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护理干预对降低社会因素剖宫产率的影响

2014-03-27徐丽虹

中国医药指南 2014年33期
关键词:剖宫产孕妇护士

徐丽虹

(广东省梅州市蕉岭县妇幼保健院,广东 梅州 514100)

护理干预对降低社会因素剖宫产率的影响

徐丽虹

(广东省梅州市蕉岭县妇幼保健院,广东 梅州 514100)

目的 探讨护理干预对剖宫产率所产生的影响。方法 选取我院妇产科于2012年10月至2013年10月接收的孕妇132例,按照随机分组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6例。给予对照组孕妇一般围生期护理;观察组孕妇在对照组的围生期护理的基础上,施加具有针对性的围生期护理干预。结果 对照组孕妇的剖宫产率要高于观察组孕妇的剖宫产率,但观察组孕妇的护理满意度要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孕妇在剖宫产率、护理满意度方面存在的差异以P<0.05表示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临床上对孕妇行护理干预,可以使社会因素导致的剖宫产率得到有效降低,还有利于提高护理满意度,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社会因素;剖宫产率;护理干预

随着医疗水平和技术的不断提高,加上社会因素的影响,越来越多的孕妇在分娩中首选剖宫产,促使因社会因素导致的剖宫产率逐年呈现出上升态势[1]。世界卫生组织认为剖宫产率为15%时,就达到了警戒线水平,而部分医院数据资料显示,其剖宫产率高达50%~80%[2]。剖宫产率的上升,出现了围生儿、新生儿病死率不降反升现象,拉低了新生儿总体健康水平。当前,如何降低剖宫产率、提高产科工作质量,成为诸多医院研究的课题之一[3]。现将我院接收的孕妇132例行护理干预的内容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我院妇产科于2012年10月至2013年10月接收的孕妇132例,经观察,所有孕妇均不存在剖宫产指征,首次妊娠孕妇为112例,年龄23~37岁,平均年龄为(27.9±5.6)岁。按照随机分组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孕妇为66例。两组孕妇在年龄层次、体质量、胎儿体质量、孕期等方面存在的差异以P>0.05表示不存在统计学的意义,因此具有可比性。

对照组:孕妇年龄23~35岁,平均年龄为(26.4±7.1)岁;孕期为38.0~41.7周,平均孕期为(38.6±1.3)周;体质量在65.1~83.9 kg,平均体质量为(76.9±4.2)kg;胎儿体质量在2300~4600 g,平均体质量为3275 g。观察组:孕妇年龄25~37岁,平均年龄为(29.0±5.1)岁,孕期为37.4~41.3周,平均孕期为(38.7±0.9)周;体质量在71.2~81.6 kg,平均体质量为(73.2±3.2)kg;胎儿体质量在2200~4300 g,平均体质量为3512 g。

1.2 医学伦理学要求[4]:本研究中所有孕妇均已被详细告知研究内容,自愿参与本次研究且已签署知情同意书,完全符合医学伦理学要求。

1.3 排除标准[5]:本研究中所有孕妇均为正常足月妊娠者,且胎儿为头盆、单胎,无任何剖宫产指征,排除了臀位或其他胎位的足月孕妇、头盆存在明显不称的孕妇、妊娠期存在并发症的孕妇以及非自愿参加本研究的孕妇。

1.4 方法:给予对照组孕妇一般围生期护理;观察组孕妇在对照组的围生期护理的基础上,施加具有针对性的围生期护理干预。

1.4.1 具体护理方法:①孕妇产前护理。对孕妇行产前宣教,帮助孕妇了解和掌握分娩知识。在孕妇入院之初,由资深护士收集孕妇的相关资料,并依据经验对孕妇的情况(心理状态、生理状态等)做出合理评估,以便于对不同孕妇的宣教更具针对性。责任护士详细告知孕妇行剖宫产和自然分娩的优、缺点,消除因恐惧、焦虑等带来的负面影响。结合孕妇产前呼吸锻炼,同时对其呼吸法进行指导,保证呼吸方式、频率与子宫收缩情况相一致。②孕妇产时护理。孕妇分娩时,由有经验的助产护士提供一对一的阴道分娩服务,同时注意观察孕妇的分娩全过程,以便于让产妇在产时获取生理和心理的双重支持。孕妇潜伏期护理:此阶段要提醒孕妇家属加大对孕妇的关心力度,多陪孕妇走动,同时告知孕妇多饮水,保留充足的体力。晚期(活跃期)与第二产程护理:此阶段因孕妇面部多流露出痛苦的表情,提醒孕妇家属减少与孕妇的接触时间,避免孕妇家属提出剖宫产要求。孕妇出现明显宫缩现象时,助产士要注意分散孕妇的注意力,可以进行合理、适当的抚摸,进一步对呼吸技巧进行指导,帮助胎儿顺利分娩。③孕妇产后护理。孕妇产后会伴随不同程度的出血现象,此时,提醒产妇采取宫缩剂,或对软产道、娩出胎盘进行检查,同时配合对产后康复知识以及母乳喂养知识的宣教。

