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脑梗死患者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改变临床意义分析

2014-03-27江康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4年1期
关键词:入院脑梗死血清

江康

脑梗死发病人数较多,对脑梗死病情、预后等方面的评估有利于对此类患者实施治疗。炎性反应在脑梗死发病过程中起着一定作用,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是炎性反应过程中的常见的一种敏感指标。本文观察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改变在脑梗死患者中的临床意义。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本院60例脑梗死患者,所选患者经CT等影像学检查等,均符合脑梗死诊断标准,上述患者均为颈内动脉系统脑血管病变,所选患者均为首次起病,患者从发病到入院时间均低于24 h,同时排除肿瘤患者、合并感染患者、合并有自身免疫性疾病患者。上述患者作为观察组,男36例,女24例,上述患者中年龄最小为47岁,最大为75岁。同时选择同期到本院体检的健康者共50例,作为对照组,上述患者中男28例,女22例,年龄最小为48岁,年龄最大为75岁;平均年龄为(59.3±6.7)岁。两组患者性别、年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观察组患者在入院后不同时间(入院后的第1天、第3天、第7天及第21天)采集静脉血,检测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对照组在体检当天清晨取静脉血检测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具体检测步骤根据试剂盒提供的步骤进行。

1.3统计学方法 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14.0对两组所得的超敏C反应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均数比较采用t检验,P<0.05,显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观察组入院后不同时间的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及对照组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比较:观察组入院后的不同时间的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均高于对照组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入院后的第1天、第3天和入院后的第7天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均高于入院后的第21天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水平检测结果比较

3 讨论

C反应蛋白属于急性时相的反应蛋白,在正常人体内其水平非常低微,但在发生组织损伤、感染等所致的炎症反应患者体内,其水平会显著升高。在对动脉粥样硬化研究中发现,粥样硬化的形成和发展过程中有慢性炎症反应参与,而超敏C反应蛋白的检测技术为慢性炎症反应的发现提供了较好的检测技术手段[1,2]。在动脉粥样硬化发生和发展过程中C反应蛋白在血管壁内,与补体复合物及泡沫共同存在,引起血管内皮发生损伤,导致血管发生痉挛,导致脂质代谢发生异常,容易引起纤溶系统发生改变,导致血栓形成发生。所以,C反应蛋白不但是炎症反正标志物,同时被认为是导致脑梗死发生的致病因子之一[3-5]。本文中,观察组入院后的不同时间的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均高于对照组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观察组患者入院后的第1天、第3天和入院后的第7天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均高于入院后的第21天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所以,脑梗死患者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升高,了解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有助于评估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和预后,值得借鉴。

[1] 李京华,李江,曹宁.急性脑梗死患者血同型半胱氨酸及胱氨酸蛋白酶抑制剂C水平变化及意义. 中国神经免疫学和神经病学杂志,2008,04(3):282-284.

[2] 匡晓明,荣阳,孙卓.进展性脑梗死的临床分型与诊断的前瞻性研究. 中国现代医生,2008,12(2):68-69.

[3] 汪亚坤,赵辉,翟琼琼.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致脑梗死病例特点研究. 脑与神经疾病杂志,2012,01(2):55-60.

[4] 张旭,江秀龙,雷惠新. 脑梗死患者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检测及临床意义. 疑难病杂志,2008,02(2):71-73.

[5] 韦君丽,张璐璐,郭刚. 高尿酸血症与急性脑梗死的相关性研究. 中国实用医药,2010,04(1):52-53.

猜你喜欢

入院脑梗死血清
利用信息技术再造急诊入院管理流程*
针灸在脑梗死康复治疗中的应用
血清免疫球蛋白测定的临床意义
64排CT在脑梗死早期诊断中的应用及影像学特征分析
Meigs综合征伴血清CA-125水平升高1例
慢性肾脏病患者血清HIF-1α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慢性鼻-鼻窦炎患者血清IgE、IL-5及HMGB1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对急性脑梗死的诊断作用探讨
中风防治灵Ⅰ号、Ⅱ号联合治疗急性脑梗死152例
多因素可识别急性冠脉综合征再入院危险