是有一定的知名度。所在的社区是否有一些社会组织存在,很愿参加社区组织活动与不愿意参加社区组织活动相比系数是负值且显著,说明愿意参加社会组织活动的居民,所在社区组织活动有亏缺。平时参加社区社会活动的频率统计显著为正值。参加社区社会组织的目的统计系数正负兼有,参加社区活动的意愿为一般与不愿意之比系数显著。

3.对社区社会组织的建议和意见对其参加社区社会组织活动的意愿的影响

愿意参加社区组织活动的居民,对现有的社区社会组织服务满意,系数显著。同时肯定社区社会组织对社区建设、管理以及自己的生活所发挥的积极作用。表明社区居民对社区社会组织的活动有明显期望,社区居民对社区社会组织的提供的服务有正向需求,这是社区社会组织发展的动力。

四、结论与政策启示

上述实证分析了居民对社区社会组织的了解及参与情况,总体呈现是:不同人群对社区社会组织的服务给予积极肯定,对社区社会组织提供的一些服务有需求,社区社会组织的活动也能够满足居民的不同程度需求;年轻人尤其是年轻男性参与社区社会组织的积极性不高、学历高的居民参与率较低;一些社区社会组织有较高知名度,也能够吸引一些人参加,但是,参加时的程序大家不熟悉,导致参与度不高,有少数居民对社会组织的存在不关心;多数受访者对当前社区社会组织的定义和发展状况不甚了解。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究其原因:一是利益来源是深层次原因。年轻居民的利益主要不是来源于社区,会导致这些人参与热情不高;二是社区社会组织的影响力和公信力不足。从上述分析看出,一些人实际上对社区社会组织了解不多,虽然也有一些知名度的义工组织,但毕竟是少数,大部分社区社会组织的影响力和公信力有待提高;三是社区社会在组织发展的健康持续与经费支撑有很大关系,没有任何经费来源的社区社会组织只能是一些产生精神庇护的诸如老年协会等类型的组织,社区社会组织的发展离不开政府培育,但是不能形成政府控制,政府也无能力提供持久的财政支持;四是社区社会组织建设与市场经济发展不协调,市场经济的发展已经带来社区的开放性、多元性、流变性,要主动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不是处处被动的滞后应急。

总之,通过微观研究可以发现,社区社会组织的发展具有紧迫性,否则难以应对社会治理体制创新的根本要求。社区建设要求具有战略性思路,从政府与社会如何建立良性互动的基础出发,顺应市场经济的发展条件,在市场经济与社会公益之间寻求合理张力,以此设定鼓励、支持、培育社区社会组织的具体策略。就本文论旨而言,具体应当在以下几点加强建设:一是采取措施优化参与人员结构,应当鼓励、引导年轻人积极参与社区社会组织。让年轻人在社区参与中体现精神价值认同,把社区社会组织的参与成为一种生活风尚,以此引领精神潮流;二是注重社区利益来源在推动参与中的作用。利益虽然主要指物质或经济利益,但是也不完全指这些,生活在社区中的居民都有物质利益之外的其他利益需求,每个人都会遇到生活困难需要他人帮助、也有精神上的价值实现与尊重带来的心理愉悦、还有在社区社会组织服务时带来的压力排放等,因此,要注意引导社区社会组织自身的素质和能力建设,让广大居民信任社区社会组织的品质;三是注重社区社会组织建设宣传,针对不同社会组织的职能分类建设,让大家对社区社会组织的积极作用有深入了解,营造社会组织发展的环境;四是采取有效办法让表达性和实质性社区社会组织参与政府购买社会工作服务当中去,以此加强社区社会组织自身的经济建设能力,逐步实现独立、健康、持续发展;五是构建社区不同类型社会组织的共同合作的组织生态。

[1]张静波.社区社会组织参与社会建设的路径[N].光明日报,2012-01-13.

[2]资料来源:yunan.mca.gov.cn;

[3]杨敏.公民参与、群众参与和社区参与[J].社会,2005.

[4]昆明市社区社会组织调查问卷(一)和昆明市社区社会组织调查问卷(二)

(责任编辑 李保林)

D630.8

A

1671-0681(2014)05-00116-03

张海夫,男,西南林业大学思政部副教授;段学品,男,云南大学国际关系研究院助理研究员。

2014-04-15

本文系国家社科基金西部项目(编号:12FXX012)和云南省教育厅科研基金(编号:)的阶段性成果。

猜你喜欢

社区活动模型
适用于BDS-3 PPP的随机模型
“六小”活动
“活动随手拍”
行动不便者,也要多活动
社区大作战
重要模型『一线三等角』
重尾非线性自回归模型自加权M-估计的渐近分布
3D打印社区
在社区推行“互助式”治理
三八节,省妇联推出十大系列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