1.4.2 护理满意度调查:所编制的护理满意度问卷调查内容包括:①您入院当日,护士对您的接待是否热情,热情、一般或不热情;②入院时,护士是否向您和家属针对主管医师、责任护士、病房环境、作息时间以及我院规章制度做了详细介绍,介绍、不详细或未介绍;③住院期间,您对护士服务态度的评价,良好、一般或较差;④护士服务对您解释工作时是否周到细心,是、有时是或否;⑤护士针对正确母乳喂养(早开奶、早接触、早吮吸)、产褥期卫生、合理膳食等知识向您及其家属做详尽介绍,介绍、不详细或未介绍;⑥当您需要帮助(按铃)时,护士能否及时赶到,能、有时能或不能等。

1.5 统计学方法:以SPSS14.0统计软件对所有数据进行分析处理,结果均以%表示,以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两组孕妇剖宫产率比较:对照组孕妇的剖宫产率要高于观察组孕妇的剖宫产率,两组孕妇在剖宫产率方面存在的差异以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

表1 两组孕妇剖宫产率比较表

两组孕妇护理满意度比较:观察组孕妇的护理满意度要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孕妇在护理满意度方面存在的差异以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见表2。

表2 两组孕妇护理满意度比较

3 讨 论

孕妇选择剖宫产术的关键因素在于由社会因素导致的错误分娩观念,或者是孕妇对分娩时出现疼痛的恐惧,其中,社会因素包括两方面,即孕妇及其家属方面、医务人员方面[6]。

孕妇及其家属方面:选择剖宫产的孕妇群体大多来源于城市,经济条件相对较好,文化程度高,对自然分娩持恐惧心理,或者是妊娠期间接受过非专业途径的负面教育,如周围生活圈中的经产妇群体、电视、书籍等,尤其以经产妇的影响最为显著。随着医疗技术水平的不断发展,剖宫产术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得以提高,孕妇错误的认为自然分娩的风险较大,与自然分娩伴随的疼痛比较,剖宫产便成为了孕妇的首要选择。此外,部分孕妇出于保持形体的需要,夸大了自然分娩对形体或性生活造成的影响。

医务人员方面:部分医务人员认为自然分娩不及剖宫产;部分医务人员为了降低医患纠纷率,鼓励孕妇选择剖宫产;部分医务人员看到孕妇出现羊水较少或胎儿脐带缠绕等风险问题时,在病情交待过程中,诱导孕妇首选剖宫产。

本研究结果表明,临床上对孕妇行护理干预,可以使社会因素导致的剖宫产率得到有效降低,同时有利于提高护理满意度,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1] 周艳侠.护理干预对降低社会因素剖宫产率的影响[J].中国医学创新,2012,12(16):1056-1057.

[2] 蒋青,向大清,邓功芬.护理干预对降低社会因素剖宫产率的影响[J].西部医学,2010,17(8):508-510.

[3] 陈满桂.无痛分娩对降低剖宫产率的影响及护理[J].求医问药(下半月),2011,10(1):181-183.

[4] 李朝霞.护理干预对降低社会因素剖宫产率的影响[J].健康必读(下旬刊),2011,16(3):174.

[5] 周晓军,黄仕芬,熊鸿燕,等.剖宫产的现状及其影响因素研究[J].重庆医学,2010,12(1):3078-3080.

[6] 王庆荣,刘素云,张云志,等.护理干预对降低社会因素剖宫产率的影响[J].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2010,23(17):1820-1822.

R473.71

:B

1671-8194(2014)33-0292-02

猜你喜欢

剖宫产孕妇护士
最美护士
最美护士
最美护士
最美护士
剖宫产和顺产,应该如何选择
我有一个“孕妇”爸爸
孕妇睡觉会压到孩子吗
孕妇接种疫苗要慎重
一胎剖宫产,二胎必须剖吗
产前检查“高危”孕妇别忽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