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舒伐他汀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C反应蛋白及血脂的影响
2014-03-27李方江石金铮
王 蕊,李方江,李 跃,石金铮
(河北北方学院附属第一医院心内科,河北 张家口 075000)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ute coronary syndrome,ACS)是一种严重的心血管急症,随着其发病率的不断上升,威胁着人类的生命健康,所以与其相关的研究越来越多。动脉粥样硬化是炎症和脂质共同作用的慢性炎症性疾病。而炎症几乎贯穿动脉粥样硬化的全过程,而且在很大程度上决定斑块是否稳定。他汀类药物具有调节血脂、调整内皮功能、稳定斑块等作用,本研究旨在观察不同剂量瑞舒伐他汀对ACS患者炎症、血脂的影响。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5月至2014年1月河北北方学院附属第一医院心内科住院治疗的ACS患者110例,年龄49~60岁,根据患者症状、体征、心电图、心肌酶谱、心肌梗死检测等指标确诊,均符合美国心脏病学会/美国心脏协会关于ACS的诊断标准[1]。排除标准:急慢性感染、严重肝肾疾病、有血小板功能异常或血小板减少史者、确诊为急性主动脉夹层者、合并免疫性疾病者、确诊为恶性肿瘤者、冠状动旁路移植术1个月以内者、急性脑血管意外者、心力衰竭、肺栓塞。将上述患者依据用药剂量的不同分为三组:对照组38例、低剂量组36例、高剂量组36例。三组患者在年龄、性别、合并高血压、合并糖尿病、合并高脂血症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表1)。
1.2治疗方法 所有入选患者均给予常规治疗:阿司匹林、氯吡格雷、低分子肝素,无禁忌者给予硝酸酯类、β受体阻滞剂治疗,根据病情行急诊或择期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对照组患者无其他特殊处理。低剂量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瑞舒伐他汀(南京正大天晴制药有限公司,生产批号:130514)10 mg口服,每晚1次;高剂量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瑞舒伐他汀20 mg口服,每晚1次。
1.3观察指标 三组均于治疗前和治疗后7 d、30 d测定血脂和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水平。CRP检测采用免疫比浊法,正常值为0~6 mg/L。血脂指标包括三酰甘油(triglyceride,TG)、总胆固醇(total cholesterol,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ow 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igh 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HDL-C)。均于清晨取静脉血送检验科测定。
表1 三组ACS患者一般资料的比较
2 结 果
2.1三组患者治疗前后CRP水平的比较 三组患者治疗后7 d、30 d CRP均有所下降,且低剂量组和高剂量组下降幅度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2)。
2.2三组患者治疗前后血脂水平的比较 低剂量组和高剂量组患者治疗后7 d、30 d TG、TC、HDL-C水平均下降,LDL-C水平均上升,且高剂量组降脂效果优于低剂量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3)。
表2 三组ACS患者治疗前后CRP水平的比较
表3 三组ACS患者治疗前后血脂水平比较 (mmol/L)
3 讨 论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冠心病的发病率呈逐年升高的趋势,严重地威胁着人类的生命健康。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临床研究表明在冠心病的发生、发展过程中炎性反应起着重要的作用。在众多的炎性因子中,CRP水平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存在和程度有着密切的关系[2]。那么动态监测CRP水平对于改善ACS预后及指导治疗方案方面起着重要作用。CRP水平的高低是预测心血管危险的独立炎症标志物,可反映冠状动脉病变炎性反应的强弱,测定ACS患者血清CRP水平以及早期应用药物降低ACS患者血清中CRP水平,对于促进粥样斑块趋于稳定、延缓或阻断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瑞舒伐他汀是临床常见的选择性羟甲基戊二酰辅酶A还原酶抑制剂之一,是一种不经P4503A4代谢的亲水性复合物,能够竞争性抑制羟甲基戊二酰辅酶A还原酶活性,可以降低肝内源性胆固醇生物合成,与此同时能够反馈调节并增加LDL受体数目和活性,利于清除血液中LDL、TG中间密度脂蛋白和极低密度脂蛋白。有研究表明,他汀类药物不仅具有调脂作用,还有多项非调脂作用[3]:①通过抑制血管平滑肌细胞和巨噬细胞的增殖可以影响和改变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内成分的构成;②可以改善血管内皮功能,与诱导一氧化氮的合成有关;③可以抑制炎性细胞的活化以及泡沫细胞形成,从而减少白细胞内皮细胞黏附因子的表达以及调节细胞因子(如白细胞介素1、6)的分泌等,具有非特异性抗炎作用。这些作用可以使血清中CRP水平降低。有研究表明,瑞舒伐他汀40 mg较10 mg对ACS患者降低CRP水平及血脂中TC及LDL-C水平的效果更显著[4]。本研究发现,不同剂量瑞舒伐他汀均能降低CRP水平和血脂指标,瑞舒伐他汀的抗炎作用在稳定斑块方面具有重要意义。高剂量瑞舒伐他汀的抗炎作用及调脂作用均优于低剂量组,更优于对照组,其作用机制可能与大剂量瑞舒伐他汀起效时间短及持续作用时间长有关[5]。由于本试验观察时间短,样本量少,关于瑞舒伐他汀的其他尚未被发现的作用及不良反应还值得大规模的临床研究进一步探索和证实。
[1] 魏鹏,吴强,付强,等.瑞舒伐他汀联合依折麦布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血脂及超敏C反应蛋白的影响[J/CD].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2012,6(23):7540-7542.
[2] 刘兆奕,刘丽敏.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支架植入术后炎症因子变化及瑞舒伐他汀的干预作用[J].临床荟萃,2013,28(1):14-16.
[3] 陶辉宇,许亮,孙祥,等.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关系及阿托伐他汀的干预研究[J].中国医药指南,2012,10(9):502-503.
[4] 庹田.瑞舒伐他汀对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血脂、超敏C反应蛋白及同型半胱氨酸的影响[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2,5(13):11-13.
[5] 叶慧明,彭建军,任利辉,等.阿托伐他汀或瑞舒伐他汀与氯吡格雷合用在非ST段抬高型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支架置入术后的近期疗效比较[J].中国心血管杂志,2012,17(3):185-1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